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生態型濕地凈水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尤其涉及生態型濕地凈水池。
背景技術:
生態型濕地凈水池,屬于漁業養殖領域,但近年來,隨著養殖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國養殖產業廢水治理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并逐步發展成為影響產業發展前景的問題,這些問題解決的好壞不僅影響我們自身的生態環境,同時也影響我國整個養殖產業未來發展的大方向。與此同時,廢水治理已存在多年,而濕地水處理則主要利用自然環境與人工方式組合,過濾、沉淀池、濕地植物濾床、各類不同類型的天然過濾砂石介質,通常使用一個或多個環節,采用物理、化學手段,沉降、過濾、混凝、絮凝,以及緩蝕、阻垢等循環水處理設施、設備;其配置可分為典型或標準配置,可隨意附加過濾系統、媒體室、曝氣、生物修復系統、灌溉系統、混合流形等設備以達到增強去除污水、廢水等水中污染物的能力。本實用新型將設施工程技術和生物生態技術優化組合代替昂貴繁瑣的水處理設備;具有安全可靠、管理簡便、節能環保、處理效率高、能耗低等特點。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提供一種廢水處理效率高、能耗低的生態型濕地凈水池。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生態型濕地凈水池,系統為環柱形結構,外防水墻側面設進水管和出水管,內設有第一水流分區檔板、人工濕地凈化池、過濾蓋板、沉淀池,人工濕地凈化池設有內防水墻和出水區,內防水墻通過出水區和外防水墻相通,內防水墻設第二水流分區檔板、導管、滲水孔和排污口,排污口穿過過濾蓋板和沉淀池相通,經排污管道。水通過進水管旋轉進入沉淀池,池水的離心作用使固體顆粒發生沉降,懸浮、泡沫污物經過濾蓋板過濾后進入人工濕地凈化池,微生物載體礫石濾材和經濟水生植物區,從而實現了對池水多次循環過濾。系統外防水墻側面設進水管和出水管,其中進水管外接地下污水池與沉淀池相連通,出水管上設有出水閥、手柄。通過控制水閥上面水閥手柄,可調節出水量。系統外防水墻內底部為沉淀池、引導流分區中間是過濾蓋板,上方是人工濕地凈化池,在外防水墻與內防水墻的池壁上安置第一水流分區檔板使池水通過出水管流出,內防水墻與導管池壁上安置第二水流分區檔板使池水通過出水區進入人工濕地凈化池。在外防水墻和內防水墻池壁上安置第一水流分區檔板,可以使池水循環過濾后進入外防水墻再次過濾,直到遇上第二水流分區檔板后流出,從而實現了凈化廢水的能力。人工濕地凈化池設有排污口穿過過濾蓋板連通沉淀池,使池水固體顆粒通過排污口匯集于沉淀池經排污管道。循 環過濾精練,從而增強了凈化水質。底部有凹陷,用于積累固體污物,中間的錐形凸起能在水流旋轉時將污物碎屑通過離心作用分散在環形溝內,并最終定時從排污管排出。[0008]人工濕地凈化池采用人工濕地組成的循環水處理設施,在濕地表導栽種水生植物,人工濕地凈化池內填充碳酸鹽礦或石灰石濾材生態處理養殖廢水。其水經過沉淀池、過濾蓋板,進入人工濕地凈化池,池中的微生物載體礫石濾材和經濟水生植物降解和吸引氨氮、亞硝酸氮,分解重金屬,消除有毒有害物質,有效凈化水質達養殖業用水標準。導管高于水平地面,并且其頂部設有蓋帽。防止雜物落入,便于定期維護。由于本實用新型生態型濕地凈水池,其具有環柱形結構,外防水墻側面設進水管和出水管,內設有人工濕地凈化池、過濾蓋板、沉淀池,人工濕地凈化池設有內防水墻和出水區,內防水墻通過出水區和外防水墻相通,內防水墻設有導管、滲水孔和排污口,排污口穿過過濾蓋板和沉淀池相通。廢水處理效率高、能耗低的生態型濕地凈水池的優點。
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主視剖面圖;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俯視流向示意圖;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剖面圖;圖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主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附圖標號說明:系統1、出水閥31、引導流分區19、排污口 14、滲水孔15b、進水管
