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質穩定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質穩定磚,主要用于安裝在水體的底部,為水體中的凈水 微生物的生存提供穩定的生存環境。
背景技術:
大型水體中的凈水微生物應由好氧、兼氧和厭氧群落組成。厭氧菌群主要在深水 區及底泥中活動,且由于在深水區,微生物活動受季節影響不明顯。其功能一方面是分解有 機物;另一方面是通過為好氧群落提供有機酸和改善有機物的可生化性,與藻類光合作用 產生的堿發生中和反應,以穩定水體的氧化還原電位,平衡PH值,保持良好的水生態環境。水體發生富營養化時,極易導致藻類過度繁殖,形成水華。藻類是水體中主要的初 級生產者,在其代謝過程不斷地吸收水體中的CO2,而CO2在水中以碳酸根離子存在,其反應 過程為0Η-+Η+ — H2OCO32-+^ — HC03-HC03+H+ — H2CHCO2 個尤其在藻類繁殖時,水中的CO2不斷的消耗,導致化學反應延正方向進行,消耗了 水體中的氫離子,從而使水體PH上升。近年來許多地方為解決河道水污染采用了清除河底淤泥的措施,減少了淤泥中污 染物向水體中釋放,但也犧牲了水體中應有的厭氧環境,不利于水體的酸堿平衡;并且清除 河底淤泥的工程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很高。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水質穩定磚,以解決現有技術清除淤而犧牲了水體中應 有的厭氧環境,不利于水體的酸堿平衡;以及工程量大,成本高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網狀外殼、高分子多孔介質載體、比重較大的多孔 介質載體、錨爪組成,在網狀外殼內的上部和下部分布設有高分子多孔介質載體和多孔介 質載體,在網狀外殼的底端設有至少兩個錨爪;該高分子多孔介質載體為聚氨脂爆破發泡 填料,比重小于;該多孔介質載體為火山巖、沸石或多孔燒結磚。所述的網狀外殼的外形為多邊柱體,采用塑料制成。所述的高分子多孔介質載體和多孔介質載體上的孔徑1 3mm,由相應的材料自 然形成。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以高分子多孔介質為載體附生大量的厭氧菌、兼性菌, 通過一定的布設方式(一般在水體底部),達到在特定水域形成厭氧反應區。微生物在厭氧 反應條件下,進行代謝反應,將高分子有機物降解為小分子有機物,產生的小分子有機物可 以被好氧微生物進行代謝分解,達到將有機物礦化的目的。并且厭氧微生物在代謝過程中 產生大量有機酸物質,起到降低水體PH的作用,為生物生存提供穩定的生活環境。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網狀外殼1、高分子多孔介質載體2、比重較大的多孔介 質載體3、錨爪4組成,在網狀外殼1內的上部和下部分布設有高分子多孔介質載體2和多 孔介質載體3,在網狀外殼1的底端設有至少兩個錨爪4 ;該高分子多孔介質載體2為聚氨 脂爆破發泡填料,比重小于1。其特點是比表面積大,親水易掛生物膜。還可在網狀外殼1的各個側面設有相互吻合的凹凸結構,或相互連接的機構(掛 鉤或連桿),在應用時相互嵌接或連接。所述的多孔介質載體3為火山巖、沸石或多孔燒結磚。該多孔介質載體3的比重 較大(一般在2 5),一方面參與凈化水質,一方面起配重作用防止整個水質穩定磚浮起。所述的網狀外殼1的外形為多邊柱體,如三角形、矩形、菱形、正六棱形和圓形,采 用塑料制成。所述的高分子多孔介質載體2和多孔介質載體3上的孔徑1 3mm,是相應的材料 自然形成的孔隙。本實用新型在應用時可直接布設于水底,將錨爪4插入水底,防止水質穩定磚隨 水流移動。
權利要求一種水質穩定磚,其特征在于,包括網狀外殼、高分子多孔介質載體、比重較大的多孔介質載體、錨爪組成,在網狀外殼內的上部和下部分布設有高分子多孔介質載體和多孔介質載體,在網狀外殼的底端設有至少兩個錨爪;該高分子多孔介質載體為聚氨脂爆破發泡填料,比重小于1;該多孔介質載體為火山巖、沸石或多孔燒結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質穩定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網狀外殼的外形為多邊柱 體,采用塑料制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質穩定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多孔介質載體和多 孔介質載體上的孔徑1 3mm,由相應的材料自然形成。
專利摘要一種水質穩定磚,包括網狀外殼、高分子多孔介質載體、比重較大的多孔介質載體、錨爪組成,在網狀外殼內的上部和下部分布設有高分子多孔介質載體和多孔介質載體,在網狀外殼的底端設有至少兩個錨爪;該高分子多孔介質載體為聚氨脂爆破發泡填料,比重小于1;該多孔介質載體為火山巖、沸石或多孔燒結磚。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以高分子多孔介質為載體附生大量的厭氧菌、兼性菌,通過一定的布設方式(一般在水體底部),達到在特定水域形成厭氧反應區。微生物在厭氧反應條件下,進行代謝反應,將高分子有機物降解為小分子有機物,產生的小分子有機物可以被好氧微生物進行代謝分解,達到將有機物礦化的目的。并且厭氧微生物在代謝過程中產生大量有機酸物質,起到降低水體pH的作用,為生物生存提供穩定的生活環境。
文檔編號C02F3/34GK201678524SQ20102015594
公開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8日
發明者劉學存, 朱向宏 申請人:朱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