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理水體中過量氮磷及藍藻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理水體富營養化污染技術,特別是一種藍藻污染治理技術,屬水體污染治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人類生活的加劇,人類活動對水體的污染越來越大,江、河、湖泊的富營養化已是世界性的嚴重問題。由于工業點源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及人類生活污水排放等,導致水體中大量營養物質積累,藻類繁生,水色濃綠渾濁,甚至變黑臭,嚴重影響景觀效果和人體健康,為了控制藻類生長,一般采用打撈法、物理吸納法、物理化學法、生物治理法等。但這些方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費用高、產生生態危害、不易控制等特點。富營養化水體的治理,需要探索一條切實有效的方法。水葫蘆又名鳳眼蓮、水浮蓮,在含有機質的靜水中生長迅猛,尤其在富營養化的水體中繁殖能力極強,在藍藻污染的水域內養殖水葫蘆,能大量吸收水體中的總磷總氮,并且根系分泌一些化感物質,從而控制藍藻的生長,起到凈化水體的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成本低、簡單方便、易于實施的治理富營養化水體中藍藻的生物生態治理方法。大量試驗表明,水葫蘆對藍藻的生長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過與藻類競爭氮磷和陽光等營養,并且通過根系分泌克藻的化感物質實現克藻作用。在水葫蘆整個生長周期中均能大量吸收富營養化水體中的氮磷以及大量吸附水體中的藍藻。按照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采用水體圍隔將水葫蘆控制在水面一定的范圍內,控制其對水體的覆蓋面積,利用其本身的生物特性凈化水體。一種治理水體中過量氮磷及藍藻的方法,步驟為
(1)水體圍隔的放置將購買的水體圍隔放入需治理的水中,沿著圍隔取多點,在每個點上打樁固定,竹樁需打入到泥中O. 5 1. 5m深;竹樁固定以后,橫向部分用鋼絲將其綁扎固定;然后進行圍網,將網底用石籠沉入泥中;
(2)水葫蘆的種植在水體圍隔包圍的范圍內直接拋入水葫蘆,水葫蘆種養的面積為水體的30%-70%,種植時間選擇晴天風平浪靜的傍晚;初次種植后,部分水葫蘆因運輸、移栽等原因死亡,在兩星期內,根據區域內成活情況,進行補種;
(3)打撈水葫蘆種養2 3個月后將其全部打撈,打撈采用機械化的方式進行,采用專業的船進行采收,或采用機械切割;打撈后的水葫蘆經晾曬處理,進行資源再利用,用作優質的有機肥料或沼氣發酵原料。步驟(2)中在夏季溫度過高時,對于生長過旺的部分及時收割。 所述的水體圍隔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浮于水面上的浮子帶,一是水面下的網狀裙體部分,群體下端設有的配重部分。浮子帶表層采用PVC布包裹,內部有多個空腔組成,每個空腔內設有泡沫塑料作為浮子,增加圍隔的浮力,使其漂浮于水面。網狀群體部分主要由漁網構成,設計高度為I. 5nT2m。在網狀裙體下部采用石塊用以配重。其固定方式采用木樁固定,在圍隔的兩端及中間多段使用木樁多點固定,防止風浪過大而遭到破壞。水體圍欄裝置的主要功能是確保水葫蘆不向外飄散,起相對隔離水界的功能,同時有利于后期的打撈工作。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本發明不再局限于狹長的水域中應用(如河道),在開闊的大面積水域中亦可使用(如湖泊);對于后期采收,本發明使用機械化采收的方式,使用專業船只進行后期打撈工作,更為省時、省力、有效;本發明考慮到了水葫蘆后期的資源化利用,將采收的水葫蘆經晾曬處理,可用作優質的有機肥料或沼氣發酵原料等,是一種生態環保又經濟的水生態環境修復的方法。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I
