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污泥干燥裝置以及污泥處理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泥干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污泥干燥裝置以及污泥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的污泥干燥裝置一般包括干燥腔室、橫向設置在干燥腔室內的滾筒、以及設置在滾筒上的刮刀。而工作時,將熱煙氣從干燥腔室下端的進風口直接通入至干燥腔室內,通過刮刀的攪拌可將干燥腔室內的污泥打碎并使其與熱煙氣充分混合,從而達到均勻干燥的目的。在干燥過程中,由于污泥與熱煙氣直接接觸,導致污泥中的有毒有害氣體直接排放到熱煙氣中,從而對熱煙氣造成嚴重污染。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旨在于提供一種污泥干燥裝置,在 干燥過程中,通過將熱煙氣的熱量傳遞給傳熱風箱,并利用傳熱風箱對污泥進行干燥,因此,可避免污泥與熱煙氣直接接觸,從而減少熱煙氣的污染。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旨在于提供一種污泥處理系統。為實現上述目的一,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污泥干燥裝置,包括干燥腔室,設有上料口和下料口;轉軸,安裝在干燥腔室內;該轉軸的軸線方向與干燥腔室的高度方向一致;驅動裝置,用于驅動轉軸轉動;傳熱風箱,其固定在干燥腔室內;所述傳熱風箱呈中空殼體狀,其內設有煙腔、以及與煙腔連通的進風口和出風口 ;該傳熱風箱的上表面用于接收和干燥污泥;所述傳熱風箱上設有從其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的出料孔,且傳熱風箱內還設有從其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的出料隔板,該出料隔板將傳熱風箱煙腔與出料孔隔離開;攪拌器,安裝在轉軸上,并位于傳熱風箱的上方,且其上還設有若干把沿轉軸徑向排列,并用于將傳熱風箱上表面的污泥推動至出料孔處的刮刀。所述干燥腔室內沿其高度方向排列有若干層傳熱風箱,而任意一層傳熱風箱的上方均設置有攪拌器;任意相鄰的兩層傳熱風箱的出料孔相互錯開;所述傳熱風箱上表面為一平面,相鄰的兩層傳熱風箱的兩個出料孔在其中一層傳熱風箱上表面的投影為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所述攪拌器上的若干把刮刀的運動軌跡在該傳熱風箱上表面的投影為若干條曲線,至少有一條曲線同時穿過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所述傳熱風箱內設有供轉軸穿插的管腔,所述傳熱風箱內設有從傳熱風箱的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的管道隔板,所述管道隔板將煙腔與管腔隔離開。該出料孔位于管道隔板的外側,且該出料孔從傳熱風箱的邊緣延伸至靠近管道隔板處;所述出料隔板包括左側壁和右側壁,所述進風口和出風口分別設置在出料隔板的左側壁和右側壁上。[0015]所述傳熱風箱的外輪廓呈圓弧狀,所述管道隔板呈圓柱狀,且其中心軸與傳熱風箱的中心軸重合;所述傳熱風箱煙腔內設有沿管道隔板中心軸圓周排布的若干個用于熱煙氣導向的導向板。所述導向板包括第一導向板和第二導向板,所述第一導向板的左側與傳熱風箱內側壁連接,右側與管道 隔板的外壁之間設有間隙,所述第二導向板的右側與管道隔板的外壁連接,左側與傳熱風箱的內側壁之間設有間隙,所述第一導向板與第二導向板交替排列。所述攪拌器還包括多把沿轉軸徑向排列的攪拌棒,所述刮刀和攪拌棒分置于轉軸的兩側。