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冷、熱水供應的全自動蒸餾飲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飲水器,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煮沸、冷凝、儲存與加熱等全自動系列過程的具有冷、熱供應的全自動蒸餾飲水器。其主要是利用獨特的結構安排以及控制系統,而使該蒸餾飲水器具備了習知同類產品所未有的飲用安全以及多功能的使用方式,而改善傳統飲水器既有的缺陷,提供了更高品質的飲水方式。
由于經濟結構的改變,以及人們長期以來缺乏對飲水衛生的關心,環顧專供飲用水源主要河川,百分之八十以上均已為人們所排放的廢水及酸雨等污染所污化,而往往經由自來水公司重復消毒、沉淀過程后再輸往家庭管線末端的可用水,其水中所含雜質卻仍然可以清析地目視可見,至于無法以目視的細微病菌則不知其數,因此由自來水公司所供應的生水無法直接飲用,而必須再加以處理;至于這些難以數計溶解在水中的污染雜質,在經過自來水公司處理、流出水龍頭之前,往往還有許多威脅人體健康的污染存在,以下即為五項較為常見的污染一、加氯消毒的困惑二十世紀初,為了控制當時曼延的傷寒、霍亂等疾病,因而開始在自來水中添加氯以達到殺菌功能,但經近代科學家發現,氯會與水中的有機物質作用而產生多種致癌物質,而使飲用含氯的飲水者,其患癌率較不飲用者高出一倍,而增加了飲用者的疑慮。
二、硝酸鹽的威脅水中硝酸鹽的產生多來自于動物的排泄物,而當硝酸鹽進入人體后,則易在口腔、胃部及膀胱內轉化成一類化合物質,而其中一些被發現具有致癌的可能,同時過量的硝酸鹽含量亦容易造成初生嬰兒的窒息促死,而嚴重影響飲用安全。
三、鉛毒的危害其多來自于由自來水公司至管線末端間的輸水水管,以及因家中水管在長期腐蝕下,使釋出的鉛溶解于水中,而含鉛的飲水早已為醫學證明實易對兒童腦部造成傷害,而導致學習能力降低。
四、病菌的感染水中的細菌多來自人、動物的排泄物滲入水源所造成,雖自來水公司加氯或經過濾,仍有部分病菌對化學藥劑并無反應,而仍存留于水中輸送到家庭使用,此類病菌多為一些腸胃性病菌。
五、化學污染物質的毒害化學物質進入飲水可能是所有飲水污染中最復雜的情況,凡是化學工廠所排放的廢水、傾倒的垃圾中均含有毒廢棄物、電鍍皮革廠的污染等等均屬此類,然而因化學物質污染所造成的對人體傷害更難以語言表述,最甚者莫過于造成畸形胎兒的嚴重情形。
綜合上述可知,不潔飲水對人體健康實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然而,早期飲用水處理方式主要為煮沸法,亦即將生水加熱煮沸,在達到沸點后再持續加溫一段時間,以確實達到高溫殺菌的目的,但此一方式由于在煮沸后,不易溶解的雜質仍存留于水中,因而對飲用者而言仍有衛生與安全上的顧慮,此外,剛煮沸的熱開水并無法立即降溫而提供冷開水使用,因此,在飲用水的處理上仍存有缺陷,故傳統的煮沸法并非一理想的飲水處理方式。
其次,目前市面上所廣泛出售的冷、熱飲水器,則提供了比早期煮沸法更為清潔衛生以及多功能的水處理方式,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將生水經過一過濾器,再使其經由冷、熱引管而分別與冷水龍頭與加熱裝置相接,使經過濾的冷飲水可由冷水龍頭直接取用,而熱水則經加熱裝置加熱后可控制于熱水龍頭處取用;但前述具有冷、熱飲功能的飲水器,由于過濾器在使用一段期間后倘若未按時加以清洗或更換芯材,則不但可能降低過濾效果,同時更易于滋生細菌,而危害飲用者安全,其所造成的后果較之煮沸法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習知僅以過濾器過濾生水雜質的設計很難稱為一理想而完備的方式。