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剩余污泥回流利用系統的混合反應池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污水處理領域,尤其是一種活性污泥法水處理的剩余污泥回流利用系統的混合反應池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城鎮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日常用水量增加,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難度大等因素,造成城市污水常常呈現出有機物濃度低,氮磷含量較高。尤其是南方城市,雨水充沛,生活污水的收集方式常常與小河溝聯系在一起,即直接攔截河溝將污水引入污水廠,進一步降低了進廠有機物濃度,加大處理難度。城市污水水質呈現有機物濃度越來越低、氮磷營養物越來越高,污水的C/N、C/P比值持續下降的現象。對于大多數污水廠而言,實現同步脫氮除磷本身就具有一定難度,而在低碳源處理系統中,這種問題表現得更加明顯;加之排放標準要求愈加嚴格,因此在低碳源處理系統中在保證脫氮的同時保證除磷效果并達標排放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污水廠針對進水有機物濃度較低,無法保證同步脫氮除磷問題的常規手段為在二沉池投加除磷藥劑、在反硝化段投加甲醇。很顯然這種運行模式是導致低碳源污水廠運行費用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因此,目前污水廠采用的投加碳源的方式不僅增加了經濟成本,同時也違背了節能減排、低能耗的宗旨。同時,活性污泥法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污水生物處理技術,但它一直存在一個最大的弊端,就是會產生大量的剩余污泥。目前,剩余污泥處理大都采用填埋或焚燒,這些常規方法在處理污泥的同時又會給環境帶來新的負面效應,此外,污泥處理的投資和運行費用巨大,可占整個污水廠投資及運行費用的25% -65%,已成為污水廠所面臨的沉重負擔。雖然市政污水污泥含水率高,粘性強,不易實現泥水分離,但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據相關資料顯示,活性污泥的有機物含量為70%以上,有機物的組成包括碳水化合物10% 20%,脂肪20% 40%,蛋白質30% 40%。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申請人考慮設計了一種剩余污泥回流利用系統,將活性污泥法水處理產生的部分活性污泥回收,然后加入堿液使其反應,反應后將沉淀分離出的含碳源上清液中加入除磷劑處理,然后就可以作為碳源回收利用。該系統中,如何設計一個混合反應池以用于活性污泥和堿液的混合反應,提高反應速率,成為有待考慮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怎樣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用于剩余污泥回流利用系統中方便活性污泥與堿液反應并能夠提高反應效率的剩余污泥回流利用系統的混合反應池結構。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中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剩余污泥回流利用系統的混合反應池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反應池池體,池體上連接設置有供污泥進入的進液通道以及供堿液進入的堿液投加管道,池體還具有和沉淀濃縮池連通的出口通道,池體上方設置有池蓋,池蓋中部固定設置有電機,電機主軸向下延伸入池體內污泥中并設置有攪拌葉片。本實用新型的反應池結構中,設置了進液通道供污泥進入,設置了堿液投加管道供堿液加入,然后設置了電機和攪拌葉片構成的攪拌裝置,可以采用攪拌的方式加速污泥與堿液的混合,加速反應,混合好后的的污泥通過出口通道進入沉淀濃縮池進行沉淀使其沉淀分離出上清液,然后再在上清液中加入除磷劑反應后即可作為污水處理碳源回收利用。這樣就可以不僅減少了剩余污泥產量,降低剩余污泥的后續處理成本,而且還能作為一種廉價的補充碳源彌補市政污水進水中碳源不足這一現狀。另外,具體實施時,作為優化,供污泥進入的進液通道以及供堿液進入的堿液投加管道設置于池體一端,出口通道設置于另一端,以延長反應時間,提高反應效果。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能夠用于剩余污泥回流利用系統中方便活性污泥與堿液反應并能夠提高反應效率,同時還具有結構簡單,實施方便,實施成本低廉等優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下圖1所示,一種剩余污泥回流利用系統的混合反應池結構,包括混合反應池池體1,池體I上連接設置有供污泥進入的進液通道2以及供堿液進入的堿液投加管道3,池體I還具有和沉淀濃縮池連通的出口通道4,池體I上方設置有池蓋5,池蓋5中部固定設置有電機6,電機6主軸向下延伸入池體內污泥中并設置有攪拌葉片7。
權利要求1.一種剩余污泥回流利用系統的混合反應池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反應池池體,池體上連接設置有供污泥進入的進液通道以及供堿液進入的堿液投加管道,池體還具有和沉淀濃縮池連通的出口通道,池體上方設置有池蓋,池蓋中部固定設置有電機,電機主軸向下延伸入池體內污泥中并設置有攪拌葉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剩余污泥回流利用系統的混合反應池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反應池池體,池體上連接設置有供污泥進入的進液通道以及供堿液進入的堿液投加管道,池體還具有和沉淀濃縮池連通的出口通道,池體上方設置有池蓋,池蓋中部固定設置有電機,電機主軸向下延伸入池體內污泥中并設置有攪拌葉片。本實用新型能夠用于剩余污泥回流利用系統中方便活性污泥與堿液反應并能夠提高反應效率,同時還具有結構簡單,實施方便,實施成本低廉等優點。
文檔編號C02F11/00GK202968333SQ20122074394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9日
發明者龐子山, 杜宇麟, 張琨 申請人:重慶市渝西水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