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油泥分離機及油泥處理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環保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油泥分離機及油泥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在石油工業領域,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含油污泥,即油泥,油泥是在石油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含有固體廢棄物,油泥中含有大量的苯系物、烴類物質等污染物,若不經處理,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同時造成石油資源的浪費。目前,油泥的處理一直是困擾石油工業發展,特別是油田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難題,并且油泥的排放已成為危害當地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油泥分離機,該油泥分離機能夠將油泥中的油液和泥沙進行初步分離,以便對油泥中的油液進行處理。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油泥分離機的油泥處理系統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種油泥分離機,包括具有分離腔的殼體,所述分離腔具有油泥入口和補水口,所述分離腔的上部具有儲油槽,儲油槽的底面具有泄油口 ;還包括:攪拌器,具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的內端樞裝于所述分離腔的底部,外端伸出所述分離腔的頂壁;與所述攪拌軸的外端傳動連接、驅動所述攪拌軸繞其軸心線旋轉的第一驅動電機;刮油器,具有旋轉軸線與所述攪拌軸軸心線重合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外端伸出所述分離腔的頂壁,且所述套筒的內端固定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延展面與所述套筒的旋轉軸線垂直;所述刮板具有向下延伸、且用于將分離腔內的油污刮進所述儲油槽的若干刮油片;驅動所述套筒繞其旋轉軸線旋轉的第二驅動電機。優選地,所述分離腔的底部具有至少一個發泡氣口。優選地,所述發泡氣口為六個,且沿所述分離腔周向均勻分布。優選地,所述殼體包括上端開口的罐體和封蓋,所述封蓋蓋合所述開口形成所述分離腔,且所述儲油槽位于所述罐體上端;所述第一驅動電機固定于所述封蓋,所述第二驅動電機固定于所述封蓋。優選地,所述第二驅動電機與所述套筒之間通過皮帶輪傳動連接。優選地,所述刮板的周邊具有伸入儲油槽內的刮桿。優選地,所述罐體包括內殼體和外殼體,所述內殼體與所述外殼體之間具有加熱管,且所述加熱管纏繞在所述內殼體上。優選地,所述外殼體內壁設有保溫層。[0019]優選地,所述攪拌器為絞龍式攪拌器。優選地,所述刮油器的套筒的內壁與所述攪拌器的攪拌軸之間設有軸承。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油泥處理系統,包括依次連通的制漿機、油泥分離機、污油凈化機、緩沖機以及至少一個過濾器,所述油泥分離機為上述技術方案中提供的任一種油泥分離機。優選地,每一個所述過濾器包括:具有過濾腔的殼體,所述過濾腔的頂端具有進油口,所述過濾腔的側壁設有出油口,且所述過濾腔的頂壁具有向過濾腔的底部延伸的擋板,所述擋板位于所述進油口和所述出油口之間,以形成蛇行通道。優選地,所述蛇行通道中,所述擋板朝向所述出油口的一側具有至少一塊緩沖板,且每一個所述緩沖板的上端低于所述出油口。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泥分離機,包括具有分離腔的殼體,所述分離腔具有油泥入口和補水口,所述分離腔的上部具有儲油槽,儲油槽的底面具有泄油口 ;還包括:攪拌器,具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的內端樞裝于所述分離腔的底部,外端伸出所述分離腔的頂壁;與所述攪拌軸的外端傳動連接、驅動所述攪拌軸繞其軸心線旋轉的第一驅動電機;刮油器,具有旋轉軸線與所述攪拌軸軸心線重合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外端伸出所述分離腔的頂壁,且所述套筒的內端固定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延展面與所述套筒的旋轉軸線垂直;所述刮板具有向下延伸、且用于將分離腔內的油污刮進所述儲油槽的若干刮油片;驅動所述套筒繞其旋轉軸線旋轉的第二驅動電機。