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淺水域水質改良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較淺水域(例如水深3公尺程度)的湖沼、水池、河川或凈水用的儲水池所使用的水質改良裝置。
以往在水壩、湖、沼或河川中,隨著水溫的上升,藻類會繁殖,由于水中缺氧使魚類死亡并發生惡臭,或其他原因而致使水質惡化,對此并無有效的防止方法。曾有人建議以活性炭等進行過濾。而在深水的水壩、湖,有人提議采用間歇空氣揚水裝置,強制令水壩內的水予以上下方向強制對流,加速藻類死亡,并增加溶氧量。但其安裝維護費用很高且效果不明顯。
在如上述水深程度時,如果令表面層的水與深層的水予以對流,就可以將發生于表面層的藻類送入水深暗處,從而防止藻類繁殖,同時也可達到滅藻的目的。
但是在淺水域中設置揚水筒使水對流時,其結果只能令水面的藻類稍向下方移動而已,并不可能使藻類死亡。同時因污水大多屬于水中的微細浮游固形物,對于使微細浮游物沉淀也沒有有效的裝置,且對于缺氧情況也無適當的改良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種在較淺水域內使用的解決上述問題的水質改良裝置,它可在水循環流動的過程中令固形物的處理劑擴散,并在處理浮游固形物的同時使溶存氧氣量提高。
為實現此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淺水域水質改良裝置,包括一揚水筒,固定揚水筒下端的間歇供氣裝置以及位于揚水筒上方的裝納固形物處理劑的容器;所述的間歇供氣裝置與揚水筒連通,它設有供氣口,底部設有進水孔;在揚水筒頂部裝有浮環,揚水筒連結有用來固定水質改良裝置位置的重錘。
本實用新型在湖沼或儲水場內規定的水深位置(如果沒有深處位置時,即以人工挖掘法,例如有2公尺以上即可)設置揚水筒。依靠上述揚水筒使水循環流動的過程中令凝集劑或滅藻劑擴散,并使浮游固形物沉淀。而使固形物沉淀的同時也令藻類死亡,由此可較有效地達成凈水的目的。
上述凝集劑可采用硫酸鋁、聚氯化鋁以及其他高分子凝集劑。滅藻劑則可使用硫酸銅或氯化銅。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水質改良裝置。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狀態的斷面圖。
圖3為在湖沼直接設置本實用新型的平面圖。
圖4為在湖沼凈水部設置本實用新型的平面圖。
圖5為本發明在揚水筒上方設置藥劑容器的正面圖。
圖6為滅藻劑及凝集劑容器的一部份的正面剖視圖。
圖7為空氣室的一部分放大剖視圖。
如
圖1所示,本裝置揚水筒1上端附有浮環2,以便將揚水筒豎立,下端外側嵌裝環狀的間歇供氣裝置3,另在揚水筒1下端安裝數個連結桿4與隔板5連接。而隔板5下面與重錘6連結以免揚水筒漂移。
上述間歇供氣裝置3與揚水筒1隔著一定間隙嵌裝內筒7,再隔著一定間隙嵌裝外筒8,而在內外筒之間裝置隔開筒9。另在隔開筒9上下端設置對塞板10及11。又在內筒7的下端及隔開筒9的上部,有數個貫穿孔12及13以等距離相隔。內筒7上端所設封塞板14的下方另設置數個長方孔環狀地列于揚水筒1的周圍。16是供氣口,供氣來源由設置于岸上的空壓機以供氣橡皮管供給。
將其裝設于池中適當位置后,如17箭頭所示方向引入加壓空氣至16時由內外筒7、8所構成的空氣室18內水位,將如19所示降下。當18內水位降至20位置時,空氣室18內空氣將經長方孔15的箭頭所示方向21進入揚水筒1內部,而產生空氣團22上升于揚水筒內。此時經外筒8下端,池水被吸入空氣室18內(箭頭23方向)。則揚水筒內的水,隨著空氣團22的上升一起上升而由上端開口部24噴出。噴水一到水面即被擴散,在吸收氧氣后,順著箭頭所示方向25、25a循環,以至再度被吸入空氣室18內。
如上述說明,池水被循環時,因揚水筒1下面設置有隔開板5,故池底堆積有機物26不被吸入擴散至水中。
