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污泥汽爆分解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泥處理設備【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污泥汽爆分解機,為解決現有技術中污泥處理設備復雜、運行和維護費用高、處理不徹底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污泥汽爆分解機,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設置有進料口、卸料口和蒸汽管道,所述蒸汽管道由所述殼體穿入所述殼體內部并向所述殼體內部延伸,所述蒸汽管道的長度為殼體高度/長度的1/2~3/5,所述蒸汽管道在所述殼體外部的一端連接蒸汽發生裝置,所述蒸汽管道上設置若干透氣孔。本實用新型的污泥汽爆分解機采用汽爆分解技術,除去污泥中的蟲卵、病原體、致癌物、難分解的大分子有機農藥等;非常巧妙、高效率地完成了污泥無害化處理。設備簡單、運行和維護成本低、適于推廣使用。
【專利說明】一種污泥汽爆分解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泥處理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污泥汽爆分解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經濟發展,城市污水數量不斷增長。據相關預測,目前我國干污泥年產量近3X106t。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的N、P、K、Ca及有機質,且N、P以有機態為主,可以緩慢釋放,具有長效性。污泥是有用的生物資源,如能合理利用則能變廢為寶。
[0003]污泥處理就是對污泥進行無害化加工過程,包括除去污泥中的重金屬、病原體、蟲卵、致癌物、有機物大分子等。現有較新的污泥處理方法主要包括污泥濕式氧化法、膜生物反應器處理法。
[0004]污泥濕式氧化法(W0法)是將污泥置于密閉反應器中,在高溫高壓條件下通入空氣或氧氣作氧化劑,按浸沒燃燒原理使污泥中有機物氧化分解,將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的過程。該法主要適用于處理各種難降解的有機污泥,缺點是設備復雜,運行和維護費用高。
[0005]膜生物反應器處理法是指將膜分離技術中的膜系統與污水生物處理工程中的生物反應器相互結合而成的新工藝。膜生物反應器中污泥的停留時間很長,導致工藝時間長,處理效率低,甚至可避免排泥,但是膜的堵塞和膜材料價格問題限制了該方法的推廣應用。
[0006]申請公布號為“CN 103408206 A”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污泥處理系統,包括殼體,殼體頂部設有污水進口,污水進口處的殼體內設有一隔板,隔板與殼體側壁形成一個沼氣池,沼氣池內安裝有攪拌組件,沼氣池后面連接有消化池,消化池頂部安裝有加藥管,消化池后面連接有混合釜,混合釜通過輸送管道連接至烘干箱,烘干箱底部通過管道與污泥收集箱連接。該污泥處理系統通過沼氣池對污泥發酵處理,處理不徹底。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污泥汽爆分解機,為解決現有技術中污泥處理設備復雜、運行和維護費用高、處理不徹底、不易推廣使用的問題。
[0008]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0009]一種污泥汽爆分解機,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設置有進料口、卸料口和蒸汽管道,所述蒸汽管道穿過所述殼體并向所述殼體內部延伸,所述蒸汽管道的長度為殼體高度/長度的1/2?3/5,所述蒸汽管道在所述殼體外部的一端連接蒸汽發生裝置,所述蒸汽管道上設置若干透氣孔。
[0010]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污泥汽爆分解機處理污泥時,首先將污泥(含水率40— 99% )置入分解機,然后封閉進料口、關閉卸料閥,并向分解機內通入蒸汽;污泥在高溫(60?3000C )、高壓(0.1?2.5MPa)介質下汽相蒸煮,大分子的有機成分被降解,同時蒸汽滲入蟲卵、病原體細胞內部,一定時間(5?300分鐘)后突然減壓,介質和物料共同作用完成物理的能量釋放過程,物料內的汽相介質噴出瞬間急速膨脹,同時物料內的高溫液態水迅速暴沸形成閃蒸,使蟲卵、病原體、難分解的大分子有機物等被分解。汽爆可分成兩個階段,首先是汽相蒸煮,高壓蒸汽滲透到物料內的空隙,為汽爆過程提供選擇性的機械分離;其次是汽爆過程利用汽相飽和蒸汽和高溫液態水兩種介質共同作用于物料,瞬間完成的絕熱膨脹過程,對外作功。在汽爆過程中,膨脹的氣體以沖擊波的形式作用于物料,使物料在軟化條件下產生剪切力變形運動,由于物料變形速度較沖擊波速度小得多,使之多次產生剪切力使得蟲卵、病原體、致癌物、難分解的大分子有機物等被迅速分解。
[0011]優選的,所述蒸汽管道上的透氣孔均勻分布。蒸汽可在殼體內快速均勻分布,可實現污泥無死角處理。
[0012]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殼體為立式殼體。殼體豎直放置,節約空間,便于卸料。
[0013]進一步的,所述蒸汽管道豎直設置。當殼體為立式殼體時,蒸汽管道豎直設置,進一步增加蒸汽均勻度。
[0014]進一步的,所述蒸汽管道的頂端封閉。頂端封閉,可以使得蒸汽更好的從各透氣孔均勻進入殼體。
[0015]作為另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殼體為臥式殼體。殼體為臥式殼體,便于維護。
[0016]進一步的,所述蒸汽管道水平設置。當殼體為臥式殼體時,蒸汽管道水平設置,增加蒸汽均勻度。
[0017]優選的,所述蒸汽管道位于所述殼體的中心。
[0018]優選的,所述殼體上設置檢修口。便于保養和維護殼體內部。
[0019]優選的,所述殼體側壁上設置有壓力表,所述壓力表通過管道與所述殼體內部相通。便于控制殼體內部壓力,滿足工藝需求。
