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污水處理方法以及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污水處理方法以及系統,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集水池中的污水輸送到混凝沉淀池進行混凝沉淀處理;將混凝沉淀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厭氧序批式反應器進行厭氧處理;將厭氧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反應器進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將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高級氧化反應器進行高級氧化處理;將高級氧化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深度生物處理裝置進行生物深度結合處理;將生物深度結合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納濾裝置進行過濾處理;排放過濾處理后的污水。
【專利說明】
一種污水處理方法以及系統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污水處理方法以及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我國的生活垃圾收運主要形式為混合收運,其中的廚余垃圾等組分由于含水率較高、有機質成分復雜、時空分布差異性較大等特點,造成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很難直接進入處理處置過程實現資源回收。傳統的針對混合收集生活垃圾的脫水技術主要包括垃圾中轉站壓縮脫水、垃圾儲料坑倒垛處理實現兼氧發酵脫水等,前者由于占地小與分布零散,很難保障垃圾脫水的清潔、安全與高效,同時還存在脫水和污染防控工藝與設備不齊全等問題,造成其脫水效率不高、污染防控難度大及清潔安全等狀況;后者則存在脫水效率不穩定、占地面積大、衛生條件差等問題,造成垃圾處理量受儲料坑容量限制的現狀。因此,近年來發展起高壓或超高壓垃圾快速脫水技術,不僅減少了垃圾儲料坑的擴容需求,還避免了惡臭溢出、難于清理等問題,同時也使垃圾脫水不再受垃圾成分、環境氣候等因素影響,提高了垃圾處理的技術與管理水平。
[0003]生活垃圾快速脫水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對垃圾機械脫除水的集中處理提出較高的技術要求。機械脫除水是未經儲料坑兼性發酵過程,通過高壓擠壓等方式從新鮮生活垃圾中快速分離出的混合液。垃圾脫除污水的產生受諸多因素影響,包括垃圾因素、氣候因素、地表水與地下水的侵入、微生物的厭氧分解過程以及時間因素。在垃圾快速機械脫水過程中,廢水的產生、特征分布預測是實現廢水達標處理的重要前提。目前,垃圾處理中的廢水存在著有機污染物組分種類繁多、水質水量變化大、金屬含量高、氨氮含量高、營養元素比例失調等特征,導致現有的處理工藝冗長,操作復雜以及能耗較高等問題。因此,深入研究廢水特征,開發高效低耗的達標處理工藝勢在必行。
[0004]垃圾中含有的廢水污染物種類很多,主要含有機污染物、含氮化合物及金屬離子等,特別是經過快速機械脫水的脫除水中揮發性脂肪酸較少,而中等分子量的含有較多芳香族羧基的有機物比重相對較大,而難降解高分子和溶解性腐殖質含量則較低。由于垃圾處理過程中的廢水水質的復雜多變性,目前還沒有一種全能的適合垃圾處理整個運營期和監管期的處理技術。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污水處理方法以及系統,能夠實現對成分復雜、污染物濃度高的污水進行高效、穩定、短程、低能耗的處理。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污水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7]將集水池中的污水輸送到混凝沉淀池進行混凝沉淀處理;
[0008]將混凝沉淀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厭氧序批式反應器進行厭氧處理;
[0009]將厭氧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反應器進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
[0010]將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高級氧化反應器進行高級氧化處理;[0011 ] 將高級氧化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深度生物處理裝置進行生物深度結合處理;
[0012]將生物深度結合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納濾裝置進行過濾處理;
[0013]排放過濾處理后的污水。
[0014]其中,所述將集水池中的污水輸送到混凝沉淀池進行混凝沉淀處理的步驟還包括:將混凝沉淀處理所產生的污泥輸送到污泥儲存池;
