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平鍵卡箍接頭海水處理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海水淡化處理器,一種平鍵卡箍接頭海水處理器,位于室內的手搖娛樂器帶動行星齒輪增速箱的高速輸出軸,高速輸出軸與輸入端平鍵軸固定連接,平鍵聯軸器由內向外穿越隔離墻的傳動管隔離孔,平鍵聯軸器的輸出端平鍵軸與離心提升泵的提升泵輸入軸固定連接,離心提升泵的提升進水管連接著海底濾水器;離心提升泵的提升出水管依次接到微電解罐處理裝置和塵渣沉淀過濾裝置以及清潔海水備用罐;成對設置的腳踏娛樂器內置有微型柱塞泵,微型柱塞泵的高壓泵進水管連接在清潔海水備用罐上,微型柱塞泵的高壓泵出水管連接著反滲透膜組件的滲透膜前腔;反滲透膜組件的滲透膜后腔依次連接到活性碳吸附罐和淡水儲存罐。
【專利說明】一種平鍵卡箍接頭海水處理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海水淡化處理器,尤其是指可以在沒有現代能源的遙遠荒涼孤島上使用的一種平鍵卡箍接頭海水處理器。
【背景技術】
[0002]當今海島的價值正在逐步被各個國家所重視,但要想屬于自己,最有利的證據是能在該海島上生活過的事實。這樣的海島往往是遠離大陸,且最早發現海島時不可能有電力能源裝置等,而人類生存的首要資源,除了空氣就是淡水。雖然依靠電力的海水淡化技術和裝置日漸成熟,但是這樣的海水淡化裝置不僅能耗巨大,而且本身體積十分龐大,不能隨身攜帶。遠離內陸的孤島資源豐富,占據這些孤島意義重大,但其電力保障是個難題,即使有電力保障,若遇意外、電力中斷時,依靠電力的海水淡化便不可能實現。因此,亟需解決無電力條件下,即依靠人力的海水淡化問題。
[0003]目前利用反滲透膜來進行海水淡化技術正在日趨成熟,只需要外力提供膜分離過程所需要的壓力就夠了,特別適合孤島作業不依賴任何能源,因此,也有人提出了手動的便攜式海水淡化器,如中國專利200420033419.9,01106384.X均提到手動海水淡化裝置,是利用手動高壓泵提供膜分離過程所需要的壓力,而98102171.9只是籠統地提到了利用人力裝置提供膜分離過程所需要的壓力,且手搖離心泵很難做到將海水壓力提高到5兆帕(MPa)以上。但是上述專利的人力做功都必須是緊挨著機器設備裝置,即操作人員只能與機器設備裝置在同一空間里來完成作業無法隔離,因此工作環境非常不好。此外,由于人力做功是間歇性的,為了防止逆流造成做功損失甚至傷害,配備執行敏捷且安全可靠的單向閥尤為重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平鍵卡箍接頭海水處理器來解決孤島或拋錨海船的應急或日常飲水問題。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操作人員與機器設備裝置可在兩個相互隔離的空間,讓人們以手搖結合腳踩的健身操練方式里來驅動機器設備裝置,在理想的空間環境里完成海水淡化作業,還配備有特種單向閥,便于操作人員歇息或輪換。
[0005]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平鍵卡箍接頭海水處理器,位于室內的手搖娛樂器帶動行星齒輪增速箱的高速輸出軸,高速輸出軸與平鍵聯軸器的輸入端平鍵軸固定連接,所述的平鍵聯軸器由內向外穿越隔離墻的傳動管隔離孔,所述的平鍵聯軸器的輸出端平鍵軸與離心提升泵的提升泵輸入軸固定連接,所述的離心提升泵的提升進水管連接著海底濾水器,所述的海底濾水器的底端濾網孔直徑小于等于I毫米;所述的提升進水管上有卡箍接頭止回器;所述的離心提升泵的提升出水管由外向內穿越所述的隔離墻的水管隔離孔后,依次接到微電解罐處理裝置和塵渣沉淀過濾裝置以及清潔海水備用罐;成對設置的腳踏娛樂器內置有微型柱塞泵,微型柱塞泵的高壓泵進水管連接在所述的清潔海水備用罐上,微型柱塞泵的高壓泵出水管連接著反滲透膜組件的滲透膜前腔;所述的反滲透膜組件的滲透膜后腔依次連接到活性碳吸附罐和淡水儲存罐,作為改進:所述的腳踏娛樂器中的腳踏器底座上固定有2至4根柱塞泵支柱和杠桿支座以及彈簧支座,腳踏杠桿中間段有滑行長槽滑動配合著下端滑塊,所述的腳踏杠桿一端有踏腳板,腳踏杠桿另一端與所述的杠桿支座之間有杠桿軸銷可旋轉固定;所述的柱塞泵支柱上有支撐板固定著泵桿滑道外緣,泵桿滑道上連接有圓柱缸體,圓柱缸體內圓滑動配合著泵活塞外圓,泵活塞下接活塞圓桿穿越泵缸腔底板的泵密封套后固定連接著活塞桿叉,活塞桿叉與所述的下端滑塊之間有滑道軸銷可旋轉固定;所述的腳踏杠桿中間段下底面上固定著圓柱彈簧一端頭,圓柱彈簧另一端頭固定在所述的彈簧支座上;泵缸腔底板一側接通所述的高壓泵進水管,泵缸腔底板另一側接通所述的高壓泵出水管,所述的高壓泵進水管和所述的高壓泵出水管上都設置有水平止回器。
