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復合厭氧反應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功能復合厭氧反應器,通過內外筒體的設計及內、外筒體的結構和三相分離器、布水、排泥裝置的設計,使微氧與厭氧環境微生物有效繁殖,解決原有厭氧反應器的微生物環境單一的問題,達到兩種處理環境的效果,使這種厭氧反應器得以處理不同種類的工業廢水及同時達到各類處理的指標的穩定性,也縮短了現有處理氨氮、磷的污水處理設計工藝。本實用新型積累了微氧環境微生物對氨氮和磷的有效去除相關科學數據,成功解決了微氧環境與厭氧環境的有效結合,其結構簡單、內設計合理,且對影響原有厭氧反應器運行穩定的各項技術參數進行完善,最終達到了穩定運行。
【專利說明】一種多功能復合厭氧反應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污水處理成套設備,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多功能復合厭氧反應器。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學的發展,科研的不斷深入,許多新技術,新材料,新理念被廣泛運用于環境保護行業,使我國環境保護技術得到的長足的發展。食品、生物、化工等行業排放大部分廢水都屬于高濃度有機廢水,利用常規的物化、生化處理難達到處理目的,同時存在操作管理,投資大,運行成本高等一系統問題。進入二十世紀90年代,隨著第二代UASB (Up-flowAnaerobic Sludge Bed/Blanket,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厭氧顆粒污泥膨脹床的廣泛應用,逐步發展了第三代EGSB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膨脹顆粒污泥床)厭氧反應器及IC (internal circulat1n,內循環厭氧反應器)反應器,隨著應用的普及及各種工業污水的處理復雜性,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各種實驗數據及經驗的不斷完善,新發展了 UBF(Upflow Blanket Filter,復合式厭氧流化床反應器)、折板反應器、更新EGSB等新型厭氧裝置,正逐步完善第三代反應器的不足之處,將對我國有機廢水處理工藝起到變革性作用。
[0003]其中,EGSB利用其高徑比的上升流速,外循環的高效基質融合度提高了處理負荷,降低了毒物對微生物系統的影響等優勢在低濃度有毒廢水和工業有機廢水中的到廣泛認可及大力推廣。但是,EGSB第一對進水有機物毒性有一定負荷要求,第二對三相分離器需要很專業設計,第三,無法對高氨氮、磷起到有效去除效果,導致對于低濃度氨氮廢水、低有毒廢水的去除工藝設計中需要增加單獨去除單元,加長了工藝鏈和工程投資及由于專業三相分離器的設計缺陷,厭氧設備無法正常有效運行,使厭氧設備——一種應該是高效處理有機物的污水設備不能在應用中推廣,對我國的環保治理是一種損失。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多功能復合厭氧反應器,通過內外筒體的設計及內外筒體的結構和三相分離器、布水、排泥裝置的設計,使微氧與厭氧環境微生物有效繁殖,解決原有厭氧反應器的微生物環境單一的問題,達到兩種處理環境的效果,使這種厭氧反應器得以處理不同種類的工業廢水及同時達到各類處理的指標的穩定性,也縮短了現有處理氨氮、磷的污水處理設計工藝。
[0005]本實用新型具體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6]一種多功能復合厭氧反應器,包括密閉型的外筒,以及安裝在外筒上的進水管道、出水管道、密閉型的內筒、三相分離器、三相分離層、出氣管道和布水支架,所述內筒的底部通過弧形的旋流板密封且一體成型,且所述旋流板的弧形面朝下,所述內筒的內截面設有“V”型布水器,“V”型布水器上設有進水管道和通氣管道,“V”型布水器底端設有排泥斗,所述“V”型布水器上方設有三相分離器,內筒內部的頂端且處于所述三相分離器上方設有內筒溢水槽;
[0007]所述內筒溢水槽的出水口通過循環管道連接至旋流板的弧形內部,所述旋流板的弧形內部設有至少一個布水支管,所述布水支管連通至循環管道,所述旋流板弧形內部處于布水支管下方的位置設有梯形布水板,所述外筒內部設有三相分離層,所述外筒頂部處于三相分離層上方設有外筒溢水槽,所述外筒溢水槽的出水口連接出水管道,外筒的底端設有排污口;
[0008]所述三相分離器和三相分離層的出氣端連接出氣管道,所述出氣管道的末端依次連接沼氣收集te、脫硫te和點火裝直;
[0009]進一步地,所述三相分離層采用多層三相分離器間隔交錯安裝,且每個三相分離器的出氣端都連通至出氣管道;
