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生態石舫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生態石舫,尤其是涉及ー種可廣泛應用于人工水體的,集景觀、游憩與水體凈水功能為一體的多功能生態石舫生態石舫及其構建方法。
背景技術:
石舫又稱石船、旱船或不系船,是建于水中的仿船型建筑物,一般位于人工湖近岸的水中,下部為半浸于水下并固定的石制船身,上部建有木結構的艙樓。但目前的石舫僅是供游人游玩飲宴、觀賞水景之場所,不具備對水體的浄化功能,其船身免不了成為藏污納垢之所,因此會逐漸喪失其景觀功能。
發明內容
·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種具有新型結構的,尤其具有水體凈化效果的多功能生態石舫。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多功能生態石舫包括船身、植物、景觀小品和親水平臺;其中船身為半浸于水下并固定于人工水體邊坡,且與水岸相連的石砌艙體,或由エ業復合材料制成的硬質透水或不透水艙體,其內部由隔墻將艙體分為2-8個艙室,每ー艙室從下至上依次鋪設有作用層、中間層和表面層,船身兩側面上布有多排交換孔,植物的根部種植在作用層中,景觀小品置于表面層上,親水平臺為帶護欄的石砌臺階,對稱砌筑于船身的兩側面處任一位置。所述的作用層由自修復材料構成,厚度為I. 0-2. 5m,并且頂面高出船身外水體水面 0. 2-0. 5mo所述的中間層由透水、耐腐織物和鋪設在該織物表面的細砂層構成,總厚度為0. 1-0. 3mo所述的表面層采用透水磚、卵石、樹皮和草皮的ー種或幾種混合鋪設而成,厚度為0. 1-0. 3m,并用細砂填充縫隙。所述的植物為耐污、耐水濕的觀賞性木本植物。所述的景觀小品為艙樓、涼亭、假山或雕塑。所述的隔墻為石砌穿孔花墻或由エ業復合材料制成的硬質透水或不透水穿孔花
J回O所述的交換孔的排數為3-10排,孔徑為(j5 50-120mm。本發明提供的多功能生態石舫具有以下特點(I)現有石舫的石制船身給人以冰冷、壓抑的感覺及過于嚴肅、緊張的氛圍,而本發明提供的生態石舫的構建是以木本園林植物為主體,可依據設計意圖,并配合景觀小品修剪成不同的外觀,增添了生機和親和力,賦予生態石舫以景觀功能和生態文化功能,使人們身臨其境地解讀科學發展、生態文明的深刻內涵。例如,置于岸邊的生態石舫,其船身還可設計成其它不規則形狀,其上除種植不同種類的植物外,還可設計ー些石屋、涼亭等小品,植物也可依據需要修剪成形如船帆或劃船的漁夫等不同外形,使游人盡享視覺美感。(2)本發明利用植物、微生物、作用層基質的共同作用,通過過濾、吸附、微生物吸收、動物蠶食、植物吸收轉化等物理、化學、生物過程,實現生態石舫對水體的浄化功能,帶有防護設施的親水平臺提供了人與水接觸、交流的安全場所,形成集“水景觀、水文化、水環境、水安全、水經濟”為一體的多功能生態石舫。此外,針對湖泊等大型水體,也可根據需要構建多個不同外觀的生態石舫在不同地點,使整個水面充滿活力、賦予詩意,也能更有效、快速地凈化水體。(3)本發明的船身裝填了輕質自修復過濾材料,使石舫易于漂浮于水面,僅需要錨固便可固定位置,也可移動位置,其構建方法簡單,運營與維護成本低。以植物作為水體凈化的主體,利用植物龐大根系的吸收力,及膨大與伸展的根系可維持過濾基質的通透性,并有效防止其堵塞,污水凈化持續能力強,效果好,并且植物無需收割,無二次污染。生態石舫的構建,也為水體動植物提供了棲息場所,豐富了水體的生物多祥性。(4)本發明的園林植物外觀設計富有景觀效益,其水體浄化與成林過程富有環境·效益,而其木材生產過程又富有經濟效益。因此,通過多功能生態石舫的構建可實現環境與景觀、經濟與社會效益的一致性。
圖I為本發明提供的多功能生態石舫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所示,本發明提供的多功能生態石舫包括船身I、植物2、景觀小品3和親水平臺4 ;其中船身I為半浸于水下并固定于人工水體邊坡,且與水岸相連的石砌艙體,或由エ業復合材料制成的硬質透水或不透水艙體,可以根據需要改變外形輪廓,其內部由隔墻9將艙體分為2-8個艙室10,每ー艙室10從下至上依次鋪設有作用層5、中間層6和表面層7,船身I兩側面上布有3-10排孔徑為(j5 50-120mm的交換孔8,這樣有利于船身I內外水體的交換和水體動物的自由進出,植物2的根部種植在作用層5中,景觀小品3置于表面層7上,親水平臺4為帶護欄11的石砌臺階,對稱砌筑于船身I的兩側面處任一位置,供游人近水、親水、戲水等。所述的作用層5由自修復材料構成,厚度為I. 0-2. 5m,并且頂面高出船身I外水體水面0. 2-0. 5m。可依據自修復材料對水中污染物的凈化特點來設計顆粒級配和鋪設方式,以達到最佳的水質凈化效果。所述的中間層6由透水、耐腐織物和鋪設在該織物表面的細砂層構成,總厚度為0. 1-0. 3m,其作用是防止泥沙隨雨水下滲進入作用層5而造成自修復材料孔隙的堵塞,也可起到支撐植物2和保溫的作用。所述的表面層7采用透水磚、卵石、樹皮和草皮的ー種或幾種混合鋪設而成,厚度為0. 1-0. 3m,并用細砂填充縫隙,具有支撐植物2、方便游人行走和保障生態石舫游憩性的作用。