以此揚水筒循環,溶氧升高后,池底堆積有機物26即被氧化,減少其堆積量及污染性而可防止這些有機物影響養殖魚貝的生長。本裝置所需空壓機的馬力甚小,是一省能源裝置。
下面結合圖2至圖4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在圖2中,將水深5公尺(虛線37)的水底挖掘成如實線37a,而令最深處為7公尺,在該處設置揚水筒1,該揚水筒1的設置場所可因水量、水深以及水底的形狀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在水量約30公噸-50公噸各設置直徑約50公分的揚水筒一部時,揚水如圖2的箭頭38a所示擴散于左右,從水面而下降至水底,沿著水底而又到揚水筒,又如最初那樣再度被揚水,反覆該操作。
圖3顯示了在湖40的1、1a、1b、1c位置設置揚水筒。圖4為在湖41的一側在虛線43到放水口42之間設人工水道39,而只在必要部分設揚水筒1、1a的實施例。兩者均屬于將通過的水全部予以凈水處理的構造。
圖5至圖7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
在下部設有空氣室2的揚水筒1上方(例如水面與揚水筒1上端的中間)以圓形狀配置硫酸銅容器3及凝集劑容器3a,依靠浮筒4令硫酸銅及凝集劑容器3、3a安定在規定水深處,而以索條5將硫酸銅及凝集劑容器3、3a的下側連結到揚水筒1的上端,同時以索條6連結浮筒4與硫酸筒及凝集劑容器3、3a并規定設置位置。
硫酸銅及凝集劑的容器3、3a在內外框7、7a的內側,并以網袋8使之成形,在網袋8內收容硫酸銅及凝集劑9、9a。硫酸銅及凝集劑9、9a的用量是由設置揚水筒1的水壩(或湖、沼等)的水量、水質及揚水筒的數目來決定,為了避免瞬間溶解成以上必要的濃度起見,以加密網目為宜。又如要計算溶解速度時,即水量×0.2ppm之量就可以,只是必須考慮到通常溶解度快于計算量,因此每次安裝幾分之一或幾十分之一為宜。至于由揚水筒的攪拌效率及滅藻劑、凝集劑的擴散速度的計算,可使當所放置的滅藻劑全部溶解時,滅藻劑會擴至水壩的全部水域。
本實用新型的滅藻劑溶器如圖6所示,且如前面所說明,在環狀內外框7、7a的內側固定有網袋8,在網袋8內收容了硫酸銅或凝集劑。
當揚水筒1內上升的水在如圖5中以箭頭11所示流動于四方時,通過上述網袋8內而溶解硫酸銅或凝集劑,只是此種容器很難調節溶解度,需要一定網目以預先防止其過度溶解才行。在上述實施例中是依靠在揚水筒上部周邊設置滅藻劑及凝集劑容器而使必要濃度的滅藻劑及凝集劑發生擴散。如果滅藻劑及凝集劑是液體狀態時,即在揚水筒1中間內部設置滅藻劑用的噴嘴,接著圖2中管13供給必要量的滅藻劑等即可,比例中也可以先送凝集劑,然后再送滅藻劑。圖2中的標號12為藥液槽。
如圖7所示,本發明所使用的揚水裝置是在揚水筒1的下部設置空氣室2,而由送氣管16以箭頭17所示送加壓空氣,加壓空氣首先進入于外筒室18,在外筒室18的頂部逐漸積存,而使外筒室18內的水位下降,同時由設置在隔開筒19上部的貫空孔20而如箭頭21所示進入中間室22,使中間室22水位降低,當水位降至圖7中的虛線所示的位置時,中間室內的加壓空氣經過設置在內筒24下端部的連通孔25而以箭頭26所示進入內筒室27,如箭頭28所示在內筒室27內上升,由其上部而經連通孔29如箭頭所示30噴入揚水筒1內,所以加壓空氣成為空氣團31而在揚水筒內上升,因此揚水筒下部的水隨著空氣團的上升而如箭頭15所示上升并由揚水筒1的上端噴出,而如箭頭11所示橫向流動(圖5)。由于該水的一部分會通過硫酸銅或凝集劑容器內,所以逐漸地溶解容器內的硫酸銅等,該溶解物隨著水的流動而擴散,且由上下對流而如箭頭33所示地下降于水底側,在水底附近即對于已被弱化的藻類更加弱化而至殺滅。圖中的標號32為空氣軟管,35為重錘,36為設在揚水管1上端部的浮筒。
本實用新型利用揚水筒的揚水循環而擴散滅藻劑及凝集劑,并在曝氣的同時擴散藥劑,增加溶存氧氣量,并使微細固形物沉淀,令藻類死亡,從而達到了使水凈化之目的。
