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沖壓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沖壓件毛刺處理清灰裝置。
背景技術:
沖壓件是靠壓力機和模具對板材、帶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產生塑性變形或分離,從而獲得所需形狀和尺寸的工件(沖壓件)的成形加工方法。
在打磨沖壓零部件的過程中沒有專門的清灰處理裝置,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粉塵飄散在工作環境中,會危害操作人員的生命安全。
于2013.07.17公布的公布號cn203061511u,名稱為“輸粉管道清灰裝置”的專利申請揭示了一種輸粉管道清灰裝置,它包括固定在輸粉管道上的支架,上述支架上設有氣缸,氣缸的活塞上連接機械臂,在機械臂的另一端設有敲錘。該實用新型的一種輸粉管道清灰裝置,由于在輸粉管道上設置了氣缸帶動的敲錘,可根據需要開通氣缸運行,進行輸粉管道的清粉處理。該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安全使用效果好的特點。但是,該實用新型的灰塵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有鑒于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沖壓件毛刺處理清灰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在毛刺處理過程中及時清除產生的金屬粉塵,并將金屬粉塵統一回收的沖壓件毛刺處理清灰裝置。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沖壓件毛刺處理清灰裝置,包括毛刺處理箱、與所述毛刺處理箱連接的抽吸裝置以及與所述抽吸裝置連接的回收箱,所述回收箱底部設有磁鐵,所述毛刺處理箱包括相對設置的前壁面和后壁面,所述毛刺處理箱的靠近所述抽吸裝置的壁面上設有連接所述毛刺處理箱和所述抽吸裝置的抽吸口,所述毛刺處理箱底部設有向下凹陷的集塵槽,所述集塵槽沿左右方向延伸而成,所述集塵槽的底部沿左右方向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抽吸口,且所述集塵槽包括分別靠近所述前壁面和所述后壁面設置的第一集塵槽和第二集塵槽。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回收箱包括靠近所述抽吸裝置的左壁面,所述左壁面上設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左壁面的上部。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集塵槽的橫截面為梯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沖壓件毛刺處理清灰裝置通過在毛刺處理箱內設置集塵槽,在回收箱內設置磁鐵,從而不僅可以在毛刺處理過程中及時的將金屬粉塵抽吸至回收箱,利用磁鐵吸附金屬粉塵,不僅避免了粉塵飄散在工作環境中,導致危害操作人員的生命安全,而且便于統一回收金屬粉塵。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沖壓件毛刺處理清灰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毛刺處理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集塵槽的橫截面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
100-沖壓件毛刺處理清灰裝置;10-毛刺處理箱;101-前壁面;102-右側壁;11-集塵槽;12-抽吸口;20-抽吸裝置;30-回收箱;31-通孔;301-左壁面;32-磁鐵。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的沖壓件毛刺處理清灰裝置100,包括毛刺處理箱10、與所述毛刺處理箱10連接的抽吸裝置20以及與所述抽吸裝置20連接的回收箱30。
所述毛刺處理箱10包括前后相對設置的前壁面101和后壁面(未標號)以及左右相對設置的左側壁(未標號)和右側壁102。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右側壁102靠近所述抽吸裝置20。所述毛刺處理箱10還包括設于所述毛刺處理箱10的底部的集塵槽11。
所述右側壁102上設有連接所述毛刺處理箱10和所述抽吸裝置20的抽吸口12。所述抽吸口12的形狀可以根據連接所述抽吸裝置20上的管道的形狀設置。
所述集塵槽11自所述毛刺處理箱10的底部向下凹陷而成,所述集塵槽11沿左右方向延伸而成,且所述集塵槽11的底部沿左右方向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抽吸口12。所述集塵槽11包括分別靠近所述前壁面101和所述后壁面設置的第一集塵槽和第二集塵槽。
所述集塵槽11的橫截面為矩形、梯形或者其他不規則形狀,優選為梯形。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集塵槽11的橫截面為梯形。
所述回收箱30包括沿左右方向相對設置的左壁面301和右壁面(未標號)。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左壁面301設有通孔31。所述通孔31位于所述左壁面301的上部,即所述通孔31與所述回收箱30的頂壁的距離小于所述通孔31與所述回收箱30的底壁的距離。所述通孔31用于連接所述回收箱30與所述抽吸裝置20。所述抽吸裝置20將自所述毛刺處理箱10抽吸的金屬粉塵通過所述通孔31輸送至所述回收箱30。如此設置,避免出現收集的金屬粉塵堵塞所述通孔31的現象出現。
所述回收箱30底部設有磁鐵32。如此設置,便于集中收集所述金屬粉塵。
綜上所述,本發明沖壓件毛刺處理清灰裝置100通過在所述毛刺處理箱10內設置所述集塵槽11,在所述回收箱30內設置所述磁鐵32,從而不僅可以在毛刺處理過程中及時的將金屬粉塵抽吸至所述回收箱30,利用所述磁鐵32吸附金屬粉塵,不僅避免了粉塵飄散在工作環境中,導致危害操作人員的生命安全,而且便于統一回收金屬粉塵。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