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機、以及與該電機輸出軸聯接的減速機,所述減速機的輸出軸與轉軸聯接;所述上料口和下料口分別設置在干燥腔室的上下兩端,且該污泥干燥裝置還包括設置在上料口上的污泥破碎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污泥處理系統,包括污泥干燥裝置、干燥風機、干燥回風機、與干燥回風機連接的氣體回收裝置、下料裝置、進料裝置、位于下料裝置下方的傳輸帶;所述污泥干燥裝置,包括,干燥腔室,設有上料口和下料口 ;轉軸,安裝在干燥腔室內;該轉軸的軸線方向與干燥腔室的高度方向一致;驅動裝置,用于驅動轉軸轉動;傳熱風箱,其固定在干燥腔室內;所述傳熱風箱呈中空殼體狀,其內設有煙腔、以及與煙腔連通的進風口和出風口 ;該傳熱風箱的上表面用于接收和干燥污泥;所述傳熱風箱上還設有從其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的出料孔,且傳熱風箱內設有從其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的出料隔板,該出料隔板將傳熱風箱煙腔與出料孔隔離開;攪拌器,安裝在轉軸上,并位于傳熱風箱的上方,且其上還設有若干把沿轉軸徑向排列,并用于將傳熱風箱上表面的污泥推動至出料孔處的刮刀;其中,傳熱風箱的進風口通過進風管連接至干燥風機,其出風口通過回風管連接至干燥回風機或氣體回收裝置上,該下料裝置設置在下料口上,所述進料裝置設置在上料口的上方。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干燥過程中,熱煙氣通過進風口進入至傳熱風箱煙腔內,并將其熱量供給傳熱風箱,污泥在傳熱風箱的上表面受熱、蒸發水分,從而達到干燥的目的,因此,可避免污泥與熱煙氣直接接觸,減少熱煙氣的污染;而且,該污泥干燥裝置的結構簡單,干燥效率高,有利于廣泛使用。
圖I為本實用新型污泥干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污泥干燥裝置中攪拌器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污泥干燥裝置中傳熱風箱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相鄰兩層傳熱風箱出料孔投影的位置關系示意圖;[0034]圖5為本實用新型污泥處理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其中,I、干燥腔室;2、轉軸;3、傳熱風箱;31、出料孔;32、管道隔板;4、攪拌器;41、刮刀;42、攪拌棒;5、導向板;51、第一導向板;52、第二導向板;6、減速機;61、電機;71、干燥風機;72、干燥回風機;73、氣體回收裝置;74、下料裝置;75、進料裝置;76、傳輸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思路。如圖I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污泥干燥裝置,包括干燥腔室I、傳熱風箱3、攪拌器4、轉軸2、以及用于驅動轉軸2轉動的驅動裝置。所述干燥腔室I上設有上料口和下料口。工作時,污泥從干燥腔室I的上料口進入其腔室內,并從下料口出料。具體的,所述上料口和下料口分別設置在干燥腔室I的上下兩端,且該污泥干燥裝置還包括設置在上料口上的污泥破碎裝置。通過采用污泥破碎裝置的設計,可便于將進入上料口的污泥預先打散、破碎,·從而便于污泥的干燥。如圖I、3所示,所述傳熱風箱3固定在干燥腔室I內,該傳熱風箱3呈中空殼體狀,其內的煙腔,可供熱煙氣流入。所述傳熱風箱3上還設有與煙腔連通的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傳熱風箱3的上表面用于接收和干燥污泥,該傳熱風箱3上還設有從傳熱風箱3的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的出料孔31,所述傳熱風箱3上設有從其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的出料隔板,該出料隔板將傳熱風箱3煙腔與出料孔31隔離開。