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污水處理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廢物處理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污水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混合污水的達標處理技術并不成熟,在世界范圍內都屬于難題。由于混合污水組成極不穩定,無法形成有針對性的專業處理技術;或者針對某一項目設計了處理方案, 往往因為處理規模小,流量不穩定等,造成處理成本偏高,甚至因為無法保證設施連續運行,造成設備腐蝕、菌種死亡而無法再次啟動,維修和保養成本高。例如含油污水,其處理量通常情況較小,不宜專門設置處置設備,一般作法是混入生活污水一起處理,或者排入雨水溝進入河湖自然消納。前者造成污水處理廠出水不達標,后者則造成環境污染。而針對少量混合污水設置專門的處理設施,運行成本高昂,維護困難。含鹽污水往往出現在海邊及鹽堿地區,因為污水中含有大量無機鹽,造成正常接種的菌種活力降低,處理該類污水時處理效果不佳,需要專門的除鹽設備和工藝進行預處理,缺點是增加了處理成本。有鑒于上述現有的污水處理系統存在的缺陷,本設計人,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污水處理系統,使其更具有實用性。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污水處理系統。該污水處理系統具有運行費用低,處理效果好的特點。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污水處理系統,其是由垃圾填埋場、調節池和泵房構成的循環系統,其中垃圾填埋場的底部設有滲濾液收集管道,滲濾液收集管道連通調節池,調節池與泵房連通,泵房連通設于垃圾填埋場頂部的布水裝置。本實用新型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以增加其實用性。前述的污水處理系統,其中所述調節池包括相連通的第一調節池和第二調節池, 第一調節池與滲濾液收集管道連通,第一調節池與泵房連通,第二調節池連接滲濾液處理設備。本實用新型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以增加其實用性。前述的污水處理系統,其中所述布水裝置為布水管道。本實用新型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以增加其實用性。前述的污水處理系統,其中所述的垃圾填埋場的底部為凹面,所述滲濾液收集管道設于凹面的最低部位。本實用新型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以增加其實用性。前述的污水處理系統,其中所述的調節池具有污泥排出口。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實用新型的污水處理系統采用垃圾填埋場進行污水處理、回灌,能有效凈化污水,大大降低污水處理費用。2、本實用新型的污水處理系統能加速垃圾填埋場內垃圾降解,提高垃圾填埋場產甲烷速率和甲烷的產量,增大垃圾填埋場的沉降速率和總沉降幅度,縮短垃圾填埋場的維護期。3、本實用新型的污水處理系統能固化重金屬離子和無機鹽組分、降解各種難處理的有機成分;4、本實用新型的污水處理系統對需要處理的目標污水來說,不必專門設置處理設備,僅需要在垃圾填埋場增加一個調節池和泵房即可,建設費用低。5、本實用新型的污水處理系統適用性廣。由于垃圾填埋場容量大,生物反應復雜, 能廣泛適應各種有害污水。對于含重金屬的廢水也能通過固化作用留在垃圾堆體內。6、本實用新型的污水處理系統中的垃圾填埋場本身是一個封閉系統,污水處理后留下的的污染物不會擴散,并且相對垃圾堆體本身巨大的容量來說微乎其微。其實質是將污水中的污染物轉移到垃圾堆體中進行稀釋、降解處理,處理的最終產物留在垃圾堆體,環保無害。7、本實用新型的污水處理系統將混合污水合并入垃圾滲濾液回灌,增加的運營費用主要為污水輸送成本,成本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污水處理系統的實施例1的結構框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污水處理系統的實施例2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實施例1 如圖1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污水處理系統的實施例1的結構框圖。污水處理系統,其是由垃圾填埋場1、調節池2和泵房3構成的循環系統,其中垃圾填埋場1 一般為衛生級垃圾填埋場。垃圾填埋場1的底部設有滲濾液收集管道5,垃圾填埋場2的底部為凹面,滲濾液收集管道5設于凹面的最低部位。