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開口、一位于所述第一通氣口 103正上方的第一下開口以及一由第一下開口延伸至第一上開口而形成的第一引流通道。所述第一進料口 101和第一投料口 102各設置于所述第一罐體10上端的兩側,所述第一罐體10為一導熱材料罐體,所述第一罐體10還設置有一加熱部,該加熱部為一環繞設置于所述第一罐體10外側壁的蛇形管道108,該蛇形管道108與一盛放有加熱流體的恒溫裝置相連通,所述重金屬生化處理罐體1還包括一設置于第一罐體10上部的第一壓力傳感組件17以及一與該第一壓力傳感組件17電連接的一第一泄壓閥18,所述第一泄壓閥18用于控制第一罐體10內部液面上方空氣的排出與關閉。
[0015]參照圖1和圖2。所述污泥脫水調理罐體2包括一第二罐體20以及一設置于該第二罐體20內部的第二引流罩21,所述第二罐體20上設置有一用于通過污泥原料的第二進料口 22、一用于投放調理料的第二投料口 23以及一也與鼓風機構4相連通的第二通氣口24,所述第二通氣口 24位于所述第二罐體20的底部,所述第二引流罩21包括一第二上開口、一位于所述第二通氣口 24正上方的第二下開口以及一由第二下開口延伸至第二上開口而形成的第二引流通道,所述第二進料口 22連通于所述第一通氣口 103。所述污泥脫水調理罐體2還包括一設置于第二罐體20上部的第二壓力傳感組件27以及一與該第二壓力傳感組件27電連接的一第二泄壓閥28,所述第二泄壓閥28用于控制第二罐體20內部液面上方空氣的排出與關閉。所述第二引流罩21上設置有復數個間隔布置的引流孔210,所述引流孔210上方設置有朝外凸出的引流帽211。往所述第二投料口 23中投放調理料包括先后依次加入的三種調理料,第一次加入的調理料為火力發電廠灰飛,第二次加入的調理料為氯化鐵溶液或陽離子性聚電解質,最后一次加入的調理料為聚甲基丙烯酸酯系兩性共聚合物。
[0016]參照圖1和圖2。所述污泥脫水干燥罐體3包括下端開口的上罐體30和上端開口的下罐體31,上罐體30的下端與下罐體31的上端可拆卸地連接在一起,上罐體30上連接有與上罐體30的內腔連通的加壓裝置32,在上罐體30上還設有用以將污泥溶液送入上罐體30的進泥口 33,在下罐體31內設有用以對污泥溶液進行水渣分離的過濾層34,下罐體31上有第一調壓口 310,第一調壓口 310設置在過濾層34的下方,還包括真空罐35,真空罐35上設有第二調壓口 350,第一調壓口 310與第二調壓口 350通過連接管連通,真空罐35上連接有抽真空裝置36,在下罐體31上設有第一排水口 312,第一排水口 312通過第一排水管連接至污水積水池37,第一排水口 312設置在第一調壓口 310的下方,在真空罐35上設有第二排水口 352,第二排水口 352設置在第二調壓口 350的下方,第二排水口 352通過第二排水管連通至污水積水池37,所述下罐體31在過濾層34的上方還設置有一微波加熱裝置38和第三調壓口 311,所述微波加熱裝置38包括復數個微波發射裝置380以及包覆于該微波發射裝置380外側的金屬屏蔽環381,該金屬屏蔽環381外側安裝于所述下罐體31內壁面,所述下罐體31在第三調壓口 311位置處設置有包覆整個第三調壓口 311的金屬屏蔽網382,所述真空罐35上設有第四調壓口 351,所述第三調壓口 311與第四調壓口 351通過連接管連通。所述上罐體30的下端連接有上法蘭,所述下罐體31的上端連接有下法蘭,上法蘭與下法蘭通過連接件可拆卸地連接在一起,在上法蘭與下法蘭之間設有硅膠墊圈。所述下罐體31的內壁設有環狀支撐臺,所述過濾層34包括篩孔板340和設置在篩孔板340上的濾網341,篩孔板340架設在環狀支撐臺上。所述上罐體30內還設置有一用以監測上罐體30內腔壓力的壓力監測裝置305,所述壓力監測裝置305包括用以顯示正壓的第一壓力表和用以顯示負壓的第二壓力表。所述金屬屏蔽網382的網孔比預設所述微波發射裝置380產生的微波波長小。