[0006]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平鍵聯軸器包括輸出平鍵接頭、輸出正方體萬向節、輸出矩形孔套管、輸入矩形柱、輸入正方體萬向節以及輸入平鍵接頭;所述的輸出平鍵接頭兩端分別為所述的輸出端平鍵軸和輸出接頭雙腳,所述的輸入平鍵接頭兩端分別為所述的輸入端平鍵軸和輸入接頭雙腳;所述的輸出正方體萬向節上有兩對相互垂直布置的輸出方體接頭孔和輸出方體套管孔,所述的輸入正方體萬向節上有兩對相互垂直布置的輸入方體管柱孔和輸入方體接頭孔;所述的輸出接頭雙腳上有輸出接頭定位孔過盈配合著輸出接頭銷軸外端,輸出接頭銷軸內端與所述的輸出方體接頭孔之間為可旋轉間隙配合;所述的輸出矩形孔套管的輸出套管雙腳上有輸出套管定位孔過盈配合著輸出套管銷軸外端,輸出套管銷軸內端與所述的輸出方體套管孔之間為可旋轉間隙配合;所述的輸入接頭雙腳上有輸入接頭定位孔過盈配合著輸入接頭銷軸外端,輸入接頭銷軸內端與所述的輸入方體接頭孔之間為可旋轉間隙配合;所述的輸入矩形柱的輸入套管雙腳上有輸入套管定位孔過盈配合著輸入管柱銷軸外端,輸入管柱銷軸內端與所述的輸入方體管柱孔之間為可旋轉間隙配合;所述的輸出矩形孔套管的橢圓套孔與輸入矩形柱的矩形柱軸銷之間為滑動配合。
[0007]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卡箍接頭止回器包括下卡箍頭半球殼、上卡箍頭半球殼、圓筒管和變流道閥芯,所述的下卡箍頭半球殼上的圓孔進口管下端有下管端平面與海底進管接頭上的進管端平面密封接觸,所述的下管端平面背面的下管背錐面與所述的進管端平面背面的進管錐面相對稱,所述的下管背錐面和所述的進管錐面同時與下卡箍右半瓦內的下箍右雙錐面以及下卡箍左半瓦內的下箍左雙錐面之間為活動配合,所述的下卡箍右半瓦與所述的下卡箍左半瓦之間有兩組下螺栓螺母組成對組裝緊固;所述的上卡箍頭半球殼上的圓孔出口管上端有上管端平面與離心泵吸管接頭上的出管端平面密封接觸,所述的上管端平面背面的上管背錐面與所述的出管端平面背面的出管錐面相對稱,所述的上管背錐面和所述的出管錐面同時與上卡箍右半瓦內的上箍右雙錐面以及上卡箍左半瓦內的上箍左雙錐面之間為活動配合,所述的上卡箍右半瓦與所述的上卡箍左半瓦之間有兩組上螺栓螺母組成對組裝緊固;所述的下卡箍頭半球殼上的下四凸耳和上卡箍頭半球殼上的上四凸耳之間有四組閥殼螺栓螺母組密封定位固定;所述的下卡箍頭半球殼上的下內半球面上有下凹圓槽內圓與所述的圓筒管上的圓管外圓之間為過渡配合,所述的下凹圓槽上的下凹槽底平面與所述的圓筒管上的圓管下端面之間為密封接觸;所述的上卡箍頭半球殼上的上內半球面上有上凹圓槽內圓與所述的圓管外圓之間為過渡配合,所述的上凹圓槽上的上凹槽底平面與所述的圓筒管上的圓管上端面之間為密封接觸;所述的圓筒管上的圓管內圓與所述的變流道閥芯上的閥芯外圓之間為活動配合,所述的變流道閥芯上的閥芯下球面曲面半徑與所述的下內半球面曲面半徑相同可吻合,所述的變流道閥芯上的閥芯上球面曲面半徑與所述的上內半球面曲面半徑相同可吻合;所述的閥芯下球面上的閥芯環狀孔與所述的閥芯上球面上的閥芯圓孔之間為變形流道貫通,變形流道上有兩葉導流支撐板;所述的兩葉導流支撐板內側面固定連接在所述的變流道閥芯上的閥芯圓錐面上,所述的兩葉導流支撐板外側面固定連接在所述的變流道閥芯上的閥芯圓錐孔上;所述的兩葉導流支撐板上的單葉厚度為所述的閥芯圓孔直徑的1/9至1/11。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1.位于室內的手搖娛樂器帶動行星齒輪增速箱高速旋轉,經平鍵聯軸器由內向外穿越隔離墻的傳動管隔離孔驅動離心提升泵經提升進水管從海底濾水器處獲取海水,將所獲取的海水經提升出水管由外向內穿越所述的隔離墻的水管隔離孔依次流入到微電解罐處理裝置和塵渣沉淀過濾裝置后進入清潔海水備用罐里備用;成對設置的腳踏娛樂器內置有微型柱塞泵,微型柱塞泵的高壓泵進水管連接在所述的清潔海水備用罐上,微型柱塞泵的高壓泵出水管連接著反滲透膜組件的滲透膜進口 ;滲透膜出口滲透出來的淡水流經活性碳吸附罐處理后符合生活飲用標準的達標淡水最終送入淡水儲存罐供孤島人們生活飲用;
