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循環曝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連續循環曝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包括順序連通形成生活污水的處理路徑的調節池、接觸氧化池、回流池、沉淀池和貯泥池,同時還包括風機房,其中,調節池同時與污水源通過排污管連通,回流池與調節池之間還形成有回流支路,而風機房內則設置有PLC控制柜和曝氣風機,PLC控制柜與調節池和回流池通過信號線連通,而曝氣風機則與接觸氧化池連通。本實用新型自動化程度高、便于維護檢修,可保證好氧微生物處于理想的生長狀態,出水效果良好。
【專利說明】連續循環曝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具體說是涉及一種連續循環曝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屬于污水處理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交通建設的快速發展,高速公路服務區產生排放的生活污水成為重要的地表水環境污染源,需設置污水處理設施對其進行處理。服務區污水具有排放總量低、波動性大、污染負荷高等特點。當前各地高速公路通常采用的一體化污水處理成套產品,多存在水泵選型偏大、有效容積過高等問題,往往出現短期內進水負荷超出設計值的情況,不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長,出水效果不如人意。
[0003]針對上述存在問題,部分單位開展污水處理專項工程設計,根據服務區污水的實際產生排放情況,建造混凝土結構的池體構筑物。但由于部分池體單元的尺寸過小,不宜組織施工和維護檢修;且市場上不易購置小流量潛水排污泵,
[0004]以致生化處理單元內的有機、水力沖擊負荷過高,填料不易掛膜且微生物生長狀態不理想。據調查,江蘇省80%的服務區污水處理裝置均存在出水不能達標排放的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0005]為了解決如上所述的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動化程度高、便于維護檢修、抗負荷沖擊能力強、出水效果穩定的連續循環曝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0006]為了達到上述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0007]連續循環曝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調節池、接觸氧化池、回流池、沉淀池、貯泥池和風機房,所述的調節池、接觸氧化池、回流池、沉淀池和貯泥池通過管路順序連通,形成生活污水的處理路徑,且所述的調節池同時與污水源通過排污管連通,所述的回流池與調節池之間還形成有回流支路,而所述的風機房內則設置有PLC控制柜和曝氣風機,所述的PLC控制柜與調節池和回流池通過信號線連通,而所述的曝氣風機則與接觸氧化池連通。
[0008]進一步:所述的調節池內設置有提升潛污泵、浮球液位器和分流四通裝置,所述的提升潛污泵設置在調節池的底部,且其通過輸水軟管與分流四通裝置連接,所述的分流四通裝置的其中一路與接觸氧化池的進水管連通,而所述的浮球液位器則與所述的PLC控制柜連通。且所述的提升潛污泵的單次運行時間>2.0h,流量為5~10 m3/h。而所述的分流四通裝置的分流管道上還設置有手動調節閥門。
[0009]另外,所述的接觸氧化池內設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上設置有固定支架,而所述的固定支架上則設置有組合立體式填料,且在所述的接觸氧化池的底部還設置有曝氣軟管和設置在曝氣軟管頭部的微孔曝氣頭,所述的微孔曝氣頭的曝氣量為1.1-1-2.6 m3/h,而所述的曝氣軟管則與曝氣風機通過ABS曝氣管連通。且所述的接觸氧化池內的頂部還設置有檢查口。
[0010]此外,所述的回流池內設置有回流潛污泵、浮球液位器和溢流口,所述的回流潛污泵設置在回流池的底部,其通過回流管路與調節池連通,而所述的浮球液位器則與所述的PLC控制柜連通,此外,所述的溢流口則與沉淀池的進水管連接。而所述的回流潛污泵的單次運行時間≥4.0h,流量為3~5 m3/h。
[0011]更進一步,所述的沉淀池內還設置有固定蜂窩式沉淀斜管和污泥輸送泵,所述的固定蜂窩式沉淀斜管設置在沉淀池進水口的上部,而所述的污泥輸送泵則設置在沉淀池的底部,且污泥輸送泵通過輸送管路與貯泥池連通。
[0012]所述的調節池、接觸氧化池、回流池、沉淀池和貯泥池均為方型或臥式圓筒型的玻璃鋼罐體。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①本實用新型可根據污水實際產生量及水質濃度,靈活調整提升潛污泵和回流潛污泵的啟泵、停泵液位,以及曝氣風機的運行時間間隔,保證為微生物正常生長提供適量的有機質和氧氣,可對不同性質的生活污水實現快速有效降解。
[0015]②回流池與調節池之間設有回流支路,可保證各處理單元內的污水長期處于流動和曝氣狀態,即使調節池內長期未排入新鮮污水,或短期內排入大量有機廢水,仍可對微生物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和物質以維持其生存條件,避免因進水不均出現的污水滯留腐敗或水力擾動現象,具有良好的抗負荷沖擊能力,提高好氧微生物對氧氣的利用效率。