揚水筒利用水的對流循環,在水深二公尺以上部分可有效地發生作用,所以要有如圖2所示的表層部分與下層部分容易對流的形狀為宜。為了獲得必要的水深,可使用人工或機械挖掘水底(例如利用泥泵)而形成如圖2所示的水底形狀即可。
上述凝集劑或滅藻劑如欲以液體使用時,即如
圖1所示,在揚水筒中接給液管,以定時定量的供給上述液體,即可達到目的。
上面是對于湖沼中設置揚水筒為例而加以說明。當然也可以在儲水場內設上述揚水筒,而由湖沼或河川抽送適量的處理水,使儲水場內固形物沉淀,同時或依次實施固形物的沉淀及滅藻。
如使用固體凝集劑時,即在揚水筒上方讓含有藥劑的容器浮游,使之適當溶解而使它擴散成必要的均勻濃度。
滅藻劑的濃度以0.2ppm-1.0ppm為宜,此濃度已經確認不至于毒死魚類且可達成滅藻目的。
總之,本實用新型利用凝集劑及滅藻劑同時或個別散擴,可使水中微細固形物沉淀,藻類死亡,且由于揚水筒作用而可以提高水中的溶氧量。
權利要求1.一種淺水域水質改良裝置,它包括一揚水筒,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固定于揚水筒下端的間歇供氣裝置以及位于揚水筒上方的裝納固形物處理劑的容器;所述的間歇供氣裝置與揚水筒連通,它設有供氣口,底部設有進水孔;在揚水筒頂部裝有浮環,揚水筒連結有用來固定水質改良裝置位置的重錘。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淺水域水質改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間歇供氣裝置由與所述的揚水筒依次隔著一定間歇成環狀嵌裝的內筒,隔開筒及外筒組成;所述的隔開筒上下端裝的對塞板,內筒上端設有封塞板;所述的隔開筒上端和內筒的下端均設有貫穿孔;所這的供氣口位于外筒側部,進水孔位于外筒底部。
3.如權利要求1或2淺水域水質改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形物處理劑為凝集劑、滅藻劑。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淺水域水質改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凝集劑或滅藻劑可同時擴散或個別地依次擴散。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淺水域水質改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凝集劑為聚氯化鋁或其他高分子凝集劑。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淺水域水質改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滅藻劑為硫酸銅或氯化銅。
7.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淺水域水質改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揚水筒下裝有隔板以防止池底堆積有機物擴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在較淺水域(例如水深3公尺)的湖沼、池、河川,或供凈水用儲水池使用的水質改良裝置。包括一揚水筒以及下端的間歇供氣裝置,和上方的裝固形物處理劑的容器。在湖沼、儲水池或河川內以揚水筒使水循環流動的過程中令固形物的處理劑擴散,并在處理浮游固形物的同時使容存氧氣量提高。
文檔編號C02F1/54GK2067709SQ9020091
公開日1990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1990年1月19日 優先權日1990年1月19日
發明者陸文彬 申請人:陸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