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冷熱水供應的全自動蒸餾飲水器,其應用公知的安全飲水制造方式,亦即采用以蒸餾造水的方式,而以特殊的結構設計與配置,使其能以一貫化與自動化的功能完成純凈飲水的制造,同時能提供一種兼具冷、熱飲水使用的實用功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具有冷、熱水供應的全自動蒸餾飲水器,其主要是由蒸餾室、冷凝機構、儲水槽以及加熱箱所構成;其中,蒸餾室的上方設有一外蓋,且其外側設有一放流開關,可供放流、畜水以及方便清洗;另冷凝機構的冷凝管上則并列設有若干散熱板,可供散熱;設于機體外的電磁閥及位于加熱箱內的加熱器,可藉由一設于機體外的手動開關加以控制,并且該位于蒸餾室及加熱箱內的加熱器是一特殊陶制的制品;其特征在于蒸餾室,其在后方設有一進水管與蒸餾室相通,且在進水管上設一電磁閥,蒸餾室內另設有一加熱器與一水位控制浮筒,其中,水位控制浮筒,是在一豎桿上設置一限位浮筒,而利用水位的浮力使浮筒形成升降變化,在于高、低水位時,因水位浮筒內部磁鐵與上、下限位電極相接觸,而產生電氣信號控制上述電磁閥的啟閉;冷凝機構,主要是由一冷凝管及一冷凝風扇所構成,其中,冷凝管一端與蒸餾室相通,而另一端則下接于儲水槽;其次,冷卻風扇設于冷凝管的下方,以提高其冷卻效率,增加蒸氣凝結成水的速度;儲水槽,其設于機體下方左側,其與前述冷凝管相接通,以收集其所凝結后形成的蒸餾水,并可由一前接于儲水槽的冷水龍頭來直接取用其中所儲存的冷飲水;另外,在儲水槽的一側壁上設有一組高、低水位浮輪,其采用與前述水位控制浮筒相同的原理,而在水位分別到達高、低水位浮輪時,即可控制蒸餾室內的加熱器啟閉;加熱箱,設于儲水槽的右側,其與儲水槽間并以一設于兩者后方底部的逆止管相接通,并使儲水槽內水位始終與加熱箱內水位維持等高;其次,在加熱箱內設有一加熱器以及一感溫器,其中,加熱器可由感溫器在測知加熱箱內水溫后,產生一信號而控制其啟閉,以確實維持加熱箱內水溫在一設定的溫度,而在加熱箱之前,另外接一熱水龍頭,可由此取用加熱箱內適合溫度的熱水而飲用;此外,在加熱箱上方設有一接管與儲水槽相通,主要是當加熱箱內蓄水加熱產生水蒸氣,可經由該接管而導通于儲水槽中,進而蒸餾反饋于儲水槽內儲存。
本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相比,優點積極效果非常明顯。由于其技術特征主要是在于其機體內分別包括由一蒸餾室、一冷凝機構、一儲水槽以及一加熱箱所組成,其中,蒸餾室內設有陶制的加熱器以及水位控制浮筒,藉以控制水位高度而自動供水加熱,至于煮沸后產生的蒸氣再經由一冷凝管收集與一冷卻風扇的吹拂而凝結成水,注入一儲水槽中,儲水槽外接一冷水龍頭可供直接取用,而內部則另以一逆止管與一加熱箱銜接,而達到使加熱箱內水位與儲水槽內水位等高的目的,儲水槽內設有高低水位浮輪,以電氣信號控制蒸餾室內加熱器是否加熱,而加熱箱內則另設有一加熱器與一感溫器,而在加熱或降溫至預設的適當溫度時,即控制加熱器的啟動與否,而由其所外接的熱水龍頭取用其中所存的熱水,進而達到自動化蒸餾制水以及供應純凈冷、熱飲水的目的與功效,至于因加熱箱加熱所產生的蒸氣則另可經由一接管加以收集并反饋入儲水槽內;因此本實用新型已經完成克服并改善了習知煮沸法與過濾法所既有的缺陷與安全顧慮,其藉由新穎的結構設計與控制系統的合理配置,而能達到自動化制造純凈飲水的循環及供應冷熱水使用的實用功能,維護了飲用者的健康與安全,提高了生活質量,同時亦提供了一種清洗方便的結構設計,因而提供了絕對安全且純凈的飲用水,使飲用更安全、使用更方便,實為一具有新穎性、實用性的新設計。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及目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平面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蒸餾室的平面結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儲水槽與加熱箱的正視結構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儲水槽與加熱箱的俯視結構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儲水槽的水位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附加隔板的實施例一。