[0016]③設備可全埋、半埋或放置在地表以上,可不按標準形式排列,可根據地形需要靈活布置,降低了土建工程投資。
[0017]④出水中COD、BOD5、氨氮等各項水質指標可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 —級標準的限值,非常適用于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污水處理裝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分流四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主要附圖標記含義為:
[0021]A、調節池 B、接觸氧化池 C、回流池 D、沉淀池
[0022]E、貯泥池 F、風機房1、提升潛污泵2、輸水軟管;
[0023]3、分流四通裝置4、浮球液位器5、曝氣風機6、PLC控制柜;
[0024]7、組合立體式填料8、曝氣軟管9、固定支架 10、回流潛污泵;
[0025]11、蜂窩式沉淀斜管12、污泥輸送泵 13、檢查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的介紹。
[0027]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8]如圖1所示:連續循環曝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包括調節池A、接觸氧化池B、回流池C、沉淀池D、貯泥池E和風機房F,所述的調節池A、接觸氧化池B、回流池C、沉淀池D和貯泥池E通過管路順序連通,形成生活污水的處理路徑。[0029]所述的調節池A同時與污水源通過排污管連通,所述的回流池C與調節池A之間還形成有回流支路,而所述的風機房F內則設置有PLC控制柜6和曝氣風機5,所述的PLC控制柜6與調節池A和回流池C通過信號線(如電纜線等)連通,而所述的曝氣風機5則與接觸氧化池B連通。
[0030]具體為:所述的調節池A內設置有提升潛污泵1、浮球液位器4和分流四通裝置3,所述的提升潛污泵I設置在調節池A的底部,且設置有兩個,分別通過兩根輸水軟管2與分流四通裝置3連接,且所述的提升潛污泵I的單次運行時間> 2.0h,流量為5~10 m3/h,。
[0031]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分流四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2]如圖2所示:所述的分流四通裝置3包括分別與接觸氧化池B的進水管、兩根輸軟管和分流管連通的四個接口,且在分流管道上還設置有手動調節閥門,可對污水流量進行手動微量調節,可進一步平衡接觸氧化系統的進水有機負荷。所述的浮球液位器4則與所述的PLC控制柜6連通。
[0033]另外,所述的接觸氧化池B內設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上設置有固定支架9,而所述的固定支架9上則設置有組合立體式填料7,且在所述的接觸氧化池B的底部還設置有曝氣軟管8和設置在曝氣軟管8頭部的微孔曝氣頭,所述的微孔曝氣頭的曝氣量為1.1-2.6m3/h,而所述的曝氣軟管8則與曝氣風機5通過ABS曝氣管連通,曝氣風機5與提升潛污泵I聯動運行,提高了好氧微生物對氧氣的利用效率,以及對新鮮污水的降解效率。此外,所述的接觸氧化池B內的頂部還設置有檢查口 13。
[0034]此外,所述的回流池C內設置有回流潛污泵10、浮球液位器和溢流口,所述的回流潛污泵10設置在回流池C的底部,其通過回流管路與調節池A連通,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回流潛污泵10的單次運行時間≥4.0h,流量為3~5 m3/h,,回流池C與調節池A之間通過設置回流支路,利用回流潛污泵10將經曝氣處理后的污水輸送回調節池A,強化調節池A的均質均量作用,通過浮球液位器、提升潛污泵I和回流潛污泵10組成循環系統,使高濃度污水處于連續流動狀態,緩解了水量不均對接觸氧化系統造成的有機沖擊負荷。另外,所述的浮球液位器則與所述的PLC控制柜6連通,而所述的溢流口則與沉淀池D的進水管連接。
[0035]更進一步,所述的沉淀池D內還設置有固定蜂窩式沉淀斜管11和污泥輸送泵12,所述的固定蜂窩式沉淀斜管11設置在沉淀池D進水口的上部,而所述的污泥輸送泵12則設置在沉淀池D的底部,且污泥輸送泵D通過輸送管路與貯泥池F連通。
[0036]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的調節池A、接觸氧化池B、回流池C、沉淀池D、貯泥池E均為方型或臥式圓筒型的玻璃鋼罐體,而各單元中涉及的曝氣管、輸水管等可用ABS管道或不銹鋼管。
[0037]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流程為:本實用新型經過安裝調試后投入使用,新鮮污水經排污管線進入調節池A,當調節池A內液面達到提升潛污泵I的啟動液位,提升潛污泵I將污水排入接觸氧化池B進行處理,后依靠重力流排入回流池C。當回流池C的液面上升至回流潛污泵10的啟動液位,經曝氣處理后的污水部分循環回流至調節池A,部分通過溢流口排入沉淀池D。
