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污水處理過程中真菌的固定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污水處理過程中真菌的固定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驟:①將市政污水處理廠生物反應池內的活性污泥放入到反應器內;②反應器內進水5~10分鐘,經曝氣后,初次靜沉10~15分鐘,將靜沉后反應器內沉淀后的上半部分液體排出,重復前步驟,上述重復過程中靜沉時間每2~3天縮短0.5~2分鐘,直至縮短為3~5分鐘不再改變;③當反應器內觀察到直徑為0.2~1.0mm左右的顆粒形態的污泥后,在進水中投加食鹽,使進水中食鹽濃度為3~10g/l,之后進水5~10分鐘,曝氣,靜沉3~5分鐘,將靜沉后反應器內沉淀后的上半部分液體排出,重復前步驟,運行5~7天,在上述重復過程中食鹽濃度按每周增加3~5g/l的速度進行遞增,至到食鹽濃度達到30~80g/l,其后濃度不再改變,運行5~15天可以觀察到真菌的大量繁殖。
【專利說明】
一種污水處理過程中真菌的固定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真菌固定化方法,特別涉及一種污水處理過程中通過顆粒污泥的形成實現真菌固定化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迄今為止,廢水的生物處理技術已經有100余年的應用歷史。在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系統中,細菌是數量上和功能上的主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真菌也是其主要組成。真菌對于污水中的污染物的去除有特定的功效,例如用于造紙廢水的脫色及纖維素降解,有較強的抗重金屬毒性和重金屬的吸附能力,可用于重金屬廢水處理;同一真菌還可以用來同步硝化和反硝化,而不需要多個種群的協同作用,因此可以高效地的去除污水中的含氮污染物。
[0003]然而真菌在污水處理中最大的困難在于其沉淀性能極差,造成固液分離困難甚至污泥膨脹,從而使得真菌很難作為優勢菌群在污水處理工藝中被保留下來,因此現在普遍的做法要么是在生物反應器中采用膜分離裝置,要么是采用樹脂等材料進行包埋的方法使真菌在反應器內生長,而不隨出水流出從而導致真菌的流失,這一過程稱為真菌固定化。上述兩種方式盡管可以不使真菌的流失,但用上述兩種方式處理存在成本高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要解決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污水處理過程中真菌的固定方法,該方法能有效的實現真菌的自我固定,從而降低了處理成本。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它包括以下步驟:
①將市政污水處理廠生物反應池內的活性污泥放入到反應器內;
②反應器內進水5?10分鐘,經曝氣后,初次靜沉10?15分鐘,將靜沉后反應器內沉淀后的上半部分液體排出,重復前步驟,上述重復過程中靜沉時間每2?3天縮短0.5?2分鐘,直至縮短為3?5分鐘不再改變;
③當反應器內觀察到直徑為0.2?1.0mm左右的顆粒形態的污泥后,在進水中投加食鹽,使進水中食鹽濃度為3?10g/l,之后進水5?10分鐘,曝氣,靜沉3?5分鐘,將靜沉后反應器內沉淀后的上半部分液體排出,重復前步驟,運行5?7天,在上述重復過程中食鹽濃度按每周增加3?5g/l的速度進行遞增,至到食鹽濃度達到30?80g/l,其后濃度不再改變,運行5?15天可以觀察到真菌的大量繁殖。
[0006]步驟①污泥濃度為2000?5000mg/l。
[0007]步驟②?③曝氣量保證水中的溶解氧2?10mg/L,氣體上升速度2?4cm/s。
[0008]步驟②?③進水體積為總體積的40 %?70 %,
步驟②?③排液體水體積占總體積的40%?70%以上。
[0009]所述反應器為圓柱形。
[0010]所述反應器直徑為4?20cm。
[0011 ] 所述反應器高度為80?400cm。
[001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通過真菌生長環境的調節,實現真菌的自我固定,從而使真菌可以成為處理過程中的優勢菌群,對于造紙廢水的脫色及纖維素降解、重金屬廢水的處理有良好的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實施例1
①將現有的污水處理廠接種的濃度為3000mg/l的活性污泥放入到圓柱形反應器內(反應器直徑為5cm,高度為100cm),污泥的體積為工作體積的50% ;
②反應器內進水5分鐘(進水體積為總體積的50%),經曝氣后(曝氣量保證水中的溶解氧6?8mg/L,氣體上升速度3cm/s),初次靜沉15分鐘,將靜沉后反應器內沉淀后的上半部分液體排出(排液體水體積占總體積的50%);重復前步驟,上述重復過程中靜沉時間每2天縮短I分鐘,直至縮短為5分鐘不再改變;