例如,可在傳熱風箱3上開設有呈圓柱形的出料孔31,則出料隔板則可設置為圓筒狀,以將出料孔31與傳熱風箱3的煙腔隔離開。而此時,所述煙腔由傳熱風箱3的內壁與出料隔板的外壁圍成。通過采用出料隔板的設計,可避免熱煙氣從出料孔31流至干燥腔室I內,從而減少污泥爆燃的機率。在干燥過程中,熱煙氣通過進風口進入至傳熱風箱3煙腔內,并將其熱量傳遞至傳熱風箱3,從而使污泥在傳熱風箱3的上表面受熱、蒸發水分,達到干燥的目的。而且,其可避免熱煙氣與污泥直接接觸,從而減少對熱煙氣的污染。通過采用傳熱風箱3的設計,可便于增大其傳熱面積,提高其干燥效率。此外,該污泥干燥裝置通過熱煙氣干燥,無需配置加熱元件,可便于降低其制作成本,而且,還可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根據公知常識的,該傳熱風箱3可由鐵等材料制成,以便于熱煙氣的熱量傳遞。如圖2所示,所述轉軸2安裝在干燥腔室I內,且其軸線方向與干燥腔室I的高度方向一致。所述攪拌器4安裝在轉軸2上,并位于傳熱風箱3的上方,且其上還設有若干把沿轉軸2徑向排列,并用于將傳熱風箱3上表面的污泥推動至出料孔31處的刮刀41。干燥時,通過啟動驅動裝置,可帶動轉軸2轉動,并利用轉軸2帶動攪拌器4運動,通過刮刀41的推動作用,可便于將傳熱風箱3上表面的污泥推動至出料孔31處,而且,在推動過程中還可將大塊的污泥推散,從而提高其干燥速度。為了便于進一步增加傳熱面積,本發明人設計了多層傳熱風箱3。具體的是,所述多層傳熱風箱3設置在干燥腔室I內,并沿其高度方向排列,而任意一層傳熱風箱3的上方均設置有攪拌器4,也即是,轉軸2上沿其軸線方向設置有多把攪拌器4,該多把攪拌器4的數量與傳熱風箱3的數量一致,并一一對應。任意相鄰的兩層傳熱風箱3的出料孔31相互錯開。傳熱風箱3上表面為一平面。如圖4所示,相鄰的兩層傳熱風箱3的兩個出料孔31在其中一層傳熱風箱3上表面的投影為第一投影SI和第二投影S2,所述攪拌器4上的若干把刮刀41的運動軌跡在該傳熱風箱3上表面的投影為若干條曲線S3,至少有一條曲線S3同時穿過第一投影SI和第二投影S2。所述曲線S3可以為圓弧或者圓。當污泥從干燥腔室I上的上料口投落到頂層傳熱風箱3,通過刮刀41的推動作用,可便于將污泥推動到出料孔31處,從而投落到下一層的傳熱風箱3上,通過采用此方式,污泥從上至下依次投落到各層傳熱風箱3的上表面,通過逐層輸送可便于擴大其傳熱面積,不斷翻新污泥的受熱面,進一步提聞其干燥效率。優選的,所述傳熱風箱3內設有供轉軸2穿插的管腔,所述傳熱風箱3內設有從傳熱風箱3的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的管道隔板32,所述管道隔板32將煙腔與管腔隔離開。而此時,所述煙腔由傳熱風箱3的內壁、出料隔板的外壁、管道隔板32的外壁圍成。在干燥腔室I體積不變的情況下,通過采用上述結構,可便于合理擴大煙腔的容積。如圖2所示,所述攪拌器4還包括多把沿轉軸2徑向排列的攪拌棒42,所述刮刀41和攪拌棒42分置于轉·軸2的兩側。通過利用攪拌棒42可將大塊的污泥打散、破碎,而在刮刀41和攪拌棒42的共同作用下,可便于污泥水分蒸發。如圖3所示,該出料孔31位于管道隔板32的外側,且該出料孔31從傳熱風箱3的邊緣延伸至靠近管道隔板32處。通過采用上述結構,可便于加工制作,降低其加工效率。具體的,所述出料孔31在傳熱風箱3上表面的投影為一個扇形截取前端的三角形而形成。而與此相匹配的,所述出料隔板包括左側壁、右側壁、以及連接在左側壁與右側壁之間的連接壁,所述進風口和出風口分別設置在出料隔板的左側壁和右側壁上。通過采用上述設計,可使熱煙氣完全流通于整層傳熱風箱3煙腔內,從而提高其干燥效果。而所述進風口、出風口的大小以及形狀可依據進風管和回風管實際尺寸而設定,當然,所述進風口的尺寸還可設置為最大化,即是與左側壁的尺寸相等,而出風口的尺寸也可設置為與右側壁的尺寸相等。此外,出料孔31的形狀并不僅限于上述的描述,還可設置為扇形狀等其他形狀。所述傳熱風箱3的外輪廓呈圓弧狀,具體的,所述傳熱風箱3為一圓柱形被截去出料孔31而形成的。所述管道隔板32呈圓柱狀,且其中心軸與傳熱風箱3的中心軸重合。