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適用于各類蘆葦型人工濕地的淺層施做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污水處理領域,特別涉及蘆葦型人工濕地法處理污水工藝。
背景技術:
蘆葦型濕地為各類濕地中分布范圍最廣的濕地,具有適應性廣,污染物凈化效率 高等特點,在人工濕地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在人工濕地中如何從施做深度上最為經濟 高效的發揮蘆葦的污染物降解能力尚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蘆葦型人工濕地,通過對比試驗確定了最佳的蘆葦型人工濕地的人工 基質深度條件。一種適用于各類蘆葦型人工濕地的淺層施做方法,將濕地的人工基質深度控制在 30 40cmo其工作原理為當人工基質深度小于30cm時,蘆葦根基過淺會導致蘆葦抗倒伏能 力較弱,生長情況較差,枝葉短小,根基周圍生物量較少,污染物去除能力較差;當人工基 質深度大于40cm后,雖然蘆葦主根系較為發達,但側須根較稀疏,無法形成密織網狀結構, 泌氧性及富集微生物能力較差,從而使細菌數量與處理效果有所降低。當人工基質控制在 3(T40cm時蘆葦根系的生長狀況最好,其總根系生物量和根系比表面積達到最大值,污染物 處理能力最強。有益效果
本發明可將人工基質數量控制在最佳范圍,在同樣蘆葦濕地面積時獲得最佳的污染物 處理能力。
圖1為實施例1的人工濕地處理系統示意圖。其中,1為人工濕地,2為厭氧池,1-1 為進水管,1-2為閘閥,1-3為出水管,1-4為填料煤渣。具體實施方法
下面通過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
一種適用于各類蘆葦型人工濕地的淺層施做方法,將濕地的人工基質深度控制在 3(T40cm。采用該技術以農村生活污水為對象的厭氧-蘆葦型人工濕地處理系統,系統流程 如圖1所示,其中,1為人工濕地,2為厭氧池,1-1為進水管,1-2為閘閥,1-3為出水管,1-4 為填料煤渣,進水管和出水管采用穿孔管。基質深度為IOcm時,由于根基過淺,蘆葦生長情況較差,枝干短小,在5個不同 深度的裝置中各類指標去除率均是最低COD、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別只有45%、32% 和36% ;而基質深度為50cm時,雖然主根系較為發達,但側須根較稀疏,無法形成密織網狀結構,泌氧性及富集微生物能力較差,從而使細菌數量(基質深度為50cm時總細菌數量為 2. 74X 108,較40cm時低約1倍)與處理效果有所降低,COD、NH4+_N和TN的去除率分別比 基質深度為40cm的裝置低了 3. 4%、16. 1%和12. 5%。當基質深度為3(T40cm的時候,蘆葦 裝置對污染物的去除率最高,COD、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別達到了 68. 51%,72. 38%和 68. 67%。
權利要求
1. 一種適用于各類蘆葦型人工濕地的淺層施做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濕地的人工基質 深度控制在3(T40cm。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適用于各類蘆葦型人工濕地的淺層施做方法,將濕地的人工基質深度控制在30~40cm。蘆葦型濕地為各類濕地中分布范圍最廣的濕地,具有適應性廣,污染物凈化效率高等特點,在人工濕地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本發明通過研究確定了最佳的蘆葦型人工濕地人工基質的深度,按照該原理將蘆葦型人工基質深度控制在30~40cm,可獲得最佳的蘆葦型人工濕地的污染物降解能力。
文檔編號C02F3/32GK102001754SQ20101054182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2日
發明者吳磊, 李先寧, 金秋 申請人:東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