[0038]根據污水實際產生的排放情況,可通過調整水泵控制液位,保證各單元污水處于循環流動和動態平衡狀態。,此外,可通過控制分流四通裝置3的手動調節閥門,對污水提升量進行微調,進一步平衡生化處理系統的有機負荷。[0039]污水排入沉淀池D后進行充分沉淀,懸浮顆粒物、菌膠團等固體物質經蜂窩式沉淀斜管11沉淀形成剩余污泥,經污泥輸送泵12排入貯泥池E臨時儲存,定期清理外運,而上清液則經溢流管排入地表水體,實現達標排放。
[0040]本實用新型通過回流池C與調節池A之間設有的回流支路,通過液位控制器,即浮球液位器4、提升潛污泵I和回流潛污泵10組成的循環系統,使高濃度污水處于連續流動狀態,緩解了水量不均對接觸氧化系統造成的有機沖擊負荷,提高好氧微生物對氧氣的利用效率。
[004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污水處理裝置自動化程度高、便于維護檢修;可保證好氧微生物處于理想的生長狀態,出水效果良好。
[0042]本實用新型按照上述實施例進行了說明應當理解,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定本實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連續循環曝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調節池、接觸氧化池、回流池、沉淀池、貯泥池和風機房,所述的調節池、接觸氧化池、回流池、沉淀池和貯泥池通過管路順序連通,形成生活污水的處理路徑,且所述的調節池同時與污水源通過排污管連通,所述的回流池與調節池之間還形成有回流支路,而所述的風機房內則設置有PLC控制柜和曝氣風機,所述的PLC控制柜與調節池和回流池通過信號線連通,而所述的曝氣風機則與接觸氧化池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續循環曝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節池內設置有提升潛污泵、浮球液位器和分流四通裝置,所述的提升潛污泵設置在調節池的底部,且其通過輸水軟管與分流四通裝置連接,所述的分流四通裝置的其中一路與接觸氧化池的進水管連通,而所述的浮球液位器則與所述的PLC控制柜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續循環曝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升潛污泵的單次運行時間≥2.0h,流量為5~10 m3/h。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續循環曝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四通裝置的分流管道上還設置有手動調節閥門。
5.根據權利要 求1所述的連續循環曝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觸氧化池內設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上設置有固定支架,而所述的固定支架上則設置有組合立體式填料,且在所述的接觸氧化池的底部還設置有曝氣軟管和設置在曝氣軟管頭部的微孔曝氣頭,所述的微孔曝氣頭的曝氣量為1.1~2.6 m3/h,而所述的曝氣軟管則與曝氣風機通過ABS曝氣管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連續循環曝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觸氧化池內的頂部還設置有檢查口。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續循環曝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流池內設置有回流潛污泵、浮球液位器和溢流口,所述的回流潛污泵設置在回流池的底部,其通過回流管路與調節池連通,而所述的浮球液位器則與所述的PLC控制柜連通,此外,所述的溢流口則與沉淀池的進水管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連續循環曝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流潛污泵的單次運行時間≥4.0h,流量為3~5m3/h。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續循環曝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內還設置有固定蜂窩式沉淀斜管和污泥輸送泵,所述的固定蜂窩式沉淀斜管設置在沉淀池進水口的上部,而所述的污泥輸送泵則設置在沉淀池的底部,且污泥輸送泵通過輸送管路與貯泥池連通。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續循環曝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節池、接觸氧化池、回流池、沉淀池和貯泥池均為方型或臥式圓筒型的玻璃鋼罐體。
【文檔編號】C02F9/14GK203768187SQ201420150073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31日
【發明者】張 林, 朱春游, 曹亞麗, 殷承啟 申請人: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