[0015]所述將混凝沉淀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厭氧序批式反應器進行厭氧處理的步驟還包括:將厭氧處理所產生的污泥輸送到污泥儲存池;
[0016]所述將厭氧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反應器進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的步驟還包括:將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所產生的污泥輸送到污泥儲存池;
[0017]所述方法還包括:
[0018]在所述污泥儲存池內存儲的污泥總重量達到預定閾值時控制污泥壓濾機對所述污泥進行壓濾處理,并輸出壓濾水以及脫水污泥;
[0019]將所述壓濾水輸送至集水池,并且將所述脫水污泥運送至回填填埋場進行填埋處理。
[0020]其中,所述將混凝沉淀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厭氧序批式反應器進行厭氧處理的步驟還包括:
[0021]將所述厭氧處理后的污水的一部分輸送到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反應器,將所述厭氧處理后的另一部分回流到厭氧序批式生物反應器中。
[0022]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將厭氧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反應器進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的步驟還包括:
[0023]輸出可燃性氣體,將所述可燃性氣體收集并輸送到電能轉換裝置轉化為電能輸出。
[002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0025]集水池,用于儲存未經處理的污水;
[0026]混凝沉淀池,用于對所述未經處理的污水進行混凝沉淀處理;
[0027]厭氧序批式生物反應器,用于對經過混凝沉淀處理的污水進行厭氧處理;
[0028]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生物反應器,用于對經過厭氧處理的污水進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處理;
[0029]高級氧化反應器,用于對經過短程硝化反硝化處理的污水進行高級氧化處理;
[0030]深度生物處理裝置,包括多個層疊設置的改性超濾膜,用于對經過高級氧化處理的污水進行生物深度結合處理;
[0031]納濾裝置,用于對經過生物深度結合處理的污水進行過濾處理,并排放經過過濾處理的污水。
[0032]其中,所述污水處理系統包括污泥儲存池和污泥壓濾機;
[0033]所述混凝沉淀池還用于在對所述未經處理的污水進行混凝沉淀處理后,將所述經過混凝沉淀處理產生的污泥輸送到所述污泥儲存池;
[0034]所述厭氧序批式反應器還用于在對所述經過混凝沉淀處理的污水進行厭氧處理后,將所述經過厭氧處理產生的污泥輸送到所述污泥儲存池;
[0035]所述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反應器還用于在對所述經過厭氧處理的污水進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之后,將所述經過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產生的污泥輸送到所述污泥儲存池;
[0036]所述污泥儲存池用于在所述污泥儲存池內存儲的污泥總重量達到預定閾值時控制所述污泥壓濾機對所述污泥進行壓濾處理,并輸出壓濾水以及脫水污泥;
[0037]其中,所述壓濾水被輸出至所述集水池,所述脫水污泥被運往回填填埋場。
[0038]其中,污水處理系統包括第一加藥裝置、第二加藥裝置、第一攪拌裝置、第二攪拌裝置、第三攪拌裝置以及曝氣裝置;
[0039]所述第一加藥裝置用于對所述混凝沉淀池進行絮凝劑投加;
[0040]所述第二加藥裝置用于對所述高級氧化反應器進行高級氧化投藥;
[0041 ]所述第一攪拌裝置用于對所述混凝沉淀池進行攪拌操作;
[0042]所述第二攪拌裝置用于對所述厭氧序批式生物反應器進行攪拌操作;
[0043]所述第三攪拌裝置用于對所述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生物反應器進行攪拌操作;
[0044]所述曝氣裝置用于對所述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生物反應器進行曝氣操作。
[0045]其中,污水處理系統還包括第一回流裝置,用于將所述經過厭氧處理的污水的一部分回流至所述厭氧序批式生物反應器。
[0046]其中,污水處理系統還包括電能轉換裝置,所述厭氧序批式生物反應器在對所述經過混凝沉淀的污水進行厭氧處理時,產生可燃性氣體,所述電能轉換裝置用于收集所述可燃性氣體,并轉化為電能輸出。
[0047]其中,污水處理系統還包括第二回流裝置,用于將所述經過納濾裝置過濾處理的污水的一部分回流至所述厭氧序批式生物反應器。
[004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發明一種污水處理方法以及系統,通過對污水進行混凝沉淀處理、厭氧處理、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高級氧化處理、生物深度結合處理以及過濾處理的組合方式,從而實現了對成分復雜、污染物濃度高的污水進行高效、穩定、短程、低能耗的處理。
