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處理生活污水的復合生態濾槽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處理生活污水的復合生態濾槽設施,屬于環境保護和治理領域,是一種利用復合生態凈化技術,處理大量雜排水包括生活、生產尾水的處理設施。
背景技術:
國內農村生活污水后續深度處理運用較多的生態凈化處理方式有人工濕地處理模式和穩定塘處理模式。這些技術在農村已經有一定程度的運用,取得了較好的污水凈化效果,但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人工濕地技術占地面積比傳統工藝高得多,而且季節因素的變化也限制了濕地的發展。穩定塘通過菌藻共生系統對污水進行處理,有好氧塘、厭氧塘、兼性塘、曝氣塘、生態塘幾種類型。它是一種有機廢水處理池塘,也存在一些缺點,如占地面積過多,凈化效果受氣溫、風力等自然因素影響較大,若設計或運行管理不當,會造成滲漏,形成二次污染。同時塘底要定時進行人工清淤,清除污染物,操作耗時耗力。為了彌補人工濕地處理模式與穩定塘處理模式的不足之處,需要開發一種新的更集約、更穩定的污水生態凈化處理模式。另外,我國很多農村以局部集中和相對分散的居住模式為主,生活污水多經三格化糞池簡單處理就直接排入自然水體,造成農村居住區周邊的水體富營養化嚴重。針對農村經初步處理污水亂排造成的污染現象,一種小范圍內集中、占地面積小、基建費和運行費較低、易于維護的污水深度處理技術迫切需要開發出來。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不足之處提供一種處理生活污水的復合生態濾槽,它是一種基于生態凈化技術的處理生活污水的生態濾槽。主要針對經過處理的污水進行再處理,可以根據濾料和濾池組合方式的不同達到各種出水水質標準。通過物理作用、化學作用、生物作用一系列過程,實現污水資源化與無害化。一種處理生活污水的復合生態濾槽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處理生活污水的復合生態濾槽由進水單元,濾池單元和出水單元串聯而成,進水單元具有進水口和主進水管,進水口設置在進水單元側端池壁,進水口底部離池底距離為4飛厘米;進水口內設有主進水管,主進水管橫穿進水單元兩側端池壁;在主進水管上垂直連接有兩根支管,支管依次穿過進水單元、濾池單元池壁、濾池單元以及出水單元池壁,貫穿整個生態濾槽的進水單元、濾池單元和出水單元;在濾池單元中的支管上開有出水孔;在出水單元的管道末端設有控制閥。整個濾池單元的垂直切面由下到上依次為支管、承托板和濾料層,在濾池單元內設有濾料層,支管與濾料層之間采用承托板隔開,在承托板上均勻開有透水孔。[0011 ] 出水單元包括溢流口和出水口,溢流口設置在濾池單元和出水單元之間的濾池壁上;出水口設置在出水單元的側端池壁底端。所述承托板為預制水泥板。所述生態濾槽采用防滲漏的混凝土砌槽或進行防水式隔水處理人工槽。所述濾池單元的垂直截面為上大下小的梯形。所述生態濾槽高度為廣2米,長寬比為1:4 1:2,濾池單元與出水單元之間的濾池壁上設有比其他墻體低5厘米的溢流口。生態濾槽的高度和其內部放置的濾料厚度有關,濾槽低,則內部所裝的濾料不足,降低處理效果;濾料厚,凈水效果好,但如果太高,則濾料不好更換,設備不易維護。所述主進水管的直徑為12 15厘米,支管的直徑為6 8厘米。所述支管上的出水孔直徑為4飛毫米,45度向下交錯,按近疏遠密的規律分布在支管上,保持出水均勻。所述控制 閥在生態濾槽運作時處于關閉狀態,防止污水流入出水單元;檢修生態濾槽時,打開控制閥,便于清理管道內堵塞物。所述濾料層可根據水質情況和出水要求,具體設置濾料的配比,濾料層頂部與濾槽頂部距離為30 40厘米。所述生態濾槽使用時,污水從進水單元側端的進水口進入,通過主進水管流向支管,污水通過支管上的出水孔進入濾池單元,經過濾料凈化水質,處理好的上清液從溢流口流入出水單元,再從出水單元的出水口流出。所述生態濾槽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串聯或并聯組合使用。所述串聯組合是將生態濾槽按相反方向并列布置,把第一個生態濾槽的出水單元與第二個生態濾槽的進水單元連通,第二個生態濾槽的出水單元與第三個濾槽的進水單元連通,如此類推。生活污水通過第一個處理生活污水的生態濾槽的主進水管流向支管,污水從支管的出水孔流入第一個濾槽的濾池單元,經過凈化的上清液通過溢流口流入出水單元(即第二個生態濾槽的進水單元),上清液再從第二個生態濾槽的支管流入第二個生態濾池的濾池單元進行再凈化。如此進行多次凈化,最后從最后一個生態濾槽的出水口流出。所述并聯組合是將生態濾槽按相同方向并列布置,把生態濾槽進水單元的主進水管相互連接,出水單元相互連通。生活污水通過第一個生態濾槽的進水口進入主進水管,生活污水通過主進水管流入各個生態濾槽的支管,通過支管流入各個濾池單元,凈化完的上清液通過各個溢流口流入出水單元,上清液在出水單元匯集在一起,再從出水單元的出水口流出。所述生態濾槽并聯與串聯組合可以根據當地情況布置恰當的濾池數量。串聯組合時可以在不同的濾池單元放置不同濾料,使污水可以經過多重過濾。