[0017]參照圖1和圖2。所述鼓風機構4設置有一三通閥,該三通閥另外兩路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通氣口 103和第二通氣口 24上。
[0018]參照圖1和圖2。本發明的工作過程即為一種污泥處理方法。
[0019]一種污泥的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重金屬生化處理;b、污泥脫水調理;c、污泥脫水干燥。
[0020]其中,所述重金屬生化處理包括,將待處理的污泥投入一盛放有含氧化硫桿菌的培養液的第一罐體10內,其中該第一罐體10底部設有第一通氣口 103,內部插設有第一引流罩11,通過第一通氣口 103向第一罐體10內曝氣,氣流由第一引流罩11的第一下開口向第一引流罩11內流動,在第一引流罩11內形成不規則的渦流和負壓,污泥、氧化硫桿菌及培養液從引流罩的底部被吸入、提升到第一引流罩11內充分混合,并在氣流的作用下由第一引流罩11的第一上開口流出并沉降回流到第一罐體10內,回流到第一罐體10內的污泥、氧化硫桿菌及培養液再次受氣流作用從第一引流罩11的底部被吸入、提升到第一引流罩11內,從而在第一罐體10和第一引流罩11之間反復循環,使得污泥的重金屬和氧化硫桿菌獲得充分的氣固接觸效果,使得重金屬受氧化硫桿菌的氧化和酸化作用從污泥中溶出,消除污泥內重金屬的含量。本步驟中,通過設置第一壓力傳感組件17和第一泄壓閥18,并且配合鼓風機構4的通氣作用,可以組成一壓力循環處理系統,當第一罐體10內因通氣導致氣壓增大后,可以增加間隙水和氧化硫桿菌對污泥內部孔隙的滲透,加強氧化硫桿菌與污泥的接觸頻率,提高其攝取污泥內重金屬的能力,當第一罐體10內壓力增大到700kPa后,第一壓力傳感組件17檢測到該壓力最高點閾值后,觸動鼓風機構4停止向第一罐體10內通氣,并同時啟動第一泄壓閥18,上述第一泄壓閥18控制第一罐體10排氣,將第一罐體10內部的壓力由700kPa降低至大氣壓,所述第一罐體10的頂部因排氣而產生大量的微氣泡,間隙水中的氣體會釋出并將重金屬及反應后的生成物帶出污泥孔隙。由于污泥的孔隙過小,減壓時氣體釋出的速率往往大于氣體從孔隙中排出的速率,因此造成污泥孔隙內部壓力增加。當污泥孔隙內部壓力大于污泥顆粒壁所能承受的壓力時,便會造成污泥顆粒向內破裂或炸裂,使污泥內重金屬的暴露量增加,極大地提高重金屬和氧化硫桿菌的氣固接觸效果,增強其生化反應,極大地提高了污泥中重金屬的去除效果,當第一罐體10內的壓力恢復到一般大氣壓力時,第一壓力傳感組件17檢測到該壓力最低點閾值后,觸動鼓風機構4重新向第一罐體10內通氣,并同時關閉第一泄壓閥18,再次將第一罐體10內部壓力提升到700kPa后再次降壓至大氣壓,不斷完成增壓和減壓的循環,直到污泥完成重金屬的去除。
[0021]其中,所述污泥脫水調理包括,先后依次加入三種調理料的過程,第一次加入的調理料為火力發電廠灰飛,第二次加入的調理料為氯化鐵溶液或陽離子性聚電解質,最后一次加入的調理料為聚甲基丙烯酸酯系兩性共聚合物。在該步驟中,當污泥原料和三種調理料完全投入第二罐體20內,所述鼓風機構4通過加壓,提高該第二罐體20內部的壓力,當第二罐體20內因通氣導致氣壓增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