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陸基試驗的模擬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船舶領域,具體涉及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陸基試驗裝置。
技術背景為了有效防止船舶壓載水引起的外來物種入侵,2004年,國際海事組織(IMO)通 過了《國際船舶壓載水和沉積物控制與管理公約》。“公約”規定,按照壓載水量的不同,從 2009年始,部分新船必須安裝壓載水處理系統,并對現有船舶追溯實施,到2017年,所有遠 洋船舶必須都安裝壓載水處理設備;并且規定上船的壓載水處理系統必須通過陸基試驗型 式認可。國外建立的陸基試驗模擬裝置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缺點(1)為滿足試驗要 求,廢舊船只的改造費用高,且船只停靠碼頭需定期交納泊位租賃相關費用,試驗成本高; (2)船只長期停靠碼頭,受天氣影響因素大,不利于試驗的穩定開展;(3)廢舊船只的機艙 儀器設備多,對實驗人員來說存在著安全隱患;(4)改造后的廢舊船只重復利用的可能性 小。目前國內尚無關于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陸基試驗模擬裝置的設計方法的報道。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陸基試驗的模擬裝置,它能降 低試驗成本,消除試驗人員的安全隱患,提高陸基試驗模擬裝置的重復利用率。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是由對比 艙1、處理艙2、操作間3、第一培養艙4、第二培養艙5、水泥承臺6、第一 UPVC連接管道7、第 二 UPVC連接管道8、壓載泵入口 9、壓載泵出口 10、控制閥門11、第三UPVC連接管道12、第 四UPVC連接管道13、取樣點14、第五UPVC連接管道15組成;第一 UPVC連接管道7與壓載 泵出口 10連接,用于實現將天然海水注入到對比艙1和處理艙2,第二 UPVC連接管道8與 壓載泵入口 9連接,第四UPVC連接管道13與壓載泵出口 10連接,實現將培養艙內的海水 或提壩外的天然海水經凈化處理后注入到處理艙2內,第五UPVC連接管道15與壓載泵出 口 10連接,實現將培養艙內的海水或提壩外的天然海水不經凈化處理直接注入到對比艙1 內。所述的對比艙1用于儲存不經過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處理后的壓載水;處理艙2 用于存放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處理后的壓載水;操作間3用于存放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 第一培養艙4、第二培養艙5用于試驗前流入水的調質,使流入水的鹽度、異養細菌、浮游生 物、有機碳顆粒滿足G8的各項指標。所述的控制閥11共有20個,即第一控制閥VI、第二控制閥V2、第三控制閥V3、第 四控制閥V4、第五控制閥V5、第六控制閥V6、第七控制閥V7、第八控制閥V8、第九控制閥 V9、第十控制閥V10、第i^一控制閥VII、第十二控制閥V12、第十三控制閥V13、第十四控制 閥V14、第十五控制閥V15、第十六控制閥V16、第十七控制閥V17、第十八控制閥V18、第十九控制閥V19、第二十控制閥V20 ;當壓載泵工作且僅有第一控制閥VI、第二控制閥V2、第三控 制閥V3、第十控制閥V10、第十一控制閥Vll處于打開狀態時,實現從海中取壓載水流經第 一 UPVC連接管道7管道注入培養艙;當壓載泵工作且僅有第一控制閥VI、第二控制閥Tl、 第三控制閥V3、第四控制閥V4、第五控制閥V5、第六控制閥V6、第七控制閥V7、處于打開狀 態時,實現從海中取壓載水流經第四UPVC連接管道13管道注入處理艙;當海水泵工作且 僅有第一控制閥VI、第二控制閥V2、第三控制閥V3、第四控制閥V4、第五控制閥V5、第六控 