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提好氧澄清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氣提好氧澄清池,本實用新型包括預氧化區、第一絮凝區、第二絮凝區、顆粒回流區和出水澄清區和氣水分離區,第一絮凝區位于預氧化區的上方,第二絮凝區環繞在第一絮凝區外,出水澄清區環繞在第二絮凝區外,顆粒回流區環繞在預氧化區外,預氧化區的底部與顆粒回流區相通,預氧化區的上部與第一絮凝區的下部相通,第一絮凝區的上部與第二絮凝區的上部相通,第二絮凝區與出水澄清區和顆粒回流區均相通,氣水分離區位于第一絮凝區和第二絮凝區的上方,氣水分離區與第一絮凝區和第二絮凝區均相通。本實用新型完成對微污染水的生物預處理、化學絮凝、物理沉淀等高效處理。同時減少了水處理占地面積,真正做到高效低耗。
【專利說明】氣提好氧澄清池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處理設施,特別涉及一種澄清池。
【背景技術】
[0002] 水處理工藝中的澄清池主要形式有機械攪拌澄清池、脈沖澄清池以及水力循環澄 清池,它們普遍存在結構復雜、處理效率低、占地面積大等缺點。隨著地表水源水質越來越 復雜,表現出微污染性:色度高、異味大、氨氮高、有機物濃度高、藻類繁殖等問題。而傳統的 澄清池已不能滿足微污染水源水的處理出水要求,目前一般在傳統混凝沉淀過濾的基礎上 增加預處理工藝和深度處理工藝完成處理要求,但增加預處理和深度處理后的工藝冗長復 雜,管理復雜,占地面積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生物預氧化、高效絮凝、沉淀、澄清于一 體的氣提好氧澄清池。
[0004]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預氧化區、第一絮凝區、第二絮凝區、顆 粒回流區和出水澄清區和氣水分離區,第一絮凝區位于預氧化區的上方,第二絮凝區環繞 在第一絮凝區外,出水澄清區環繞在第二絮凝區外,顆粒回流區環繞在預氧化區外,預氧化 區的底部與顆粒回流區相通,預氧化區的上部與第一絮凝區的下部相通,第一絮凝區的上 部與第二絮凝區的上部相通,第二絮凝區與出水澄清區和顆粒回流區均相通,氣水分離區 位于第一絮凝區和第二絮凝區的上方,氣水分離區與第一絮凝區和第二絮凝區均相通,所 述的預氧化區內設置有曝氣裝置,在預氧化區內位于曝氣裝置的上方連接有原水進水管和 加藥管,曝氣裝置連接有進氣管,氣水分離區的頂部連接有排氣管,出水澄清區的連接有出 水管,顆粒回流區連接有排泥管。
[0005] 為了進一步提高出水水質,所述的預氧化區內設置有預氧化填料,第一絮凝區和 第二絮凝區內設置有柵格,出水澄清區內設置有斜板沉淀裝置。
[0006] 所述的預氧化區設置有與第一絮凝區相通的上端口和與顆粒回流區相通的下端 口,上端口和下端口均為錐形縮口,曝氣裝置處于在預氧化區的下端口中,加藥管伸入到預 氧裝置的上端口中,在預氧化區中原水進水管位于曝氣裝置和加藥管之間,預氧化區中部 的內徑與上端口的大端內徑相同,第一絮凝區的內徑與上端口的小端內徑相同。上端口能 將生物預氧化區的氣泡有效收集并流向第一絮凝區。下端口不僅能夠濃縮反應器沉降的污 泥,并能很好的將濃縮污泥回流,提高絮凝效果。
[0007] 所述的上端口的相對于水平線的錐度為60度,下端口相對于水平線的錐度為45 度。
[0008]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由于設置有預氧化區、第一絮凝區、第二絮 凝區、顆粒回流區和出水澄清區和氣水分離區,在處理水源時,具有生物預氧化、高效絮凝、 沉淀、澄清等各種工藝,使得出水水質好。本實用新型利用氣泡攪拌作用使絮凝劑充分與原 水混合反應,利用氣升泵原理,氣體提升原水和回流污泥參與絮凝,代替了常規澄清池的機 械攪拌提升器、軸流式離心泵的機械提升、曝氣提供生物接觸氧化需要的氧氣,完成對微污 染水的生物預處理、化學絮凝、物理沉淀等高效處理。同時減少了水處理占地面積,真正做 到高效低耗,也擴大了澄清池的使用范圍。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 圖中:1、排氣管,2、氣水分尚區,3、出水管,4、第一絮凝區,5、第二絮凝區,6、出水 澄清區,7、上端口,8、顆粒回流區,9、原水進水管,10、曝氣裝置,11、排泥管,12、下端口,13、 進氣管,14、預氧化區,15、加藥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如圖1所示的一種氣提好氧澄清池,它包括預氧化區14、第一絮凝區4、第二絮凝 區5、顆粒回流區8和出水澄清區6和氣水分離區2,第一絮凝區4位于預氧化區14的上方, 第二絮凝區5環繞在第一絮凝區4外,出水澄清區6環繞在第二絮凝區5外,顆粒回流區8 環繞在預氧化區14外,預氧化區14的底部與顆粒回流區8相通,預氧化區14的上部與第 一絮凝區4的下部相通,第一絮凝區4的上部與第二絮凝區5的上部相通,第二絮凝區5與 出水澄清區6和顆粒回流區8均相通,氣水分離區2位于第一絮凝區4和第二絮凝區5的 上方,氣水分離區2與第一絮凝區4和第二絮凝區5均相通,預氧化區14內設置有曝氣裝 置10,在預氧化區14內位于曝氣裝置10的上方連接有原水進水管9和加藥管15,曝氣裝 置10連接有進氣管13,氣水分離區2的頂部連接有排氣管1,出水澄清區6的連接有出水 管3,顆粒回流區8連接有排泥管11。
