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的雨水及優質生活污水自動力再利用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高層建筑節水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高層建筑的雨水及優質生活污水自動力再利用系統。所述系統包括貫穿各樓層的下水回收管道,還包括中水回收管道、位于低樓層的中水過濾裝置以及中水處理裝置。本發明針對生活下水與優質生活污水分別通過下水回收管道和中水回收管道進行收集,有效防止優質生活污水的再污染,降低其處理難度和成本。
【專利說明】
高層建筑的雨水及優質生活污水自動力再利用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高層建筑節水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高層建筑的雨水及優質生活污水自動力再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0002]淡水短缺越來越成為制約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嚴重問題,同時污水的無序排放對地下水和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嚴重,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目前,國家對企業產生的工業廢水提出了明確的處理要求,而人們居住建筑產生的污水尚未提出明確的處理方法。現有技術中也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建筑物產生的中水回用系統和給水復用系統,并在一定的工程內進行了使用,但都有得到普及和推廣,究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目前中水處理裝置復雜,處理成本較高;二是處理后的水直接用于抽水馬桶,可能存在疾病傳染隱患,用戶主觀不能接受;三是處理系統缺乏整體性,缺乏建筑設計、結構設計、設備安裝、小區綠化用水等的系統考慮;四是人們的節水意識、環保意識還相對薄弱。
[0003]因此如何從建筑設計、小區綠化、用戶洗車等角度去整體地設計樓房雨水及中水的再利用系統,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層建筑的雨水及優質生活污水自動力再利用系統,本發明從建筑設計的角度,從根本上解決了雨水和中水的收集、處理及再利用所遇到的難題,既節省了水資源,美化了環境,更方便了居民用水。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高層建筑的雨水及優質生活污水自動力再利用系統,包括貫穿各樓層的下水回收管道,所述系統還包括中水回收管道、位于低樓層的中水過濾裝置以及中水處理裝置;
中水回收管道底端與中水過濾裝置的進水口連接,頂端在建筑屋頂處設有用于雨水收集的開口;
中水處理裝置包括處理池和pH調節設備,處理池的進水口與中水過濾裝置的排水口連接;
所述中水回收管道與其所在樓層的洗漱池、廚房及洗衣房水池的排水管道以及地漏連通,中水過濾裝置所在樓層及上方的樓層處的下水回收管道與馬桶排水管道連接,中水過濾裝置所在樓層下方的下水回收管道與其所在樓層的所有排水管道連接。
[0006]優選的,所述中水過濾裝置包括傾斜放置且頂端開口、底端封閉的圓筒篩,圓筒篩由多層濾網組成。
[0007]優選的,所述中水過濾裝置還包括位于圓筒篩頂端處的垃圾收集池。
[0008]優選的,所述中水回收管道底端穿過圓筒篩底端與圓筒篩內部連通,且中水回收管道底端的出水方向與圓筒篩的圓截面的切線平行。
[0009]優選的,所述pH調節設備包括控制裝置、分別通過相應電磁閥啟閉的酸、堿液箱和位于處理池內的pH檢測儀,控制裝置分別與pH檢測儀和酸、堿液箱對應的電磁閥電連接。
[0010]優選的,所述處理池的出水口分別與洗車用噴淋管道和灌溉用噴淋管道連接。
[0011]工作時,建筑屋頂的雨水通過中水回收管道的頂端開口流入,同時中水回管道所貫穿的各樓層的洗漱池、廚房及洗衣房水池的排水管道以及地漏中排出的優質生活污水也流入中水回收管道中,中水回收管道內的優質生活污水最終排入圓筒篩內部,并對圓筒篩產生切向沖擊,使得圓筒篩在水力推動下作周向旋轉,并在水流作用下將毛發等雜物從頂端開口處甩出至垃圾收集池,同時優質生活污水透過濾網后落入處理池中。處理池中的PH檢測儀檢測水的酸堿度并將數據傳遞至控制裝置,控制裝置分別控制酸液、堿液箱體的電磁閥打開,使得酸液或堿液進入處理池中對水進行PH調節至pH檢測儀檢測的數據達到目標值,然后控制裝置控制酸液、堿液箱體的電磁閥關閉。處理中酸堿度達標后的中水通過洗車用噴淋管道和灌溉用噴淋管道排出,分別用于洗車或/和綠化灌溉。所述的洗車用噴淋管道和灌溉用噴淋管道可以為高層建筑所在小區的自用管道,也可以接入高層建筑周邊的公用或商用水管。
[0012]下水回收管道收集中水收回管道所貫穿樓層處的馬桶排水,以及收集中水過濾裝置所在樓層以下的生活污水,包括馬桶排水和洗漱池、廚房及洗衣房水池以及地漏中排出的優質生活污水,并最終排入城市下水管道中。
[0013]上述的中水過濾裝置和中水處理裝置,應根據高層建筑的樓層數量和樓層高度來確定其所在的樓層和占地面積大小,但作為基本要求,其所在樓層位置應在二層以上,方能保證向洗車用噴淋管道和灌溉用噴淋管道排水時的自壓力達到設計標準。
[0014]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本發明針對劣質生活廢水(如馬桶排水等下水)與優質生活污水(如洗漱水、洗菜水、雨水)分別通過下水回收管道和中水回收管道進行收集,有效防止優質生活污水的再污染,降低其處理難度和成本;