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泥分離機,油泥經油泥入口通入分離腔中并通過補水口向分離腔內補水,經過攪拌器攪拌,將油泥中的污油與泥沙等分離,由于污油的密度小于水,污油和泥沙等分離后會漂浮在水面上,刮油器中刮板向下延伸的刮油片將漂浮在水面上的污油刮到儲油槽中,并通過刮油槽底面設置的泄油口將污油排出儲油槽,進入后續處理設備。刮油器中套筒的旋轉軸線與攪拌器攪拌軸的軸心線重合,因此,上述油泥分離機僅需要驅動攪拌軸旋轉的第一驅動電機和驅動套筒旋轉的第二驅動電機即可實現對攪拌器和刮油器的驅動,且刮油器的套筒與攪拌器的攪拌軸同軸設置,使上述油泥分離機的結構緊湊,增加了攪拌器的攪拌區域在分離腔內部區域所占的比例,提高了油泥分離機的工作效率。所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泥分離機能夠更好的現對油泥中污油與泥沙等之間的分離,具有較高的工作效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泥分離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泥處理系統中過濾器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泥處理系統的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油泥分離機,包括具有分離腔13的殼體1,分離腔13具有油泥入口 16和補水口 15,分離腔13的上部具有儲油槽14,儲油槽14的底面具有泄油口 141 ;還包括:攪拌器,具有攪拌軸21,攪拌軸21的內端樞裝于分離腔13的底部,外端伸出分離腔的頂壁;與攪拌軸21的外端傳動連接、驅動攪拌軸21繞其軸心線旋轉的第一驅動電機22 ;刮油器,具有旋轉軸線與攪拌軸21軸心線重合的套筒31,套筒31的外端伸出分離腔的頂壁,且套筒31的內端固定有刮板33 ;刮板33的延展面與套筒31的旋轉軸線垂直;刮板33具有向下延伸、且用于將分離腔13內的油污刮進儲油槽14的若干刮油片34 ;驅動套筒31繞其旋轉軸線旋轉的第二驅動電機3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泥分離機,油泥經油泥入口 16通入分離腔13中并通過補水口 15向分離腔13內補水,經過攪拌器攪拌,將油泥中的污油與泥沙等分離,由于污油的密度小于水,污油和泥沙等分離后會漂浮在水面上,刮油器中刮板33向下延伸的刮油片34將漂浮在水面上的污油刮到儲油槽14中,并通過刮油槽14底面設置的泄油口 141將污油排出儲油槽14,進入后續處理設備。刮油器中套筒31的旋轉軸線與攪拌器攪拌軸21的軸心線重合,因此,上述油泥分離機僅需要驅動攪拌軸21旋轉的第一驅動電機22和驅動套筒31旋轉的第二驅動電機32即可實現對攪拌器和刮油器的驅動,且刮油器的套筒31與攪拌器的攪拌軸21同軸設置,使上述油泥分離機的結構緊湊,增加了攪拌器的攪拌區域在分離腔13內部區域所占的比例,提高了油泥分離機的工作效率。所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泥分離機能夠更好的現對油泥中污油與泥沙等之間的分離,具有較高的工作效率。優選實施方式一,上述油泥分離機中,分離腔13的底部具有至少一個發泡氣口18。發泡氣口 18可以在分離腔13的底部進行發泡,發泡氣口 18生成的氣泡向油泥的表面上浮,在上浮過程中可以將油泥中的污油粘附,從而使經攪拌器攪拌后,油泥中分離出的污油盡快上浮,進一步提高油泥分離機的工作效率。優選地,上述發泡氣口 18為六個,且沿分離腔13周向均勻分布。均勻分布的六個發泡氣口 18可以使分離腔13底部生成的氣泡更加均勻,能夠將油泥中分離出的污油更快、更均勻地帶出,進一步提高油泥分離機的工作效率。具體地,在上述實施例一及其優選實施方式的基礎上,上述殼體I可以為分體式結構,上述殼體I包括上端開口的罐體11和封蓋12,封蓋12蓋合開口形成分離腔13,且儲油槽14位于罐體11上端;第一驅動電機22固定于封蓋12,第二驅動電機32固定于封蓋12。第一驅動電機22、第二驅動電機32等設置于封蓋12上,蓋體12打開后位于分離腔13內的攪拌器、刮油器等裝置完全露出,便于對分離腔13內部進行清洗,以及對分離腔13內部各個裝置的維修和養護。更具體地,上述第二驅動電機32與套筒31之間可以通過皮帶輪傳動連接。如圖1中虛線框36所示區域。第二驅動電機32與套筒31之間通過皮帶傳動,可以避免對第一驅動電機22與攪拌軸21之間傳動的干擾,便于實現對攪拌軸21和套筒31的分別控制。為防止被刮板33的刮油片34刮到儲油槽14內端額污油發生凝結現象,刮板33的周邊具有伸入儲油槽14內的刮桿35。在第二驅動電機32驅動套筒31旋轉時,刮板33帶動刮桿35在儲油槽14內攪動,可以防止儲油槽14內的污油凝結。在上述實施例及其優選實施方式的基礎上,上述罐體11包括內殼體112和外殼體111,內殼體112與外殼體111之間具有加熱管17,且加熱管17纏繞在內殼體112上。