【附圖說明】
[0049]圖1是本發明一種污水處理方法第一實施例的流程圖;
[0050]圖2是本發明一種污水處理方法第二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0051 ]圖3是本發明一種污水處理方法第三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0052]圖4是本發明一種污水處理方法第四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0053]圖5是本發明一種污水處理系統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4]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結合本發明的實施例及其附圖進行詳細描述。
[0055]參照圖1,圖1是本發明一種污水處理方法第一實施例的流程圖,在本實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驟:
[0056]S100,將集水池中的污水輸送到混凝沉淀池進行混凝沉淀處理;
[0057]其中,混凝沉淀池是廢水處理中沉淀池的一種。混凝過程是工業用水和生活污水處理中最基本也是極為重要的處理過程,通過向水中投加一些藥劑(通常稱為混凝劑及助凝劑),使水中難以沉淀的顆粒能互相聚合而形成膠體,然后與水體中的雜質結合形成更大的絮凝體。絮凝體具有強大吸附力,不僅能吸附懸浮物,還能吸附部分細菌和溶解性物質。絮凝體通過吸附,體積增大而下沉。
[0058]S200,將混凝沉淀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厭氧序批式反應器進行厭氧處理;
[0059]其中,厭氧序批式反應器簡稱為ASBR反應器,厭氧序批式反應器的操作過程包括進水、反應、沉淀、排水4個階段。也有設置空轉階段,系指本周起出水結束到下一周期進水開始質檢的時間間隔,可根據具體水質及處理方法進行取舍。
[0060]進水階段:廢水進入ASBR反應器,同時由生物氣、液體再循環攪拌或機械進行攪拌,基質濃度迅速增加,根據Monod動力學方程,微生物代謝速率也相應增大,直到進水完畢達到最大值。進水體積由下列因素決定:設計的HRT、有機負荷OLR及預料的污泥床沉降特性等。
[0061]反應階段:該階段是有機物轉化為生物氣的關鍵步驟,所需時間由下列參數決定:基質特征及濃度,要求的出水質量、污泥的濃度,反應的環境溫度等,其中攪拌對COD去除率及甲烷產量的影響,在顆粒成長過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沉淀階段:停止攪拌,讓生物團在靜置的條件下沉降,形成低懸浮固體的上清液。反應器此時變成澄清器,沉降時間可根據生物團的沉降特性確定,典型時間在10?30min間變化,沉降時間不能過長,否則因生物氣繼續產出會造成沉降顆粒重新懸浮。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LSS)、進料量與生物團量之比(F/M)是影響生物團沉降速率及排除液清澈程度的重要可變因素。
[0062]排水階段:充分的液固分離完成后,將上清液排出,排水體積等于進水體積。排水時間由每次循環排水的總體積和排水速率決定。排水結束后,反應器將進入下一個循環,對應的生物團定期排出。
[0063]S300,將厭氧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反應器進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
[0064]其中,傳統生物脫氮理論認為氨氮是借助兩類不同的細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將水中的氨轉化為氮氣而去除。其中硝化反應又由兩類細菌分步完成,首先亞硝酸細菌將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N02—),之后硝酸細菌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no3—)。硝化反應過程需在好氧條件下進行,并以氧作為電子受體。反硝化過程為將硝酸鹽或亞硝酸鹽轉化為N2的過程。反硝化細菌可以利用各種有機基質作為電子供體,以硝酸鹽或亞硝酸鹽作為電子受體,進行缺氧呼吸。
[0065]傳統脫氮技術亞硝氮無法積累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下兩點:從動力學來看,氨氮轉化為亞硝氮速率較慢,為整個硝化過程的限速步驟;從熱力學看,單位亞硝氮被氧化所能為硝酸菌提供的能量僅為單位氨氮氧化為亞硝酸菌提供能量的1/4?1/5。因此,必須通過氧化更多的亞硝氮來滿足細菌生長所需的能量。
[0066]而在不斷探索中,發現氨氧化菌(AOB)和亞硝酸鹽氧化菌(NOB)在生活習性上存在一定差異。通過利用這些差異,可以控制硝化過程在NO〗—階段,阻止NO〗—進一步氧化為NO3'之后直接以NO2-作為電子最終受氫體進行反硝化。即實現所謂的短程硝化反硝化。
[0067]S400,將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高級氧化反應器進行高級氧化處理;