整個濾槽凈化周期因濾槽組合方式、組合數量和濾料層的材料而異。本實用新型一種處理生活污水的復合生態濾槽,結合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凈化水體,是理想的生活污水深度處理裝置。其具有的優點有:I)具有節能、高效,工藝簡單,投資節省,牢固耐用,不受外界氣溫影響、無臭味,不滋生蚊蠅等優點。2)生態濾槽可以露天放置,埋在地下或置于污水之中,同時濾料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配置,靈活運用。3)生態濾槽內壁為上大下小的梯形,具有耐沖擊、水力負荷量大的特點,可以防止雨天大水量的沖擊。4)污水凈化效果好,對于各種進水水質的污水進行處理,出水的水質可以通過放置不同的濾料與各種濾槽組合方式達到相應的標準。5)生態濾槽充分利用濾料凈化污水,過濾后的污染物留在濾槽內部,不會對環境
產生二次污染。6)出水單元的支管末端設置控制閥,水槽運作期間把控制閥關閉,防止污水外流。檢修時把控制閥打開進行清理,容易檢修且維護方便簡單。7)生態濾槽縮短了污水凈化停留時間,減少了濾槽規模與投資成本。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處理生活污水的生態濾槽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處理生活污水的生態濾槽的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濾池單元的剖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處理生活污水的生態濾槽串聯組合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處理生`活污水的生態濾槽串聯組合的俯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處理生活污水的生態濾槽并聯組合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處理生活污水的生態濾槽并聯組合的俯視圖。圖中:1、進水單元,2、濾池單元,3、出水單元,4、進水口,5、主進水管,6、支管,7、控制閥,8、濾料層,9、承托板,IO、溢流口,11、出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f 7,一種處理生活污水的復合生態濾槽由進水單元1,濾池單元2和出水單元3串聯而成,進水單元I具有進水口 4和主進水管5,進水口 4設置在進水單元側端池壁,進水口 4底部離池底距離為4飛厘米;進水口 4內設有主進水管5,主進水管5橫穿進水單元I兩側端池壁;在主進水管5上垂直連接有兩根支管6,支管6依次穿過進水單元
1、濾池單元2池壁、濾池單元2以及出水單元3池壁,貫穿整個生態濾槽的進水單元1、濾池單元2和出水單元3 ;在濾池單元2中的支管6上開有出水孔;在出水單元3的管道末端設有控制閥7。整個濾池單元2的垂直切面由下到上依次為支管6、承托板9和濾料層8,在濾池單元2內設有濾料層8,支管6與濾料層之間采用承托板9隔開,在承托板9上均勻開有透水孔。出水單元3包括溢流口 10和出水口 11,溢流口 10設置在濾池單元2和出水單元3之間的濾池壁上;出水口 11設置在出水單元的側端池壁底端。所述承托板9為預制水泥板。所述生態濾槽采用防滲漏的混凝土砌槽或進行防水式隔水處理人工槽。所述濾池單元2的垂直截面為上大下小的梯形。[0048]所述生態濾槽高度為f 2米,長寬比為1:4 1:2,濾池單元2與出水單元3之間的濾池壁上設有比其他墻體低5厘米的溢流口 10。生態濾槽的高度和其內部放置的濾料厚度有關,濾槽低,則內部所裝的濾料不足,降低處理效果;濾料厚,凈水效果好,但如果太高,則濾料不好更換,設備不易維護。所述主進水管5的直徑為12 15厘米,支管6的直徑為6 8厘米。所述支管6上的出水孔直徑為4飛毫米,45度向下交錯,按近疏遠密的規律分布在支管6上,保持出水均勻。所述控制閥7在生態濾槽運作時處于關閉狀態,防止污水流入出水單元3 ;檢修生態濾槽時,打開控制閥7,便于清理管道內堵塞物。所述濾料層8可根據水質情況和出水要求,具體設置濾料的配比,濾料層8頂部與濾槽頂部距離為30 40厘米。所述生態濾槽使用時,污水從進水單元I側端的進水口 4進入,通過主進水管5流向支管6,污水通過支管6上的出水孔進入濾池單元2,經過濾料凈化水質,處理好的上清液從溢流口 10流入出水單元3,再從出水單元3的出水口 11流出。所述生態濾槽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串聯或并聯組合使用。所述串聯組合是將生態濾槽按相反方向并列布置,把第一個生態濾槽的出水單元3與第二個生態濾槽的進水單元I連通,第二個生態濾槽的出水單元3與第三個濾槽的進水單元I連通,如此類推。生活污水通過第一個處理生活污水的生態濾槽的主進水管5流向支管6,污水從支管6的出水孔流入第一個濾槽的濾池單元2,經過凈化的上清液通過溢流口 10流入出水單元3 (即第二個生態濾槽的進水單元1),上清液再從第二個生態濾槽的支管6流入第二個生態濾池的濾池單元2進行再凈化。如此進行多次凈化,最后從最后一個生態濾槽的出水口 11流出。所述并聯組合是將生態濾槽按相同方向并列布置,把生態濾槽進水單元I的主進水管5相互連接,出水單元3相互連通。生活污水通過第一個生態濾槽的進水口 I進入主進水管,生活污水通過主進水管5流入各個生態濾槽的支管6,通過支管6流入各個濾池單元2,凈化完的上清液通過各個溢流口 10流入出水單元3,上清液在出水單元匯集在一起,再從出水單元的出水口 11流出。所述的生態濾槽并聯與串聯組合可以根據當地情況布置恰當的濾池數量。串聯組合時可以在不同的濾池單元放置不同濾料,使污水可以經過多重過濾。整個生態濾槽凈化周期因濾槽組合方式、組 合數量和濾料層的材料而異。