③當反應器內觀察到直徑為0.5mm左右的顆粒形態的污泥后,在進水中投加食鹽,使進水中食鹽的濃度為5g/l,之后進水5分鐘(進水體積為總體積的50% ),曝氣,靜沉5分鐘,將靜沉后反應器內沉淀后的上半部分液體排出(排液體水體積占總體積的50% ),重復前步驟,運行7天,在上述重復過程中食鹽濃度按每周增加2.5g/l的速度進行遞增,至到食鹽濃度達到30g/l,其后濃度不再改變,運行15天可以觀察到真菌的大量繁殖。
[0014]實施例2
①將現有的污水處理廠接種的濃度為4000mg/l的活性污泥放入到圓柱形反應器內(反應器直徑為5cm,高度為100cm),污泥的體積為工作體積的50% ;
②反應器內進水5分鐘(進水體積為總體積的50%),經曝氣后(曝氣量保證水中的溶解氧6?8mg/L,氣體上升速度3cm/s),初次靜沉15分鐘,將靜沉后反應器內沉淀后的上半部分液體排出(排液體水體積占總體積的50%);重復前步驟,上述重復過程中靜沉時間每2天縮短I分鐘,直至縮短為5分鐘不再改變;
③當反應器內觀察到直徑為0.5mm左右的顆粒形態的污泥后,在進水中投加食鹽,使進水中食鹽的濃度為5g/l,之后進水8分鐘(進水體積為總體積的50% ),曝氣,靜沉5分鐘,將靜沉后反應器內沉淀后的上半部分液體排出(排液體水體積占總體積的50% ),重復前步驟,運行7天,在上述重復過程中食鹽濃度按每周增加5g/l的速度進行遞增,至到食鹽濃度達到50g/l,其后濃度不再改變下運行15天可以觀察到真菌的大量繁殖。
[0015]實施例3
①將現有的污水處理廠接種的濃度為4000mg/l的活性污泥放入到圓柱形反應器內(反應器直徑為5cm,高度為100cm),污泥的體積為工作體積的50% ;
②反應器內進水5分鐘(進水體積為總體積的50%),經曝氣后(曝氣量保證水中的溶解氧6?8mg/L,氣體上升速度2.5cm/s),初次靜沉10分鐘,將靜沉后反應器內沉淀后的上半部分液體排出(排液體水體積占總體積的50% );重復前步驟,上述重復過程中靜沉時間每2天縮短I分鐘,直至縮短為10分鐘不再改變;
③當反應器內觀察到直徑為1.0mm左右的顆粒形態的污泥后,在進水中投加食鹽,使進水中食鹽的濃度為5g/l,之后進水10分鐘(進水體積為總體積的50% ),曝氣,靜沉3分鐘,將靜沉后反應器內沉淀后的上半部分液體排出(排液體水體積占總體積的50% ),重復前步驟,運行7天,在上述重復過程中食鹽濃度按每周增加5g/l的速度進行遞增,至到食鹽濃度達到80g/l,其后濃度不再改變下運行15天可以觀察到真菌的大量繁殖。
【主權項】
1.一種污水處理過程中真菌的固定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驟:①將市政污水處理廠生物反應池內的活性污泥放入到反應器內反應器內進水5?10分鐘,經曝氣后,初次靜沉10?15分鐘,將靜沉后反應器內沉淀后的上半部分液體排出,重復前步驟,上述重復過程中靜沉時間每2?3天縮短0.5?2分鐘,直至縮短為3?5分鐘不再改變;③當反應器內觀察到直徑為0.2?1.0mm左右的顆粒形態的污泥后,在進水中投加食鹽,使進水中食鹽濃度為3?10g/l,之后進水5?10分鐘,曝氣,靜沉3?5分鐘,將靜沉后反應器內沉淀后的上半部分液體排出,重復前步驟,運行5?7天,在上述重復過程中食鹽濃度按每周增加3?5g/l的速度進行遞增,至到食鹽濃度達到30?80g/l,其后濃度不再改變,運行5?15天可以觀察到真菌的大量繁殖。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過程中真菌的固定方法,其特征是:步驟①污泥濃度為2000?5000mg/l。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過程中真菌的固定方法,其特征是:步驟②?③曝氣量保證水中的溶解氧2?10mg/L,氣體上升速度2?4cm/s。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過程中真菌的固定方法,其特征是:步驟②?③進水體積為總體積的40 %?7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過程中真菌的固定方法,其特征是:步驟②?③排液體水體積占總體積的40 %?7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過程中真菌的固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反應器為圓柱形。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過程中真菌的固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反應器直徑為4?20cmo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過程中真菌的固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反應器高度為80?400cm。
【文檔編號】C02F101/20GK105984959SQ201510068167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5年2月10日
【發明人】王志龍
【申請人】王志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