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分流式雨水收集利用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分流式雨水收集利用裝置。
背景技術:
雨水收集利用技術是一種較為流行的水處理及回用技術。近些年,對于雨水收集利用技術的研究也在不斷地加深。有資料顯示,降落到地面的雨水,形成徑流后,初期的雨水徑流污染較為嚴重,占整個污染量的80%,而后期的雨水徑流比較潔凈。因此,有學者提出,對于雨水收集利用技術,直接將初期雨水棄流,收集后期雨水進行再利用。然而,另有資料顯示,初期雨水徑流的污染主要是固體懸浮物,總氮、總磷、氨氮等其它污染指標都不是特別高。因此,直接將初期雨水排除而不加以利用,尤為可惜。現有的雨水收集利用裝置都是將初期雨水直接排放,或是先將其收集在一個水箱里等降雨結束后再排放,如2011年3 月2日公開的申請號為20100522079.6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降雨徑流分質收集及凈化的工藝與系統,該系統包括進水管、截留池、滲濾池、濾層及出水管組成。該發明專利申請將匯集在截留池內的初期雨水利用潛水泵打入污水管網,與污水一同流向污水廠,該方法會導致市政污水濃度降低,從而影響污水廠處理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利用初期雨水的分流式雨水收集利用裝置。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分流式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包括依次連通的進水管、導流室、收集利用管、后期雨水儲存室和出水管,所述導流室設有出水口,所述導流室經所述出水口與初期雨水過濾室連通,所述導流室的側壁上安裝有溢流管和連接管,所述導流室通過所述溢流管和所述連接管與人工濕地連通,所述人工濕地的底部鋪有濾層,所述濾層的底部設有穿孔集水管,所述連接管出水口處的標高高于所述出水口,所述連接管連接在潛水泵的出水口上,所述潛水泵設置在所述初期雨水過濾室的底部,所述出水口、溢流管和連接管上均設有單向閥,所述人工濕地上設有補給水源口 ;所述導流室和所述初期雨水過濾室之間設有濾網結構。所述濾網結構包括三層濾網,所述三層濾網的孔徑沿出水方向依次減小。所述三層濾網均為半包圍結構,所述濾網結構由所述三層濾網依次拼裝形成。所述濾層包括三層濾料,所述三層濾料的粒徑從上至下依次增大。所述導流室的底面為自進水管側逐漸降低的斜面。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通過將污染較嚴重的初期徑流雨水和水質較好的后期徑流雨水分流,利用人工濕地處理初期雨水,能夠有效去除初期徑流雨水中的懸浮物、有機物、及氮磷等污染物,生態化地處理初期雨水,并能美化區域內的環境景觀。 本實用新型還具有占地面積小,運行管理方便,結構簡單,空間布置合理、緊湊,自動化程度高,安全、節能等優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濾網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降雨初期的工作原理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降雨中期的工作原理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降雨結束后的工作原理圖。圖中1、進水管,2、導流室,3、檢修口,4、雨水收集利用管,5、單向閥,6、檢修口,7、 初期雨水過濾室,8溢流管9、連接管,10、人工濕地,11、水生植物,12、淺層濾料,13中層濾料14、深層濾料,15、穿孔集水管,16、潛水泵,17、小孔徑濾網,18、中孔徑濾網,19、大孔徑濾網,20、出水管,21、后期雨水儲存室,22、補給水源口,23、浮球液位計。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請參閱圖1 圖3,本實用新型一種分流式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包括依次連通的雨水進水管1、雨水導流室2、雨水收集利用管4、后期雨水儲存室21和后期雨水出水管20,雨水導流室2上設有與初期雨水過濾室7連通的出水口,初期雨水過濾室7上安裝有溢流管8 和連接管9,初期雨水過濾室7通過溢流管8和連接管9與人工濕地10連通,人工濕地10 下部從上至下依次設有淺層濾料12、中層濾料13和深層濾料14,在人工濕地10濾料層的底部設有穿孔集水管15,出水口、溢流管8和連接管9上均設有單向閥5。在出水口處設有濾網結構,濾網結構由大孔徑濾網19、中孔徑濾網18和小孔徑濾網17三件半包圍形的濾網拼裝形成,三件濾網沿出水方向濾網孔徑依次變小,在本實施例中,沿出水方向濾網孔徑依次為4mm、2mm和0. 5mm。連接管9出水口處的標高應略高于初期雨水過濾室7進水口標高。連接管9連接在潛水泵16的出水口上,潛水泵16設置在初期雨水過濾室7的底部,人工濕地10上應當設有補給水源口 22并種植水生植物11。為了檢修方便,可在導流室2和初期雨水過濾室7的頂部分別設有檢修口 3和檢修口 6。在本實施例中,雨水導流室2由混凝土澆筑而成,并做好防水,埋于地下,并將其底面設置為自進水管側逐漸降低的斜面,傾斜角度約為10° 20°即可。