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實驗室用重金屬廢水處理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CIT實驗室用重金屬廢水處理裝置,包括收集池、提升泵、中和調節池、絮凝池、沉淀池、活性炭吸附池和活性樹脂吸附池,收集池的出口與提升泵的進水口連通,提升泵的出水口與中和調節池的進水口連通,中和調節池、絮凝池、沉淀池、活性炭吸附池、活性樹脂吸附池依次連通且水平高度依次降低,中和調節池內安裝有PH計和第一攪拌裝置,絮凝池內安裝有第二攪拌裝置,中和調節池、絮凝池上方分別設置有第一投放口和第二投放口,沉淀池底部設置有污泥排放口,沉淀池下部自上向下橫截面積逐漸減小。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CIT實驗室用重金屬廢水處理裝置,能對重金屬含量高的廢水進行處理,且操作簡易。
【專利說明】c IT實驗室用重金屬廢水處理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CIT實驗室用重金屬廢水處理 裝直。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用于化工技術試驗的實驗室越來越多,隨著而產 生的化學廢水也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化學實驗室排放的廢水分為兩種,一種是具有高濃 度的危險廢液,這類廢液具有較高的危害性,一般是單獨收集,然后交有處理資質的單位進 行處理;另一類是平常試劑,清洗實驗器材,玻璃器皿等產生的重金屬,有機綜合廢液,特別 是電鍍、采礦、化工等實驗室廢水,含有大量的重金屬離子,直接排放對環境會造成較大危 害,這類廢水的處理難度較大,交給專業單位處理的成本過高,自行處理則重金屬離子很難 去除干凈。
[0003] 隨著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環保部門要求實驗室將廢水處理達標后才 能排放,但由于實驗室廢水成分復雜,采用傳統的工業廢水處理工藝,很難達到理想的效 果,況且工藝操作也比較復雜。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CIT實驗室用重金 屬廢水處理裝置,能對重金屬含量高的廢水進行處理,且操作簡易。
[0005]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CIT實驗室用重金屬廢水處理裝置,包括收集池、提升泵、 中和調節池、絮凝池、沉淀池、活性炭吸附池和活性樹脂吸附池,所述收集池的出口與所述 提升泵的進水口連通,所述提升泵的出水口與所述中和調節池的進水口連通,所述中和調 節池、所述絮凝池、所述沉淀池、所述活性炭吸附池、所述活性樹脂吸附池依次連通且水平 高度依次降低,所述中和調節池內安裝有ΡΗ計和第一攪拌裝置,所述絮凝池內安裝有第二 攪拌裝置,所述中和調節池、所述絮凝池上方分別設置有第一投放口和第二投放口,所述沉 淀池底部設置有污泥排放口,所述沉淀池下部自上向下橫截面積逐漸減小。
[0006] 優選地,所述中和調節池、所述絮凝池、所述沉淀池、所述活性炭吸附池、所述活性 樹脂吸附池的底部分別安裝有可調整水平高度的第一高度調節裝置、第二高度調節裝置、 第三高度調節裝置、第四高度調節裝置、第五高度調節裝置。
[0007] 優選地,所述中和調節池、所述絮凝池、所述沉淀池、所述活性炭吸附池、所述活性 樹脂吸附池在呈環形安放。
[0008] 優選地,所述沉淀池下部為倒錐狀。
[0009] 本實用新型中,實驗室產生的廢水倒入收集池中,當收集池內收集的廢水較多時, 啟動廢水處理,提升泵將收集池內的廢水輸送至中和調節池,啟動第一攪拌裝置,通過中和 調節池上方的第一投放口逐步投入ΡΗ調節劑和藥劑,并通過ΡΗ計實時觀察中和調節池內 ΡΗ值,當中和調節池內ΡΗ值達到中性時,停止ΡΗ調節劑的投入;中和調節池內廢水自然流 入絮凝池,啟動第二攪拌裝置,通過絮凝池上方的第二投放口投入藥劑,繼續進行重金屬粒 子凝聚,絮凝池內廢水自然流入沉淀池內進行靜置,將凝聚的重金屬粒子進行沉淀,將沉淀 池下部設計為自上向下橫截面積逐漸減小,有利于重金屬粒子沉淀物的淤積,從而與上清 液進行分離,上清液依次自然流入活性炭吸附池和活性樹脂吸附池中,將殘余重金屬粒子 進行吸附處理,得到已去除重金屬粒子符合排放要求的清水。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CIT實驗室用重金屬廢水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如圖1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CIT實驗室用重金屬廢水處理裝置的 結構示意圖。