[0010]進一步地,所述三相分離層和外筒溢水槽之間的外筒上接有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連通至所述循環管道;
[0011]進一步地,所述外筒內部處于所述三相分離層下方的位置設有加熱系統;
[0012]進一步地,所述加熱系統為熱交換循環水管道;
[0013]進一步地,所述熱系統為電加熱管;
[0014]進一步地,所述循環管道上設有水泵、蒸汽換熱器和成套加藥裝置;
[0015]進一步地,所述外筒的筒體外壁設有保溫夾層和包裝層,所述保溫夾層的材質為石棉或硅酸巖棉,所述包裝層材質為鋼板或鐵皮,所述包裝層內焊扁鋼將保溫夾層固定包裝在外筒上。
[0016]本實用新型產生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積累了微氧環境微生物對氨氮和磷的有效去除相關科學數據,成功解決了微氧環境與厭氧環境的有效結合,其結構簡單、內設計合理,且對影響原有厭氧反應器運行穩定的各項技術參數進行完善,最終達到了穩定運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0]如圖1所示,一種多功能復合厭氧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閉型的外筒1,以及安裝在外筒上的進水管道5、出水管道、密閉型的內筒2、三相分離器7、三相分離層17、出氣管道8和布水支架15,所述內筒2的底部通過弧形的旋流板14密封且一體成型,且所述旋流板14的弧形面朝下。旋流板14的投影面積略小于外筒的截面積,即旋流板14與外筒I的內壁形成間隙,使得旋流板14內部流出的污水能夠從該間隙流到外筒內部。
[0021]內筒2的內截面設有“V”型布水器3,“V”型布水器3為“V”型擋板兩端分別接觸內筒2的內壁,“V”型布水器3上設有進水管道5和通氣管道6,即在擋板的上方設置進水管道5和通氣管道6,“V”型布水器3底端設有排泥斗4。從進水管道5進入到內筒2的污水進入到“V”型布水器3,污水受到擋板的作用力污水向上流動,內筒體污泥處于有效膨脹狀態。進水管是由一根主配水管連接至配水中心筒,各支管點狀布水至擋板,配水管、擋板和和通氣管道6共同組成“V”型布水器。同時“V”型布水器3上方設有三相分離器7,內筒2內部的頂端且處于所述三相分離器7上方設有內筒溢水槽9。從“V”型布水器3流出的污水經過三相分離器7分離,污泥沉降從排泥斗4排出,污水向上流動從內筒溢水槽9的出水口流出,分離的沼氣從三相分離器7出氣端連接的出氣管道8排出。
[0022]內筒溢水槽9的出水口通過循環管道10連接至旋流板14的弧形內部,旋流板14的弧形內部設有至少一個布水支管15,所述布水支管15連通至循環管道10,所述旋流板14弧形內部處于布水支管15下方的位置設有梯形布水板16,所述外筒I內部設有三相分離層17,所述外筒頂部處于三相分離層17上方設有外筒溢水槽18,所述外筒溢水槽18的出水口連接出水管道。三相分離層17采用多層三相分離器間隔交錯安裝,一般情況下采用雙層結構,且每個三相分離器的出氣端都連通至出氣管道8。循環管道10上設有水泵11、蒸汽換熱器12和成套加藥裝置13,從循環管道10進入到旋流板14弧形內部后,通過布水支管15進行分散布水,旋流板14的弧形結構配合梯形布水板16將污水從旋流板14和外筒I的間隙流出,旋流板的出水結構采用水力學設計,能夠減少對旋轉水流的阻礙作用,在流出的時候形成旋流向外筒供水,布水更方便,且使得外筒體活性污泥處于旋轉膨脹狀態,污泥從外筒的底端設有排污口。為了改變循環模式,采用內重力流循環,通過水泵加壓循環使成套加藥裝置13投入的基質有效融合,達到高效去除效果。
[0023]為了增加分離的有效性,三相分離層17和外筒溢水槽18之間的外筒I上接有回流管道19,所述回流管道19連通至所述循環管道10,根據設置在外筒內的取樣數據,如需對未處理完全或不合格的污水再處理時,只需要打開循環管道10上的開關閥門,即可實現回流再次處理。
[0024]為了加大沼氣的利用,三相分離器7和三相分離層17的出氣端連接出氣管道8,所述出氣管道8的末端依次連接沼氣收集罐20、脫硫管21和點火裝置22,實現燃燒熱量利用,又減少大氣污染。
[0025]為了改變原有影響厭氧反應器不穩定的技術參數條件,外筒I內部處于所述三相分離層17下方的位置設有加熱系統,內置加熱系統17與溫度控制儀表連接精度控制微生物的生長環境,所述加熱系統為熱交換循環水管道23或電加熱管24或兩者都配備,實現電加熱或熱交換加熱。
[0026]外筒I的筒體外壁設有保溫夾層和包裝層,所述保溫夾層的材質為石棉或硅酸巖棉,所述包裝層材質為鋼板或鐵皮,所述包裝層內焊扁鋼將保溫夾層固定包裝在外筒I上