[0068]其中,高級氧化處理又稱做深度氧化處理,以產生具有強氧化能力的羥基自由基(.0H)為特點,在高溫高壓、電、聲、光輻照、催化劑等反應條件下,使大分子難降解有機物氧化成低毒或無毒的小分子物質。根據產生自由基的方式和反應條件的不同,可將其分為光化學氧化、催化濕式氧化、聲化學氧化、臭氧氧化、電化學氧化、Fenton氧化等。
[0069]S500,將高級氧化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深度生物處理裝置進行生物深度結合處理;
[0070]污水深度處理是指城市污水或工業廢水經一級、二級處理后,為了達到一定的回用水標準使污水作為水資源回用于生產或生活的進一步水處理過程。針對污水(廢水)的原水水質和處理后的水質要求可進一步采用三級處理或多級處理工藝,常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COD和BOD有機污染物質,SS及氮、磷高濃度營養物質及鹽類。
[0071 ]其中,深度生物處理裝置可以是膜生物反應器MBR,是一種由膜分離單元與生物處理單元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按照膜的結構可分為平板膜、管狀膜和中空纖維膜等,按膜孔徑可劃分為超濾膜、微濾膜、納濾膜、反滲透膜等。
[0072]S600,將生物深度結合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納濾裝置進行過濾處理;
[0073]其中,納濾是指以壓力差為推動力,介于反滲透和超濾之間的截留水中粒徑為納米級顆粒物的一種膜分離技術。
[0074]S700,排放過濾處理后的污水。
[0075]在本發明污水處理方法第一實施例中,通過對污水進行混凝沉淀處理、厭氧處理、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高級氧化處理、生物深度結合處理以及過濾處理的組合方式,從而實現對成分復雜、污染物濃度高的污水進行高效、穩定、短程、低能耗的處理。
[0076]參照圖2,是本發明一種污水處理方法第二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
[0077]SlOO,將集水池中的污水輸送到混凝沉淀池進行混凝沉淀處理的步驟還包括:SlOl,將混凝沉淀處理所產生的污泥輸送到污泥儲存池;
[0078]S200,將混凝沉淀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厭氧序批式反應器進行厭氧處理的步驟還包括:S201,將厭氧處理所產生的污泥輸送到污泥儲存池;
[0079]S300,將厭氧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反應器進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的步驟還包括:S301,將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所產生的污泥輸送到污泥儲存池;
[0080]該污水處理方法還包括:
[0081]S800,在污泥儲存池內存儲的污泥總重量達到預定閾值時控制污泥壓濾機對污泥進行壓濾處理,并輸出壓濾水以及脫水污泥;
[0082]S900,將壓濾水輸送至集水池,并且將脫水污泥運送至回填填埋場進行填埋處理。
[0083]參照圖3,是本發明一種污水處理方法第三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
[0084]S200,將混凝沉淀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厭氧序批式反應器進行厭氧處理的步驟還包括:
[0085]S202,將厭氧處理后的污水的一部分輸送到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反應器,將厭氧處理后的另一部分回流到厭氧序批式生物反應器中。
[0086]參照圖4,是本發明一種污水處理方法第四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
[0087]S300,將厭氧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反應器進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的步驟還包括:
[0088]S302,輸出可燃性氣體,將可燃性氣體收集并輸送到電能轉換裝置轉化為電能輸出。
[0089]在該實施例中,通過回收并利用可燃性氣體,實現了能源的回收利用,降低了能耗。
[0090]本發明上述污水處理方法第二實施例、第三實施例以及第四實施例還可以相互結入口 ο
[0091]參照圖5,是本發明一種污水處理系統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該實施例中包括:集水池I,用于儲存未經處理的污水;混凝沉淀池2,用于對未經處理的污水進行混凝沉淀處理;厭氧序批式生物反應器3,用于對經過混凝沉淀處理的污水進行厭氧處理;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生物反應器4,用于對經過厭氧處理的污水進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處理;高級氧化反應器5,用于對經過短程硝化反硝化處理的污水進行高級氧化處理;深度生物處理裝置6,包括多個層疊設置的改性超濾膜,用于對經過高級氧化處理的污水進行生物深度結合處理;納濾裝置7,用于對經過生物深度結合處理的污水進行過濾處理,并排放經過過濾處理的污水。