2)通過洗車、綠化灌溉等方式對優質生活污水處理后的中水進行合理方式地再利用,降低居民的心理排斥感,更利于本發明的推廣和使用;
3)無需額外動力源,僅僅依靠建筑內水的自重實現導流、過濾及運輸等過程,降低污水再利用的成本。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具體實施方式】中高層建筑的雨水及優質生活污水自動力再利用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中水過濾裝置和中水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中水過濾裝置之下的樓層處下水回收管道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17]如圖1-3所示,高層建筑的雨水及優質生活污水自動力再利用系統,包括貫穿各樓層的下水回收管道2,所述系統還包括中水回收管道1、位于低樓層的中水過濾裝置以及中水處理裝置;
中水過濾裝置包括傾斜放置且頂端開口、底端封閉的圓筒篩7,圓筒篩7由多層濾網組成,圓筒篩7頂端設有垃圾收集池8;
中水處理裝置包括位于圓筒篩7下方的處理池10以及位于處理池10上方的且分別通過相應電磁閥啟閉的酸、堿液箱9,處理池10內設有pH檢測儀,控制裝置分別與pH檢測儀和酸、堿液箱9對應的電磁閥電連接,處理池1的出水口通過出水管11分別與洗車用噴淋管道12和灌溉用噴淋管道13連接;
中水回收管道I底端穿過圓筒篩7底端與圓筒篩7內部連通,且中水回收管道I底端的出水方向與圓筒篩7的圓截面的切線平行,頂端在建筑屋頂處設有用于雨水收集的開口,中水回收管道I與其所在樓層的洗漱池4、廚房及洗衣房水池5的排水管道以及地漏6連通,中水過濾裝置所在樓層及上方的樓層處的下水回收管道2與馬桶3排水管道連接,中水過濾裝置所在樓層下方的樓層處的下水回收管道2與其所在樓層的所有排水管道連接。
[0018]工作時,建筑屋頂的雨水通過中水回收管道I的頂端開口流入,同時中水回管道I所貫穿的各樓層的洗漱池4、廚房及洗衣房水池5的排水管道以及地漏6中排出的優質生活污水也流入中水回收管道I中,中水回收管道I內的優質生活污水最終排入圓筒篩7內部,并對圓筒篩7產生周向沖擊,使得圓筒篩7在水力推動下作周向旋轉,并在水流作用下將毛發等雜物從頂端開口處甩出至垃圾收集池8,同時優質生活污水透過濾網后落入處理池10中。處理池10中的pH檢測儀檢測水的酸堿度并將數據傳遞至控制裝置,控制裝置分別控制酸液、堿液箱體9的電磁閥打開,使得酸液或堿液進入處理池中10對水進行pH調節至pH檢測儀檢測的數據達到目標值,然后控制裝置控制酸液、堿液箱體9的電磁閥關閉。處理中酸堿度達標后的中水通過出水管11進入洗車用噴淋管道12和灌溉用噴淋管道13中并排出,分別用于洗車或/和綠化灌溉。
[0019]下水回收管道2收集中水收回管道所貫穿樓層處的馬桶3排水,以及收集中水過濾裝置所在樓層以下的生活污水,包括馬桶排水和洗漱池、廚房及洗衣房水池以及地漏中排出的優質生活污水,并最終排入城市下水管道中。
[0020]中水過濾裝置和中水處理裝置,應根據高層建筑的樓層數量和樓層高度來確定其所在的樓層和占地面積大小,但作為基本要求,其所在樓層位置應在二層以上,方能保證向洗車用噴淋管道12和灌溉用噴淋管道13排水時的自壓力達到設計標準。
【主權項】
1.高層建筑的雨水及優質生活污水自動力再利用系統,包括貫穿各樓層的下水回收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中水回收管道、位于低樓層的中水過濾裝置以及中水處理裝置; 中水回收管道底端與中水過濾裝置的進水口連接,頂端在建筑屋頂處設有用于雨水收集的開口; 中水處理裝置包括處理池和pH調節設備,處理池的進水口與中水過濾裝置的排水口連接; 所述中水回收管道與其所在樓層的洗漱池、廚房及洗衣房水池的排水管道以及地漏連通,中水過濾裝置所在樓層及上方的樓層處的下水回收管道與馬桶排水管道連接,中水過濾裝置所在樓層下方的下水回收管道與其所在樓層的所有排水管道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水過濾裝置包括傾斜放置且頂端開口、底端封閉的圓筒篩,圓筒篩由多層濾網組成。3.如權利要求2所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水過濾裝置還包括位于圓筒篩頂端處的垃圾收集池。4.如權利要求2所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水回收管道底端穿過圓筒篩底端與圓筒篩內部連通,且中水回收管道底端的出水方向與圓筒篩的圓截面的切線平行。5.如權利要求1所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pH調節設備包括控制裝置、分別通過相應電磁閥啟閉的酸、堿液箱和位于處理池內的PH檢測儀,控制裝置分別與pH檢測儀和酸、堿液箱對應的電磁閥電連接。6.如權利要求1所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池的出水口分別與洗車用噴淋管道和灌溉用噴淋管道連接。
【文檔編號】E03C1/12GK105858968SQ201610384824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日
【發明人】岳建偉, 趙維林, 曹智鋒, 韓利偉, 岳婷婷, 徐安全
【申請人】河南大學, 河南正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