滲濾液收集管道5連通調節池2,調節池 2與泵房3連通,所述的調節池2具有污泥排出口 6。沉淀的污泥由污泥排出口 6排出進行填埋等處理。泵房3連通設于垃圾填埋場1頂部的布水裝置4。所述布水裝置4可以為豎井、水平井或布水管道等。布水方法可以分為表面灌溉、豎式井、水平井、噴灌和針注等。本實施例的污水處理系統的污水處理過程如下1、將污水輸送至垃圾衛生填埋場,并首次回灌至垃圾堆體;2、滲濾液收集管道將垃圾堆體滲濾液收集后進入調節池,通過泵房抽至垃圾堆體進行循環回灌直至垃圾礦化、滲濾液出水達標或無滲濾液。實施例2 如圖2所示,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污水處理系統的實施例2的結構框圖。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在于,所述調節池包括相連通的第一調節池201和第二調節池202,第一調節池201與滲濾液收集管道5連通,第一調節池201與泵房3連通,第二調節池202連接滲濾液處理設備7。本實施例的污水處理系統的污水處理過程如下1、將污水輸送至垃圾衛生填埋場,并首次回灌至垃圾堆體;2、滲濾液收集管道將垃圾堆體滲濾液收集后進入第一調節池,通過泵房抽至垃圾堆體進行循環回灌,直至滲濾液中不再含有混合污水中的特征污染物。3、去除特征污染物的滲濾液進入第二調節池,等待處理。4、通過滲濾液處理設備處理已去除特征污染物的滲濾液。5、當滲濾液特征污染物再次出現時,關閉調節池二與調節池一的閥門,再次進行循環回灌處理。本實用新型的污水處理系統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實用新型的污水處理系統是利用垃圾填埋場覆蓋層的土壤凈化作用、垃圾填埋層的降解作用和最終覆蓋后填埋場地表植物的吸收作用等進行的。土壤凈化作用是利用棲息于土壤的微生物的降解轉化作用、生物固定化作用、土壤動物等用作飼料而進行的自然凈化作用。此外,土壤中有機和無機膠體的吸附、螯合、土壤的離子交換、機械阻留等對滲濾液的凈化也有一定的作用。實際室垃圾 (40%粉煤灰,60%菜皮)填埋層模擬柱鏡檢表明滲濾液回灌前的垃圾填埋層中主要是腐爛、半腐爛的有機殘體,黑色碎屑、腐殖質與礦物質。膠結松散,總孔隙少,微孔隙多,孔隙發育較差,一般多為孤立的、封閉性的空隙與空洞。且分布不均,微生物種類有細菌,大腸菌群等。回灌后的垃圾填埋層,腐爛、半腐爛的有機殘體減少,并有微團聚體出現,這些聚體外緣光滑,壘結疏松不散,總孔隙多,孔隙發育良好,彎曲度較大,且呈樹枝狀或網格狀的連續孔隙,孔壁光滑。此時的垃圾層基本上相當于生物濾床,微生物種類明顯增多,除菌類及大腸菌群外,呈現一定數量的原生動物、輪蟲、蠕蟲等。垃圾表面有相當數量菌膠團,這些原生動物以細菌為食,可使生物膜更新,從而防止孔隙堵塞,在生物體的共同作用下,凈化作用得以順利進行。以上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由權利要求書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和保護范圍內,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修改或等同替換,這種修改或等同替換也應視為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其是由垃圾填埋場、調節池和泵房構成的循環系統,其中垃圾填埋場的底部設有滲濾液收集管道,滲濾液收集管道連通調節池,調節池與泵房連通,泵房連通設于垃圾填埋場頂部的布水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池包括相連通的第一調節池和第二調節池,第一調節池與滲濾液收集管道連通,第一調節池與泵房連通,第二調節池連接滲濾液處理設備。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裝置為布水管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填埋場的底部為凹面,所述滲濾液收集管道設于凹面的最低部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節池具有污泥排出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其是由垃圾填埋場、調節池和泵房構成的循環系統,其中垃圾填埋場的底部設有滲濾液收集管道,滲濾液收集管道連通調節池,調節池與泵房連通,泵房連通設于垃圾填埋場頂部的布水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污水處理系統具有運行費用低,處理效果好的特點。
文檔編號C02F9/14GK201932985SQ20112000607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1日
發明者王春紅 申請人:北京合嘉鑫諾市政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