[0092]在本發明一種污水處理系統第一實施例中,該系統通過對污水進行混凝沉淀處理、厭氧處理、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高級氧化處理、生物深度結合處理以及過濾處理的組合方式,從而實現對成分復雜、污染物濃度高的污水進行高效、穩定、短程、低能耗的處理。
[0093]可選的,污水處理系統包括污泥儲存池8和污泥壓濾機9;
[0094]混凝沉淀池2在對未經處理的污水進行混凝沉淀處理后,將經過混凝沉淀處理產生的污泥輸送到污泥儲存池8;
[0095]厭氧序批式反應器3在對經過混凝沉淀處理的污水進行厭氧處理后,將經過厭氧處理產生的污泥輸送到所述污泥儲存池8;
[0096]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反應器4在對經過厭氧處理的污水進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之后,將經過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產生的污泥輸送到污泥儲存池8;
[0097]污泥儲存池8用于在池內存儲的污泥總重量達到預定閾值時控制污泥壓濾機9對污泥進行壓濾處理,并輸出壓濾水以及脫水污泥;
[0098]其中,壓濾水被輸出至集水池,脫水污泥被運往回填填埋場。
[0099]可選的,污水處理系統包括第一加藥裝置10、第二加藥裝置11、第一攪拌裝置12、第二攪拌裝置13、第三攪拌裝置14以及曝氣裝置15;
[0100]第一加藥裝置10用于對混凝沉淀池2進行絮凝劑投加;
[0101]第二加藥裝置11用于對高級氧化反應器5進行高級氧化投藥;
[0102]第一攪拌裝置12用于對混凝沉淀池2進行攪拌操作;
[0103]第二攪拌裝置13用于對厭氧序批式生物反應器3進行攪拌操作;
[0104]第三攪拌裝置14用于對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生物反應器4進行攪拌操作;
[0105]曝氣裝置15用于對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生物反應器4進行曝氣操作。
[0106]其中,曝氣,指將空氣中的氧強制向液體中轉移的過程,其目的是獲得足夠的溶解氧。此外,曝氣還有防止池內懸浮體下沉,加強池內有機物與微生物及溶解氧接觸的目的。從而保證池內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條件下,對污水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0107]可選的,污水處理系統還包括第一回流裝置16,用于將經過厭氧處理的污水的一部分回流至厭氧序批式生物反應器3。
[0108]可選的,污水處理系統還包括電能轉換裝置17,厭氧序批式生物反應器3在對經過混凝沉淀的污水進行厭氧處理時,產生可燃性氣體,電能轉換裝置17用于收集所述可燃性氣體,并轉化為電能輸出,通過回收并利用可燃性氣體,實現了能源的回收利用,降低了能耗。
[0109]可選的,污水處理系統還包括第二回流裝置18,用于將經過納濾裝置7過濾處理的污水的一部分回流至厭氧序批式生物反應器3。
[0110]其中,回流回厭氧序批式生物反應器3的那一部分污水是經過納濾裝置過濾處理后的污水的下層部分。
[0111]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將集水池中的污水輸送到混凝沉淀池進行混凝沉淀處理; 將混凝沉淀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厭氧序批式反應器進行厭氧處理; 將厭氧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反應器進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 將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高級氧化反應器進行高級氧化處理; 將高級氧化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深度生物處理裝置進行生物深度結合處理; 將生物深度結合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納濾裝置進行過濾處理; 排放過濾處理后的污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將集水池中的污水輸送到混凝沉淀池進行混凝沉淀處理的步驟還包括:將混凝沉淀處理所產生的污泥輸送到污泥儲存池; 所述將混凝沉淀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厭氧序批式反應器進行厭氧處理的步驟還包括:將厭氧處理所產生的污泥輸送到污泥儲存池; 所述將厭氧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反應器進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的步驟還包括:將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所產生的污泥輸送到污泥儲存池; 所述方法還包括: 在所述污泥儲存池內存儲的污泥總重量達到預定閾值時控制污泥壓濾機對所述污泥進行壓濾處理,并輸出壓濾水以及脫水污泥; 將所述壓濾水輸送至集水池,并且將所述脫水污泥運送至回填填埋場進行填埋處理。