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brt生物反應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裝置,尤其是一種BRT生物反應裝置。
【背景技術】
[0002]SBR工藝是一種較為新型的污水處理工藝。典型的SBR工藝是一個間歇運行的污水處理工藝,分為5個運行階段:進水階段(Fill)、反應階段(React)、沉淀階段(Settle)、排水階段(Decant)和閑置階段(Idle),污水進入反應池后要依次經過這5個階段,間歇進水、間歇出水。
[0003]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和人們對于水質要求的提高,又先后研發出了一系列的SBR變種工藝(或稱衍生工藝),如ICEAS、DAT-1AT, CASS, CAST、UNITANK和MSBR等工藝。
[0004]現有混凝土池體在擴大處理能力時,需要重新設計,拆除現有混凝土處理系統、占地面積大、運營管理復雜等缺點。而且,現有的污水處理吃還存在系統工作周期長,處理效率差的技術不足。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污水處理成本低、控制系統簡單、運行安全可靠的BRT生物反應裝置。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一種BRT生物反應裝置,所述生物反應裝置包括厭氧區、兼氧區和好氧區,所述兼氧區和好氧區之間用擋板隔開,所述兼氧區和好氧區之間貫穿有管式曝氣器,所述生物反應裝置的一端安裝有進氣管和進水管,另一端安裝有放空管、出水口和剩余污泥排放口,所述剩余污泥排放口與污泥排放管路和剩余污泥泵連接;所述厭氧區、兼氧區和好氧區均安裝有攪拌器;所述生物反應裝置中還安裝有污泥回流系統。
[0008]進一步的,所述污泥回流系統包括污泥回流管道和回流泵,所述回流管道安裝在厭氧區和好氧區之間。
[0009]進一步的,所述攪拌器為潛水攪拌器。
[0010]進一步的,所述管式曝氣器為管式微孔曝氣器。
[0011]進一步的,所述厭氧區與好氧區之間通過擋板隔開,所述擋板上開有若干通孔。
[0012]進一步的,所述進水管上安裝有電動閥門。
[0013]進一步的,所述厭氧區、兼氧區和好氧區為獨立的圓形鋼制結構。
[0014]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工藝流程簡單,采用圓形鋼制結構,土建投資低,維護管理簡單。
[0016]2、設計時采用模塊化布置方法、擴建方便;
[0017]3、增加污泥回流系統,比傳統活性污泥法內回流比降低,從而降低工程投資,降低了日常運行電費;
[0018]4、曝氣是周期性的,池內溶解氧的濃度也是變化的,沉淀階段和排水階段溶解氧降低,重新開始曝氣時,氧濃度梯度大,傳遞效率高,節能效果顯著;
[0019]5、污泥沉淀性能良好:剩余污泥量要比傳統的活性污泥處理工藝少得多。
[0020]6、控制系統簡單,運行安全可靠;裝置整個自控系統采用PLC與集中控制相結合,同時單體設備采用手動、自動兩種操作方式,可根據進出水水質變化情況,調整工作程序,以保證出水效果。
[0021]7、適用于有脫氮除磷要求、污水可生化性較高,污水廠(站)用地緊張的地區。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污泥回流管路和污泥排放管路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中為厭氧區,2為兼氧區,3為好氧區,4為攪拌器,5為進氣管,6為進水管,7為放空管,8為出水口,9為管式曝氣器,10為回流泵,11為剩余污泥泵,12為剩余污泥排放口,13為電動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6]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BRT生物反應裝置,所述生物反應裝置包括厭氧區1、兼氧區2和好氧區3,所述兼氧區2和好氧區3之間用擋板隔開,所述兼氧區2和好氧區3之間貫穿有管式曝氣器9,所述生物反應裝置的一端安裝有進氣管5和進水管6,另一端安裝有放空管7、出水口 8和剩余污泥排放口 12,所述剩余污泥排放口 12與污泥排放管路和剩余污泥泵11連接;所述厭氧區1、兼氧區2和好氧區3均安裝有攪拌器4 ;所述生物反應裝置中還安裝有污泥回流系統。
[0027]工作原理:每個BRT生物反應裝置由三個區域組成,即厭氧區1、兼氧區2和好氧區3,厭氧區I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上部出水,兼氧區2和好氧區3用擋板隔開,但二者水流連通。三個區所占的體積百分比大概為5%,10%,85%。在運行過程中,污水間歇進入厭氧區I進行生物選擇、磷釋放及活性污泥在此混合,兼氧區2為反硝化及向好氧區3配水,好氧區3是主反應區,其處理周期包括充水一曝氣、沉淀、上清液潷除和充水一閑置四個階段。活性污泥通過回流泵10和污泥回流管路由好氧區3回流到厭氧區I。
[0028]開始時刻反應器內水位最低,污水依次進入反應器厭氧區1、兼氧區2和好氧區3三區,兼氧區2和好氧區3兩區邊進水邊進行曝氣,同時將好氧區3的污泥回流至厭氧區1,污泥回流量和混合液約為日平均流量的20% -50%。當水位達到預定高度后停止進水,繼續曝氣一段時間后,停止曝氣,進行沉淀,沉定完畢由潷水裝置進行排水,剩余污泥由污泥泵排至貯泥池。整個循環周期一般為4h左右,其中一半時間用曝氣。本工藝可根據進出水水質變化情況,調整工作程序,以保證出水效果。