[0012] 預氧化區14設置有與第一絮凝區4相通的上端口 7和與顆粒回流區8相通的下 端口 12,上端口 7和下端口 12均為錐形縮口,錐形縮口是指口壁為錐筒體,曝氣裝置10處 于在預氧化區14的下端口 12中,加藥管15伸入到預氧化區14的上端口 7中,在預氧化區 14中原水進水管9位于曝氣裝置10和加藥管15之間,預氧化區14中部的內徑與預氧化 區14的上端口 7的大端內徑相同,第一絮凝區4的內徑與預氧化區14的上端口 7的小端 內徑相同。
[0013] 上端口 7的相對于水平線的錐度為60度,下端口 12相對于水平線的錐度為45度。 端口的相對于水平線的錐度是指相應端口的母線與水平線的夾角。
[0014] 為了承得更好的效果,在圖1所示的具體實施例的基礎上可以增加以下結構:預 氧化區內設置有預氧化填料,第一絮凝區和第二絮凝區內設置有柵格,出水澄清區內設置 有斜板沉淀裝置。
[0015] 工作原理:本氣提好氧澄清池主要針對地表水源中普遍存在的微污染水源水的水 處理,如水庫水、湖泊水等。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過程中,微污染水源水先進入預氧化區14,在 該區域水中氨氮、致色、臭腐殖質等有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生物降解,經過生物預氧 化后的水在投加絮凝劑的條件下,進入第一絮凝區4、第二絮凝區5進行絮凝反應,絮凝反 應后產生的絮體在出水澄清區6進行泥水分離,澄清后的水通過出水管3流出;沉淀下來的 泥到顆粒回流區8的底部后,一部分通過預氧化區14氣提作用經過預氧化區14重新回到 第一絮凝區4和第二絮凝區5,參與絮凝反應,起到強化絮凝的作用;剩余的泥通過排泥管 11排出,整個裝置的氣提作用需要的氣泡和生物預氧化作用需要的溶解氧由進氣管13連 接的曝氣裝置10提供。
【權利要求】
1. 一種氣提好氧澄清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預氧化區、第一絮凝區、第二絮凝區、顆粒 回流區和出水澄清區和氣水分離區,第一絮凝區位于預氧化區的上方,第二絮凝區環繞在 第一絮凝區外,出水澄清區環繞在第二絮凝區外,顆粒回流區環繞在預氧化區外,預氧化區 的底部與顆粒回流區相通,預氧化區的上部與第一絮凝區的下部相通,第一絮凝區的上部 與第二絮凝區的上部相通,第二絮凝區與出水澄清區和顆粒回流區均相通,氣水分離區位 于第一絮凝區和第二絮凝區的上方,氣水分離區與第一絮凝區和第二絮凝區均相通,所述 的預氧化區內設置有曝氣裝置,在預氧化區內位于曝氣裝置的上方連接有原水進水管和加 藥管,曝氣裝置連接有進氣管,氣水分離區的頂部連接有排氣管,出水澄清區的連接有出水 管,顆粒回流區連接有排泥管。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提好氧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預氧化區內設置有預 氧化填料,第一絮凝區和第二絮凝區內設置有柵格,出水澄清區內設置有斜板沉淀裝置。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氣提好氧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預氧化區設置有 與第一絮凝區相通的上端口和與顆粒回流區相通的下端口,上端口和下端口均為錐形縮 口,曝氣裝置處于在預氧化區的下端口中,加藥管伸入到預氧裝置的上端口中,在預氧化區 中原水進水管位于曝氣裝置和加藥管之間,預氧化區中部的內徑與上端口的大端內徑相 同,第一絮凝區的內徑與上端口的小端內徑相同。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氣提好氧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口的相對于水平 線的錐度為60度,下端口相對于水平線的錐度為45度。
【文檔編號】C02F9/14GK203904154SQ201420306735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1日
【發明者】朱兆亮, 劉昌明, 王成文 申請人:濟南揵大環保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