(I)水體圍隔的放置首先,將水體圍隔投入水域中,打樁固定。沿著圍隔取多點,在每個點上打樁固定,竹樁需打入到泥中Im深。竹樁固定以后,橫向部分用鋼絲將其綁扎固定。然后進行圍網,將網底用石籠沉入泥中,確保水葫蘆在圍網內生長。(2)水葫蘆的種植水體圍隔所包圍的面積為需治理水域的30%_70%,種植時間最好是晴天風平浪靜的傍晚為宜。初次種植后,部分水葫蘆可能因運輸、移栽等原因死亡,在兩星期內,根據區域內成活情況,進行補種。夏季溫度過高時,對于生長過旺的部分及時收割。投放時的覆蓋率為30%,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繁殖,覆蓋率可達到70%。(3)打撈最后在種養3個月后對水葫蘆進行打撈處理,打撈采用機械化的方式進行,經過三個月的治理,此時的水質變得清澈透明,藍藻的量明顯減少,水質有顯著改觀。實施例2
(1)水體圍隔的放置將購買的水體圍隔放入需治理的水中,沿著圍隔取多點,在每個點上打樁固定,竹樁需打入到泥中I. 5m深;竹樁固定以后,橫向部分用鋼絲將其綁扎固定;然后進行圍網,將網底用石籠沉入泥中;
(2)水葫蘆的種植在水體圍隔包圍的范圍內直接拋入水葫蘆,水葫蘆種養的面積為水體的40%,種植時間選擇晴天風平浪靜的傍晚;初次種植后,部分水葫蘆因運輸、移栽等原因死亡,在兩星期內,根據區域內成活情況,進行補種;
(3)打撈水葫蘆種養3個月后將其全部打撈,打撈采用機械化的方式進行,采用專業的船進行采收,或采用機械切割;打撈后的水葫蘆經晾曬處理,進行資源再利用,可用作優質的有機肥料或沼氣發酵原料。實施例3
(1)水體圍隔的放置將購買的水體圍隔放入需治理的水中,沿著圍隔取多點,在每個點上打樁固定,竹樁需打入到泥中O. 5m深;竹樁固定以后,橫向部分用鋼絲將其綁扎固定;然后進行圍網,將網底用石籠沉入泥中;
(2)水葫蘆的種植在水體圍隔包圍的范圍內直接拋入水葫蘆,水葫蘆種養的面積為水體的70%,種植時間選擇晴天風平浪靜的傍晚;初次種植后,部分水葫蘆因運輸、移栽等原因死亡,在兩星期內,根據區域內成活情況,進行補種;
(3)打撈水葫蘆種養2個月后將其全部打撈 ,打撈采用機械化的方式進行,采用專業的船進行采收,或采用機械切割;打撈后的水葫蘆經晾曬處理,進行資源再利用,可用作優質的有機肥料或沼氣發酵原料。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理水體中過量氮磷及藍藻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驟為 (1)水體圍隔的放置將購買的水體圍隔放入需治理的水中,沿著圍隔取多點,在每個點上打樁固定,竹樁需打入到泥中O. 5 1. 5m深;竹樁固定以后,橫向部分用鋼絲將其綁扎固定;然后進行圍網,將網底用石籠沉入泥中; (2)水葫蘆的種植在水體圍隔包圍的范圍內直接拋入水葫蘆,水葫蘆種養的面積為水體的30%-70%,種植時間選擇晴天風平浪靜的傍晚;初次種植后,部分水葫蘆因運輸、移栽等原因死亡,在兩星期內,根據區域內成活情況,進行補種; (3)打撈水葫蘆種養2 3個月后將其全部打撈,打撈采用機械化的方式進行,采用專業的船進行采收,或采用機械切割;打撈后的水葫蘆經晾曬處理,進行資源再利用,可用作優質的有機肥料或沼氣發酵原料。
2.如權利要求I所述治理水體中過量氮磷及藍藻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驟(2)中在夏季溫度過高時,對于生長過旺的部分及時收割。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理水體富營養化污染技術,特別是一種藍藻污染治理技術,屬水體污染治理技術領域。其利用水體圍隔將水葫蘆控制在水面一定的范圍內,控制其對水體的覆蓋面積,利用其本身的生物特性凈化水體。本發明不再局限于狹長的水域中應用(如河道),在開闊的大面積水域中亦可使用(如湖泊);對于后期采收,本發明使用機械化采收的方式,使用專業船只進行后期打撈工作,更為省時、省力、有效;本發明考慮到了水葫蘆后期的資源化利用,將采收的水葫蘆經晾曬處理,可用作優質的有機肥料或沼氣發酵原料等,是一種生態環保又經濟的水生態環境修復的方法。
文檔編號C02F3/32GK102701458SQ20121017487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31日
發明者惠峰, 趙湘 申請人:江蘇美尚生態景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