制閥V6、第七控制閥V7、第十四控制閥V14、第十五控制閥V15處于打開狀態時,實現從培 養艙內取壓載水流經第二 UPVC連接管道8和第四UPVC連接管道13管道注入處理艙;當 海水泵工作且僅有第一控制閥VI、第二控制閥V2、第三控制閥V3、第八控制閥V8、第九控制 閥V9處于打開狀態時,實現從海中取壓載水流經第五UPVC連接管道15注入對比艙;當海 水泵工作且僅有第二控制閥V2、第三控制閥V3、第八控制閥V8、第九控制閥V9、第十四控制 閥V14、第十五控制閥V15處于打開狀態時,實現從培養艙內取壓載水第二 UPVC連接管道8 和第五UPVC連接管道15注入對比艙;當海水泵工作且僅有第二控制閥V2、第三控制閥V3、 第十二控制閥V12、第十三控制閥V13、第十四控制閥V14、第十五控制閥V15處于打開狀態 時,實現將對比艙1、處理艙2、第一培養艙4、第二培養艙5內的海水流經第二 UPVC連接管 道8和第三UPVC連接管道12排放到大海內。所述的取樣點14共有三處,即第一取樣點Ni、第二取樣點N2、第三取樣點N3 ;在 第一取樣點W處取樣,實現在壓載水流入處理設備前或流入對比艙內前取樣;在第二取樣 點N2或第三取樣點N3處取樣,實現在壓載水經凈化處理后取樣;在第一取樣點m處取樣, 實現壓載水從處理艙或對比艙排放時取樣。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以滿足《壓載水管理系統批準導則》G8導則的 試驗要求,且壓載水流速在250 300m3/h時,整套模擬裝置運行正常。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驗測試循環對照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實驗測試循環對照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實驗測試循環對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看圖1-2。本具體實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是由對比艙1、處理艙2、操作 間3、第一培養艙4、第二培養艙5、水泥承臺6、第一 UPVC連接管道7、第二 UPVC連接管道 8、壓載泵入口 9、壓載泵出口 10、控制閥門11、第三UPVC連接管道12、第四UPVC連接管道 13、取樣點14、第五UPVC連接管道15組成;第一 UPVC連接管道7與壓載泵出口 10連接, 用于實現將天然海水注入到對比艙1和處理艙2,第二 UPVC連接管道8與壓載泵入口 9連 接,第四UPVC連接管道13與壓載泵出口 10連接,實現將培養艙內的海水或提壩外的天然 海水經凈化處理后注入到處理艙2內,第五UPVC連接管道15與壓載泵出口 10連接,實現 將培養艙內的海水或提壩外的天然海水不經凈化處理直接注入到對比艙1內。所述的對比艙1用于儲存不經過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處理后的壓載水;處理艙2用于存放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處理后的壓載水;操作間3用于存放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 第一培養艙4、第二培養艙5用于試驗前流入水的調質,使流入水的鹽度、異養細菌、浮游生 物、有機碳顆粒滿足G8的各項指標。