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泵冷卻水回收循環利用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泵冷卻裝置【技術領域】,是一種機泵冷卻水回收循環利用裝置,其包括油水分離池、清水池和不少于一個的高溫熱油泵,在高溫熱油泵底部與油水分離池的上部之間有與油水分離池相通的冷卻水導引溝,在油水分離池的下部與清水池的下部之間有清水通道,清水通道均與油水分離池和清水池相通,在高溫熱油泵的上方固定安裝有進水管,在進水管上固定安裝有與高溫熱油泵相對應的淋水管,在清水池與進水管之間固定安裝有循環水管,循環水管的進口端位于清水池內,在循環水管上固定安裝有循環水泵。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其在采用冷卻水對機泵冷卻的過程中,能夠回收和循環利用冷卻水,減少了冷卻水的浪費,降低了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機泵冷卻水回收循環利用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泵冷卻裝置【技術領域】,是一種機泵冷卻水回收循環利用裝置。【背景技術】
[0002]在常減壓的生產過程中會使用很多的機泵,并且大部分的機泵為高溫機泵,現有高溫機泵在使用過程中常常使用冷卻水對高溫機泵進行冷卻,在冷卻過程中采用外淋高溫機泵式進行冷卻時,經過外淋高溫機泵后的冷卻水通過水溝直接流入地下的下水管網,由此造成了冷卻水的浪費,另外,由于高溫機泵處于二十四小時連續運轉的狀態,冷卻水也隨之需要連續供應,加劇了冷卻水的浪費,當高溫機泵的密封性能下降而出現泄油現象時,泄漏的漏失油隨冷卻水一起排入下水管網,造成環境污染。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機泵冷卻水回收循環利用裝置,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現有機泵在冷卻過程中存在的浪費冷卻水資源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機泵冷卻水回收循環利用裝置,包括油水分離池、清水池和不少于一個的高溫熱油泵,在高溫熱油泵底部與油水分離池的上部之間有與油水分離池相通的冷卻水導引溝,在油水分離池的下部與清水池的下部之間有清水通道,清水通道均與油水分離池和清水池相通,在高溫熱油泵的上方固定安裝有進水管,在進水管上固定安裝有與高溫熱油泵相對應的淋水管,在清水池與進水管之間固定安裝有循環水管,循環水管的進口端位于清水池內,在循環水管上固定安裝有循環水泵,在進水管上固定安裝有自來水管,在自來水管和循環水管上均固定安裝有閥門。
[0005]下面是對上述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0006]上述油水分離池的上端可固定安裝有抽油裝置,抽油裝置包括收油罐,在收油罐上固定安裝有抽油管,抽油管的進口端位于油水分離池內,在抽油管上有油水分離泵。
[0007]上述高溫熱油泵可包括第一高溫熱油泵、第二高溫熱油泵、第三高溫熱油泵和第四高溫熱油泵,在進水管上分別固定安裝有與第一高溫熱油泵、第二高溫熱油泵、第三高溫熱油泵相對應的淋水管。
[0008]上述冷卻水導引溝與油水分離池的頂端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09]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其在采用冷卻水對機泵冷卻的過程中,能夠回收和循環利用冷卻水,減少了冷卻水的浪費,降低了生產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工藝流程示意圖。
[0011]附圖中的編碼分別為:1為循環水泵,2為油水分離池,3為清水池,4為冷卻水導引溝,5為清水通道,6為閥門,7為進水管,8為循環水管,9為自來水管,10為淋水管,11為油水分離泵,12為抽油管,13為收油罐,14為第一高溫熱油泵,15為第二高溫熱油泵,16為第 三高溫熱油泵,17為第四高溫熱油泵。
【具體實施方式】
[0012]本實用新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
[0013]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對位置關系的描述均是根據說明書附圖1的布圖方式來進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關系是依據說明書附圖1的布圖方向來確定的。
[0014]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5]如附圖1所示,該機泵冷卻水回收循環利用裝置包括油水分離池2、清水池3和不少于一個的高溫熱油泵,在高溫熱油泵底部與油水分離池2的上部之間有與油水分離池2相通的冷卻水導引溝4,在油水分離池2的下部與清水池3的下部之間有清水通道5,清水通道5均與油水分離池2和清水池3相通,在高溫熱油泵的上方固定安裝有進水管7,在進水管7上固定安裝有與高溫熱油泵相對應的淋水管10,在清水池3與進水管7之間固定安裝有循環水管8,循環水管8的進口端位于清水池3內,在循環水管8上固定安裝有循環水泵1,在進水管7上固定安裝有自來水管9,在自來水管9和循環水管8上均固定安裝有閥門6。冷卻水導引溝4能夠將淋過高溫熱油泵的冷卻水進行收集并匯入油水分離池2中,收集的冷卻水在油水分離池2中進行油水分離后,油水分離池2下層的清水進入清水池3,清水池3內的清水通過循環水泵I抽至循環水管8中并進入淋水管10內,然后冷卻水通過淋水管10對高溫熱油泵進行冷卻,回收和循環利用了冷卻水,減少了冷卻水的浪費,降低了生產成本。
