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污泥濃縮槽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合于多晶硅生產過程廢水處理的污泥濃縮槽,特別是一種帶液位計的污泥濃縮槽。
背景技術:
多晶硅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浸蝕酸廢液、酸性廢水、沖洗廢水和含硅廢水等必須經廢液處理工序處理,處理過程中沉淀下來的污泥由污泥泵送到污泥濃縮槽。污泥濃縮槽內的上層清液由溢流堰溢流并返回廢水處理系統,污泥濃縮槽內的底部污泥濃液由濃縮槽排泥泵加壓后送到板框壓濾機壓濾,使固液分離,得到污泥濾餅送下一工序處理,濾液返回廢水處理系統。在以上工藝過程中,污泥濃縮槽作為濃縮污泥的關鍵設備,其運行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能否正常運行。如果污泥濃縮槽運行正常,對污泥起到了預期濃縮作用, 則壓濾系統的生產效率會大幅提高,上下工序的生產能力才能相互匹配,才能保證生產正常運行。但是,由于原來設計的污泥濃縮槽存在設計缺陷,生產過程中無法對其液位進行 M小時監控,在往該裝置輸送污泥時,可能會出現液位失控的情況,這樣就會有大量污泥隨污泥濃縮槽內的上層清液從溢流堰返回廢水處理系統,造成惡性循環,從而破壞整個系統的正常生產。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情況,提供一種可在生產過程中對液位進行M小時監控的污泥濃縮槽。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種污泥濃縮槽,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設有溢流堰,所述殼體內部設有導流筒, 在所述殼體上設有液位計。作為優選方式,所述殼體上設有高于溢流堰的液位計上接口 4和低于溢流堰的液位計下接口 5,所述液位計的上端口與液位計上接口 4連接,所述液位計的下端口和液位計下接口 5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多晶硅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浸蝕酸廢液、酸性廢水、沖洗廢水和含硅廢水等經廢液處理工序處理,處理過程中沉淀下來的污泥由污泥泵輸送并經污泥濃縮槽進料口 2進入導流筒8,經擴容減速后出導流筒進入污泥濃縮槽澄清段進行沉降分離,污泥濃縮槽內的上層清液由溢流堰1溢流并返回廢水處理系統,污泥濃縮槽內的底部污泥濃液由濃縮槽底部污泥排除口 6排出并經泵加壓后送到板框壓濾機壓濾,使固液分離,得到污泥濾餅送下一工序處理,濾液返回廢水處理系統。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液位計的數據傳送到計算機,操作人員可根據液位情況判斷溢流堰堰上液層高度,從而判斷進液量是否合適,達到實時調節的目的,保證污泥濃縮槽的濃縮效果。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圖中,1為溢流堰,2為進料口,3為人孔a,4為液位計上接口,5為液位計下接口, 6為排泥口,7為人孔b,8為導流筒,9為殼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污泥濃縮槽,包括殼體9,所述殼體9上設有溢流堰1,所述殼體 9內部設有導流筒8,在所述殼體9上設有液位計。所述殼體上設有高于溢流堰的液位計上接口 4和低于溢流堰的液位計下接口 5,所述液位計的上端口與液位計上接口 4連接,所述液位計的下端口和液位計下接口 5連接,所述殼體9上設有用于檢修的人孔a和人孔b。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多晶硅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浸蝕酸廢液、酸性廢水、沖洗廢水和含硅廢水等經廢液處理工序處理,處理過程中沉淀下來的污泥由污泥泵輸送并經污泥濃縮槽進料口 2進入導流筒8,經擴容減速后出導流筒進入污泥濃縮槽澄清段進行沉降分離,污泥濃縮槽內的上層清液由溢流堰1溢流并返回廢水處理系統,污泥濃縮槽內的底部污泥濃液由濃縮槽底部污泥排除口 6排出并經泵加壓后送到板框壓濾機壓濾,使固液分離,得到污泥濾餅送下一工序處理,濾液返回廢水處理系統。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污泥濃縮槽,包括殼體(9),所述殼體上設有溢流堰(1),所述殼體內部設有導流筒(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殼體上設有液位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濃縮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上設有高于溢流堰的液位計上接口(4)和低于溢流堰的液位計下接口(5),所述液位計的上端口與液位計上接口(4) 連接,所述液位計的下端口和液位計下接口(5)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污泥濃縮槽,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設有溢流堰,所述殼體內部設有導流筒,在所述殼體上設有液位計;本實用新型的液位計的數據傳送到計算機,操作人員可根據液位情況判斷溢流堰堰上液層高度,從而判斷進液量是否合適,達到實時調節的目的,保證污泥濃縮槽的濃縮效果。
文檔編號C02F11/12GK202139158SQ20112020136
公開日2012年2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5日
發明者曾勇強, 曾維華 申請人:四川瑞能硅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