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水乳化式強力增氧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產養殖業所用機械裝置,尤其是水產養殖業用于增氧的機械裝置制造領域。
現今水產養殖業中,普遍使用的機械攪拌式增氧機,主要由電機,以及攪拌部件(一般有葉輪式或螺旋漿式)等組成,多個浮桶(2~6個不等)與電機經支撐桿相固聯,以使電機浮出水面,電機直接驅動葉輪或螺旋漿。它通過機械攪動水體,形成無數水珠,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大水體溶氧量。但是,隨著水產養殖業如漁業的發展,單位面積的養殖產量不斷提高,上述機械攪拌式增氧機增氧效果較差,難以滿足高密度魚群養殖的需要。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氣水乳化式強力增氧裝置,它在上述機械攪拌式增氧機基礎上改制,并具有更佳的增氧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加以實現一種氣水乳化式強力增氧裝置,包括由電機驅動葉輪構成的攪拌式增氧機以及經支撐桿與電機固聯用于托起上述增氧機使其電機浮出水面的多個浮桶,其特征是,在電機浮出水面的部位設置有一充氣采,所述葉輪的下方位置設置有噴氣管,噴氣管上開有多個噴氣孔,充氣泵的出口經導氣管與噴氣管相連通。
根據以上技術方案,在現有機械攪拌式增氧機的基礎上,新增充氣裝置,充氣泵加壓供氣,將空氣送至現有增氧機葉輪的下方,經噴氣管上的噴氣孔噴發而出,空氣在水中形成無數微小氣泡,這些微小氣泡因比重小于水而緩慢向上升浮,一方面,在緩慢升浮過程中將部分氧氣溶入水中,達到增氧效果;另一方面,通過葉輪的高速旋轉攪拌,將這些微氣泡強力粉碎并與水體強力融合成乳化狀態,使氧氣進一步溶入水中,形成富氧水體,最后經攪拌將上述富氧水體擴散到整個水體,達到高速增氧目的。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加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立體示意圖;圖2是
圖1所示噴氣管的俯視圖;圖3是
圖1所示噴氣管的另一種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1示出,電機2的軸上安裝有葉輪4(或者采用螺旋漿),電機2上方罩有防雨蓋1,浮桶6、6a、6b分別通過支撐桿5、5a、5b與電機2外殼相固聯,以使電機2浮出水面(浮桶的個數2-6個不限),電機2浮出水面的部位設置一充氣泵3(常規空氣壓縮泵),噴氣管8設置在葉輪4的下方位置,間距10~50cm,噴氣管8采用金屬材料或硬質塑料制成,管內徑10-40mm;噴氣管8上開有噴氣孔9(參見圖2、圖3)采用激光打孔或機械鉆孔或一次成型制孔,孔徑小于1mm,孔密度為1~20個/cm2。孔徑越小,則密度可稍大;孔徑稍大,則密度稍小。噴氣管8的形狀可為圖2所示的環形或者圖3所示的Y字型。噴氣管8在葉輪4下方10-50cm處,呈水平設置。
圖1中,充氣泵3的出口與三根兼作導氣管的支撐桿5、5a、5b連通,再分別經豎直設置的導氣管7、7a、7b與噴氣管8連通。導氣管7、7a、7b和支撐桿5、5a、5b均采用金屬材料或硬質塑料制作。
權利要求1.一種氣水乳化式強力增氧裝置,包括由電機驅動葉輪構成的攪拌式增氧機以及經支撐桿與電機固聯、用于托起上述增氧機使其電機浮出水面的多個浮桶,其特征在于,在電機(2)浮出水面的部位設置有一充氣泵(3);在所述葉輪(4)的下方位置設置有噴氣管(8),噴氣管(8)上開有多個噴氣孔(9);充氣泵(3)的出口經導氣管與噴氣管(8)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強力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桶共設置有三個,三個浮桶(6、6a、6b)的三根支撐桿(5、5a、5b)兼作導氣管,充氣泵3的出口與支撐桿5、5a、5b的一端連通,再分別經豎直設置的導氣管(7、7a、7b)與噴氣管(8)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強力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氣管(8)的形狀為環形或Y字形,噴氣管(8)在葉輪(4)下方10-50cm處呈水平設置,噴氣管(8)的內徑10-40mm;所述噴氣孔(9)的孔徑小于1mm,孔的密度為1-20個/cm2。
專利摘要一種氣水乳化式強力增氧裝置,屬水產養殖增氧機械,包括由電機驅動葉輪構成的攪拌式增氧機以及經支撐桿與電機固聯、用于托起使電機浮出水面的多個浮桶,在電機外殼上設置有一充氣泵,該葉輪的下方設置有開有多個噴氣孔的噴氣管,充氣泵的出口經導氣管與噴氣管連通。它將空氣加壓,經噴氣管噴入水體的無數微小氣泡,再經葉輪高速攪拌粉碎,具有強力高速增氧的效果,滿足高密度水產養殖的需要。
文檔編號C02F7/00GK2343164SQ9822929
公開日1999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1998年8月13日 優先權日1998年8月13日
發明者張清明, 趙躍春 申請人:張清明, 趙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