[0016]可根據實際需要,對上述機泵冷卻水回收循環利用裝置作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0017]如附圖1所示,在油水分離池2的上端固定安裝有抽油裝置,抽油裝置包括收油罐13,在收油罐13上固定安裝有抽油管12,抽油管12的進口端位于油水分離池2內,在抽油管12上有油水分離泵11。收集于油水分離池2的冷卻水進過油水分離后,通過油水分離泵11將漏失油抽至收油罐13中,有效地防止了漏失的機油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0018]如附圖1所示,高溫熱油泵包括第一高溫熱油泵14、第二高溫熱油泵15、第三高溫熱油泵16和第四高溫熱油泵17,在進水管7上分別固定安裝有與第一高溫熱油泵14、第二高溫熱油泵15、第三高溫熱油泵16相對應的淋水管10。
[0019]如附圖1所示,冷卻水導引溝4與油水分離池2的頂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冷卻水導引溝4與油水分離池2的頂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設置能夠便于收集冷卻水。
[0020]以上技術特征構成了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最佳實施效果,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的技術特征,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求。
[0021]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使用過程:首先,打開位于自來水管9上的閥門6,自來水通過自來水管9進入進水管7,隨后分別淋在第一高溫熱油泵14、第二高溫熱油泵15、第三高溫熱油泵16和第四高溫熱油泵17上,淋過第一高溫熱油泵14、第二高溫熱油泵15、第三高溫熱油泵16和第四高溫熱油泵17后的冷卻水匯入冷卻水導引溝4,接著冷卻水進入油水分離池2中,當油水分離池2與清水池3中的液位達到預訂的要求時,關閉自來水管9上的閥門,停止自來水的供應,清水池3中的清水通過循環水泵I抽至循環水管8中,隨后循環水管8中的清水依序進入進水管7和淋水管10,接著通過淋水管10分別對第一高溫熱油泵14、第二高溫熱油泵15、第三高溫熱油泵16和第四高溫熱油泵17進行冷卻,隨后冷卻水不斷地進行循環冷卻。
【權利要求】
1.一種機泵冷卻水回收循環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水分離池、清水池和不少于一個的高溫熱油泵,在高溫熱油泵底部與油水分離池的上部之間有與油水分離池相通的冷卻水導引溝,在油水分離池的下部與清水池的下部之間有清水通道,清水通道均與油水分離池和清水池相通,在高溫熱油泵的上方固定安裝有進水管,在進水管上固定安裝有與高溫熱油泵相對應的淋水管,在清水池與進水管之間固定安裝有循環水管,循環水管的進口端位于清水池內,在循環水管上固定安裝有循環水泵,在進水管上固定安裝有自來水管,在自來水管和循環水管上均固定安裝有閥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泵冷卻水回收循環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油水分離池的上端固定安裝有抽油裝置,抽油裝置包括收油罐,在收油罐上固定安裝有抽油管,抽油管的進口端位于油水分離池內,在抽油管上有油水分離泵。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機泵冷卻水回收循環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高溫熱油泵包括第一高溫熱油泵、第二高溫熱油泵、第三高溫熱油泵和第四高溫熱油泵,在進水管上分別固定安裝有與第一高溫熱油泵、第二高溫熱油泵、第三高溫熱油泵相對應的淋水管。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機泵冷卻水回收循環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冷卻水導引溝與油水分離池的頂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機泵冷卻水回收循環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冷卻水導引溝與油水分離池的頂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文檔編號】C02F1/40GK203402940SQ201320528949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8日
【發明者】田邵鵬 申請人:新疆現代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