初期雨水過濾室 7由混凝土澆筑而成,并做好防水,容積大小按照雨水徑流20min內匯水區域面積上的水量計算。在本實施例中,人工濕地10為半地下式,人工濕地10的深層粒料是粒徑為20 30mm的礫石,厚度為20cm ;中層粒料是粒徑為10 15mm的碎石,厚度為20cm ;淺層粒料是粒徑為1 8mm的沙子和人工沸石,厚度為30cm。濾層上面布水20cm厚,并種植香蒲、蘆葦、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安裝在濾層底部的穿孔集水管15,用于收集人工濕地處理后的雨水。后期雨水儲存室21用混泥土澆筑成形,做好防水,設置于導流室2的下部。[0022]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請參閱圖4 圖6,當降雨開始時,雨水由進水管1進入導流室2內,初期雨水沿導流室2內的底面流向導流室出口,雨水進入初期雨水過濾室7時,首先經過三級濾網過濾, 然后隨著雨水不斷流入初期雨水過濾室7,其室內水位逐漸升高,當初期雨水過濾室7內的水量達到設計的初期雨水量時,安裝在導流室和初期雨水過濾室之間的單向閥5關閉,雨水壅積在導流室2內而不再進入初期雨水過濾室7,當水位高于雨水收集管4低端標高時, 雨水會沿著雨水收集管4流入中期雨水儲存室21內,實現后期雨水收集。待降雨結束后, 利用初期雨水過濾室內的潛水泵16將初期雨水打入人工濕地,濕地內的水生植物通過化學-生物作用將初期雨水凈化,處理后的雨水由穿孔集水管15收集,排入河道或是作為綠化用水。利用浮球液位計23控制潛水泵的運行時間,當浮球液位計23指示水位降到初期雨水過濾室底端時,則關閉潛水泵16。盡管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很多形式,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分流式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包括依次連通的進水管、導流室、收集利用管、后期雨水儲存室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室設有出水口,所述導流室經所述出水口與初期雨水過濾室連通,所述導流室的側壁上安裝有溢流管和連接管,所述導流室通過所述溢流管和所述連接管與人工濕地連通,所述人工濕地的底部鋪有濾層,所述濾層的底部設有穿孔集水管,所述連接管出水口處的標高高于所述出水口,所述連接管連接在潛水泵的出水口上,所述潛水泵設置在所述初期雨水過濾室的底部,所述出水口、溢流管和連接管上均設有單向閥,所述人工濕地上設有補給水源口 ;所述導流室和所述初期雨水過濾室之間設有濾網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式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濾網結構包括三層濾網,所述三層濾網的孔徑沿出水方向依次減小。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流式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層濾網均為半包圍結構,所述濾網結構由所述三層濾網依次拼裝形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式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濾層包括三層濾料,所述三層濾料的粒徑從上至下依次增大。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式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室的底面為自進水管側逐漸降低的斜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式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室和所述初期雨水過濾室的頂部均設有檢修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分流式雨水收集利用裝置,包括導流室,導流室設有出水口,導流室經出水口與初期雨水過濾室連通,導流室的側壁上安裝有溢流管和連接管,導流室通過溢流管和連接管與人工濕地連通,人工濕地的底部鋪有濾層,濾層的底部設有穿孔集水管,連接管出水口處的標高高于出水口,連接管連接在潛水泵的出水口上,潛水泵設置在初期雨水過濾室的底部,出水口、溢流管和連接管上均設有單向閥,人工濕地上設有補給水源口;導流室和初期雨水過濾室之間設有濾網結構。本實用新型將初期徑流雨水和后期徑流雨水分流,利用人工濕地處理初期雨水,能夠有效去除初期徑流雨水中的懸浮物、有機物、及氮磷等污染物,生態化地處理初期雨水。
文檔編號C02F9/14GK202030616SQ20112012955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7日
發明者劉志強, 孫歡, 田宇, 趙新華, 黃婷 申請人:天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