[0010]2.采用平鍵聯軸器穿越隔離墻的聯通孔結構,改善了獲取淡水的環境條件,在離心提升泵與手搖娛樂器之間采用平鍵聯軸器穿越隔離墻的傳動管隔離孔,確保操作人員可以身處舒適的空間里與機器設備裝置所處惡劣環境隔離開,讓人們在舒適、娛樂氣氛中完成原本枯燥、勞累的體力作業,提取戶外海水,經電解罐處理裝置和塵渣沉淀過濾裝置預處理后,送到清潔海水備用罐里備用;
[0011]3.泵缸腔底板一側接通所述的高壓泵進水管,泵缸腔底板另一側接通所述的高壓泵出水管,上述結構設置確保能將清潔海水備用罐里的海水壓力提高到5至6兆帕(MPa)后,經高壓泵出水管注入到滲透膜組件的滲透膜前腔;
[0012]4.戶外攝取海水的提水器以及提供高壓的微型柱塞泵均采用人工操作,完全不受電力、柴油等能源限制;
[0013]5.戶外維修作業困難,提升進水管上配置卡箍接頭止回器,能確保提升進水管以及離心提升泵在停止工作時能保留水位,可免除下次使用要到戶外加引水的麻煩,空腔套筒與移動閥芯之間所形成密閉的環狀空腔的實質性結構是卡箍接頭止回器的技術關鍵。卡箍接頭止回器中的變流道閥芯的變形流道從閥芯下球面上的閥芯環狀孔漸變為閥芯上球面上的閥芯圓孔,確保在變流道閥芯相對于圓筒管做上下移動的同時就能做到單向流通。
[0014]6.卡箍接頭止回器整體部件中無彈簧等任何阻礙零件,整個流道全程無彈簧等可能產生較大阻力損失的中間物體,特別適合在檢修特別困難的管路中使用;徹底避免了因阻尼彈簧不能承受激流沖擊而發生偏壓或失靈所導致的意外故障,在很大程度上延長了使用壽命,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都很客觀。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流程原理圖。
[0016]圖2是腳踏娛樂器70的工作原理圖,其中踏腳板84位于最高處。[0017]圖3是腳踏娛樂器70的工作原理圖,其中踏腳板84位于中間處。
[0018]圖4是腳踏娛樂器70的工作原理圖,其中踏腳板84位于最低處。
[0019]圖5是平鍵聯軸器40的局部剖面圖。
[0020]圖6是圖5中輸出正方體萬向節244的立體圖。
[0021]圖7是圖5中輸入正方體萬向節344的立體圖。
[0022]圖8是圖5中A-A剖視圖。
[0023]圖9是圖5中B-B剖視圖。
[0024]圖10是圖5中C-C剖視圖。
[0025]圖11是本實用新型過軸心線的剖面圖正向流通狀態。
[0026]圖12是圖11中本實用新型處于反向截止狀態。
[0027]圖13圖11中A-A剖視圖。
[0028]圖14是圖11或圖12中的兩組成對組裝的下螺栓螺母組144與下卡箍右半瓦141和下卡箍左半瓦142從海底進管接頭132外端的截面視圖。
[0029]圖15是圖11或圖12中的兩組成對組裝的上螺栓螺母組166與上卡箍右半瓦161和上卡箍左半瓦162從離心泵吸管接頭131外端的截面視圖。
[0030]圖16是圖11或圖12中的圓筒管120。
[0031]圖17是圖11或圖12中的變流道閥芯110。
[0032]【具體實施方式】
[003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4]圖1、圖2、圖5和圖11中,一種平鍵卡箍接頭海水處理器,位于室內的手搖娛樂器55帶動行星齒輪增速箱30的高速輸出軸34,高速輸出軸34與平鍵聯軸器40的輸入端平鍵軸341固定連接,所述的平鍵聯軸器40由內向外穿越隔離墻19的傳動管隔離孔17,所述的平鍵聯軸器40的輸出端平鍵軸241與離心提升泵20的提升泵輸入軸24固定連接,所述的離心提升泵20的提升進水管21連接著海底濾水器11,所述的海底濾水器11的底端濾網孔直徑小于等于I毫米;所述的提升進水管21上有卡箍接頭止回器10 ;所述的離心提升泵20的提升出水管29由外向內穿越所述的隔離墻19的水管隔離孔18后,依次接到微電解罐處理裝置13和塵渣沉淀過濾裝置14以及清潔海水備用罐15 ;成對設置的腳踏娛樂器70內置有微型柱塞泵,微型柱塞泵的高壓泵進水管71連接在所述的清潔海水備用罐15上,微型柱塞泵的高壓泵出水管79連接著反滲透膜組件90的滲透膜前腔91 ;所述的反滲透膜組件90的滲透膜后腔92依次連接到活性碳吸附罐98和淡水儲存罐99,作為改進:所述的腳踏娛樂器70中的腳踏器底座81上固定有2至4根柱塞泵支柱82和杠桿支座83以及彈簧支座88,腳踏杠桿85中間段有滑行長槽86滑動配合著下端滑塊67,所述的腳踏杠桿85 —端有踏腳板84,腳踏杠桿85另一端與所述的杠桿支座83之間有杠桿軸銷95可旋轉固定;所述的柱塞泵支柱82上有支撐板89固定著泵桿滑道87外緣,泵桿滑道87上連接有圓柱缸體74,圓柱缸體74內圓滑動配合著泵活塞73外圓,泵活塞73下接活塞圓桿75穿越泵缸腔底板77的泵密封套72后固定連接著活塞桿叉76,活塞桿叉76與所述的下端滑塊67之間有滑道軸銷66可旋轉固定;所述的腳踏杠桿85中間段下底面上固定著圓柱彈簧65 —端頭,圓柱彈簧65另一端頭固定在所述的彈簧支座88上;泵缸腔底板77 —側接通所述的高壓泵進水管71,泵缸腔底板77另一側接通所述的高壓泵出水管79,所述的高壓泵進水管71和所述的高壓泵出水管79上都設置有水平止回器80。
[0035]圖5、圖6、圖7、圖8、圖9和圖10中,所述的平鍵聯軸器40包括輸出平鍵接頭242、輸出正方體萬向節244、輸出矩形孔套管240、輸入矩形柱340、輸入正方體萬向節344以及輸入平鍵接頭342 ;所述的輸出平鍵接頭242兩端分別為所述的輸出端平鍵軸241和輸出接頭雙腳243,所述的輸入平鍵接頭342兩端分別為所述的輸入端平鍵軸341和輸入接頭雙腳343 ;所述的輸出正方體萬向節244上有兩對相互垂直布置的輸出方體接頭孔246和輸出方體套管孔245,所述的輸入正方體萬向節344上有兩對相互垂直布置的輸入方體管柱孔345和輸入方體接頭孔346 ;所述的輸出接頭雙腳243上有輸出接頭定位孔236過盈配合著輸出接頭銷軸266外端,輸出接頭銷軸266內端與所述的輸出方體接頭孔246之間為可旋轉間隙配合;所述的輸出矩形孔套管240的輸出套管雙腳248上有輸出套管定位孔285過盈配合著輸出套管銷軸255外端,輸出套管銷軸255內端與所述的輸出方體套管孔245之間為可旋轉間隙配合;所述的輸入接頭雙腳343上有輸入接頭定位孔336過盈配合著輸入接頭銷軸366外端,輸入接頭銷軸366內端與所述的輸入方體接頭孔346之間為可旋轉間隙配合;所述的輸入矩形柱340的輸入套管雙腳348上有輸入套管定位孔385過盈配合著輸入管柱銷軸355外端,輸入管柱銷軸355內端與所述的輸入方體管柱孔345之間為可旋轉間隙配合;所述的輸出矩形孔套管240的橢圓套孔249與輸入矩形柱340的矩形柱軸銷349之間為滑動配合。
[0036]圖11、圖12、圖13、圖14、圖15、圖16和圖17中,所述的卡箍接頭止回器10包括下卡箍頭半球殼190、上卡箍頭半球殼180、圓筒管120和變流道閥芯110,所述的下卡箍頭半球殼190上的圓孔進口管195下端有下管端平面192與海底進管接頭132上的進管端平面139密封接觸,所述的下管端平面192背面的下管背錐面191與所述的進管端平面139背面的進管錐面134相對稱,所述的下管背錐面191和所述的進管錐面134同時與下卡箍右半瓦141內的下箍右雙錐面145以及下卡箍左半瓦142內的下箍左雙錐面147之間為活動配合,所述的下卡箍右半瓦141與所述的下卡箍左半瓦142之間有兩組下螺栓螺母組144成對組裝緊固;所述的上卡箍頭半球殼180上的圓孔出口管185上端有上管端平面182與離心泵吸管接頭131上的出管端平面138密封接觸,所述的上管端平面182背面的上管背錐面181與所述的出管端平面138背面的出管錐面136相對稱,所述的上管背錐面181和所述的出管錐面136同時與上卡箍右半瓦161內的上箍右雙錐面165以及上卡箍左半瓦162內的上箍左雙錐面167之間為活動配合,所述的上卡箍右半瓦161與所述的上卡箍左半瓦162之間有兩組上螺栓螺母組166成對組裝緊固;所述的下卡箍頭半球殼190上的下四凸耳198和上卡箍頭半球殼180上的上四凸耳189之間有四組閥殼螺栓螺母組140密封定位固定;所述的下卡箍頭半球殼190上的下內半球面196上有下凹圓槽193內圓與所述的圓筒管120上的圓管外圓123之間為過渡配合,所述的下凹圓槽193上的下凹槽底平面194與所述的圓筒管120上的圓管下端面129之間為密封接觸;所述的上