圖8為本實用新型附加隔熱層的實施例二。
首先,請參閱
圖1及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冷、熱水供應的全自動蒸餾飲水器,其主要是仍利用蒸餾造水的原理,藉由適當而新穎的結構配置與控制系統的安排,而能達到自動化制水、供水的目的,同時亦提供一種絕對安全、純凈的飲用水,維護飲用者的安全與提高生活品質。
由
圖1及圖2可知,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由蒸餾室1、冷凝機構2、儲水槽3以及加熱箱4所構成;其中,蒸餾室1與冷凝機構2分別設在飲水器上方機體的右側及左側,而儲水槽3及加熱箱4則設于下方機體的左側及右側,且蒸餾室1、冷凝機構2、儲水槽3以及加熱箱4均形成一水道的通路,而使本實用新型能達到一貫化制水與自動化供水的目的。
請再同時配合參閱圖2及圖3所示,在前述的蒸餾飲水器中,蒸餾室1是一封閉的箱體,但在機體的后方設有一進水管11與蒸餾室1相通,以及設在進水管11上設一電磁閥12,以控制進水管11的供水,蒸餾室1內另設有一加熱器13與一水位控制浮筒14,其中,加熱器13是為一特殊的陶制品,其具有避免過熱燒結以及低水位時自動降低熱溫的功效,而水位控制浮筒14,是在一豎桿141上設置一限位浮筒142,而利用水位浮力使浮筒142形成升降變化,在低水位時,因水位浮筒142內部磁鐵與下限位電極相接觸,而產生一電氣信號并自動控制上述電磁閥12開啟,以供應生水于蒸餾室1中,而在高水位時,則關閉電磁閥12停止供水,至于,該電磁閥12另可以設于機體外的手動開關15控制其啟動與關閉,進而可手動控制蒸餾室1蓄水的供應;其次,則在蒸餾室1的外側另設有一放流水龍頭16,而其上方則設有一外蓋17,藉其可提供放流蓄水而進行方便的清洗。再者,如圖2所示,冷凝機構2主要是由一冷凝管21以及一冷凝風扇22所構成,冷凝管21外設有若干并列的散熱板211,且冷凝管21一端與前述蒸餾室1相通,而另一端則下接于儲水槽3,冷凝管21是呈盤旋狀以增加蒸氣冷卻的行程,而冷卻風扇22即設在冷凝管21下方,以提高其冷卻效率,增加蒸氣凝結成水的速度。
請繼續再配合參閱圖2、圖4、圖5所示,在飲水器的下方機體分別設有一儲水槽3及一加熱箱4,其中,儲水槽3與前述冷凝管21相接通,以收集其所凝結后形成的蒸餾水,并可由一前接于儲水槽3的冷水龍頭31來直接取用其中所儲存的冷飲水;另外,則在儲水槽3的一側壁上設有一組高、低水位浮輪32、33,其采用與前述水位控制浮筒14相同的原理,在水位到達低水位浮輪33時即控制蒸餾室1內的加熱器13進行加熱制水,而當水位上升到高水位浮輪32時,即關閉加熱器13停止制水,以確實控制水位以及形成一自動制水循環(如圖6所示);其次,在儲水槽3的側面設有一加熱箱4,其與儲水槽3間以一設于兩者后方底部的逆止管41相接,而使儲水槽3的蓄水可沿逆止管41導流入加熱箱4,而加熱箱4的蓄水不致反流入儲水槽3,且因大氣壓原理,儲水槽3內水位始終與加熱箱4內水位等高,因此在儲水槽3水位降低時,加熱箱4亦可同時獲得供水;然而,另在加熱箱4內設有一加熱器42以及一感溫器43,其中,加熱器42可由一外設的手動開關421手動控制,同時亦可由感溫器43在測知加熱箱4內水溫后,產生一信號而控制其啟閉,以確實維持加熱箱4內的水溫在一設定的溫度,而在加熱箱4之前,外接一熱水龍頭44,可由此而取用加熱箱4內適合溫度的熱水飲用,而使本實用新型兼具有冷、熱飲供應的雙重功能;此外,在加熱箱4的上方設有一接管45與儲水槽3相通,其最主要目的在于當加熱箱4內蓄水加熱產生水蒸氣,可經由該接管45而導通于儲水槽3中,進而蒸餾反饋于儲水槽3內儲存。
