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洗槽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刷洗槽結構,用于刷洗機中。
【背景技術】
[0002]當前鋼鐵行業鋼板的刷洗機在工作過程中,利用循環水沖洗和毛刷刷洗產品表面,會不斷產生污泥等雜質,傳統的管道設計是刷洗槽出來的水和污泥共同混合回流至循環罐,且管道與刷洗槽呈平行布置,因此容易發生管道堵塞的故障,且不易清理疏通。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的刷洗槽結構,可使污泥雜質得到沉淀,清水溢流到循環罐反復循環使用。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刷洗槽結構,包括刷洗槽,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溢流管、排污上管、排污下管、排污閥、上卡簧和下卡簧;溢流管的一端管口固定在刷洗槽的側壁的頂部,并與刷洗槽內相通,溢流管橫向設置;排污上管的頂部管口固定在刷洗槽的底部,并與刷洗槽內相通;排污上管的底部管口向四周擴張,底部管口的內壁上開有環形的上卡槽,上卡槽槽底的橫截面為半圓形;上卡簧卡接在上卡槽上;上卡簧為圓弧形,并且其橫截面為優弧形,上卡簧的兩條邊位于上卡槽中,底部位于上卡槽外;排污閥的進口的外壁開有環形的進口卡槽,進口卡槽的橫截面為劣弧形;進口卡槽與上卡簧卡接;在排污閥的進口的外壁上固定有一圈上密封墊,上密封墊與排污上管的底部管口接觸;排污下管的頂部管口向四周擴張,頂部管口的內壁上開有環形的下卡槽,下卡槽槽底的橫截面為半圓形;下卡簧卡接在下卡槽上;下卡簧為圓弧形,并且其橫截面為優弧形,下卡簧的兩條邊位于下卡槽中,底部位于下卡槽外;排污閥的出口的外壁開有環形的出口卡槽,出口卡槽的橫截面為劣弧形;出口卡槽與下卡簧卡接;在排污閥的出口的外壁上固定有一圈下密封墊,下密封墊與排污下管的頂部管口接觸;排污上管和排污下管垂直設置。
[0005]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上卡簧的圓心角為340°。
[0006]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下卡簧的圓心角為340°。
[0007]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溢流管、排污上管和排污下管采用PP材料或不銹鋼制成。
[0008]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排污閥采用手動閥或氣動閥。
[0009]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結構設計合理,利用兩組管道進行排水,分別排放底部污泥和頂部溢流,取代傳統的單一管道排放,解決了管道經常被污泥堵塞的問題,并且堵塞清洗方便。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圖1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12]圖3也為圖1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0014]參見圖1?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刷洗槽1、溢流管2、排污上管3、排污下管
4、排污閥5、上卡簧6和下卡簧7。
[0015]溢流管2的一端管口固定在刷洗槽I的側壁的頂部,并與刷洗槽I內相通。溢流管2橫向設置。溢流管2不需安裝閥門,直接溢流回循環罐。
[0016]排污上管3的頂部管口固定在刷洗槽I的底部,并與刷洗槽I內相通。排污上管3的底部管口向四周擴張,底部管口的內壁上開有環形的上卡槽8,上卡槽8槽底的橫截面為半圓形。
[0017]上卡簧6卡接在上卡槽8上。上卡簧6為圓弧形,其圓心角為340°。上卡簧6的橫截面為優弧形,上卡簧6的兩條邊位于上卡槽8中,底部位于上卡槽8外。
[0018]排污閥5的進口 14的外壁直徑小于排污上管3的底部管口的直徑。排污閥5的進口 14的外壁開有環形的進口卡槽9,進口卡槽9的橫截面為劣弧形。進口卡槽9與上卡簧6卡接。
[0019]在排污閥5的進口 14的外壁上固定有一圈上密封墊10,上密封墊10與排污上管3的底部管口接觸,對排污閥5的進口 14和排污上管3的底部管口之間起到密封作用。
[0020]排污下管4的頂部管口向四周擴張,頂部管口的內壁上開有環形的下卡槽11,下卡槽11槽底的橫截面為半圓形。
[0021]下卡簧7卡接在下卡槽11上。下卡簧7為圓弧形,其圓心角為340°。下卡簧7的橫截面為優弧形,下卡簧7的兩條邊位于下卡槽11中,底部位于下卡槽11外。
[0022]排污閥5的出口 15的外壁直徑小于排污下管4的頂部管口的直徑。排污閥5的出口 15的外壁開有環形的出口卡槽12,出口卡槽12的橫截面為劣弧形。出口卡槽12與下卡簧7卡接。
