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于消落區的水陸兩棲浮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適應于消落區的水陸兩棲浮島,包括浮床單元及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沿岸堤方向固定排列,多個浮床單元沿岸縱橫排列布置,相鄰浮床單元之間通過繩鎖軟連接;該生態浮島結構簡單,應用靈活,在配合水位漲幅過程中浮島會產生相應的“彎折”現象,既能滿足改善水體生態環境的要求,又能在水位下降時綠化裸露出的消落帶,無二次污染,生態友好,特別適用于水位波動較大的岸帶。
【專利說明】適應于消落區的水陸兩棲浮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水利、環境及生態修復領域,涉及一種適應于消落區的水陸兩棲浮島。
【背景技術】
[0002]消落區是指水庫、江河、湖泊等水體隨季節性漲落,水陸銜接處土地周期性淹沒而形成的干濕交替地帶;作為水體與陸岸之間的緩沖帶,具有截留庫岸農業面源污染、水體保護、保持生境多樣性及景觀審美的功能。
[0003]目前我國最大的消落區為三峽水庫消落區,三峽水庫按照夏低冬高的水位運行方式,在145-175m高程的庫區兩岸形成面積約348.9km2,與天然河流漲落季節相反的消落區。水庫消落區作為新生生態系統,環境變化劇烈,生態環境脆弱敏感,生態系統演化方向不明確,并且在退水初期,消落帶無植被覆蓋,土地裸露,地表侵蝕加劇,景觀效果極差。出于城鎮發展和景觀建設需求,水庫消落區綠化主要采用工程硬質化或較為柔和的人工植被重建的方式:前者直接后果是隔斷了自然水文循環與系統物質能量交換過程,進而破壞生態系統的健康;后者方式目前還處于理論與實驗基礎階段,尚未成熟,且篩選的植物不適宜大幅度水位變化情況,死亡腐爛的植物進入水體后會造成二次污染。
[0004]生態浮島是一種利用生態工學原理,改善水體生態環境的人工浮島,因植物浮床具有凈化水質、美化水面景觀、提供生物棲息地及消波等多種功能而日益受到重視,目前已逐步發展成較為成熟的技術并得到廣泛應用。但是,現有的浮島均是針對普通江、河、湖泊等水體環境,而適用于消落區這種特殊水陸交替環境的浮島尚處于起步階段。
【發明內容】
[0005]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消落區的人工浮島,該浮島既能改善水體生態環境,又能在水位下降時覆蓋在消落帶上,綠化消落帶,同時又不會妨礙消落區自然植被的恢復。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包括浮床單元及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沿岸堤方向固定排列,多個浮床單元沿岸縱橫排列布置,相鄰浮床單元之間通過繩鎖軟連接。
[0007]進一步,所述固定裝置包括設置于地下的鋼環及連接在鋼環上的人造纖維繩,所述人造纖維繩同靠岸側的浮床單元相連接。
[0008]進一步,所述浮床單元包括植物培養器及用于承載植物培養器的載體,所述載體為由竹子搭接成矩形的框架結構。
[0009]進一步,所述各浮床單元之間的連接繩鎖為生物繩或人造纖維繩或生物繩與人造纖維繩的結合。
[0010]進一步,所述植物培養器由竹筒制成。
[0011]進一步,所述植物培養器內填有培養基,所述培養基為土壤與蛭石混合物。[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對現有生態浮島結構進行改造,結構簡單,應用靈活,可輕松配合水位漲幅,既能滿足改善水體生態環境的要求,又能在水位下降時美化消落帶,統一采用竹子、生物繩等環保材料,無二次污染,環境友好,對消落區自然生態系統恢復擾動較小,特別適用于水位波動較大的岸帶,具有顯著的環境、社會與經濟效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圖進行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浮床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在消落區應用的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
[0018]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浮島,主要由浮床單元I及固定裝置2組成,多個浮床單元I沿岸縱橫排列布置,相鄰浮床單元I之間通過繩索3軟連接,所述固定裝置2沿岸水平排列設置,固定裝置2包括固定在地下的鋼環21及連接在鋼環21上的人造纖維繩22,所述人造纖維繩22 —端均連接在靠岸邊的浮床單元I上;這里的繩索3也可以替換成鉸接方式,只要該連接方式能夠實現相鄰浮床單元I之間可隨著水面的漲幅或波動產生相對轉動即可。
[0019]本實施例中采用的繩索3為生物繩及人造纖維繩22的結合,連接扎實可靠,其中生物繩是一種新型高分子纖維水處理材料,這種材料立體表面積大,可吸附大量微生物與浮游生物,形成微生態群落,能有效降解水中C0D、B0D含量;當然,此處的繩索3也可僅采用生物繩或人造纖維繩22,或直接使用鋼鏈條連接。
[0020]本實施例中的固定裝置2是根據水位波動變化規律,設置在消落區的最高水位線上,多個浮床單元I組合連接構成的浮島,通過固定裝置2拴住浮島一側邊對其進行限位,剩余幾側不加限制,沿岸的每個浮床單元I均與四個固定鋼環21相連接,保證其連接穩定可靠,本實施中鋼環21與浮島側邊的連接間隙在30cm左右,各浮床單元I之間的連接間隙在50cm左右,這樣的連接可方便浮島靈活配合水位漲幅:水位最高時,所有浮床單元I均漂浮在水面上,當水位消退時,位于上位的浮床單元I鋪設在露出的陸地上,而位于下位的浮床單元I仍漂浮在水面上;在水面上有風浪時,這種軟連接使各浮床單元I之間產生一定的“彎折”現象,減緩風浪對浮島的沖擊作用。
[0021]本實施例中的浮床單元I包括植物培養器11及用于承載植物培養器11的載體12,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載體12是由多條縱橫排列的竹子搭接形成的矩形框架結構,植物培養器11由竹筒制成,固定在框架中心形成的各單元格上;因竹子材料易得,且具有抗腐蝕、抗老化、浮力大、對水體生態環境影響小等性能,特別適宜制作浮床單元I的載體12,在降低浮島造價成本的同時減小了浮島自身對水體環境以及水退后的陸地環境的擾動。
[0022]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植物培養器11內填有培養基,培養基為土壤與蛭石混合物,這種混合物組成天然,對水體無害。
[0023]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優選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適應于消落區的水陸兩棲浮島,包括浮床單元及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沿岸堤方向固定排列,多個浮床單元沿岸縱橫排列布置,相鄰浮床單元之間通過繩鎖軟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應于消落區的水陸兩棲浮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包括設置于地下的鋼環及連接在鋼環上的人造纖維繩,所述人造纖維繩同靠岸側的浮床單元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應于消落區的水陸兩棲浮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單元包括植物培養器及用于承載植物培養器的載體,所述載體為由竹子搭接成矩形的框架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應于消落區的水陸兩棲浮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浮床單元之間的連接繩鎖為生物繩或人造纖維繩或生物繩與人造纖維繩的結合。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適應于消落區的水陸兩棲浮島,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培養器由竹筒制成。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適應于消落區的水陸兩棲浮島,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培養器內填有培養基。
【文檔編號】C02F3/32GK203613031SQ201320788420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日
【發明者】陳春娣, 默克·科林, 吳勝軍, 陳吉龍, 肖艷, 黃平, 劉志梅, 王小曉 申請人: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