所述傳熱風箱3煙腔內設有沿管道隔板32中心軸圓周排布的若干個用于熱煙氣導向的導向板5。所述導向板5包括第一導向板51和第二導向板52,所述第一導向板51的左側與傳熱風箱3內側壁連接,右側與管道隔板32的外壁之間設有間隙,所述第二導向板52的右側與管道隔板32的外壁連接,左側與傳熱風箱3的內側壁之間設有間隙,所述第一導向板51與第二導向板52交替排列。通過采用上述結構,可便于熱煙氣導向,并形成喘流。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機61、以及與該電機61輸出軸聯接的減速機6,所述減速機6的輸出軸與轉軸2聯接。圖5公開了本實用新型污泥處理系統,包括污泥干燥裝置、干燥風機71、干燥回風機72、與干燥回風機72連接的氣體回收裝置73、下料裝置74、進料裝置75、位于下料裝置74下方的傳輸帶76。其中,污泥干燥裝置的結構如上文所述,這里不做重復描述。所述傳熱風箱3的進風口通過進風管連接至干燥風機71,其出風口通過回風管連接至干燥回風機72或氣體回收裝置73上,該下料裝置74設置在下料口上,所述進料裝置75設置在上料口的上方。具體的,所述進風管和回風管經干燥腔室I的穿線孔穿出。工作時,熱煙氣經干燥風機71進入至污泥干燥裝置的傳熱風箱3內,而干燥完成后,該熱煙氣從傳熱風箱3的出風口回收至氣體回收裝置73 ;而污泥從進料裝置75進入至傳熱風箱3的上表面,待干燥完成后,經下料裝置74投落至傳輸帶76上。而當采用多層傳熱風箱3時,該多層傳熱風箱3的進風口通過進風管分別連接至干燥風機71,其出風口通過回風管分別連接至干燥回風機72或氣體回收裝置73上。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污泥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干燥腔室,設有上料口和下料口 ; 轉軸,安裝在干燥腔室內;該轉軸的軸線方向與干燥腔室的高度方向一致; 驅動裝置,用于驅動轉軸轉動; 傳熱風箱,其固定在干燥腔室內;所述傳熱風箱呈中空殼體狀,其內設有煙腔、以及與煙腔連通的進風口和出風口 ;該傳熱風箱的上表面用于接收和干燥污泥;所述傳熱風箱上設有從其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的出料孔,且傳熱風箱內還設有從其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的出料隔板,該出料隔板將傳熱風箱煙腔與出料孔隔離開; 攪拌器,安裝在轉軸上,并位于傳熱風箱的上方,且其上還設有若干把沿轉軸徑向排列,并用于將傳熱風箱上表面的污泥推動至出料孔處的刮刀。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污泥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腔室內沿其高度方向排列有若干層傳熱風箱,而任意一層傳熱風箱的上方均設置有攪拌器;任意相鄰的兩層傳熱風箱的出料孔相互錯開;所述傳熱風箱上表面為一平面,相鄰的兩層傳熱風箱的兩個出料孔在其中一層傳熱風箱上表面的投影為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所述攪拌器上的若干把刮刀的運動軌跡在該傳熱風箱上表面的投影為若干條曲線,至少有一條曲線同時穿過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熱風箱內設有供轉軸穿插的管腔,所述傳熱風箱內設有從傳熱風箱的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的管道隔板,所述管道隔板將煙腔與管腔隔離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出料孔位于管道隔板的外側,且該出料孔從傳熱風箱的邊緣延伸至靠近管道隔板處;所述出料隔板包括左側壁和右側壁,所述進風口和出風口分別設置在出料隔板的左側壁和右側壁上。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熱風箱的外輪廓呈圓弧狀,所述管道隔板呈圓柱狀,且其中心軸與傳熱風箱的中心軸重合;所述傳熱風箱煙腔內設有沿管道隔板中心軸圓周排布的若干個用于熱煙氣導向的導向板。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板包括第一導向板和第 二導向板,所述第一導向板的左側與傳熱風箱內側壁連接,右側與管道隔板的外壁之間設有間隙,所述第二導向板的右側與管道隔板的外壁連接,左側與傳熱風箱的內側壁之間設有間隙,所述第一導向板與第二導向板交替排列。