如圖1所示,上述加熱管17具有兩個端口,如第一端口 171和第二端口 172,第一端口 171和第二端口 172中,以第一端口 171為進水口為例,高溫水通過第一端口 171進入加熱管17,實現對分離腔13內部的油泥進行加熱,油泥的溫度越高,油泥中的污油的粘稠度降低,進而污油與泥沙的粘附力降低,更加便于對污油和泥沙的分離,進一步把提高油泥分離機的工作效率。當然,為了增加對加熱水中熱量的利用率,優選地,外殼體111的內壁可以設有保溫層。上述保溫層的材料可以有多種選擇,如:泡沫塑料、礦物棉、泡沫玻璃、膨脹珍珠巖、膠粉EPS顆粒保溫漿料、礦物噴涂棉、發泡水泥保溫制品、礦物棉等。優選地,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攪拌器可以為絞龍式攪拌器,如圖1所示。絞龍式攪拌器,攪拌軸21上固定有螺紋片23,且在螺紋片23的外側具有筒體24,在第一驅動電機22驅動攪拌軸21旋轉之后,攪拌器對分離腔13內油泥的攪拌方向如圖1中箭頭所示方向,螺紋片23將油泥從筒體24的上端吸入,從筒體24的下端排出,且,排出時與發泡氣口 18產生的氣泡混合,可以使油泥中的污油充分的與氣泡混合,提高污油的分離效率。上述實施方式中提到的攪拌器的攪拌軸21,內端樞裝于分離腔13的底部,如圖1中所示支架131,攪拌軸21的內端樞裝于支架131,外端與第一驅動電機傳動連接,而刮油器的套筒31的安裝可以通過下述方式實現:方式一,刮油器的套筒31的內壁與攪拌器的攪拌軸21之間設有軸承。套筒31通過軸承與攪拌軸21同軸設置,可以實現套筒31的安裝,且實現套筒31與攪拌軸21之間的相對轉動。方式二,套筒31的中部外壁與分離腔13的頂壁之間設有旋轉軸承,也可以實現套筒31的安裝,且實現套筒31與攪拌軸21之間的相對轉動。實施例二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油泥處理系統,包括依次連通的制漿機A、油泥分離機、污油凈化機C、緩沖機D以及至少一個過濾器E,其中,油泥分離機B為實施例一及其優選實施方式中提供的油泥分離機B。制漿機A將含污油的泥沙加水制備成油泥,油泥通過油泥入口 16通入油泥分離機B的分離腔內,經油泥分離機B分離出的污油通入下道工序的污油凈化機C,為提高油泥處理系統的處理效率,一臺污油凈化機C對應兩臺油泥分離機B,每一臺油泥分離機B對應一臺制漿機A ;如圖3所示;經污油凈化機C晶化之后的污油進入緩沖機D內,緩沖機D具有較大的存儲空間,可起到緩沖暫存的作用,由緩沖機處流出的污油通過至少一個過濾器E過濾,直至將污油中的泥沙等雜質清除。在處理過程中,需要向油泥分離機B、污油凈化機C中添加相應藥劑,因此,如圖3所示,油泥處理系統中還可以設有相應的藥罐F,為油泥分離機B、污油凈化機C中提供藥劑。如圖2所示,優選實施方式中,每一個過濾器E包括:具有過濾腔44的殼體43,過濾腔44的頂端具有進油口 41,過濾腔44的側壁設有出油口 42,且過濾腔44的頂壁具有向過濾腔44的底部延伸的擋板442,擋板442位于進油口 41和出油口 42之間,以形成蛇行通道。污油進入過濾腔44后,在擋板442的作用下向下流動,剛通入過濾腔44的污油的沖力不會影響到擋板442背離進油口 41 一側空間內的污油,污油在通過擋板442下端之后,由于污油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污油會漸漸上浮,并通過出油口 42排出,進入下一工序,而污油中的大部分水、以你殘留的泥沙等雜質會聚在過濾腔44的底部,并通過過濾腔44底部的排污口 46排出,實現對污油的過濾。優選地,為了進一步降低進油口 41處進入的污油對蛇行通道中擋板442背離進油口 41 一側的空間內污油的沖擊,優選地,蛇行通道中,擋板442朝向出油口 41的一側具有至少一塊緩沖板441,且每一個緩沖板441的上端低于出油口 42。當然,為降低污油的粘稠度,增加污油的流通性,具體的,上述過濾器E的殼體具有雙層結構,包括內殼體432和外殼體431,且在內殼體432和外殼體431之間設置加熱管45,并通過加熱管45的端口 451和端口 452形成循環水加熱系統,對過濾腔44進行加熱。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1.一種油泥分離機,包括具有分離腔的殼體,所述分離腔具有油泥入口和補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離腔的上部具有儲油槽,儲油槽的底面具有泄油口 ;還包括: 攪拌器,具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的內端樞裝于所述分離腔的底部,外端伸出所述分離腔的頂壁; 與所述攪拌軸的外端傳動連接、驅動所述攪拌軸繞其軸心線旋轉的第一驅動電機; 刮油器,具有旋轉軸線與所述攪拌軸軸心線重合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外端伸出所述分離腔的頂壁,且所述套筒的內端固定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延展面與所述套筒的旋轉軸線垂直;所述刮板具有向下延伸、且用于將分離腔內的油污刮進所述儲油槽的若干刮油片; 驅動所述套筒繞其旋轉軸線旋轉的第二驅動電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分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離腔的底部具有至少一個發泡氣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油泥分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發泡氣口為六個,且沿所述分離腔周向均勻分布。