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氣推流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曝氣推流器,涉及一種污水處理設備。其包括一個上下都開口的筒體,在筒體內設置有曝氣裝置。在筒體內曝氣,筒體內的水在“氣提”作用下向上涌動,從而從筒體下口吸入水流,從筒體上口推出水流,使筒體內外的水都流動起來,防止污水池底積泥,既實現了曝氣系統的曝氣功能,又實現了推流系統的推流功能,節省專用推流器的設備投入,降低污水處理廠的設備投入成本;而且筒體結構簡單,無需維護,不存在維修不便問題。
【專利說明】曝氣推流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污水處理設備,尤其是一種曝氣推流器。
【背景技術】
[0002]在污水處理行業,曝氣系統起著為污水池增氧的作用,通常把曝氣裝置設置在污水池底部或者中部,曝氣產生大量的微小氣泡,自下向上涌出,對污水池中的水有“氣提”作用,即:會使水面有所上升。推進系統的作用為:使污水池中的水流動起來,防止污泥顆粒在污水池底的沉積。曝氣系統和推進系統需要分別投入不同的設備,成本高昂;而且專用推進器安裝在污水池底,維修非常不方便。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推進器維修不方便的問題,利用曝氣對污水的“氣提”作用,提供一種曝氣推流器,使污水池中的水在曝氣作用下流動起來,防止污水池底積泥,節省專用推流器的設備投入,降低污水處理廠的設備投入成本。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5]曝氣推流器,包括一個上下都開口的筒體,在筒體內設置有曝氣裝置。
[0006]其進一步改進為:
[0007]在所述筒體的上口設置引導水流向左流出的第一導流板組,在其下口設置引導水流從右流入的第二導流板組。
[0008]把所述筒體的右側設置為對水流阻力小的尖銳或流線形狀。
[0009]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在筒體內設置曝氣裝置,筒體內的水在“氣提”作用下向上涌動,從而從筒體下口吸入水流,從筒體上口推出水流,使筒體內外的水都流動起來,防止污水池底積泥,既實現了曝氣系統的曝氣功能,又實現了推流系統的推流功能,節省專用推流器的設備投入,降低污水處理廠的設備投入成本;而且筒體結構簡單,無需維護,不存在維修不便問題。
[0011 ] 在筒體的上下口分別設置不同方向的導流板組,使筒體外的水向一個方向流動,實現了整個污水池中的水向一個方向流動的目的,防止污水池中的水流方向不一,互相抵消。把筒體迎著水流方向的一側設置成尖銳或流線形狀,降低筒體對水流的阻力,同時有利于筒體在污水池中的固定。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0015]其中,1-筒體;2_第一導流板組;3_第二導流板組。【具體實施方式】
[0016]實施例一、
[0017]如圖1所示,其包括一個上下都開口的筒體1,在筒體I內設置有曝氣裝置。筒體I的橫截面可以如圖所示為長方形,也可以是圓形、橢圓形等其它形狀。
[0018]使用時,把筒體I固定安裝在污水池底,筒體I的下口距池底適當距離,上口略高于不曝氣時的水面。
[0019]在筒體I內設置曝氣裝置,筒體I內的水在“氣提”作用下向上涌動,從而從筒體I下口吸入水流,從筒體I上口推出水流,使筒體I內外的水都流動起來,防止污水池底積泥,既實現了曝氣系統的曝氣功能,又實現了推流系統的推流功能,節省專用推流器的設備投入,降低污水處理廠的設備投入成本;而且筒體I結構簡單,無需維護,不存在維修不便問題。
[0020]實施例二、
[0021]如圖2所示,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在所述筒體I的上口設置引導水流向左流出的第一導流板組2,在其下口置引導水流從右流入的第二導流板組3 ;把所述筒體I的右側設置為對水流阻力小的尖銳形狀。
[0022]在筒體I的上下口分別設置不同方向的導流板組,使筒體I外的水向一個方向流動,實現了整個污水池中的水向一個方向流動的目的,防止污水池中的水流方向不一,互相抵消;把筒體I迎著水流方向的一側設置成尖銳形狀,降低筒I體對水流的阻力,同時有利于筒體I在污水池中的固定。
【權利要求】
1.曝氣推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上下都開口的筒體(1),在筒體(I)內設置有曝氣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曝氣推流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體(I)的上口設置引導水流向左流出的第一導流板組(2),在其下口設置引導水流從右流入的第二導流板組(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曝氣推流器,其特征在于:把所述筒體(I)的右側設置為對水流阻力小的尖銳或流線形狀。
【文檔編號】C02F7/00GK203451291SQ201320547035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4日
【發明者】張玉 申請人: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