所述的控制閥11共有20個,即第一控制閥VI、第二控制閥V2、第三控制閥V3、第 四控制閥V4、第五控制閥V5、第六控制閥V6、第七控制閥V7、第八控制閥V8、第九控制閥 V9、第十控制閥V10、第i^一控制閥VII、第十二控制閥V12、第十三控制閥V13、第十四控制 閥V14、第十五控制閥V15、第十六控制閥V16、第十七控制閥V17、第十八控制閥V18、第十九 控制閥V19、第二十控制閥V20 ;當壓載泵工作且僅有第一控制閥VI、第二控制閥V2、第三控 制閥V3、第十控制閥V10、第十一控制閥Vll處于打開狀態時,實現從海中取壓載水流經第 一 UPVC連接管道7管道注入培養艙;當壓載泵工作且僅有第一控制閥VI、第二控制閥Tl、 第三控制閥V3、第四控制閥V4、第五控制閥V5、第六控制閥V6、第七控制閥V7、處于打開狀 態時,實現從海中取壓載水流經第四UPVC連接管道13管道注入處理艙;當海水泵工作且 僅有第一控制閥VI、第二控制閥V2、第三控制閥V3、第四控制閥V4、第五控制閥V5、第六控 制閥V6、第七控制閥V7、第十四控制閥V14、第十五控制閥V15處于打開狀態時,實現從培 養艙內取壓載水流經第二 UPVC連接管道8和第四UPVC連接管道13管道注入處理艙;當 海水泵工作且僅有第一控制閥VI、第二控制閥V2、第三控制閥V3、第八控制閥V8、第九控制 閥V9處于打開狀態時,實現從海中取壓載水流經第五UPVC連接管道15注入對比艙;當海 水泵工作且僅有第二控制閥V2、第三控制閥V3、第八控制閥V8、第九控制閥V9、第十四控制 閥V14、第十五控制閥V15處于打開狀態時,實現從培養艙內取壓載水第二 UPVC連接管道8 和第五UPVC連接管道15注入對比艙;當海水泵工作且僅有第二控制閥V2、第三控制閥V3、 第十二控制閥V12、第十三控制閥V13、第十四控制閥V14、第十五控制閥V15處于打開狀態 時,實現將對比艙1、處理艙2、第一培養艙4、第二培養艙5內的海水流經第二 UPVC連接管 道8和第三UPVC連接管道12排放到大海內。所述的取樣點14共有三處,即第一取樣點Ni、第二取樣點N2、第三取樣點N3 ;在 第一取樣點W處取樣,實現在壓載水流入處理設備前或流入對比艙內前取樣;在第二取樣 點N2或第三取樣點N3處取樣,實現在壓載水經凈化處理后取樣;在第一取樣點m處取樣, 實現壓載水從處理艙或對比艙排放時取樣。本具體實施方式
可以滿足《壓載水管理系統批準導則》G8導則的試驗要求,且壓載 水流速在250 300m3/h時,整套模擬裝置運行正常。實施例1 參看圖3,先向4-培養艙1和5-培養艙2中分別投加海鹽600kg、異氧 菌10L、綠藻、葡萄糖殼聚糖2kg、海泥,試驗鹽水達到G8導則中鹽度> 32PSU等的各項指標 要求,并以250m3/h的流速將培養艙的壓載水由壓載泵經打開的閥門V2、V3、V4、V6、、V7、 V14、V15注入到處理艙、經打開的閥門VI、V2、V3、V8、V9注入到對比艙,并在Ni、N2、N3處 分別取樣,壓載水在處理艙、對比艙內存儲5天后,用泵將其排放盡,并在m處取樣。將三處 取得的樣品進行海水參數、微生物、浮游生物、活性物質及相關化學物質檢測及毒性試驗。實施例2 參看圖4先向4-培養艙1和5-培養艙2中分別投加自來水70m3、異氧 菌20L、綠藻、葡萄糖0. 5kg、殼聚糖7kg、海泥20kg,試驗鹽水達到G8導則中鹽度3-32PSU 等的各項指標要求,并以300m3/h的流速將培養艙的壓載水由壓載泵經打開的閥門V2、V3、 V4、V6、、V7、V14、V15注入到處理艙、經打開的閥門VI、V2、V3、V8、V9注入到對比艙,并在NUN2.N3處分別取樣,壓載水在處理艙、對比艙內存儲5天后,用泵將其排放盡,并在W處 取樣。將三處取得的樣品進行海水參數、微生物、浮游生物、活性物質及相關化學物質檢測 及毒性試驗。
權利要求一種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陸基試驗的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對比艙(1)、處理艙(2)、操作間(3)、第一培養艙(4)、第二培養艙(5)、水泥承臺(6)、第一UPVC連接管道(7)、第二UPVC連接管道(8)、壓載泵入口(9)、壓載泵出口(10)、控制閥門(11)、第三UPVC連接管道(12)、第四UPVC連接管道(13)、取樣點(14)、第五UPVC連接管道(15)組成;第一UPVC連接管道(7)與壓載泵出口(10)連接,用于實現將天然海水注入到對比艙(1)和處理艙(2),第二UPVC連接管道(8)與壓載泵入口(9)連接,第四UPVC連接管道(13)與壓載泵出口(10)連接,實現將培養艙內的海水或堤壩外的天然海水經凈化處理后注入到處理艙(2)內,第五UPVC連接管道(15)與壓載泵出口(10)連接,實現將培養艙內的海水或堤壩外的天然海水不經凈化處理直接注入到對比艙(1)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陸基試驗的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控制閥(11)共有20個,即第一控制閥VI、第二控制閥V2、第三控制閥V3、第四控制 