權利要求1.一種處理生活污水的復合生態濾槽,其特征在于:生態濾槽由進水單元,濾池單元和出水單元串聯而成,進水單元具有進水口和主進水管,進水口設置在進水單元側端池壁,進水口底部離池底距離為4 5厘米;進水口內設有主進水管,主進水管橫穿進水單元兩側端池壁;在主進水管上垂直連接有兩根支管,支管依次穿過進水單元、濾池單元池壁、濾池單元以及出水單元池壁,貫穿整個生態濾槽的進水單元、濾池單元和出水單元;在濾池單元中的支管上開有出水孔;在出水單元的管道末端設有控制閥; 整個濾池單元的垂直切面由下到上依次為支管、承托板和濾料層,在濾池單元內設有濾料層,支管與濾料層之間采用承托板隔開,在承托板上均勻開有透水孔; 出水單元包括溢流口和出水口,溢流口設置在濾池單元和出水單元之間的濾池壁上;出水口設置在出水單元的側端池壁底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處理生活污水的復合生態濾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為預制水泥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 種處理生活污水的復合生態濾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濾槽采用防滲漏的混凝土砌槽或進行防水式隔水處理人工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處理生活污水的復合生態濾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池單元的垂直截面為上大下小的梯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處理生活污水的復合生態濾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濾槽高度為I 2米,長寬比為1:4 1:2,濾池單元與出水單元之間的濾池壁上設有比其他墻體低5厘米的溢流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處理生活污水的復合生態濾槽,其特 征在于:所述主進水管的直徑為12 15厘米,支管的直徑為6 8厘米。
7.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種處理生活污水的復合生態濾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上的出水孔直徑為4 6毫米,45度向下交錯,按近疏遠密的規律分布在支管上,保持出水均勻。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處理生活污水的復合生態濾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料層頂部與濾槽頂部距離為30 40厘米。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處理生活污水的復合生態濾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態濾槽串聯或并聯組合使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處理生活污水的復合生態濾槽設施,屬于環境保護和治理領域,是一種利用復合生態凈化技術,處理大量雜排水包括生活、生產尾水的處理設施。由進水單元,濾池單元和出水單元串聯而成,進水單元具有進水口和主進水管,進水口設置在進水單元側端池壁;進水口內設有主進水管,主進水管橫穿進水單元兩側端池壁;在主進水管上垂直連接有兩根支管,支管貫穿整個生態濾槽的進水單元、濾池單元和出水單元;在濾池單元中的支管上開有出水孔;在出水單元的管道末端設有控制閥;在濾池單元內設有濾料層,支管與濾料層之間采用承托板隔開,在承托板上均勻開有透水孔;出水單元包括溢流口和出水口。
文檔編號C02F3/00GK203095704SQ20132009138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8日
發明者張磊, 張文慧 申請人:江蘇淳盛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