因此,由上述結構的設計可知,本實用新型的制水與供水流程,主要是藉由蒸餾室1蒸發成水蒸氣,再經冷凝機構2冷卻凝結成水,而導經入儲水槽3中,可由冷水龍頭1直接取用純凈的冷飲水;其次,蓄存于儲水槽3內的冷飲水可導入一加熱箱4中,經控制加熱后而可由熱水龍頭44處取用純凈的熱飲水,使本實用新型形成一制水的循環,達到飲用安全的目的,同時由于其獨特的系統控制與結構配置,更使本實用新型不但具備了全自動的功效,同時也提供了一種清洗方便的設計,而確屬一進步、實用的創新設計。
最后,請再同時參閱圖7及圖8所示,為避免因冷卻風扇22的設置造成蒸餾室1的熱量損失,而加重加熱器13的負荷,可在蒸餾室1與冷凝機構2間設以隔板5(如圖7),藉以隔絕冷卻風扇22所吹拂的氣流;或者如圖8所示,在蒸餾室1的箱體外側包覆以一層隔熱層6,如此即可避免蒸餾室1熱量的損失,增加蒸餾室1的熱能效益,減低其加熱負荷。
綜合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冷、熱水供應的全自動蒸餾飲水器,因其獨特的結構設計,而可確實使本實用新型達到設計的初所預期的目的與效果,使飲用更安全、使用更方便,從而成為一實用、創新的新穎設計,對于熟悉此類技術的人員而言,根據上述的說明可能對該具體實施例作甚多的變更及修改,但仍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冷、熱水供應的全自動蒸餾飲水器,其是由蒸餾室、冷凝機構、儲水槽以及加熱箱所構成;其中,蒸餾室的上方設有一外蓋,且其外側設有一放流開關,可供放流、畜水以及方便清洗;另冷凝機構的冷凝管上則并列設有若干散熱板,可供散熱;設于機體外的電磁閥及位于加熱箱內的加熱器,可藉由一設于機體外的手動開關加以控制,并且該位于蒸餾室及加熱箱內的加熱器是一特殊陶制的制品;其特征在于蒸餾室,其在后方設有一進水管與蒸餾室相通,且在進水管上設一電磁閥,蒸餾室內另設有一加熱器與一水位控制浮筒,其中,水位控制浮筒,是在一豎桿上設置一限位浮筒,而利用水位的浮力使浮筒形成升降變化,在于高、低水位時,因水位浮筒內部磁鐵與上、下限位電極相接觸,而產生電氣信號控制上述電磁閥的啟閉;冷凝機構,是由一冷凝管及一冷凝風扇所構成,其中,冷凝管一端與蒸餾室相通,而另一端則下接于儲水槽;其次,冷卻風扇設于冷凝管的下方,以提高其冷卻效率,增加蒸氣凝結成水的速度;儲水槽,其設于機體下方左側,其與前述冷凝管相接通,以收集其所凝結后形成的蒸餾水,并可由一前接于儲水槽的冷水龍頭來直接取用其中所儲存的冷飲水;另外,在儲水槽的一側壁上設有一組高、低水位浮輪,其采用與前述水位控制浮筒相同的原理,而在水位分別到達高、低水位浮輪時,即可控制蒸餾室內的加熱器啟閉;加熱箱,設于儲水槽的右側,其與儲水槽間并以一設于兩者后方底部的逆止管相接通,并使儲水槽內水位始終與加熱箱內水位維持等高;其次,在加熱箱內設有一加熱器以及一感溫器,其中,加熱器可由感溫器在測知加熱箱內水溫后,產生一信號而控制其啟閉,以確實維持加熱箱內水溫在一設定的溫度,而在加熱箱之前,另外接一熱水龍頭,可由此取用加熱箱內適合溫度的熱水而飲用;此外,在加熱箱上方設有一接管與儲水槽相通,當加熱箱內蓄水加熱產生水蒸氣,可經由該接管而導通于儲水槽中,進而蒸餾反饋于儲水槽內儲存。
專利摘要一種具有冷、熱水供應的全自動蒸餾飲水器,尤指一種具有煮沸、冷凝、儲存與加熱等全自動系列過程的特殊蒸餾飲水器,其主要是包括由一蒸餾室、一冷凝機構、一儲水槽以及一加熱箱所組成,藉由設于前述構件中的自動控制系統,而可分別控制原水的輸入、蒸餾、收集以及再加熱等過程,而使該蒸餾飲水器可始終保持適量的儲水,同時亦可供應冷、熱水飲用,此外,最重要的目的和功效則是在有效地提高了飲水的安全與衛生,從而成為一實用、進步的創新設計。
文檔編號C02F1/04GK2159959SQ93213918
公開日1994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1993年6月2日 優先權日1993年6月2日
發明者蔡耀國 申請人:蔡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