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水生態修復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生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水生態修復工藝。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流行的生態浮床,在浮床水面部分密密麻麻地生長著水生或陸生植物,水面下僅有少量的植物根部有有益微生物,這些微生物難以形成降解污染物的主力軍;須依靠其它工藝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本地化水生態系統;浮床的破損又成為新的污染源。
[0003]目前的生態浮床工藝否都具備可持續發展性,浮床因為自然、人為原因受到破損,就失去了生態修復的作用,反而成了污染源;生態浮床工藝只是作為生態系統修復的一個過程與環節起作用。
[0004]申請人在發明四種生態浮床、15種水生態修復工藝的基礎上,發明第16種水生態修復工藝——一種利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水生態修復工藝,使此種工藝具有低成本、可持續發展的特點,對硬質駁岸河道、對具有富營養化水體的河道、湖泊、池塘的低成本生態修復具有示范性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利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水生態修復工藝。
[0006]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種利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水生態修復工藝,所述利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包括上層水面支架、中層玉米芯掛膜、底層沉箱,中層玉米芯掛膜通過繩子拴掛在上層水面支架上,底層沉箱為頂部開口的六面體框架,沉箱內布置一填料層,填料層懸掛在水面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藝包括以下步驟: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上層水面支架上布置美人蕉;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中層掛玉米芯;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下層的底槽內填料層與底槽框架之間種植沉水植物。
[0008]優選地,按照每平方米1-2棵布置美人蕉;因為必須保證大量的陽光能夠投入到水面以下,所以有少量的開花植物點綴即可,初期2棵,成熟后可保留為I棵。
[0009]所述填料層包括一塑料框架,框架內填裝玉米芯。
[0010]所述沉水植物為苦草或菊花草。
[0011]優選地,本發明的底槽的底板棵設計為可向一側拉出的塑料底板;每個浮床底槽有四個托架卡住塑料底板,在可抽出的一面,兩個托架是可以單向松動的。
[0012]當沉水植物存活形成小片種群時,待其生長到一定高度時,即可從一側抽出塑料底板。沉水植物及附著其上的有益微生物,能夠不受破壞地繁殖生長。塑料底板可復用。另夕卜,須密切注意觀察玉米芯掛膜周圍保護菌膜和底槽沉水植物的發展。
[0013]本發明使用的利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是一種水生態修復設施,它具有可出續發展性,將期用于污染水域一河道或湖塘中,選擇一定的間隔設定為若干個發展區域點,在每個發展區域內按照本工藝的要求放置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使之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微生物-植物復合生態區,隨著若干個發展區域點上完成生態修復,由點到面,使該段河道得到生態修復,再由若干河段的生態修復擴展到整條河。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發明使用的利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實施例:
[0016]初步微生物-植物復合生態修復河段(湖段)的選擇: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選擇水文(流速、流量、災害氣象條件下)、河床底質合適的河段(湖段)作為復合生態區的區域發展點。植物是適應本地生長的,微生物是自然產生的有益微生物。
[0017]根據河道寬度,在離岸邊1-2米水域,搭建2*1米或1*1米的利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間距為1-2米一個。利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水生態修復工藝,所述利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包括上層水面支架、中層玉米芯掛膜、底層沉箱,中層玉米芯掛膜通過繩子拴掛在上層水面支架上,底層沉箱為頂部開口的六面體框架,沉箱內布置一填料層,填料層懸掛在水面支架上,所述工藝包括以下步驟: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上層水面支架上按照每平方米1-2棵布置美人蕉,成熟后保留為I棵;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中層掛玉米芯;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下層的底槽內填料層與底槽框架之間種植苦草或菊花草。
[0018]底槽的底板可設計為可向一側拉出的塑料底板;每個浮床底槽有四個托架卡住塑料底板,在可抽出的一面,兩個托架是可以單向松動的。如此,整個浮床及底槽可以復用。
[0019]圖1為本發明所使用的利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結構。其中100為上層水面支架;200為中層玉米芯掛膜;300為底層沉箱,400為填料層,其為一內填玉米芯的塑料框架。
[0020]以上所述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但本發明不應該局限于該實施例所公開的內容。所以凡是不脫離本發明所公開的原理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利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水生態修復工藝,所述利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包括上層水面支架、中層玉米芯掛膜、底層沉箱,中層玉米芯掛膜通過繩子拴掛在上層水面支架上,底層沉箱為頂部開口的六面體框架,沉箱內布置一填料層,填料層懸掛在水面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藝包括以下步驟: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上層水面支架上布置美人蕉;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中層掛玉米芯;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下層的底槽內填料層與底槽框架之間種植沉水植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按照每平方米1-2棵布置美人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層包括一塑料框架,框架內填裝玉米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為苦草或菊花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槽的底板為可向一側拉出的塑料底板。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水生態修復工藝,所述利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包括上層水面支架、中層玉米芯掛膜、底層沉箱,中層玉米芯掛膜通過繩子拴掛在上層水面支架上,底層沉箱為頂部開口的六面體框架,沉箱內布置一填料層,填料層懸掛在水面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藝包括以下步驟: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上層水面支架上布置美人蕉;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中層掛玉米芯;在生物質碳源立體組合浮床的下層的底槽內填料層與底槽框架之間種植沉水植物。本發明的工藝具有低成本、可持續發展的特點,對硬質駁岸河道、對具有富營養化水體的河道、湖泊、池塘的低成本生態修復具有示范性重要意義。
【IPC分類】C02F3-32, C02F3-34
【公開號】CN104803481
【申請號】CN201410035928
【發明人】張匯文, 吳國華
【申請人】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學
【公開日】2015年7月29日
【申請日】2014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