一種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處理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
【背景技術】
[0002]人工濕地作為處理城市廢水和控制面源污染的一種生態技術,越來越體現出其成本低,出水好,適應能力強,管理方便的優勢,還有強大的生態功能,包括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水源凈化及保護與供給氣候調節,野生資源開發以及生態環境科學研宄等諸多方面。
[0003]目前人工濕地一般分為水平流、潛流、垂直流和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其中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具有處理效率高,出水濃度低,基質不易堵塞等優點而被廣泛使用。現有的下行池-上行池的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經過實踐證明,存在以下缺點:系統內部水流所受阻力較大,下行池植物池有時會出現溢流現象,污染物凈化效果不穩定。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該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是一種下行池-下行池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水處理裝置,結構簡單,反硝化、硝化能力強,污染物凈化效果穩定,適合在高水力負荷下COD、氨氮的降解,整個系統水流方式更利于復氧,具體用于對復合基質方案的選擇以及對受污染的河流、湖水及納污河道水體等進行凈化。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包括左下行反應池、右下行反應池、左填料層、右填料層、碎石層、水生植物、布水管、集水管、連通管、系統進水口和系統出水口 ;所述集水管分別設置于左下行反應池、右下行反應池的底部,其上設置碎石層,在左下行反應池的碎石層上部設置左填料層,在右下行反應池的碎石層上部設置右填料層,所述水生植物設置于左填料層和右填料層上,所述布水管設置于左填料層、右填料層的上部,所述左下行反應池的集水管的出水口通過連通管連接右下行反應池的布水管的入水口 ;所述系統進水口設置于左下行反應池的布水管上,所述系統出水口設置于右下行反應池的集水管上。
[0007]所述左填料層的高度為28~43cm ;所述右填料層的高度為25~35cm。
[0008]所述連通管的孔徑小于左填料層、右填料層中填料的粒徑。
[0009]所述水生植物為挺水植物或沉水植物或為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混合配置;所述挺水植物為蘆、蒲草、荸薺、蓮、水芹、茭白荀、荷花或香蒲;所述沉水植物為金魚藻、車輪藻、貍藻或眼子菜。
[0010]所述水生植物高度為0~1.5m。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具有以下優點:
[0012]本實用新型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通過均勻布水,能夠保證系統正常的運行,防止短路流和死水區現象,保證濕地的處理效果。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易建造和維護,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運行管理方便,在高水力負荷下系統內部水流所受阻力小。下行池不會出現溢流現象。污染物凈化效果穩定,整套裝置對廢水中的好氧有機物的處理能力和硝化能力較強。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5]如圖1所示,一種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包括左下行反應池1、右下行反應池2、左填料層3、右填料層4、碎石層5、水生植物、布水管6、集水管7、連通管8、系統進水口 9和系統出水口 10 ;所述集水管7分別設置于左下行反應池1、右下行反應池2的底部,其上設置碎石層5,在左下行反應池I的碎石層5上部設置左填料層3,在右下行反應池2的碎石層5上部設置右填料層4,所述水生植物設置于左填料層3和右填料層4上,所述布水管6設置于左填料層3、右填料層4的上部,所述左下行反應池I的集水管7的出水口通過連通管8連接右下行反應池2的布水管6的入水口 ;所述系統進水口 9設置于左下行反應池I的布水管6上,所述系統出水口 10設置于右下行反應池2的集水管7上。
[0016]所述左填料層3的高度為28~43cm ;所述右填料層4的高度為25~35cm。
[0017]所述連通管8的孔徑小于左填料層3、右填料層4中填料的粒徑。
[0018]所述水生植物為挺水植物或沉水植物或為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混合配置;所述挺水植物為蘆、蒲草、荸薺、蓮、水芹、茭白荀、荷花或香蒲;所述沉水植物為金魚藻、車輪藻、貍藻或眼子菜。
[0019]所述水生植物高度為0~1.5m。
[0020]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將需要處理的水經過布水管6均勻分布到左下行反應池I的濕地填料中,在重力作用下,水體自上而下依次穿過水生植物、左填料層3,與填料充分接觸,在水生植物、填料以及自然生成的微生物的三重作用下達到凈化水體效果;底部污水流經連通管8后,在壓力作用下,使得連通管8中污水均勻分布到右下行反應池2,再次進行生物、化學、物理協同作用,達到最終的凈化降解。
【主權項】
1.一種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下行反應池(1)、右下行反應池(2)、左填料層(3)、右填料層(4)、碎石層(5)、水生植物、布水管(6)、集水管(7)、連通管(8)、系統進水口(9)和系統出水口(10);所述集水管(7)分別設置于左下行反應池(1)、右下行反應池(2 )的底部,其上設置碎石層(5 ),在左下行反應池(I)的碎石層(5 )上部設置左填料層(3 ),在右下行反應池(2 )的碎石層(5 )上部設置右填料層(4 ),所述水生植物設置于左填料層(3)和右填料層(4)上,所述布水管(6)設置于左填料層(3)、右填料層(4)的上部,所述左下行反應池(I)的集水管(7)的出水口通過連通管(8)連接右下行反應池(2)的布水管(6 )的入水口;所述系統進水口( 9 )設置于左下行反應池(I)的布水管(6 )上,所述系統出水口( 10 )設置于右下行反應池(2 )的集水管(7 )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填料層(3)的高度為28~43cm ;所述右填料層(4)的高度為25~35cm。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連通管(8)的孔徑小于左填料層(3 )、右填料層(4 )中填料的粒徑。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為挺水植物或沉水植物或為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混合配置;所述挺水植物為蘆、蒲草、荸薺、蓮、水芹、茭白荀、荷花或香蒲;所述沉水植物為金魚藻、車輪藻、貍藻或眼子菜。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高度為O?L 5m 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包括左下行反應池、右下行反應池、左填料層、右填料層、碎石層、水生植物、布水管、集水管、連通管、系統進水口和系統出水口;所述集水管分別設置于左下行反應池、右下行反應池的底部,其上設置碎石層,在左下行反應池的碎石層上部設置左填料層,在右下行反應池的碎石層上部設置右填料層,所述水生植物設置于左填料層和右填料層上,所述布水管設置于左填料層、右填料層的上部,所述左下行反應池的集水管的出水口通過連通管連接右下行反應池的布水管的入水口;所述系統進水口設置于左下行反應池的布水管上,所述系統出水口設置于右下行反應池的集水管上。本裝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IPC分類】C02F3/30, C02F3/32
【公開號】CN204689729
【申請號】CN201420806801
【發明人】何池全, 齊西同, 張琦, 秦哲, 馬灝, 孫瀟凱, 劉冬秀, 孫喬
【申請人】上海大學
【公開日】2015年10月7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