[0027]本實用新型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內部構造采用雙筒體結構,內筒為微氧環境,外筒為厭氧環境,采用特制結構三相分離器和內筒體水力學構造,內筒體污泥處于有效膨脹狀態,外筒體活性污泥處于旋轉膨脹狀態。該結構從根本上改變污泥膨脹的方式,采用旋流布水方式,使膨脹顆粒污泥處于旋轉膨脹狀態,通過扇形的旋流板(頂角一般為12(Γ160度)的擴散面和不同角度的布水支管15射擊,達到水流在外筒內的旋轉目的,根本性改變微生物厭氧環境處理有機物的單一性,使用微氧與厭氧結合,通過內外筒體的連接及內外三相分離器的獨特設計達到處理效果。
[002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復合厭氧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閉型的外筒(1),以及安裝在外筒上的進水管道(5)、出水管道、密閉型的內筒(2)、三相分離器(7)、三相分離層(17)、出氣管道(8)和布水支架(15),所述內筒(2)的底部通過弧形的旋流板(14)密封且一體成型,且所述旋流板(14)的弧形面朝下,所述內筒(2)的內截面設有“V”型布水器(3),“V”型布水器(3)上設有進水管道(5)和通氣管道(6),“V”型布水器(3)底端設有排泥斗(4),所述“V”型布水器(3)上方設有三相分離器(7),內筒(2)內部的頂端且處于所述三相分離器(7)上方設有內筒溢水槽(9); 所述內筒溢水槽(9)的出水口通過循環管道(10)連接至旋流板(14)的弧形內部,所述旋流板(14)的弧形內部設有至少一個布水支管(15),所述布水支管(15)連通至循環管道(10),所述旋流板(14)弧形內部處于布水支管(15)下方的位置設有梯形布水板(16),所述外筒(I)內部設有三相分離層(17),所述外筒頂部處于三相分離層(17)上方設有外筒溢水槽(18),所述外筒溢水槽(18)的出水口連接出水管道,外筒的底端設有排污口 ; 所述三相分離器(7)和三相分離層(17)的出氣端連接出氣管道(8),所述出氣管道(8)的末端依次連接沼氣收集罐(20)、脫硫罐(21)和點火裝置(2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復合厭氧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離層(17)采用多層三相分離器間隔交錯安裝,且每個三相分離器的出氣端都連通至出氣管道(8)。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復合厭氧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離層(17)和外筒溢水槽(18)之間的外筒(I)上接有回流管道(19),所述回流管道(19)連通至所述循環管道(10)。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復合厭氧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I)內部處于所述三相分離層(17)下方的位置設有加熱系統。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復合厭氧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系統為熱交換循環水管道(23)。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復合厭氧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熱系統為電加熱管(24)。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復合厭氧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管道(10)上設有水泵(11 )、蒸汽換熱器(12)和成套加藥裝置(13)。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復合厭氧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I)的筒體外壁設有保溫夾層和包裝層,所述保溫夾層的材質為石棉或硅酸巖棉,所述包裝層材質為鋼板或鐵皮,所述包裝層內焊扁鋼將保溫夾層固定包裝在外筒(I)上。
【文檔編號】C02F3/28GK204079594SQ201420587908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3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3日
【發明者】杜丹 申請人: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