卡箍頭半球殼180上的上內半球面187上有上凹圓槽183內圓與所述的圓管外圓123之間為過渡配合,所述的上凹圓槽183上的上凹槽底平面184與所述的圓筒管120上的圓管上端面128之間為密封接觸;所述的圓筒管120上的圓管內圓121與所述的變流道閥芯110上的閥芯外圓112之間為活動配合,所述的變流道閥芯110上的閥芯下球面115曲面半徑與所述的下內半球面196曲面半徑相同可吻合,所述的變流道閥芯110上的閥芯上球面117曲面半徑與所述的上內半球面187曲面半徑相同可吻合;所述的閥芯下球面115上的閥芯環狀孔119與所述的閥芯上球面117上的閥芯圓孔118之間為變形流道157貫通,變形流道157上有兩葉導流支撐板114 ;所述的兩葉導流支撐板114內側面固定連接在所述的變流道閥芯110上的閥芯圓錐面111上,所述的兩葉導流支撐板114外側面固定連接在所述的變流道閥芯110上的閥芯圓錐孔113上;所述的兩葉導流支撐板114上的單葉厚度為所述的閥芯圓孔18直徑的 1/9 至 1/11。
[0037]所述的卡箍接頭止回器10中的下內半球面196和所述的上內半球面187上的球面半徑均為315至325毫米,所述的圓孔進口管195和所述的圓孔出口管185內徑均為48至52毫米。
[0038]所述的卡箍接頭止回器10中所述的閥芯上球面117上有閥芯上密封槽177固定著閥芯上密封環178,所述的閥芯上密封槽177直徑大于所述的閥芯圓孔118內徑9至11毫米,所述的閥芯圓孔118內徑與所述的圓孔出口管185內徑相等。
[0039]所述的卡箍接頭止回器10中所述的閥芯下球面115上有閥芯下密封槽155固定著閥芯下密封環159,所述的閥芯環狀孔119內環直徑比所述的閥芯下密封槽155直徑大9至11毫米,所述的閥芯環狀孔119內環直徑比所述的圓孔進口管195流道直徑大18至22毫米。
[0040]所述的卡箍接頭止回器10中所述的圓管內圓121直徑為120至130毫米,所述的圓管外圓123直徑為135至145毫米。
[0041]作為進一步將改進:所述的卡箍接頭止回器10中所述的閥芯下球面115與所述的閥芯上球面117之間的最大間距為3315至325毫米之間。
[0042]作為進一步將改進:所述的卡箍接頭止回器10中所述的下管端平面192上有下管密封槽199固定著下管密封環153與所述的進管端平面139密封接觸。
[0043]作為進一步將改進:所述的卡箍接頭止回器10中所述的上管端平面182上有上管密封槽188固定著上管密封環158與所述的出管端平面138密封接觸。
[0044]實施例中:
[0045]所述的卡箍接頭止回器10中的下內半球面196和所述的上內半球面187上的球面半徑均為320毫米,所述的圓孔進口管195和所述的圓孔出口管185內徑均為50毫米。
[0046]所述的卡箍接頭止回器10中所述的閥芯上球面117上有閥芯上密封槽177固定著閥芯上密封環178,所述的閥芯上密封槽177直徑大于所述的閥芯圓孔118內徑10毫米,所述的閥芯圓孔118內徑與所述的圓孔出口管185內徑相等。
[0047]所述的卡箍接頭止回器10中所述的閥芯下球面115上有閥芯下密封槽155固定著閥芯下密封環159,所述的閥芯環狀孔119內環直徑比所述的閥芯下密封槽155直徑大10毫米,所述的閥芯環狀孔119內環直徑比所述的圓孔進口管195流道直徑大20毫米。
[0048]所述的卡箍接頭止回器10中所述的圓管內圓121直徑為125毫米,所述的圓管外圓123直徑為140毫米。
[0049]所述的卡箍接頭止回器10中所述的閥芯下球面115與所述的閥芯上球面117之間的最大間距為320毫米。
[0050]所述的海底濾水器11為半徑0.7米且固定有海底濾網,該海底濾網可攔截當量直徑尺寸大于I毫米海洋生物。[0051]卡箍接頭止回器10的作用是:由于身體疲勞需要休息或輪流交替,必然會產生間隙性工作特點,為了防止間隙性操作可能導致提升進水管21處水柱下掉產生氣蝕,提升進水管21處串聯的卡箍接頭止回器10的關閉敏捷、密閉關閉是確保提升進水管21中水柱不下掉的關鍵。
[0052]卡箍接頭止回器10整體組裝:
[0053]分別將閥芯下密封環159放入到閥芯下球面115的閥芯下密封槽155中,將閥芯上密封環178放入到閥芯上球面117的閥芯上密封槽177中;再將變流道閥芯110整體放置在圓筒管120的圓管內圓121內。