所述的植物2為耐污、耐水濕的觀賞性木本植物,主要以本地種植的3-6年生園林喬、灌木為宜,如北方地區可種植饅頭柳、水杉、黒松等;南方地區種植的樹種較多,如水杉、池杉、水松等。植物的根部種植在作用層中。所述的景觀小品3為艙樓、涼亭、假山或雕塑等以休憩、觀賞為目的的功能性園林小品,供游人休息、乘涼、照相等。所述的隔墻9為石砌穿孔花墻或由エ業復合材料制成的硬質透水或不透水穿孔花墻。現將本發明提供的多功能生態石舫建造方法闡述如下首先砌筑船身I和搭建親水平臺4,在建好的船身I內部將自修復材料鋪設至距船身I頂部0. 5-1. Om處,將I和2年生待植植物2用生根粉浸泡苗木根部1-10分鐘后,人工舒展根系后植入上述自修復材料中預定位置,對于3-8年生待植植物2,則帶土球裝入自制植穴袋后植入上述自修復材料中預定位置,然后覆蓋、緊實、整平自修復材料至作用層5的設計高度,之后在作用層5的表面覆蓋1-3層透水、耐腐織物,然后將細砂覆蓋在其表面并整平即構成中間層6,最后在中間層6的表面鋪設透水磚、卵石等,用細砂填充縫隙構成表·面層7。待植物2穩定后可將其修剪成具有一定寓意的外觀,同時布置景觀小品3。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生態石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功能生態石舫包括船身(I)、植物(2)、景觀小品(3)和親水平臺(4);其中船身(I)為半浸于水下并固定于人工水體邊坡,且與水岸相連的石砌艙體,或由工業復合材料制成的硬質透水或不透水艙體,其內部由隔墻(9)將艙體分為2-8個艙室(10),每一艙室(10)從下至上依次鋪設有作用層(5)、中間層(6)和表面層(7),船身(I)兩側面上布有多排交換孔(8),植物(2)的根部種植在作用層(5)中,景觀小品(3)置于表面層(7)上,親水平臺(4)為帶護欄(11)的石砌臺階,對稱砌筑于船身(I)的兩側面處任一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生態石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用層(5)由自修復材料構成,厚度為I. 0-2. 5m,并且頂面高出船身(I)外水體水面0. 2-0. 5m。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生態石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間層(6)由透水、耐腐織物和鋪設在該織物表面的細砂層構成,總厚度為0. 1-0. 3m。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生態石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層(7)采用透水磚、卵石、樹皮和草皮的一種或幾種混合鋪設而成,厚度為0. 1-0. 3m,并用細砂填充縫隙。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生態石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2)為耐污、耐水濕的觀賞性木本植物。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生態石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景觀小品(3)為艙樓、涼亭、假山或雕塑。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生態石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墻(9)為石砌穿孔花墻或由工業復合材料制成的硬質透水或不透水穿孔花墻。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生態石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換孔(8)的排數為3-10排,孔徑為小50-120臟。
全文摘要
一種多功能生態石舫。其包括船身、植物、景觀小品和親水平臺;船身為半浸于水下的硬質透水或不透水艙體,內部由隔墻將艙體分為多個艙室,每一艙室從下至上鋪設有作用層、中間層和表面層,船身兩側面布有交換孔,植物根部種植在作用層中,景觀小品置于表面層上,親水平臺為帶護欄的石砌臺階。本發明的多功能生態石舫是以游憩性結構為載體,植物為主導,利用植物、微生物、自修復材料的共同作用,通過過濾、吸附、微生物分解、動物蠶食、植物吸收轉化等過程,實現生態石舫對水體的凈化、護岸、游憩功能,其構建方法簡單,運營與維護成本低,污水凈化持續能力強,有助于實現生態石舫“水景觀、水文化、水環境、水經濟和水安全”最大化的功能目標。
文檔編號C02F3/32GK102786145SQ20121026850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1日
發明者吳麗萍, 文科軍 申請人:天津慶勝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