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移動水廠水處理工藝及移動式水處理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移動水廠水處理工藝及移動式水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受溫室效應影響,全球氣候變化、地質變化、環境變化日益嚴重,洪澇、地震等自然災害不斷發生,受災期間的生活用水、飲用水供給問題較為突出。現有的車載供水裝置大部分采用反滲透方法制水,只能解決飲用水問題,大量的生活用水無法提供,如將飲用水用作生活用水,成本太高,同時也是一種能源、資源的浪費。且單純的反滲透制水方法有其局限性,只能解決輕度污染水質的凈化問題,災害發生時水環境污染較為嚴重,水中的重金屬及有機物會破壞反滲透膜,縮短膜的壽命,影響出水率,達不到全面解決應急用水的目的。
目前的車載凈水裝置中,常規配置為碳濾器、砂濾器、保安過濾器、反滲透裝置。沒有對進入反滲透膜前的受重金屬、有機物污染的水設置預處理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之不足,提供一種移動水廠水處理工藝及移動式水處理系統。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I. 一種移動水廠水處理工藝,具有如下步驟A原水采集,同時在取水裝置出水管中加入絮凝劑;B:對原水使用絮凝劑進行絮凝沉淀,經處理后的原水,水體顏色變清;C:對經絮凝沉淀的水進行微納米曝氣處理和添加脫氮劑進行脫氮處理,經該步驟處理后的出水可以達到一級排放標準;D:對經步驟C處理后的水經溶氣膜裝置進行過濾,經過濾后的水一部分作為生活用水進入生活用水水箱、另一部分進入下一步驟,生活用水的水質達到了《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的要求;E:對經步驟D處理的所述的另一部分的水進入離子篩凈化裝置進行重金屬過濾,過濾后的水進入飲用水水箱作為飲用水排放,飲用水的水質達到了《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85 的要求。步驟B中所使用的絮凝劑為含有聚合氯化鋁和聚丙烯酰胺的復合絮凝劑;步驟C中所使用的脫氮劑為含有乳酸、乙酯、乙醇、丙三醇、聚乙烯多銨鹽和過氧化鈣的有機復合脫氮劑;步驟D中所使用溶氣膜的孔徑為0. 002 0. I微米;步驟D中對溶氣膜裝置吹入氣體使溶氣膜發生抖動增加膜通量。2. 一種應用上述移動水廠水處理工藝的移動式水處理系統,水處理系統包括取水裝置、與取水裝置依次相通的原水絮凝箱、微納米曝氣裝置、溶氣膜過濾裝置和生活用水水箱,生活用水水箱具有生活用水出水口,所述的生活用水水箱還順序與離子篩凈化裝置和飲用水水箱相通,所述飲用水水箱具有飲用水出水口。微納米曝氣裝置包括設置在原水絮凝箱內的沉浸式微納米曝氣頭及原水絮凝箱外的水泵,水泵與微納米曝氣頭管道連接。取水裝置包括潛水泵和與潛水泵出水口連接的蛇形輸水軟管。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移動式水處理系統既可放在車上,亦可放在平地上,還可以空投后在地面組裝后使用;既能提供生活用水,又能提供飲用水,因而滿足了邊遠缺水地區和災難后水污染地區對生活用水及飲用水的應急需求,同時取消了常規的污水處理用生化池。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發明的工藝流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所述的移動式水處理系統結構示意圖。圖2中1.原水絮凝箱;2.微納米曝氣頭;3.溶氣膜過濾裝置;4.離子篩凈化裝置;5.生活用水水箱;6.飲用水水箱;7.取水裝置;8.水泵;9.微納米曝氣裝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在結合附圖和優選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如圖I所示的一種移動水廠水處理工藝,具有如下步驟A:原水采集。水廠開工時,操作人員使用潛水泵抽取原水。抽水過程中,視水質情況,加藥裝置通過管道向潛水泵出水管路內投放復合絮凝劑,混合有復合絮凝劑的原水通過潛水泵泵入原水絮凝箱I,復合絮凝劑和原水在原水絮凝箱I內得到了充分混合;B:原水絮凝沉淀。進入原水絮凝箱I內的來水經絮凝沉淀后顏色變清,水體中大部分懸浮物、有機物得到了沉降。所使用的復合絮凝劑含有聚合氯化鋁和聚丙烯酰胺;C:脫氮曝氣處理。在經步驟B處理后的清水中按比例添加有機復合脫氮劑,啟動微納米曝氣裝置9,在曝氣作用下,水中的氨、氮、BOD, COD得到了較好的降解,曝氣處理后的水攜帶大量的微小氣泡,可持續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所使用的有機復合脫氮劑含有乳酸、乙酯、乙醇、丙三醇、聚乙烯多銨鹽和過氧化鈣;D:溶氣膜過濾。經步驟C處理后的水通過管道泵入溶氣膜過濾裝置3,進水壓力為0. 25、. 3MPa,水走殼層。溶氣膜過濾裝置3內的膜絲采用孔徑為0. 002 0. I微米的溶氣膜制作。通過管道向溶氣膜過濾裝置3內的水中注入空氣,水中上升的氣泡促使溶氣膜過濾裝置3中的膜絲在水中自由擺動,進一步降解水體中的C0D。由于膜絲的擺動,有效地延緩了膜污染的形成和膜通量的衰減速度,從而減少了膜裝置的清洗次數,降低了設備的能耗。