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混凝沉淀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厭氧序批式反應器進行厭氧處理的步驟還包括: 將所述厭氧處理后的污水的一部分輸送到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反應器,將所述厭氧處理后的另一部分回流到厭氧序批式生物反應器中。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厭氧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到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反應器進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的步驟還包括: 輸出可燃性氣體,將所述可燃性氣體收集并輸送到電能轉換裝置轉化為電能輸出。5.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水池,用于儲存未經處理的污水; 混凝沉淀池,用于對所述未經處理的污水進行混凝沉淀處理; 厭氧序批式生物反應器,用于對經過混凝沉淀處理的污水進行厭氧處理; 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生物反應器,用于對經過厭氧處理的污水進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處理; 高級氧化反應器,用于對經過短程硝化反硝化處理的污水進行高級氧化處理; 深度生物處理裝置,包括多個層疊設置的改性超濾膜,用于對經過高級氧化處理的污水進行生物深度結合處理; 納濾裝置,用于對經過生物深度結合處理的污水進行過濾處理,并排放經過過濾處理的污水。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水處理系統包括污泥儲存池和污泥壓濾機; 所述混凝沉淀池還用于在對所述未經處理的污水進行混凝沉淀處理后,將所述經過混凝沉淀處理產生的污泥輸送到所述污泥儲存池; 所述厭氧序批式反應器還用于在對所述經過混凝沉淀處理的污水進行厭氧處理后,將所述經過厭氧處理產生的污泥輸送到所述污泥儲存池; 所述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反應器還用于在對所述經過厭氧處理的污水進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之后,將所述經過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產生的污泥輸送到所述污泥儲存池; 所述污泥儲存池用于在所述污泥儲存池內存儲的污泥總重量達到預定閾值時控制所述污泥壓濾機對所述污泥進行壓濾處理,并輸出壓濾水以及脫水污泥; 其中,所述壓濾水被輸出至所述集水池,所述脫水污泥被運往回填填埋場。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 污水處理系統包括第一加藥裝置、第二加藥裝置、第一攪拌裝置、第二攪拌裝置、第三攪拌裝置以及曝氣裝置; 所述第一加藥裝置用于對所述混凝沉淀池進行絮凝劑投加; 所述第二加藥裝置用于對所述高級氧化反應器進行高級氧化投藥; 所述第一攪拌裝置用于對所述混凝沉淀池進行攪拌操作; 所述第二攪拌裝置用于對所述厭氧序批式生物反應器進行攪拌操作; 所述第三攪拌裝置用于對所述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生物反應器進行攪拌操作; 所述曝氣裝置用于對所述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生物反應器進行曝氣操作。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 污水處理系統還包括第一回流裝置,用于將所述經過厭氧處理的污水的一部分回流至所述厭氧序批式生物反應器。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 污水處理系統還包括電能轉換裝置,所述厭氧序批式生物反應器在對所述經過混凝沉淀的污水進行厭氧處理時,產生可燃性氣體,所述電能轉換裝置用于收集所述可燃性氣體,并轉化為電能輸出。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 污水處理系統還包括第二回流裝置,用于將所述經過納濾裝置過濾處理的污水的一部分回流至所述厭氧序批式生物反應器。
【文檔編號】C02F11/12GK105859042SQ201610332946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8日
【發明人】孫飛云, 趙杰, 董文藝, 劉彤宙
【申請人】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