[002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21]本實用新型的污泥汽爆分解機,采用汽爆分解技術,除去污泥中的蟲卵、病原體、致癌物、難分解的大分子有機農藥等。非常巧妙、高效率的完成污泥無害化處理。設備簡單、運行和維護成本低、適于推廣使用。另外,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污泥汽爆分解機處理污泥制作泥粉,工藝短、處理徹底、小分子物質含量高,因而利于最后得到的泥粉潔凈。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式的污泥汽爆分解機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本實用新型臥式的污泥汽爆分解機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0025]其中,1-密封蓋;2-進料口 ;3_壓力表;4-殼體;5-蒸汽管道;6-透氣孔;7-檢修口 ;8_卸料口 ;9-卸料閥。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7]實施例1
[0028]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污泥汽爆分解機為立式污泥汽爆分解機。立式污泥汽爆分解機包括立式殼體1,殼體I的主體呈圓柱形,立式的殼體I頂端設置有進料口 2,進料口2上設置密封蓋I。殼體I的底部設置有卸料口 8和蒸汽管道5。卸料口 8上設置有卸料閥9。蒸汽管道5由殼體I底部的中心向上垂直延伸至殼體高度的1/2?3/5處,蒸汽管道5的頂端封閉,蒸汽管道5上均勻設置若干透氣孔6。蒸汽管道5位于殼體I外部的一端連通蒸汽發生裝置。
[0029]距離立式的殼體I頂端0.05?0.15m的殼體I側壁上設置有壓力表3,壓力表3通過管道與殼體I內部相連通,用于測試殼體I內的壓力值。
[0030]殼體I的側壁靠近底部半米左右的位置設置有檢修口 7,設備需要清潔或檢修時,打開檢修口 7,檢修人員進入殼體I內部進行清潔或檢修。
[0031]實施例2
[0032]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污泥汽爆分解機為臥式污泥汽爆分解機。臥式污泥汽爆分解機包括臥式的殼體1,殼體I的主體呈圓柱形,臥式(橫置)的殼體I右端設置有進料口 2,進料口 2上設置密封蓋I。殼體I左端面的底部設置有卸料口 8,卸料口 8上設置有卸料閥9。殼體I左端面的中心設置有蒸汽管道5,蒸汽管道5由殼體I左端面的中心向右水平延伸至殼體I長度的1/2?3/5處,蒸汽管道5的頂端封閉,蒸汽管道5上均勻設置若干透氣孔6。蒸汽管道5位于殼體I外部的一端連通蒸汽發生裝置。
[0033]距離殼體I右端面0.05?0.15m的殼體I頂壁上設置有壓力表3,壓力表3通過管道與殼體I內部相連通,用于測試殼體I內的壓力值。
[0034]殼體I的頂壁靠近左端面半米左右的位置設置有檢修口 7,設備需要清潔或檢修時,打開檢修口 7,檢修人員進入殼體I內部進行清潔或檢修。
【權利要求】
1.一種污泥汽爆分解機,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設置有進料口、卸料口和蒸汽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道穿過所述殼體并向所述殼體內部延伸,所述蒸汽管道的長度為殼體高度/長度的1/2?3/5,所述蒸汽管道在所述殼體外部的一端連接蒸汽發生裝置,所述蒸汽管道上設置若干透氣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汽爆分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道上的透氣孔均勻分布。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汽爆分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為立式殼體。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汽爆分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道豎直設置。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汽爆分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道的頂端封閉。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汽爆分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為臥式殼體。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污泥汽爆分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道水平設置。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汽爆分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道位于所述殼體的中心。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汽爆分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上設置檢修口。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汽爆分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側壁上設置有壓力表,所述壓力表通過管道與所述殼體內部相通。
【文檔編號】C02F11/10GK204079737SQ201420316592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4日
【發明者】楊民玉, 李慶奇, 曹吉祥 申請人:濟南米鐸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