閥V4、第五控制閥V5、第六控制閥V6、第七控制閥V7、第八控制閥V8、第九控制閥V9、第十 控制閥V10、第i^一控制閥VII、第十二控制閥V12、第十三控制閥V13、第十四控制閥V14、 第十五控制閥V15、第十六控制閥V16、第十七控制閥V17、第十八控制閥V18、第十九控制 閥V19、第二十控制閥V20 ;當壓載泵工作且僅有第一控制閥VI、第二控制閥V2、第三控制 閥V3、第十控制閥V10、第十一控制閥Vll處于打開狀態時,實現從海中取壓載水流經第一 UPVC連接管道(7)管道注入培養艙;當壓載泵工作且僅有第一控制閥VI、第二控制閥V2、 第三控制閥V3、第四控制閥V4、第五控制閥V5、第六控制閥V6、第七控制閥V7、處于打開狀 態時,實現從海中取壓載水流經第四UPVC連接管道(13)管道注入處理艙;當海水泵工作且 僅有第一控制閥VI、第二控制閥V2、第三控制閥V3、第四控制閥V4、第五控制閥V5、第六控 制閥V6、第七控制閥V7、第十四控制閥V14、第十五控制閥V15處于打開狀態時,實現從培養 艙內取壓載水流經第二 UPVC連接管道(8)和第四UPVC連接管道(13)管道注入處理艙;當 海水泵工作且僅有第一控制閥VI、第二控制閥V2、第三控制閥V3、第八控制閥V8、第九控制 閥V9處于打開狀態時,實現從海中取壓載水流經第五UPVC連接管道(15)注入對比艙;當 海水泵工作且僅有第二控制閥V2、第三控制閥V3、第八控制閥V8、第九控制閥V9、第十四控 制閥V14、第十五控制閥V15處于打開狀態時,實現從培養艙內取壓載水第二 UPVC連接管道(8)和第五UPVC連接管道(15)注入對比艙;當海水泵工作且僅有第二控制閥V2、第三控制 閥V3、第十二控制閥V12、第十三控制閥V13、第十四控制閥V14、第十五控制閥V15處于打 開狀態時,實現將對比艙(1)、處理艙(2)、第一培養艙(4)、第二培養艙(5)內的海水流經第二UPVC連接管道(8)和第三UPVC連接管道(12)排放到大海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陸基試驗的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所述的取樣點(14)共有三處,即第一取樣點Ni、第二取樣點N2、第三取樣點N3 ;在 第一取樣點W處取樣,實現在壓載水流入處理設備前或流入對比艙內前取樣;在第二取樣 點N2或第三取樣點N3處取樣,實現在壓載水經凈化處理后取樣;在第一取樣點m處取 樣,實現壓載水從處理艙或對比艙排放時取樣。
專利摘要一種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陸基試驗的模擬裝置,它涉及船舶領域。它是由對比艙(1)、處理艙(2)、操作間(3)、第一培養艙(4)、第二培養艙(5)、水泥承臺(6)、第一UPVC連接管道(7)、第二UPVC連接管道(8)、壓載泵入口(9)、壓載泵出口(10)、控制閥門(11)、第三UPVC連接管道(12)、第四UPVC連接管道(13)、取樣點(14)、第五UPVC連接管道(15)組成;可以滿足《壓載水管理系統批準導則》G8導則的試驗要求,且壓載水流速在250~300m3/h時,整套模擬裝置運行正常。
文檔編號C02F3/00GK201722196SQ200920270870
公開日2011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1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1日
發明者付洪田, 劉光洲, 劉雪雷, 孫明先, 王文茂, 郝少麗 申請人:青島雙瑞防腐防污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