過濾后的水通過管道進入生活用水水箱5,儲存在生活用水水箱5中的水一部分作為生活用水,另一部分通過管道泵入離子篩凈化裝置4 ;E:離子篩過濾。進入離子篩凈化裝置4的生活用水經過離子篩凈化裝置4的過濾,去除了水中的有害重金屬,離子篩凈化裝置4處理后的水通過管道進入飲用水水箱6作為飲用水。如圖2所示的一種移動式水處理系統,水處理系統包括取水裝置7、與取水裝置7依次相通的原水絮凝箱I、微納米曝氣裝置9、溶氣膜過濾裝置3和生活用水水箱5,生活用水水箱5具有生活用水出水口,生活用水水箱5還順序與離子篩凈化裝置4和飲用水水箱6相通,飲用水水箱6具有飲用水出水口。本實施例中,取水裝置7采用出水口連接有蛇形輸水軟管的潛水泵。微納米曝氣裝置9包括設置在原水絮凝箱I內的沉浸式微納米曝氣頭2及原水絮凝箱I外的水泵8,水泵8與微納米曝氣頭2管道連接。此微納米曝氣頭2在專利號200910265225. 9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設計,使用水泵8進行水力曝氣,并設置了 COD在線監測系統,其耗電量為550W,相比常規的鼓風曝氣系統,可以大量節約移動水廠的綜合能耗。 溶氣膜過濾裝置3內設置有一端固定、另一端可以在水中自由飄動的中空纖維膜絲,膜絲采用性能優于MBR膜的溶氣膜制作,該材料由法國艾科公司生產。離子篩凈化裝置4目前已在北京萬瑞爾高科有限公司生產的“水絡泉”飲用水(直供軍方)中得到了應用。本發明的產水全過程采用PLC系統全自動控制,可視水質情況,對加藥量進行自動切換及調整。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移動水廠水處理工藝,其特征是具有如下步驟 A:原水采集; B:對原水使用絮凝劑進行絮凝沉淀; C:對經絮凝沉淀的水進行微納米曝氣處理和添加脫氮劑進行脫氮處理; D:對經步驟C處理后的水經溶氣膜過濾裝置(3)進行過濾,經過濾后的水一部分作為生活用水進入生活用水水箱(5)、另一部分進入下一步驟; E:對經步驟D處理的所述的另一部分的水進入離子篩凈化裝置(4)進行重金屬過濾,過濾后的水進入飲用水水箱(6 )。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移動水廠水處理工藝,其特征是步驟B中所使用的絮凝劑為含有聚合氯化鋁和聚丙烯酰胺的復合絮凝劑。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移動水廠水處理工藝,其特征是步驟C中所使用的脫氮劑為含有乳酸、乙酯、乙醇、丙三醇、聚乙烯多銨鹽和過氧化鈣的有機復合脫氮劑。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移動水廠水處理工藝,其特征是步驟D中所使用溶氣膜的孔徑為0. 002 0. I微米。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移動水廠水處理工藝,其特征是步驟D中對溶氣膜過濾裝置(3)吹入氣體使溶氣膜發生抖動增加膜通量。
6.一種應用權利要求I所述的移動水廠水處理工藝的移動式水處理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水處理系統包括取水裝置(7)、與取水裝置(7)依次相通的原水絮凝箱(I)、微納米曝氣裝置(9)、溶氣膜過濾裝置(3)和生活用水水箱(5),所述的生活用水水箱(5)具有生活用水出水口,所述的生活用水水箱(5)還順序與離子篩凈化裝置(4)和飲用水水箱(6)相通,所述飲用水水箱(6 )具有飲用水出水口。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移動式水處理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微納米曝氣裝置(9)包括設置在原水絮凝箱(I)內的沉浸式微納米曝氣頭(2)及原水絮凝箱(I)外的水泵(8),水泵(8)與微納米曝氣頭(2)管道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移動式水處理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取水裝置(7)包括潛水泵和與潛水泵出水口連接的蛇形輸水軟管。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移動水廠水處理工藝及移動式水處理系統,移動水廠水處理工藝步驟包括原水采集;絮凝沉淀處理;脫氮、曝氣處理;溶氣膜過濾,經過濾后的水一部分作為生活用水進入生活用水水箱,另一部分進入離子篩凈化裝置;對進入離子篩凈化裝置的水進行重金屬過濾,過濾后的水進入飲用水水箱,移動式水處理系統包括取水泵、與取水泵管道相連的原水絮凝箱、微納米曝氣裝置、溶氣膜過濾裝置、生活用水水箱、離子篩凈化裝置、飲用水水箱。該移動式水處理系統既可放在車上,亦可放在平地上,還可以空投后在地面組裝后使用;既能提供生活用水,又能提供飲用水,因而滿足了邊遠缺水地區和災難后水污染地區對生活用水及飲用水的應急需求。
文檔編號C02F1/58GK102745861SQ201210206859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1日
發明者沈鉅岳, 陳昌敏 申請人:沈鉅岳, 陳昌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