[0054]讓下卡箍頭半球殼190上的下內半球面196上有下凹圓槽193內圓與圓管外圓123之間為過渡配合,下凹圓槽193上的下凹槽底平面194與圓筒管120上的圓管下端面129之間為密封接觸;
[0055]讓上卡箍頭半球殼180上的上內半球面187上有上凹圓槽183內圓與圓管外圓123之間為過渡配合,上凹圓槽183上的上凹槽底平面184與圓筒管120上的圓管上端面128之間為密封接觸;
[0056]下卡箍頭半球殼190上的下四凸耳198和上卡箍頭半球殼180上的上四凸耳189之間用四組閥殼螺栓螺母組140密封定位固定。
[0057]管路連接:
[0058]在下管密封槽199中放入下管密封環153,將下卡箍頭半球殼190上的下管端平面192與海底進管接頭132上的進管端平面139密閉緊貼,同時用下卡箍右半瓦141內的下箍右雙錐面145以及下卡箍左半瓦142內的下箍左雙錐面147與下管背錐面191以及進管錐面134相配合,再用兩組下螺栓螺母組144成對組裝緊固;在上管密封槽188中放入上管密封環158,將上卡箍頭半球殼180上的上管端平面182與離心泵吸管接頭131上的出管端平面138密閉緊貼,同時用上卡箍右半瓦161內的上箍右雙錐面165以及上卡箍左半瓦162內的上箍左雙錐面167與上管背錐面181以及出管錐面136相配合,再用兩組上螺栓螺母組166成對組裝緊固;
[0059]使用過程,卡箍接頭止回器10整體垂直放置,整體為耐海水防腐蝕PE料的比重為每I毫米立方的重量在1.4克至1.5克之間,略重于海水比重。卡箍接頭止回器10靜態時處于截止關閉狀態。
[0060]卡箍接頭止回器10工作原理:
[0061]卡箍接頭止回器10整體垂直放置,圖11中,來海底濾水器11的海水自下而上流動時,推動變流道閥芯110上移,海水流經閥芯環狀孔119所處流道,進入到變形流道157所處流道,再流經閥芯圓孔118所處流道后,流出進入到提升進水管21上半段后被離心提升泵20進口吸取。
[0062]圖12中,來自離心提升泵20進口的海水因意外情況自上而下逆流時,推動變流道閥芯110下移,閥芯下球面115與下內半球面196貼合,閥芯下球面115上的閥芯下密封環159確保流道被截止關閉。自上而下的海水穿越閥芯圓孔118所處流道,再進入到變形流道157所處流道后被截止住,有效阻止逆流避免了意外事故發生,且工作全程無需再額外消耗任何能耗就能實現單向閥功效。
[0063]反滲透膜組件90為對氯化鈉截留率為98%并對硼離子具有選擇脫功能的B型一聚砜反滲透管式膜組件,并帶有定時自動清洗裝置。
[0064]輸出端平鍵軸241與離心提升泵20的提升泵輸入軸24固定連接,由手搖娛樂器55驅動的行星齒輪增速箱30的高速輸出軸34與離心提升泵20的提升泵輸入軸24之間采用平鍵聯軸器40穿越隔離墻19的傳動管隔離孔17,輸入端平鍵軸341與行星齒輪增速箱30的高速輸出軸34固定連接,確保操作人員可以身處舒適的空間里與戶外機器設備裝置所處惡劣環境隔離開。
[0065]圖1、圖2、圖3和圖4中,任何氣候環境,借助于平鍵聯軸器40穿越隔離墻19的傳動管隔離孔17的有效隔離,健身鍛煉之時可室內伴隨著音樂,可獨自或兩人一組,通過每分鐘30轉的慢節奏運動旋轉手搖娛樂器55中的旋轉手柄50,經行星齒輪增速箱30以每分鐘900轉通過平鍵聯軸器40帶動離心提升泵高速旋轉,從提升進水管21吸取經海底濾水器11過濾的海水,離心提升泵20的提升出水管29由外向內穿越隔離墻19的水管隔離孔18后,依次接到微電解罐處理裝置13和塵渣沉淀過濾裝置14,被送到清潔海水備用罐15中備用。
[0066]同時或者錯時,另外一人雙腳分別踩在成對設置的腳踏娛樂器70的踏腳板84上,當全身重量作用于右腳下蹬時左腳提起,右腳所處的踏腳板84迫使腳踏杠桿85繞著杠桿軸銷95下擺,帶動活塞圓桿75以及泵活塞73強力下移,將高壓水從泵缸腔底板77的高壓泵出水管79擠出,注入到反滲透膜組件90的滲透膜前腔91 ;位于滲透膜前腔91的濃鹽水排放閥97可用于定期排放掉滲透膜前腔91的被截留下來的濃鹽水。
[0067]與此同時,借用于圓柱彈簧65的反彈力,左腳所處的踏腳板84以及腳踏杠桿85繞著杠桿軸銷95上擺,帶動活塞圓桿75以及泵活塞73上移,產生負壓從泵缸腔底板77的高壓泵進水管71吸取清潔海水備用罐15中的預處理海水。圓柱彈簧65的反彈力也為下一輪下壓做準備,實 現左右兩腳交替做功。
