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曝氣管布置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設備技術領域,特指一種曝氣池中曝氣管布置結構。
背景技術:
污水處理廠處理過程中,曝氣一般分為2個作用充氧和攪拌,現在充氧
的計算一般已經固定;而在相同氣量的條件下,攪拌很大程度是和曝氣管如何 布置有關。按照現有一般的理論是曝氣器布置的越均勻,攪拌效果就越好; 但按照現有的理論布置曝氣管,將需要大量的管材,耗費大量的安裝工時;既 不利于節省成本,也不利于維護。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克服上述技術偏見,優化曝氣管 的布置結構,將曝氣管管尖的距離與曝氣池有效水深控制在一定比例范圍內的 曝氣管布置結構;本實用新型不僅可以使整個曝氣池攪拌效果達到最優化,而 且節省大量管材。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問題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相鄰曝氣管的管尖間 隔距離與曝氣池水深的比例為(1。2)。
相鄰曝氣管的管尖間隔絕對距離不超過6米。
本實用新型通過合理布置曝氣池中的曝氣管;可以優化水力攪拌,使曝氣
池中各處的水流流速均勻;并均衡水中的溶解氧;有效節省曝氣管。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附
圖1本實用新型曝氣管布置結構局部平面示意圖; 附圖2本實用新型曝氣管布置結構局部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
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將曝氣池中相鄰曝氣管1的管尖間隔距離與
曝氣池設計時的有效水深比例為(1。2): 1;也就是如圖l、 2所示中,相鄰曝 氣管1的管尖間隔距離L與曝氣池有效水深H之間的比值為(1^2): 1。
經過對曝氣池中曝氣管的布置進行調整、變化研究得知曝氣管對曝氣池 的攪拌是通過形成一個水力的動態平衡實現的,所以必須預留足夠的空間讓其 循環;相鄰兩根曝氣管1管尖的間距應該在1倍到2倍的有效水深之間,這樣
的布置不僅可以使水力攪拌達到最優化,同時打開支管之間的間距也節省了大
量的管道;當然,其絕對距離以不超過6米為佳。
權利要求1、一種曝氣管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相鄰曝氣管(1)的管尖間隔距離與曝氣池水深的比例為(1∽2)∶1。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曝氣管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鄰曝氣 管(1)的管尖間隔絕對距離不超過6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設備技術領域,特指一種曝氣池中曝氣管布置結構。本實用新型相鄰曝氣管的管尖間隔距離與曝氣池水深的比例為(1~2)。從而有效均衡水池中各處的流水,提升攪拌效果,以均衡溶解氧;并可節省曝氣管。
文檔編號C02F3/12GK201190130SQ20072019871
公開日2009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3日
發明者馳 孫, 蔡奕俊 申請人:上海昀達環境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