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分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包括上端開口的罐體和封蓋,所述封蓋蓋合所述開口形成所述分離腔,且所述儲油槽位于所述罐體上端;所述第一驅動電機固定于所述封蓋,所述第二驅動電機固定于所述封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油泥分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驅動電機與所述套筒之間通過皮帶輪傳動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油泥分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的周邊具有伸入儲油槽內的刮桿。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油泥分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包括內殼體和外殼體,所述內殼體與所述外殼體之間具有加熱管,且所述加熱管纏繞在所述內殼體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油泥分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體內壁設有保溫層。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油泥分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器為絞龍式攪拌器。
10.根據權利要求1 9任一項所述的油泥分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油器的套筒的內壁與所述攪拌器的攪拌軸之間設有軸承。
11.一種油泥處理系統,包括依次連通的制漿機、油泥分離機、污油凈化機、緩沖機以及至少一個過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分離機為權利要求1 10任一項所述的油泥分離機。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油泥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每一個所述過濾器包括: 具有過濾腔的殼體,所述過濾腔的頂端具有進油口,所述過濾腔的側壁設有出油口,且所述過濾腔的頂壁具有向過濾腔的底部延伸的擋板,所述擋板位于所述進油口和所述出油口之間,以形成蛇行通道。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油泥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蛇行通道中,所述擋板朝向所述出油口的一側具有至少一塊緩沖板,且每一個所述緩沖板的上端低于所述出油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油泥分離機,包括具有分離腔的殼體,分離腔的上部具有儲油槽,儲油槽的底面具有泄油口;還包括攪拌器,具有攪拌軸;驅動攪拌軸繞其軸心線旋轉的第一驅動電機;刮油器,具有旋轉軸線與攪拌軸軸心線重合的套筒,套筒的外端伸出分離腔的頂壁,內端固定有刮板;刮板具有若干刮油片;驅動套筒繞其旋轉軸線旋轉的第二驅動電機。刮油器的套筒與攪拌器的攪拌軸同軸設置,通過攪拌器將油泥中的污油和泥沙分離,通過刮油器將分離后的污油刮至儲油槽,通過儲油槽底部的泄油口將污油排入下一工序。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泥分離機能夠更好的現對油泥中污油與泥沙等之間的分離,具有較高的工作效率。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油泥處理系統。
文檔編號C02F11/00GK202924873SQ20122047119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4日
發明者郇正國, 司振云, 宋金忠 申請人:東營陸博奧石油環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