[0023]在排污閥5的出口 15的外壁上固定有一圈下密封墊13,下密封墊13與排污下管4的頂部管口接觸,對排污閥5的出口 15和排污下管4的頂部管口之間起到密封作用。
[0024]排污上管3和排污下管4垂直設置,以利于排凈沉淀物。
[0025]溢流管2、排污上管3和排污下管4采用PP材料或不銹鋼制成。
[0026]排污閥5采用手動閥或氣動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手動或自動定時排放。
[0027]排污閥5處于關閉狀態時,循環水從溢流管2自然溢流;根據實際需要人工定期打開或進行自動控制定時排污閥5進行排污。
[0028]當排污上管3、排污下管4、排污閥5堵塞需要清理時,先向下拉排污閥5,進口卡槽9作用于上卡簧6,擠壓上卡簧6,由于上卡簧6的橫截面為優弧形、上卡槽8槽底的橫截面為半圓形,在上卡簧6外部受力的情況下,上卡簧6的兩條邊由于上卡槽8的作用向內收縮,上卡簧6向上卡槽8內擴張,進口卡槽9與上卡簧6脫離,這樣排污閥5就可與排污上管3脫離。然后向上拉排污閥5,按照同樣的原理,將排污閥5與排污下管4脫離。堵塞清理完成后,按照同樣的原理,將進口卡槽9與上卡簧6卡接,出口卡槽12與下卡簧7卡接,這樣就將排污閥5與排污下管4和排污上管3裝配在一起。
[0029]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狀、所取名稱等可以不同,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結構所作的舉例說明。
【主權項】
1.一種刷洗槽結構,包括刷洗槽,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溢流管、排污上管、排污下管、排污閥、上卡簧和下卡簧;溢流管的一端管口固定在刷洗槽的側壁的頂部,并與刷洗槽內相通,溢流管橫向設置;排污上管的頂部管口固定在刷洗槽的底部,并與刷洗槽內相通;排污上管的底部管口向四周擴張,底部管口的內壁上開有環形的上卡槽,上卡槽槽底的橫截面為半圓形;上卡簧卡接在上卡槽上;上卡簧為圓弧形,并且其橫截面為優弧形,上卡簧的兩條邊位于上卡槽中,底部位于上卡槽外;排污閥的進口的外壁開有環形的進口卡槽,進口卡槽的橫截面為劣弧形;進口卡槽與上卡簧卡接;在排污閥的進口的外壁上固定有一圈上密封墊,上密封墊與排污上管的底部管口接觸;排污下管的頂部管口向四周擴張,頂部管口的內壁上開有環形的下卡槽,下卡槽槽底的橫截面為半圓形;下卡簧卡接在下卡槽上;下卡簧為圓弧形,并且其橫截面為優弧形,下卡簧的兩條邊位于下卡槽中,底部位于下卡槽外;排污閥的出口的外壁開有環形的出口卡槽,出口卡槽的橫截面為劣弧形;出口卡槽與下卡簧卡接;在排污閥的出口的外壁上固定有一圈下密封墊,下密封墊與排污下管的頂部管口接觸;排污上管和排污下管垂直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刷洗槽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卡簧的圓心角為34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刷洗槽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卡簧的圓心角為34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刷洗槽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管、排污上管和排污下管采用PP材料或不銹鋼制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刷洗槽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污閥采用手動閥或氣動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刷洗槽結構,可使污泥雜質得到沉淀,清水溢流到循環罐反復循環使用。溢流管的一端管口固定在刷洗槽的側壁的頂部,并與刷洗槽內相通,溢流管橫向設置;排污上管的頂部管口固定在刷洗槽的底部,并與刷洗槽內相通;上卡槽槽底的橫截面為半圓形;上卡簧為圓弧形,并且其橫截面為優弧形,上卡簧的兩條邊位于上卡槽中,底部位于上卡槽外;進口卡槽與上卡簧卡接;排污下管的頂部管口向四周擴張,頂部管口的內壁上開有環形的下卡槽,下卡槽槽底的橫截面為半圓形;下卡簧卡接在下卡槽上;出口卡槽與下卡簧卡接;在排污閥的出口的外壁上固定有一圈下密封墊,下密封墊與排污下管的頂部管口接觸;排污上管和排污下管垂直設置。
【IPC分類】B08B13-00
【公開號】CN204544930
【申請號】CN201420790860
【發明人】劉翔, 楊樹根
【申請人】振石集團東方特鋼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12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