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高效除濕的干燥室布風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干燥設備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可高效除濕的干燥室布風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人類共同面臨環境污染與資源短缺的兩大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擁有已建成的及在建、擬建的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近千家,這些自來水廠的污水經過現有技術處理后會產生大量的污泥,這些污泥體積龐大,且污水中去除的污染物大部分集聚在污泥之中,大量的污泥若是不加以妥善處置,勢必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目前,污泥處置的方式主要有填埋、土地利用和焚燒等,直接填埋會占用大量的土地,同時濾液會污染地下水;土地利用因污泥含水率高、運輸量大、分散困難、污泥中含有有害成分等原因而受到很大的限制;焚燒方式作為一種資源化利用的方式將污泥作為燃料供能,但這種處理方式需要將污泥的含水率降低至30% — 40%,否則高含水率的污泥則會因為其本身含固率低而導致熱值低,進而需要耗費大量的輔助燃料,處理成本明顯偏高。因此,目前為止,對污泥進行干化處理是目前污泥后續處理過程中的主要關鍵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有鑒于此,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可高效除濕的干燥室布風結構,通過采用分區吹熱干風外循環和部分回風內循環兩種循環模式,既可保證整個干燥室內部風速和風量均勻分布,又可減少部分能耗,整個布風結構設計簡單合理、節能高效。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可高效除濕的干燥室布風結構,其包括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熱栗、循環風機和復數層具有網眼用于傳輸污泥的網帶,該第一腔室與第二腔室上方保持連通;該熱栗安裝于第一腔室中;該復數層網帶彼此間隔層疊式安裝于第二腔室中;該循環風機安裝于頂層網帶上方;于第二腔室側壁上針對每層網帶分別設置有通風口,并于第二腔室側壁上向第一腔室延伸設置有一導風板,該導風板與第二腔室側壁之間形成一連通頂部兩層網帶之通風口的風道;熱栗產生的熱風經底部網帶之通風口自下而上依次穿過每層網帶,經頂層網帶后,一部分由循環風機回風至熱栗內,另一部分由風道再次進入頂部兩層網帶之通風口內。
[0005]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熱栗安裝于第一腔室側壁上,上述導風板連接于熱栗外側。
[0006]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每條網帶其中一端上方分別設置有用于向網帶上投放污泥的漏斗。
[0007]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復數層網帶包括第一層網帶、第二層網帶、第三層網帶和第四層網帶,該第二層網帶之通風口小于第一層網帶之通風口。
[0008]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穿過頂層網帶后的熱風,30%_50%回風到第一層網帶之通風口,15%回風到第二層網帶之通風口。
[0009]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循環風機有復數個,該復數個循環風機并排安裝于頂層網帶上方。
[0010]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層網帶和第二層網帶之通風口分別與上述風道連通,該第三層網帶和第四層網帶之通風口分別與上述熱栗連通。
[0011]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通過采用熱栗干燥室風道布風設計,分區吹熱干風外循環和部分回風內循環兩種循環模式,既通過分區吹熱干風外循環模式保證了整個干燥室內部風速和風量的均勻分布,又通過部分回風內循環模式減少了部分能耗,整個布風結構設計簡單合理、節能高效。
[0012]為更清楚地闡述本發明的結構特征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其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明之干燥室各部件分布及熱風流向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之網帶側面示意圖。
[0014]附圖標識說明:
10、第一腔室20、第二腔室
21、通風口22、導風板
23、風道30、熱栗
40、循環風機50、網帶
51、第一層網帶52、第二層網帶
53、第三層網帶54、第四層網帶
60、漏斗。
【具體實施方式】
[0015]本發明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可高效除濕的干燥室布風結構,包括有第一腔室10、第二腔室20、熱栗30、循環風機40和復數層具有網眼用于傳輸污泥的網帶50,其中:
該第一腔室10與第二腔室20上方保持連通。
[0016]該熱栗30安裝于第一腔室10側壁上;該復數層網帶50包括第一層網帶51、第二層網帶52、第三層網帶53和第四層網帶54,該復數層網帶50彼此間隔層疊式安裝于第二腔室20中,于每條網帶50其中一端上方分別設置有用于向網帶50上投放污泥的漏斗60。
[0017]該循環風機40共有復數個,該復數個循環風機40并排安裝于第一層網帶51上方。