7.如權利要求I或3所述的污泥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器還包括多把沿轉軸徑向排列的攪拌棒,所述刮刀和攪拌棒分置于轉軸的兩側。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污泥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機、以及與該電機輸出軸聯接的減速機,所述減速機的輸出軸與轉軸聯接。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污泥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口和下料口分別設置在干燥腔室的上下兩端,且該污泥干燥裝置還包括設置在上料口上的污泥破碎裝置。
10.污泥處理系統,包括污泥干燥裝置、干燥風機、干燥回風機、與干燥回風機連接的氣體回收裝置、下料裝置、進料裝置、位于下料裝置下方的傳輸帶;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燥裝置,包括, 干燥腔室,設有上料口和下料口 ;轉軸,安裝在干燥腔室內;該轉軸的軸線方向與干燥腔室的高度方向一致; 驅動裝置,用于驅動轉軸轉動; 傳熱風箱,其固定在干燥腔室內;所述傳熱風箱呈中空殼體狀,其內設有煙腔、以及與煙腔連通的進風口和出風口 ;該傳熱風箱的上表面用于接收和干燥污泥;所述傳熱風箱上還設有從其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的出料孔,且傳熱風箱內設有從其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的出料隔板,該出料隔板將傳熱風箱煙腔與出料孔隔離開; 攪拌器,安裝在轉軸上,并位于傳熱風箱的上方,且其上還設有若干把沿轉軸徑向排列,并用于將傳熱風箱上表面的污泥推動至出料孔處的刮刀; 其中,傳熱風箱的進風口通過進風管連接至干燥風機,其出風口通過回風管連接至干燥回風機或氣體回收裝置上,該下料裝置設置在下料口上,所述進料裝置設置在上料口的上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污泥干燥裝置以及污泥處理系統。所述污泥干燥裝置包括干燥腔室、轉軸、驅動裝置、傳熱風箱、攪拌器;所述傳熱風箱呈中空殼體狀,其內設有煙腔、以及與煙腔連通的進風口和出風口;該傳熱風箱的上表面用于接收和干燥污泥;所述傳熱風箱上設有從其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的出料孔,且傳熱風箱內還設有從其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的出料隔板,該出料隔板將傳熱風箱煙腔與出料孔隔離開;攪拌器,設有刮刀。在干燥過程中,熱煙氣通過進風口進入至傳熱風箱煙腔內,并將其熱量供給傳熱風箱,污泥在傳熱風箱的上表面受熱、蒸發水分,從而達到干燥的目的,因此,可避免污泥與熱煙氣直接接觸,減少熱煙氣的污染。
文檔編號C02F11/12GK202785936SQ20122053321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7日
發明者馮本劍 申請人:馮本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