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氣浮凈水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溶氣氣浮設備。
背景技術:
溶氣氣浮技術(Dissolved air flotation,DAF)是一種固液分離技術,它具有處理效率高,啟動時間短和占地面積小的特點,被廣泛地應用于水處理領域。完整的溶氣氣浮技術包括了前處理過程、溶氣釋氣過程和氣泡-絮體聚集體形成與分離過程三大基本過程。
前處理過程是指混凝-絮凝過程,即加入混凝劑來改變懸浮顆粒或膠體物質的表面電荷并形成絮體,加入絮凝劑來增大絮體尺寸,以提高氣泡與絮體的粘附概率。溶氣釋氣過程主要是向循環水中導入空氣并加壓形成溶氣水,溶氣水經過釋氣裝置減壓后產生大量的微氣泡(10-100μm)。氣泡-絮體聚集體形成與分離過程是指在氣浮池的接觸區內,微氣泡與絮體發生碰撞和粘附并形成氣泡-絮體聚集體,由于在水的夾帶和自身的浮力作用下,上升至分離區表面形成浮渣,最后通過刮渣機清除。
目前溶氣氣浮技術發展方向是系統占地面積更小且水力負荷更高。然而制約溶氣氣浮技術高速緊湊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1)目前混凝-絮凝裝置內的水力停留時間仍需要10-30min(特別是對于廢水而言);2)根據傳統哈真(Hazen)分離理論,水力表面負荷不應大于氣泡-絮體聚集體的上升速度(典型值小于20m/h),因此傳統溶氣氣浮池的水力表面負荷一般小于15m/h;3)為了保持氣浮處理效率,需要大量微氣泡,因此在溶氣氣浮系統設計時一般要求氣水比(數量)不應小于10∶1。雖然降低氣泡尺寸可以增大氣水比(數量),同時也可能降低了氣泡-絮凝聚集體的上升速度(因為單個氣泡上升速度隨著氣泡尺寸降低而降低),進而限制水力表面負荷。
因此,如何解決以上三個問題是發展高速緊湊型溶氣氣浮技術的關鍵。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高速氣浮系統。這種氣浮系統通過旋流微孔擴散曝氣和加壓溶氣釋氣相結合的方法,可在保持微泡尺寸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大大提高氣浮系統氣泡數量。在高速旋流的條件下加入微氣泡,使微氣泡與顆粒在絮凝-接觸旋流裝置內共同絮凝,形成多氣泡-絮體聚集體,大大降低了混凝-絮凝過程中停留時間,并且提高氣泡-絮體聚集體的上升速度。在分離區內引入整流裝置,優化了分離區的流型,增大了分離區內微氣泡層的厚度,最終提高了處理效率。因此,該系統克服以住傳統溶氣氣浮的局限性,具有高速、緊湊和高效的優點。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新型高速氣浮系統,包括:
微泡發生裝置(1),由空氣壓縮機(11)、溶氣罐(12)、溶氣釋放器(13)和微孔擴散器(14)組成。
絮凝-接觸旋流裝置(2),由旋流雙筒管(21)、靜態混合器(22)和計量泵(23)組成。
氣浮池(3),由氣浮池主體(31),出水管(32)和浮渣槽(33)組成。
整流裝置(4),由導流件(41)和布水管(42)組成。
刮渣裝置(5)。
上述的空氣壓縮機(11)通過三通分別與溶氣罐(12)的進氣管和微孔擴散器(14)相連,氣浮池(3)的出水管(32)經過三通與溶氣罐(12)的進水管相連,溶氣罐(12)的出水管與溶氣釋放器(13)相連;微孔擴散器(14)可為棒狀或環狀,安裝在旋流雙筒管(21)內筒(211)的內壁面上。
上述的靜態混合器(22)有一個主進水口(221)、至少兩個支管口(222,223)和一個出水口(224);主進水口與待處理水管道相連,其中一個支管口(222)與溶氣釋放器(13)相連,其它的支管口(223)與對應的計量泵(23)相連;靜態混合器(22)的出水口(224)與旋流雙筒管(21)的進水口(213)相連。