[0018]于第二腔室20側壁上針對每層網帶50分別設置有通風口 21,并第二層網帶52之通風口 21小于第一層網帶51之通風口 21,于第二腔室20側壁上向第一腔室10延伸設置有一導風板22,該導風板22連接于上述熱栗30外側,并該導風板22與第二腔室20側壁之間形成一連通第一層網帶51和第二層網帶52之通風口 21的風道23 ;上述第三層網帶53和第四層網帶54之通風口 21均位于該風道23下方,并分別與熱栗30連通;熱栗30產生的熱風經第四層54、第三層網帶53之通風口 21自下而上依次穿過第二層52和第一層網帶51,穿過第一層網帶51的熱風,一部分由循環風機40回風至熱栗30內,另一部分30%-50%經風道23回風到第一層網帶51之通風口 21,15%經風道23回風到第二層網帶52之通風P 21ο
[0019]本發明原理如下:第一層網帶51和第二層網帶52出風后經過循環風機40回風道23內,不經熱栗30做功,直接出風到第一層網帶51和第二層網帶52之通風口 21進行污泥干燥,形成一個第一、第二層網帶干燥內部小循環;熱栗30內經過出來的熱風,經過第三、第四層網帶之通風口 21對網帶50上的污泥進行均勻吹風干燥、層層遞進,由下而上,從第一層網帶51出來后,通過循環風機40直接回風到熱栗30內,經熱栗30做功又從第一、第二層之通風口 21出風,由此形成一個外部的大循環,循環風機40用于外循環風的均勻分布,且第四層網帶54上的污泥最為干燥,回風為熱風直接可用于整個干燥室的循環風干燥,且第三層網帶53之通風口 21回風濕度大于第四層網帶54下方通風口 21回風濕度。
[0020]本布風結構優勢如下:
1、分區吹熱干風:第三層網帶53、第四層網帶54之通風口 21 (經過熱栗做功),回風為熱風,直接用于整個系統的循環風干燥、第一層網帶51和第二層網帶52之通風口 21(不經熱栗做功),既保證干燥室內的風量、風速布置均勻,又節省了一部分的能耗。
[0021]2、部分回風作內循環用(不經熱栗做功):第三層網帶53、第四層網帶54之通風口21出風透過第一層網帶51后回到熱栗30內做功進行外部風量大循環,第一層網帶51和第二層網帶52出風不經過熱栗30直接由風道23循環到兩層網帶之通風口 21,利用第一層網帶51回風含水率沒有達到飽和的優勢,繼續進行內部循環干燥,避免了通過熱栗30做功帶來的不必要能量消耗,同時因為網帶50左邊污泥濕度較高、內部循環的濕風不會加重網帶50左邊污泥的含水率。
[0022]本發明的設計重點在于,通過采用熱栗干燥室風道布風設計,分區吹熱干風外循環和部分回風內循環兩種循環模式,既通過分區吹熱干風外循環模式保證了整個干燥室內部風速和風量的均勻分布,又通過部分回風內循環模式節省了一部分的能耗,整個布風結構設計簡單合理、節能高效。
[0023]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可高效除濕的干燥室布風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熱栗、循環風機和復數層具有網眼用于傳輸污泥的網帶,該第一腔室與第二腔室上方保持連通;該熱栗安裝于第一腔室中;該復數層網帶彼此間隔層疊式安裝于第二腔室中;該循環風機安裝于頂層網帶上方;于第二腔室側壁上針對每層網帶分別設置有通風口,并于第二腔室側壁上向第一腔室延伸設置有一導風板,該導風板與第二腔室側壁之間形成一連通頂部兩層網帶之通風口的風道;熱栗產生的熱風經底部網帶之通風口自下而上依次穿過每層網帶,經頂層網帶后,一部分由循環風機回風至熱栗內,另一部分由風道再次進入頂部兩層網帶之通風口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高效除濕的干燥室布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熱栗安裝于第一腔室側壁上,上述導風板連接于熱栗外側。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高效除濕的干燥室布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條網帶其中一端上方分別設置有用于向網帶上投放污泥的漏斗。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高效除濕的干燥室布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復數層網帶包括第一層網帶、第二層網帶、第三層網帶和第四層網帶,該第二層網帶之通風口小于第一層網帶之通風口。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高效除濕的干燥室布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穿過頂層網帶后的熱風,30%-50%回風到第一層網帶之通風口,15%回風到第二層網帶之通風口。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高效除濕的干燥室布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風機有復數個,該復數個循環風機并排安裝于頂層網帶上方。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高效除濕的干燥室布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層網帶和第二層網帶之通風口分別與上述風道連通,該第三層網帶和第四層網帶之通風口分別與上述熱栗連通。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可高效除濕的干燥室布風結構,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熱泵、循環風機和復數層具有網眼用于傳輸污泥的網帶,該第一腔室與第二腔室上方保持連通;該熱泵安裝于第一腔室中;該復數層網帶安裝于第二腔室中;該循環風機安裝于頂層網帶上方;于第二腔室側壁上針對每層網帶分別設置有通風口,并于第二腔室側壁上向第一腔室延伸設置有一導風板,該導風板與第二腔室側壁之間形成一連通頂部兩層網帶之通風口的風道;熱泵產生的熱風經頂層網帶后,一部分回至熱泵,另一部分進入頂部兩層網帶之通風口內。藉此,通過采用熱風分區循環模式,既可保證干燥室內部風速和風量均勻分布,又減少能耗,整個布風結構簡單合理、節能高效。
【IPC分類】C02F11/12
【公開號】CN105130157
【申請號】CN201510568896
【發明人】肖應東
【申請人】東莞東元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9日
【申請日】201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