[0068]腳踏杠桿85中間段有滑行長槽86滑動配合著下端滑塊67,活塞圓桿75下端的活塞桿叉76與下端滑塊67之間有滑道軸銷66可旋轉固定,上述結構將腳踏杠桿85繞著杠桿軸銷95的上下擺轉運動轉變為下端滑塊67的擺轉著上下移動,繼而帶著活塞圓桿75做上下直線運動。滑行長槽86滑動配合著下端滑塊67的作用還消除了腳踏杠桿85繞著杠桿軸銷95的上下擺轉運動轉變為下端滑塊67的擺轉著上下移動的微小偏差。
[0069]成對設置的腳踏娛樂器70,結合每只腳踏娛樂器70的微型柱塞泵的高壓泵進水管71和高壓泵出水管79上都有水平止回器80這種特殊設置,確保將清潔海水備用罐15里的預處理海水壓力提高到5至6兆帕(MPa)的出水壓力不會產生反向逆流,操作安全可
O
[0070]微型柱塞泵出水量為每小時12升,5.5兆帕的出水壓力經高壓泵出水管79連接著反滲透膜組件90的滲透膜前腔91 ;再經反滲透膜組件90強制過濾,從滲透膜后腔92出來注入到活性碳吸附罐98處理后最終儲存在淡水儲存罐99中待用。經過活性碳吸附罐98吸附后的淡化水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標準。
[0071]此外,在提升進水管21上配置卡箍接頭止回器10,能確保提升進水管21以及離心提升泵20在停止工作時能保留水位,可免除下次使用要到戶外加引水的麻煩。
【權利要求】
1.一種平鍵卡箍接頭海水處理器,位于室內的手搖娛樂器(55)帶動行星齒輪增速箱(30)的高速輸出軸(34),高速輸出軸(34)與平鍵聯軸器(40)的輸入端平鍵軸(341)固定連接,所述的平鍵聯軸器(40)由內向外穿越隔離墻(19)的傳動管隔離孔(17),所述的平鍵聯軸器(40)的輸出端平鍵軸(241)與離心提升泵(20)的提升泵輸入軸(24)固定連接,所述的離心提升泵(20)的提升進水管(21)連接著海底濾水器(11),所述的海底濾水器(11)的底端濾網孔直徑小于等于I毫米;所述的提升進水管(21)上有卡箍接頭止回器(10);所述的離心提升泵(20)的提升出水管(29)由外向內穿越所述的隔離墻(19)的水管隔離孔(18)后,依次接到微電解罐處理裝置(13)和塵渣沉淀過濾裝置(14)以及清潔海水備用罐(15);成對設置的腳踏娛樂器(70)內置有微型柱塞泵,微型柱塞泵的高壓泵進水管(71)連接在所述的清潔海水備用罐(15)上,微型柱塞泵的高壓泵出水管(79)連接著反滲透膜組件(90)的滲透膜前腔(91);所述的反滲透膜組件(90)的滲透膜后腔(92)依次連接到活性碳吸附罐(98)和淡水儲存罐(99),其特征是:所述的腳踏娛樂器(70)中的腳踏器底座(81)上固定有2至4根柱塞泵支柱(82)和杠桿支座(83)以及彈簧支座(88),腳踏杠桿(85)中間段有滑行長槽(86)滑動配合著下端滑塊(67),所述的腳踏杠桿(85) —端有踏腳板(84),腳踏杠桿(85)另一端與所述的杠桿支座(83)之間有杠桿軸銷(95)可旋轉固定;所述的柱塞泵支柱(82)上有支撐板(89)固定著泵桿滑道(87)外緣,泵桿滑道(87)上連接有圓柱缸體(74),圓柱缸體(74)內圓滑動配合著泵活塞(73)外圓,泵活塞(73)下接活塞圓桿(75)穿越泵缸 腔底板(77)的泵密封套(72)后固定連接著活塞桿叉(76),活塞桿叉(76)與所述的下端滑塊(67)之間有滑道軸銷(66)可旋轉固定;所述的腳踏杠桿(85)中間段下底面上固定著圓柱彈簧(65) —端頭,圓柱彈簧(65)另一端頭固定在所述的彈簧支座(88)上;泵缸腔底板(77) —側接通所述的高壓泵進水管(71),泵缸腔底板(77)另一側接通所述的高壓泵出水管(79),所述的高壓泵進水管(71)和所述的高壓泵出水管(79)上都設置有水平止回器(80); 所述的平鍵聯軸器(40)包括輸出平鍵接頭(242)、輸出正方體萬向節(244)、輸出矩形孔套管(240)、輸入矩形柱(340)、輸入正方體萬向節(344)以及輸入平鍵接頭(342);所述的輸出平鍵接頭(242)兩端分別為所述的輸出端平鍵軸(241)和輸出接頭雙腳(243),所述的輸入平鍵接頭(342)兩端分別為所述的輸入端平鍵軸(341)和輸入接頭雙腳(343);所述的輸出正方體萬向節(244)上有兩對相互垂直布置的輸出方體接頭孔(246)和輸出方體套管孔(245),所述的輸入正方體萬向節(344)上有兩對相互垂直布置的輸入方體管柱孔(345)和輸入方體接頭孔(346);所述的輸出接頭雙腳(243)上