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減少污泥排放量的一體化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污水處理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減少污泥排放量的一體化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隨著我國污水處理率的提高,污泥產生量成倍增加,污泥處理問題日益突出。活性污泥法污水生物處理技術以高效低耗的突出優點廣泛應用于我國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然而,隨著污水處理率的不斷提高,其產生的大量剩余污泥的有效處置也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減少污泥排放量的一體化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提出的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減少污泥排放量的一體化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包括水解酸化池1、接觸氧化池2、沉淀池3、曝氣風機4、污泥栗5、進水管網6、曝氣管網7、進水管8和擋板9,進水管網6與水解酸化池I的底部連通,水解酸化池I的上部與接觸氧化池2的底部連通,沉淀池3內設有進水管8,接觸氧化池2的上部與進水管8的上端連通,進水管8的下方設置有擋板9,沉淀池3的上部設置有出水口 11,出水口 11的內側設置有溢水堰1,所述的沉淀池3的底部呈錐形,接觸氧化池2內部具有供好氧微生物附著的填料12,曝氣風機4的出風口與接觸氧化池2底部設置的曝氣管網7連通,沉淀池3的下部通過設置在沉淀池3內的污泥進管13與污泥栗5的進口相連通,污泥栗5的出口通過設置在污泥栗5上的污泥出管14與進水管網6連通。
[0006]所述的接觸氧化池2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接觸氧化池2并排設置。
[0007]所述的沉淀池3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沉淀池3并排設置。
[0008]所述的進水管網6包括主管A15和支管A16,位于水解酸化池I底部的主管A15的外壁上對稱設有支管Al 6。
[0009]所述的曝氣管網7包括主管B17和位于接觸氧化池2底部的支管B18,主管B17與支管B18相連通。
[0010]所述的支管B18為環狀支管B18。
[0011 ]所述的水解酸化池I的上部通過固定在接觸氧化池2上的污水管A19與接觸氧化池2的底部連通,接觸氧化池2的上部通過固定在沉淀池3上的污水管B20與進水管8的上端連通,出水口 11上安裝有污水管C21。
[0012]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進水管網與水解酸化池的底部連通,水解酸化池的上部與接觸氧化池的底部連通,沉淀池內設有進水管,接觸氧化池的上部與進水管的上端連通,進水管的下方設置有擋板,沉淀池的上部設置有出水口,出水口的內側設置有溢水堰,所述的沉淀池的底部呈錐形,污泥沉淀效果好;接觸氧化池內部具有填料,曝氣風機的出風口與接觸氧化池底部設置的曝氣管網連通,進行曝氣;沉淀池的下部通過設置在沉淀池內的污泥進管與污泥栗的進口相連通,污泥栗的出口通過設置在污泥栗上的污泥出管與進水管網連通,產泥量少。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具有處理效率高、能耗低、產泥量少、管理方便、占地面積小等優點。2、進行污水處理時能有效的去除B0D、C0D以及氮磷,可以后接消毒池,對出水進行處理,使出水達到排放標準和回用要求。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0016]其中,1-水解酸化池,2-接觸氧化池,3-沉淀池,4-曝氣風機,5-污泥栗,6_進水管網,7-曝氣管網,8-進水管,9-擋板,10-溢水堰,11-出水口,12-填料,13-污泥進管,14-污泥出管,15-主管A,16-支管A,17-主管B,18-支管B,19-污水管A,20-污水管B,21-污水管C。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0018]參照圖1-2,本【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的一種減少污泥排放量的一體化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包括水解酸化池1、接觸氧化池2、沉淀池3、曝氣風機4、污泥栗5、進水管網6、曝氣管網7、進水管8和擋板9,進水管網6與水解酸化池I的底部連通,水解酸化池I的上部與接觸氧化池2的底部連通,沉淀池3內設有進水管8,接觸氧化池2的上部與進水管8的上端連通,進水管8的下方設置有擋板9,沉淀池3的上部設置有出水口 11,出水口 11的內側設置有溢水堰10,所述的沉淀池3的底部呈錐形,接觸氧化池2內部具有供好氧微生物附著的填料12,曝氣風機4的出風口與接觸氧化池2底部設置的曝氣管網7連通,沉淀池3的下部通過設置在沉淀池3內的污泥進管13與污泥栗5的進口相連通,污泥栗5的出口通過設置在污泥栗5上的污泥出管14與進水管網6連通。
[0019]所述的接觸氧化池2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接觸氧化池2并排設置。
[0020]所述的沉淀池3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沉淀池3并排設置。
