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面浮油回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污水處理裝置,具體是一種回收水面浮油的裝置。
對水面浮油的清除,常見的方法是用基帶粘吸,該法一次性吸油率均小于20%,適用該法的設備移動性能差,且吃水深度不可調節。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漂浮在水面,其吃水深度可予以調節,易于驅動,能將水面浮油迅速收集并吸取的裝置,克服上述不足。
其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裝置包括浮筒、經支架裝在浮筒內的潛水泵、裝在浮筒外壁上端的操縱桿。所述的浮筒為內外兩層,外層封閉且與內層不相連通。浮筒外壁的下部有至少兩個與其外層相通的進排水閥。浮筒頂面的對應端,分別設置有裝在支架上的空壓機和電控排氣閥,空壓機、電控排氣閥分別引管與浮筒外層連通,其控制開關及潛水泵的控制開關設置在操縱桿的握柄上。為保證浮油順利進入浮筒的內層,防止浮渣進入浮筒內層,將浮筒外層頂面設計成向下傾斜的斜面,使其與浮筒內層頂面的夾角α-10~25°,并在浮筒內層的頂部復蓋有濾渣綱。為使浮筒漂浮在液面的平穩,在浮油筒外壁的上部裝置有至少三個均布的平衡浮筒。
該裝置的浮筒設計成內外兩層且不相連通,并在浮筒的外層設置有空壓機、電控排氣閥和進排水閥,因而能有效控制本裝置的吃水深度,讓水面浮油迅速收集到浮筒內,再經裝在浮筒內層下部的潛水泵提取回收。本裝置結構簡單、實用,且移動方便,應用范圍極廣。
本實用新型的浮油回收裝置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
給出。
附圖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水面浮油回收裝置的結構圖。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體水面浮油回收裝置的細節及操作情況。
本浮油回收裝置包括一個雙層圓柱狀的浮筒[1],其外層封密且不與內層相通,浮筒頂部裝有支架[3],支架沉入浮筒內層的下部裝有潛水泵[2],支架上面的兩對應端各裝有空壓機[6]和電控排氣閥[7],且分別引管與浮筒外層連通。在浮筒外壁的下部裝有三個均布的進排水閥[9],上部裝四個均布的平衡浮筒[4]。為使水面浮油能順利進入浮筒內層,浮筒外層的頂面為向下傾斜的斜面,且與浮筒內層頂面的夾角α=20°。在浮筒的上部裝置有濾渣網[5],以防止浮渣進入浮筒內。在浮筒外壁的上部裝置有操縱桿[8],且空壓機、電控排氣閥、潛水泵的控制開關設置在操縱桿的握柄上。該裝置的操作如下先開啟進排水閥[9],放進水中,使其緩緩下沉,當沉到合適位置時,啟動空壓機,令該裝置保持最佳吃水深度,再開啟潛水泵,抽吸進入浮筒內的浮油,若吃水過淺,可開啟電控排氣閥,調整本裝置的吃水深度。
權利要求1.一種水面浮油回收裝置,包括浮筒、經支架裝在浮筒內的潛水泵、裝在浮筒外壁上端的操縱桿,其特征是浮筒為內外兩層,外層封閉且與內層不相連通,浮筒外壁的下部有至少兩個與其外層相通的進、排水閥,浮筒頂面的對應端,分別設置有裝在支架上的空壓機和電控排氣閥,空壓機、電控排氣閥分別引管與浮筒外層連通,其控制開關及潛水泵的控制開關設置在操縱桿的握柄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裝置,其特征是浮筒外層的頂面為向下傾斜的斜面,且與浮筒內層頂面的夾角α=10~2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裝置,其特征是浮筒內層的頂部覆蓋有濾渣網。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回收裝置,其特征是浮油筒外壁的上部有至少三個均布的平衡浮筒。
專利摘要一種水面浮油回收裝置,包括浮筒、經支架裝在浮筒內的潛水泵、裝在浮筒外壁上端的操縱桿,浮筒為內外兩層、外層封閉且與內層不連通,浮筒外壁下部有至少兩個與浮筒外層相通的進排水閥,浮筒頂部的對應端各設置有裝在支架上的空壓機和電控排氣閥,其控制開關及潛水泵的控制開關裝在操縱桿的握柄上。該裝置運用了潛水艇原理,可調節該裝置的吃水深度,迅速有效地收取水面浮油,該裝置應用范圍廣。
文檔編號C02F1/40GK2358048SQ9622481
公開日2000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1996年10月25日 優先權日1996年10月25日
發明者張寶林 申請人:張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