[0029]厭氧區I即生物選擇區實際上是一個容積很小的污水與污泥的接觸區,活性污泥由主反應區回流,在生物選擇區內與進入的新鮮污水混合、接觸,選擇優勢菌種,可有效抑制絲菌繁殖,提供系統的穩定性,而且充分利用了活性污泥的快速吸附作用而加速對溶解性基質的去除,并對難降解有機物起到良好的水解作用,同時可使污泥中的磷得到有效釋放。兼氧區2,具有促進磷的進一步釋放和反硝化的作用,同時污水通過底部小孔以很小的流速進入好氧區。主反應區即為好氧區3,是微生物分解污染物的主要場所,通過對溶解氧的控制,在主反應區內可實現同步的硝化反硝化。因此,通過本設備的處理,在去除常規有機污染物的同時,實現了污水高效除磷脫氮的目標。
[0030]優選的,如圖2所示,所述污泥回流系統包括污泥回流管道和回流泵10,所述回流管道安裝在厭氧區I和好氧區3之間。采用此結構,可以方便的將好氧區3的污泥回流至厭氧I區,提高了污泥的回收率,污泥回流量和混合液約為日平均流量的20% -50%。
[0031]優選的,所述攪拌器4為潛水攪拌器。采用此結構,可以提高污水處理效果,潛水攪拌器安裝更佳方便,攪拌效果很好。
[0032]優選的,所述管式曝氣器9為管式微孔曝氣器。采用此結構,曝氣效果更佳,提高了污水處理效率。
[0033]優選的,所述厭氧區I與好氧區3之間通過擋板隔開,所述擋板上開有若干通孔。
[0034]優選的,所述進水管6上安裝有電動閥門13。采用此結構,能有效控制進水時間,保證沉淀階段無水力干擾,進一步保證系統有良好的沉降作用。
[0035]優選的,所述厭氧區1、兼氧區2和好氧區3為獨立的圓形鋼制結構。其他適用的結構如矩形等其他形狀也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采用模塊化布置方法、擴建方便。
[0036]本實用新型的設計參數為:
[0037]BOD 污泥負荷:0.04 一 0.5kgBOD/ (kgMLSS.d)
[0038]MLSS:2500 — 6000mg/L
[0039]需氧量:0.5 — 3.0kg02/kgB0D ;
[0040]DO ( 0.2mg/L (厭氧)
[0041 ] DO ^ 0.5mg/L (缺氧)
[0042]DO = 2 — 5mg/L (好氧)
[0043]污泥齡:25- 30d
[0044]池內水深:4 —8米
[0045]活性污泥界面以上最小水深:0.5m
[0046]單池循環周期:4.0h
[0047]污泥回流比:20 % — 50 % ;
[004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所界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項】
1.一種BRT生物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應裝置包括厭氧區、兼氧區和好氧區,所述兼氧區和好氧區之間用擋板隔開,所述兼氧區和好氧區之間貫穿有管式曝氣器,所述生物反應裝置的一端安裝有進氣管和進水管,另一端安裝有放空管、出水口和剩余污泥排放口,所述剩余污泥排放口與污泥排放管路和剩余污泥泵連接;所述厭氧區、兼氧區和好氧區均安裝有攪拌器;所述生物反應裝置中還安裝有污泥回流系統。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BRT生物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系統包括污泥回流管道和回流泵,所述回流管道安裝在厭氧區和好氧區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BRT生物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器為潛水攪拌器。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BRT生物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曝氣器為管式微孔曝氣器。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BRT生物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厭氧區與好氧區之間通過擋板隔開,所述擋板上開有若干通孔。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BRT生物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上安裝有電動閥門。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BRT生物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厭氧區、兼氧區和好氧區為獨立的圓形鋼制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裝置,尤其是一種BRT生物反應裝置;所述生物反應裝置包括厭氧區、兼氧區和好氧區,所述兼氧區和好氧區之間用擋板隔開,所述兼氧區和好氧區之間貫穿有管式曝氣器,所述生物反應裝置的一端安裝有進氣管和進水管,另一端安裝有放空管、出水口和剩余污泥排放口,所述剩余污泥排放口與污泥排放管路和剩余污泥泵連接;所述厭氧區、兼氧區和好氧區均安裝有攪拌器;所述生物反應裝置中還安裝有污泥回流系統。1、工藝流程簡單,采用圓形鋼制結構,土建投資低,維護管理簡單。2、設計時采用模塊化布置方法、擴建方便;3、增加污泥回流系統,比傳統活性污泥法內回流比降低,從而降低工程投資,降低了日常運行電費。
【IPC分類】C02F3/30
【公開號】CN204689725
【申請號】CN201520339638
【發明人】黃玲, 王捷峰, 王圓圓, 王憲平
【申請人】江蘇德環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0月7日
【申請日】2015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