[0021]所述的進水管網6包括主管A15和支管A16,位于水解酸化池I底部的主管A15的外壁上對稱設有支管Al 6。
[0022]所述的曝氣管網7包括主管B17和位于接觸氧化池2底部的支管B18,主管B17與支管B18相連通。
[0023]所述的支管B18為環狀支管B18。
[0024]所述的水解酸化池I的上部通過固定在接觸氧化池2上的污水管A19與接觸氧化池2的底部連通,接觸氧化池2的上部通過固定在沉淀池3上的污水管B20與進水管8的上端連通,出水口 11上安裝有污水管C21。
[0025]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工作原理:進水管網與水解酸化池的底部連通,水解酸化池的上部與接觸氧化池的底部連通,沉淀池內設有進水管,接觸氧化池的上部與進水管的上端連通,進水管的下方設置有擋板,沉淀池的上部設置有出水口,出水口的內側設置有溢水堰,所述的沉淀池的底部呈錐形,污泥沉淀效果好;接觸氧化池內部具有填料,曝氣風機的出風口與接觸氧化池底部設置的曝氣管網連通,進行曝氣;沉淀池的下部通過設置在沉淀池內的污泥進管與污泥栗的進口相連通,污泥栗的出口通過設置在污泥栗上的污泥出管與進水管網連通,產泥量少。
[0026]本【具體實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1、具有處理效率高、能耗低、產泥量少、管理方便、占地面積小等優點。2、進行污水處理時能有效的去除B0D、C0D以及氮磷,可以后接消毒池,對出水進行處理,使出水達到排放標準和回用要求。
[0027]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凡是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相似結構及變化,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減少污泥排放量的一體化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解酸化池(I)、接觸氧化池(2)、沉淀池(3)、曝氣風機(4)、污泥栗(5)、進水管網(6)、曝氣管網(7)、進水管(8)和擋板(9),進水管網(6)與水解酸化池(I)的底部連通,水解酸化池(I)的上部與接觸氧化池(2 )的底部連通,沉淀池(3 )內設有進水管(8 ),接觸氧化池(2 )的上部與進水管(8 )的上端連通,進水管(8)的下方設置有擋板(9),沉淀池(3)的上部設置有出水口(11),出水口(11)的內側設置有溢水堰(10),所述的沉淀池(3)的底部呈錐形,接觸氧化池(2)內部具有填料(12),曝氣風機(4)的出風口與接觸氧化池(2)底部設置的曝氣管網(7)連通,沉淀池(3)的下部通過設置在沉淀池(3)內的污泥進管(13)與污泥栗(5)的進口相連通,污泥栗(5)的出口通過設置在污泥栗(5)上的污泥出管(14)與進水管網(6)連通。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減少污泥排放量的一體化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觸氧化池(2)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接觸氧化池(2)并排設置。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減少污泥排放量的一體化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3)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沉淀池(3)并排設置。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減少污泥排放量的一體化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水管網(6)包括主管A(15)和支管A(16),位于水解酸化池(I)底部的主管A(15)的外壁上對稱設有支管A( 16)。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減少污泥排放量的一體化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氣管網(7)包括主管B(17)和位于接觸氧化池(2)底部的支管B(IS),主管B(17)與支管B(18)相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減少污泥排放量的一體化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進水管網與水解酸化池的底部連通,水解酸化池的上部與接觸氧化池的底部連通,沉淀池內設有進水管,接觸氧化池的上部與進水管的上端連通,進水管的下方設置有擋板,沉淀池的上部設置有出水口,出水口的內側設置有溢水堰,所述的沉淀池的底部呈錐形,接觸氧化池內部具有填料,曝氣風機的出風口與接觸氧化池底部設置的曝氣管網連通,沉淀池的下部通過設置在沉淀池內的污泥進管與污泥泵的進口相連通,污泥泵的出口通過設置在污泥泵上的污泥出管與進水管網連通。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處理效率高、能耗低、產泥量少、管理方便、占地面積小等優點。
【IPC分類】C02F9/14
【公開號】CN205387528
【申請號】CN201620091070
【發明人】顏波, 王洪波, 李正超
【申請人】山東沃特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7月20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