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污水處理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廢水處理領域,具體為一種使用活性污泥法處理廢水的系統。
背景技術:
生物脫氮工藝廣泛應用于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在好氧條件下,硝化菌將水中氨氮氧化為硝酸鹽,實現對氨氮去除。常溫條件下,生物脫氮工藝具有氨氮處理效率高、工藝運行穩定等優點。其中,CASS法是循環式活性污泥法的簡稱。CASS反應池沿池長方向設計為兩部分,前部為缺氧區,后部為好氧區,其好氧區后部安裝了可升降的自動撇水裝置(潷水器)。整個工藝的進水、曝氣、沉淀、排水等過程在同一池子內周期循環運行,活性污泥內有微生物,微生物則處于好氧、缺氧、厭氧周期性變化之中,從而達到對污染物去除作用,同時還具有較好的脫氮、除磷功能。污水處理系統對氨氮的處理效果受硝化菌的種類、數量、溫度等多種因素影響。在2 (TC 3 (TC,硝化菌的活性達到最大,污水處理系統對氨氮的處理效率高,出水氨氮濃度低;當溫度低于16°C時,硝化菌的活性隨溫度降低呈指數下降,污水處理系統對溶解氧利用率低,對氨氮的處理效率顯著下降,出水氨氮濃度升高。為穩定出水水質,實現低溫條件下生活污水達標排放,通常采用提高生化池好氧段污泥濃度,以間接地提高硝化菌的數量,具體措施有:提高污泥回流比,增加生化池污泥濃度;采用膜生物反應器等設備,最大限度的截留隨出水帶走的微生物,減少活性污泥流失。上述方法存在兩點不足:第一,提高生化池內污泥濃度,不僅提高了硝化菌的數量,同時也提高了脫碳菌等異氧菌數量,硝化菌的比例并沒有提高。脫碳菌等異養菌對溶解氧的競爭利用能力大于硝化菌對溶解氧的競爭利用能力,大量的溶解氧被脫碳菌等異養菌消耗,造成能源浪費。第二,投資和運行成本高。膜生物反應器建設投資較高,而且由于需要開啟真空泵等設備,運行能耗大大高于常規處理工藝,運行維護比較復雜;提高污泥回流比,需要加大回流污泥泵功率 ,也會增加運行能耗。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可以在低溫下達到污水處理的效果。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包括生化池,所述生化池分為缺氧區和好氧區,缺氧區和好氧區由池壁分隔;所述缺氧區設置有原水(待處理的污水)入口和至少一個攪拌機;所述好氧區設置有曝氣器、潷水器、活化菌種入口、剩余污泥出口和出水口 ;生化池內設置有回流污泥管道。該污泥回流管道穿過池壁,用于將好氧區污泥輸送至缺氧區內。其中,所述生化池外設置有菌種活化裝置,所述菌種活化裝置通過菌種管道與生化池的好氧區連接。其中,所述菌種活化裝置包括容器、射流曝氣裝置。其中,所述攪拌機為1-4個。其中,所述回流污泥的管道上還設置有回流污泥泵。其中,所述好氧區內還設置有剩余污泥泵,所述剩余污泥泵與剩余污泥出口連接。剩余污泥排出生化池,回流污泥在生化池內回流,起到去除硝酸鹽等污染物的作用。常規操作條件下,回流污泥量與生化池進水量的比例為1:0.5-1:1 ;剩余污泥的排放量視生化池內污泥濃度確定,用于維持生化池的污泥濃度在3000mg/L-6000mg/L之間。使用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污水處理系統進行污水處理的方法,包括:將氨氮菌種置于容器內,曝氣活化20-26小時,然后將所得活化菌種加入到生化池的好氧區。第一天投加足量,然后每天補加,使生化池內氨氮菌種體積濃度為3-5ml/m3。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氨氮菌種為經過篩選、培養后的硝化菌菌群,具有去除污水中氨氮的能力,可采用市售的菌種。處理的原水的溫度為4-16°C。本方法采用一次投加足量氨氮高效菌種數量方式,以迅速提高污水處理系統處理低溫廢水氨氮的能力。本方法利用CASS池工藝運行方式和潷水器良好的泥水分離效果,能夠截留絕大部分生化池內的氨氮菌種;但極少量 菌種會因為沒有形成菌膠團,沉淀性能差,而被出水帶出生化池,造成生化池內氨氮菌種濃度降低。為穩定生化池內氨氮高效菌種的濃度,本方法采取每日向生化池好氧段內投加少量氨氮菌種的方式,以維持生化池內氨氮菌種濃度,穩定生化池處理氨氮的能力。具體措施為:計算生化池容積和運行初期氨氮高效菌種投加量;運行初期,將足量氨氮高效菌種活化,并一次投入生化池好氧段內,使生化池內氨氮高效菌種的濃度達到3-5ml/m3 (生化池容積),利用生化池完成氨氮高效菌種的馴化、培養;根據生化池的容積和每日處理水量,向生化池好氧段估算投加少量氨氮高效菌種;生化池每日按照設計參數運行。其中,所述加入活化菌種的體積與生化池體積比例為1:2500-10000。采取第一次投加足量菌種至需要濃度,然后每天補充投加少量菌種,用于維持菌種濃度。其中,所述活化菌種是將氨氮菌種置于容器內,再加入原水與之混合,用射流曝氣裝置曝氣活化,得到泥水混合物,然后加入到生化池中,氨氮菌種的體積占該泥水混合物體積的0.07-1%。初始投加菌種時,菌種活化裝置內按照1%體積比配制活化菌種;運行階段,菌種活化裝置內按照0.07-0.14%配制活化菌種。氨氮菌種通常采用汽車貨運形式運至現場。由于氨氮菌種在運輸過程中長期處于缺氧狀態,運抵現場時,菌種活性受到抑制。為恢復菌種活性,本方法首先采用一個小型容器作為菌種活化裝置,以生化池內污水作為原水,對氨氮菌種進行曝氣活化,曝氣活化時間為22-26小時。所述污水處理方法,是提供循環活性污泥,使原水中氨氮濃度降低,然后通過潷水器將水排出。原水在進入生化池前,還包括對所述原水進行預處理,所述預處理包括格柵處理和沉砂池處理;采用格柵從原水中去除可能堵塞水泵機組及管道閥門的較粗大懸浮物,保證后續處理設施能正常運行;采用沉砂池設施從原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比重較大的顆粒,以免這些雜質影響后續處理構筑物的正常運行。