上述的旋流雙筒管(21)為雙筒結構,內筒(211)橫截面為圓形,旋流雙筒管(21)的進水口(213)與內筒(211)相切連接,內筒(211)頂部密封且底部敞開;外筒(212)橫截面為圓形或方形,頂部敞開且底部密封,外筒(212)的上下兩端均比內筒(211)的上下兩端長,外筒(212)的頂端與氣浮池(3)相連。
上述的氣浮池(3)可配備多個旋流雙筒管(21),并且旋流雙筒管(21)呈對稱排列。
上述的導流件(41)可為多組傾斜板或傾斜管,其傾斜角度為30-75°,呈水平排列,安裝在布水管(42)的上方,導流件(41)的上端與液面至少有1米的距離;至少設有一根布水管(42),布水管(42)的一端封閉,壁面上開孔,孔沿布水管(42)軸向方向呈線性排布,總開孔面積為布水管(42)截面積的1/2-4倍,布水管(42)與出水管(32)相連。
上述的氣浮池主體(31)成矩形結構,刮渣裝置安裝在氣浮池(3)的上方。
附圖說明
圖1新型高速氣浮裝置示意圖
圖2微孔擴散器示意圖
圖3靜態混合器示意圖
圖4旋流雙筒管示意圖
圖5旋流雙筒管布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法
以下列舉1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的效果,但本發明的要求范圍并非僅限于此。
如圖1,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新型高速氣浮系統包括:微泡發生裝置(1)、絮凝-接觸旋流裝置(2)、氣浮池(3)、整流裝置(4)和刮渣裝置(5)。微泡發生裝置(1)由空氣壓縮機(11)、溶氣罐(12)、溶氣釋放器(13)和微孔擴散器(14)組成。絮凝-接觸旋流裝置(2)由旋流雙筒管(21)、靜態混合器(22)和計量泵(23)組成。氣浮池(3)由氣浮池主體(31),出水管(32)和浮渣槽(33)組成。整流裝置(4)由導流件(41)和布水管(42)組成。
空氣壓縮機(11)通過三通分別與溶氣罐(12)的進氣管和微孔擴散器(14)相連,氣浮池(3)的出水管(32)經過三通與溶氣罐(12)的進水管相連,溶氣罐(12)的出水管與溶氣釋放器(13)相連。微孔擴散器(13)為環狀,安裝在旋流雙筒管(21)內筒(211)的內壁面上(圖2)。
靜態混合器(22)有一個主進水口(221)、含有兩個支管口(222,223)和一個出水口(224)(如圖3所示),內構件為SK型。主進水口與待處理水管道相連,其中一個支管口(222)與溶氣釋放器(13)相連,支管口(223)與計量泵(23)相連;靜態混合器(22)的出水口與旋流雙筒管(21)的進水口(213)相連。
如圖4所示,旋流雙筒管(21)為雙筒結構,內筒(211)橫截面為圓形,旋流雙筒管(21)的進水口(213)與內筒(211)相切連接,內筒(211)頂部密封且底部敞開。外筒(212)橫截面為圓形,頂部敞開且底部密封,外筒(212)的上下兩端均比內筒(211)的上下兩端長,外筒(212)的頂端與氣浮池(3)相連。
氣浮池(3)可配備多個旋流雙筒管(21),并且旋流雙筒管(21)呈對稱排列(見圖5)。
導流件(41)可為多組傾斜板或傾斜管,其傾斜角度為60°,呈水平排列,安裝在布水管(42)的上方,導流件(41)的上端與液面至少有1米的距離;至少設有一根布水管(42),布水管(42)的一端封閉,壁面上開孔,孔沿布水管(42)軸向方向呈線性排布,總開孔面積為布水管(42)截面積的2倍,布水管(42)與出水管(32)相連。
氣浮池(3)成矩形結構,刮渣裝置安裝在氣浮池(3)的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