有輸出接頭定位孔(236)過盈配合著輸出接頭銷軸(266)外端,輸出接頭銷軸(266)內端與所述的輸出方體接頭孔(246)之間為可旋轉間隙配合;所述的輸出矩形孔套管(240)的輸出套管雙腳(248)上有輸出套管定位孔(285)過盈配合著輸出套管銷軸(255)外端,輸出套管銷軸(255)內端與所述的輸出方體套管孔(245)之間為可旋轉間隙配合;所述的輸入接頭雙腳(343)上有輸入接頭定位孔(336)過盈配合著輸入接頭銷軸(366)外端,輸入接頭銷軸(366)內端與所述的輸入方體接頭孔(346)之間為可旋轉間隙配合;所述的輸入矩形柱(340)的輸入套管雙腳(348)上有輸入套管定位孔(385)過盈配合著輸入管柱銷軸(355)外端,輸入管柱銷軸(355)內端與所述的輸入方體管柱孔(345)之間為可旋轉間隙配合;所述的輸出矩形孔套管(240)的橢圓套孔(249)與輸入矩形柱(340)的矩形柱軸銷(349)之間為滑動配合;所述的卡箍接頭止回器(10)包括下卡箍頭半球殼(190)、上卡箍頭半球殼(180)、圓筒管(120)和變流道閥芯(110),所述的下卡箍頭半球殼(190)上的圓孔進口管(195)下端有下管端平面(192)與海底進管接頭(132)上的進管端平面(139)密封接觸,所述的下管端平面(192)背面的下管背錐面(191)與所述的進管端平面(139)背面的進管錐面(134)相對稱,所述的下管背錐面(191)和所述的進管錐面(134)同時與下卡箍右半瓦(141)內的下箍右雙錐面(145)以及下卡箍左半瓦(142)內的下箍左雙錐面(147)之間為活動配合,所述的下卡箍右半瓦(141)與所述的下卡箍左半瓦(142)之間有兩組下螺栓螺母組(144)成對組裝緊固;所述的上卡箍頭半球殼(180)上的圓孔出口管(185)上端有上管端平面(182)與離心泵吸管接頭(131)上的出管端平面(138)密封接觸,所述的上管端平面(182)背面的上管背錐面(181)與所述的出管端平面(138)背面的出管錐面(136)相對稱,所述的上管背錐面(181)和所述的出管錐面(136)同時與上卡箍右半瓦(161)內的上箍右雙錐面(165)以及上卡箍左半瓦(162)內的上箍左雙錐面(167)之間為活動配合,所述的上卡箍右半瓦(161)與所述的上卡箍左半瓦(162)之間有兩組上螺栓螺母組(166)成對組裝緊固;所述的下卡箍頭半球殼(190)上的下四凸耳(198)和上卡箍頭半球殼(180)上的上四凸耳(189)之間有四組閥殼螺栓螺母組(140)密封定位固定;所述的下卡箍頭半球殼(190)上的下內半球面(196)上有下凹圓槽(193)內圓與所述的圓筒管(120)上的圓管外圓(123)之間為過渡配合,所述的下凹圓槽(193)上的下凹槽底平面(194)與所述的圓筒管(120)上的圓管下端面(129)之間為密封接觸;所述的上卡箍頭半球殼(180)上的上內半球面(187)上有上凹圓槽(183)內圓與所述的圓管外圓(123)之間為過渡配合,所述的上凹圓槽(183)上的上凹槽底平面(184)與所述的圓筒管(120)上的圓管上端面(128)之間為密封接觸;所述的圓筒管(120)上的圓管內圓(121)與所述的變流道閥芯(110)上的閥芯外圓(112)之間為活動配合,所述的變流道閥芯(110)上的閥芯下球面(115)曲面半徑與所述的下內半球面(196)曲面半徑相同可吻合,所述的變流道閥芯(110)上的閥芯上球面(117)曲面半徑與所述的上內半球面(187)曲面半徑相同可吻合;所述的閥芯下球面(115)上的閥芯環狀孔(119)與所述的閥芯上球面(117)上的閥芯圓孔(118)之間為變形流道(157)貫通,變 形流道(157)上有兩葉導流支撐板(114);所述的兩葉導流支撐板(114)內側面固定連接在所述的變流道閥芯(110)上的閥芯圓錐面(111)上,所述的兩葉導流支撐板(114)外側面固定連接在所述的變流道閥芯(110)上的閥芯圓錐孔(113)上;所述的兩葉導流支撐板(114)上的單葉厚度為所述的閥芯圓孔(18)直徑的1/9至1/11。
【文檔編號】C02F9/06GK203807284SQ201420236233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9日
【發明者】張志雄 申請人:張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