2、出水管3、礫石濾材6、水生植物5、第一水流分區檔板18、第二水流分區檔板18a、人工濕地凈化池12、沉淀池11、過濾蓋板13、導管15、內防水墻16、外防水墻17、出水區16a、地下污水池4。實施例:參照圖1至圖5,生態型濕地凈水池,系統I為環柱形結構,外防水墻17側面設進水管2和出水管3,內設有第一水流分區檔板18、人工濕地凈化池12、過濾蓋板13、沉淀池11,人工濕地凈化池12設有內防水墻16和出水區16a,內防水墻16通過出水區16a和外防水墻17相通,內防水墻16設第二水流分區檔板18a、導管15、滲水孔15b和排污口14,排污口 14穿過過濾蓋板13和沉淀池11相通,經排污管道11a。水通過進水管2旋轉進入沉淀池11,池水的離心作用使固體顆粒發生沉降,懸浮、泡沫污物經過濾蓋板13過濾后進入人工濕地凈化池12,微生物載體礫石濾材6和經濟水生植物區5,從而實現了對池水多次循環過濾。系統I外防水墻17側面設進水管2和出水管3,其中進水管2外接地下污水池4與沉淀池11相連通,出水管3上設有出水閥31、手柄32。通過控制水閥31上面水閥手柄32,可調節出水量。[0021]系統I外防水墻17內底部為沉淀池11、引導流分區19中間是過濾蓋板13,上方是人工濕地凈化池12,在外防水墻17與內防水墻16的池壁上安置第一水流分區檔板18使池水通過出水管3流出,內防水墻16與導管15池壁上安置第二水流分區檔板18a使池水通過出水區16a進入人工濕地凈化池12。在外防水墻和內防水墻池壁上安置第一水流分區檔板18,可以使池水循環過濾后進入外防水墻再次過濾,直到遇上第二水流分區檔板19a后流出,從而實現了凈化廢水的能力。人工濕地凈化池12設有排污口 14穿過過濾蓋板13連通沉淀池11,使池水固體顆粒通過排污口 14匯集于沉淀池11經排污管道11a。循環過濾精練,從而增強了凈化水質。11底部有凹陷,用于積累固體污物,中間的錐形凸起能在水流旋轉時將污物碎屑通過離心作用分散在環形溝內,并最終定時從排污管Ila排出。人工濕地凈化池12采用人工濕地組成的循環水處理設施,在濕地表導栽種水生植物5,人工濕地凈化池12內填充碳酸鹽礦或石灰石濾材6生態處理養殖廢水。其水經過沉淀池、過濾蓋板,進入人工濕地凈化池,池中的微生物載體礫石濾材6和經濟水生植物5降解和吸引氨氮、亞硝酸氮,分解重金屬,消除有毒有害物質,有效凈化水質達養殖業用水標準。導管15高于水平地面,并且其頂部設有蓋帽15a。防止雜物落入,便于定期維護。盡管已結合優選的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能夠對在這里列出的主題實施各種改變、同等物的置換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視所提出的權利要求限定的范 圍為準。
權利要求1.生態型濕地凈水池,其特征是:系統(I)為環柱形結構,外防水墻(17)側面設進水管(2)和出水管(3),內設有第一水流分區檔板(18)、人工濕地凈化池(12)、過濾蓋板(13)、沉淀池(11),人工濕地凈化池(12)設有內防水墻(16 )和出水區(16a),內防水墻(16 )通過出水區(16a)和外防水墻(17)相通,內防水墻(16)設第二水流分區檔板(18a)、導管(15)、滲水孔(15b )和排污口( 14),排污口( 14)穿過過濾蓋板(13 )和沉淀池(11)相通,經排污管道(Ila);所述的系統(I)外防水墻(17)側面設進水管(2)和出水管(3),其中進水管(2)外接地下污水池(4 )與沉淀池(11)相連通,出水管(3 )上設有出水閥(31)、手柄(32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型濕地凈水池,其特征是:所述的系統(I)外防水墻(17)內底部為沉淀池(11)、引導流分區(19)中間是過濾蓋板(13),上方是人工濕地凈化池(12),在外防水墻(17)與內防水墻(16)的池壁上安置第一水流分區檔板(18)使池水通過出水管(3)流出,內防水墻(16)與導管(15)池壁上安置第二水流分區檔板(18a)使池水通過出水區(16a)進入人工濕地凈化池(1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型濕地凈水池,其特征是:所述的人工濕地凈化池(12)設有排污口(14)穿過過濾蓋板(13)連通沉淀池(11),使池水固體顆粒通過排污口(14)匯集于沉淀池(11)經排污管道(11a)。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生態型濕地凈水池,其特征是:人工濕地凈化池(12)采用人工濕地組成的循環水處理設施,在濕地表導栽種水生植物(5),人工濕地凈化池(12)內填充碳酸鹽礦或石灰石濾材(6 )生態處理養殖廢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生態型濕地凈水池,其特征是:所述的導管(15)高于水平地面,并且其頂部設有蓋帽(15a)。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生態型濕地凈水池,其具有環柱形結構,外防水墻側面設進水管和出水管,內設有第一水流分區檔板、人工濕地凈化池、過濾蓋板、沉淀池,人工濕地凈化池設有內防水墻和出水區,內防水墻通過出水區和外防水墻相通,內防水墻設有第二水流分區檔板、導管、滲水孔和排污口,排污口穿過過濾蓋板和沉淀池相通。廢水處理效率高、能耗低的優點。
文檔編號C02F3/34GK203079752SQ20122074374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1日
發明者張建設, 趙晟, 吳常文, 王萬超 申請人:浙江海洋學院普陀科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