[0012]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CIT實驗室用重金屬廢水處理裝置,包括收集池 1、提升泵2、中和調節池3、絮凝池4、沉淀池5、活性炭吸附池6和活性樹脂吸附池7 ;收集池 1的出口與提升泵2的進水口連通,提升泵2的出水口與中和調節池3的進水口連通,從而 可以將收集池1內廢液通過提升泵2輸送至中和調節池3內;中和調節池3、絮凝池4、沉淀 池5、活性炭吸附池6、活性樹脂吸附池7依次連通且水平高度依次降低,便于廢液從中和調 節池3依次自然流入至活性樹脂吸附池7 ;中和調節池3內安裝有PH計和第一攪拌裝置, 絮凝池4內安裝有第二攪拌裝置,中和調節池3、絮凝池4上方分別設置有第一投放口和第 二投放口,沉淀池5底部設置有污泥排放口,沉淀池5下部為倒錐狀。
[0013]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實驗室產生的廢水倒入收集池1中,當收集池1內收集的廢水 較多時,啟動廢水處理,提升泵2將收集池1內的廢水輸送至中和調節池3,啟動第一攪拌裝 置,通過中和調節池3上方的第一投放口逐步投入PH調節劑和藥劑,并通過PH計實時觀察 中和調節池3內PH值,當中和調節池3內PH值達到中性時,停止PH調節劑的投入;中和調 節池3內廢水自然流入絮凝池4,啟動第二攪拌裝置,通過絮凝池4上方的第二投放口投入 藥劑,繼續進行重金屬粒子凝聚,絮凝池4內廢水自然流入沉淀池5內進行靜置,將凝聚的 重金屬粒子進行沉淀,將沉淀池5下部設計為倒錐狀,有利于重金屬粒子沉淀物的淤積,從 而與上清液進行分離,上清液依次自然流入活性炭吸附池6和活性樹脂吸附池7中,將殘余 重金屬粒子進行吸附處理,得到已去除重金屬粒子符合排放要求的清水。
[0014] 在進一步改進地技術方案中,中和調節池3、絮凝池4、沉淀池5、活性炭吸附池6、 活性樹脂吸附池7的底部分別安裝有可調整水平高度的第一高度調節裝置、第二高度調節 裝置、第三高度調節裝置、第四高度調節裝置、第五高度調節裝置。
[0015] 在上述設計中,可以對中和調節池3、絮凝池4、沉淀池5、活性炭吸附池6、活性樹 脂吸附池7的高度進行微調,從而對廢液自然流動的流速進行調節。
[0016] 在進一步改進地技術方案中,中和調節池3、絮凝池4、沉淀池5、活性炭吸附池6、 活性樹脂吸附池7在呈環形安放。
[0017] 在上述設計中,可以使得整個裝置更加緊湊,減小擺放占有空間。
[0018]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 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 圍之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CIT實驗室用重金屬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池(1 )、提升泵(2)、 中和調節池(3)、絮凝池(4)、沉淀池(5)、活性炭吸附池(6)和活性樹脂吸附池(7),所述收 集池(1)的出口與所述提升泵(2)的進水口連通,所述提升泵(2)的出水口與所述中和調 節池(3)的進水口連通,所述中和調節池(3)、所述絮凝池(4)、所述沉淀池(5)、所述活性炭 吸附池(6)、所述活性樹脂吸附池(7)依次連通且水平高度依次降低,所述中和調節池(3) 內安裝有PH計和第一攪拌裝置,所述絮凝池(4)內安裝有第二攪拌裝置,所述中和調節池 (3)、所述絮凝池(4)上方分別設置有第一投放口和第二投放口,所述沉淀池(5)底部設置 有污泥排放口,所述沉淀池(5 )下部自上向下橫截面積逐漸減小。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CIT實驗室用重金屬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 調節池(3)、所述絮凝池(4)、所述沉淀池(5)、所述活性炭吸附池(6)、所述活性樹脂吸附池 (7)的底部分別安裝有可調整水平高度的第一高度調節裝置、第二高度調節裝置、第三高度 調節裝置、第四高度調節裝置、第五高度調節裝置。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CIT實驗室用重金屬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 調節池(3)、所述絮凝池(4)、所述沉淀池(5)、所述活性炭吸附池(6)、所述活性樹脂吸附池 (7)在呈環形安放。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CIT實驗室用重金屬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 (5)下部為倒錐狀。
【文檔編號】C02F101/20GK203890152SQ201420169965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9日
【發明者】盛義良 申請人:安徽華盛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