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0023]1、降低投資和運行成本。選用CASS池作為生化池,有效實現對污泥的截留,減少污泥流失。相比于采用膜生物反應器、接觸池等形式,減少膜組件和填料的采購費用,降低基建投資。同時,生產運行的過程中,生化池出水通過潷水器實現泥水分離,不需要開啟真空泵等裝置,降低了電耗和設備的維護費用。2、通過投加氨氮高效菌種,能迅速提高生化池的氨氮處理能力,減少溫度等因素的沖擊,穩定出水水質。3、本方法采取一次投加足量氨氮高效菌種方式,能夠短時間內提高活性污泥中硝化菌的比例。低溫條件下,采用相同的工藝運行參數,本方法所述的廢水處理系統出水氨氮濃度低于采用傳統工藝廢水處理系統出水氨氮濃度。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生化池的俯視圖。圖2是圖1的生化池A-A剖面圖。圖1和2中,I為攪拌機,2為回流污泥泵,3為曝氣器,4為剩余污泥泵,5為漢水器,6為菌種管道,7為缺氧區,8為好氧區,9為鼓風機,10為菌種活化裝置,11為原水管道,12為出水管道,13為回流污泥管道,14為剩余污泥管道。圖3為實施例2對比處理污水的效果的數據對比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以以下最佳實施例來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若未特別指明,實施例中所 用的技術手段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常規手段。實施例中,氨氮菌種購自蘇柯漢(濰坊)生物工程公司,SKHZYE-MW013型,每毫升氨氮菌種溶液中含有菌種數量為IO9個活化單位。實施例1:污水處理系統參見圖1和圖2。生化池(CASS池)沿進水方向分為兩部分,前端為缺氧區7,后端為好氧區8,中間用池壁隔開。缺氧區7寬20m,水深5m,容積750m3,內設有兩臺潛水攪拌機
I;好氧區8寬20m,水深5m,容積4250m3,內設回流污泥泵2、剩余污泥泵4和漢水器5各一臺,潷水器5潷水能力為1700m3/h,底部有曝氣器3(圖1中多個圓圈表示曝氣頭)。曝氣器3由鼓風機9送風。菌種活化裝置10主體為I個塑料桶(容器),容積為Im3 (每次可處理水量lm3。每次向生化池好氧區8內排入0.5m3泥水混合物。菌種活化裝置采用射流曝氣裝置對塑料桶內的泥水混合物進行曝氣、混合,菌種活化時間為24h。活化階段結束時,活化裝置將泥水混合物通過菌種管道6排入處于曝氣狀態的CASS池好氧區8內。隨后,再次取原水進入容器,投加氨氮菌種,進入下一循環周期。實施例2:污水的處理以某縣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為例,對本方案處理低溫生活污水氨氮效果進行測試。為比較本實用新型技術效果,同時進行對比測試。對比測試地點選在該縣城鎮污水處理廠內。該廠主體采用CASS工藝,原水以縣城區的生活污水為主。對比測試期間,原水污染物濃度如表I。[0037]表1:原水水質指標(單位mg/L)
權利要求1.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包括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池分為缺氧區和好氧區,缺氧區和好氧區由池壁分隔; 所述缺氧區設置有原水入口和至少一個攪拌機; 所述好氧區設置有曝氣器、潷水器、活化菌種入口、剩余污泥出口和出水口 ; 所述生化池內設置有回流污泥管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池外設置有菌種活化裝置,所述菌種活化裝置通過管道與生化池的好氧區連接。
3.如權利要求2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種活化裝置包括容器、射流曝氣>j-U ρ α裝直。
4.如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機為1-4個。
5.如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污泥的管道上還設置有回流污泥泵。
6.如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區內還設置有剩余污泥泵, 所述剩余污泥泵與剩余污泥管道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包括生化池,所述生化池分為缺氧區和好氧區,由池壁分隔;缺氧區設置有原水入口和至少一個攪拌機;好氧區設置有曝氣器、潷水器、活化菌種入口、剩余污泥出口和出水口;生化池下部設置有回流污泥管道。本實用新型選用CASS池作為生化池,有效實現對污泥的截留,減少污泥流失。通過投加氨氮高效菌種,能迅速提高生化池的氨氮處理能力,減少溫度等因素的沖擊,穩定出水水質。采取一次投加足量菌種至需要濃度,多次補充投加少量菌種,用于維持菌種濃度的方式,能夠短時間內提高活性污泥中硝化菌的比例。低溫條件下,采用相同的工藝運行參數,本污水處理系統出水氨氮濃度低于采用傳統處理系統出水氨氮濃度。
文檔編號C02F3/34GK203159330SQ20132011078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9日
發明者李星文, 孫曉虎, 王英彪, 趙光吉, 李子言 申請人:浦華環保有限公司, 紫光環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