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浮分離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氣浮分離裝置技術領域實用新型是關于對氣浮分離裝置的改進,尤其涉及一種溶氣與處理水 充分混合的氣浮分離裝置。
技術背景氣浮分離裝置通過在氣浮池內設置若干數量的溶氣釋放裝置(如釋放 管或釋放頭),使溶氣水與待處理原水接觸混合,從而達到浮選凈化目的。 然而傳統釋放管或釋放頭溶氣釋放裝置,僅只有單一溶氣水釋放功能,這 種傳統溶氣釋放裝置,當溶氣釋放頭或釋放管布置不均勻、或原水布水不 均勻時,就很難做到使所有待處理原水與溶氣水完全充分接觸混合,事實 上這種不均勻接觸缺陷在氣浮裝置中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大型氣浮池 中,氣浮池面積大更難達到全截面均勻布水,溶氣水與原水接觸死角與盲 區不可避免,而且這種缺陷是難以通過調整布水及溶氣釋放裝置得到克服。 而待處理水與溶氣水不均勻接觸,難以使水中所有懸浮物被氣泡包裹浮選, 從而降低浮選效果,同樣會影響出水水質。其次,現有氣浮裝置只有單一浮選功能,對于密度較大、以及浮選性 能差的懸浮物,例如密度接近或略大于待處理水的懸浮物,或是由于水流 擾動而引起的懸浮,難以通過浮選予以分離,并且因溶氣釋放形成的上升 流,又使這些懸浮物難以通過沉淀去除,最終影響出水效果。再就是,現有的氣浮除渣裝置,僅是采用單一平口刮板,通過刮板的 循環移動,刮除上浮至液面的浮渣。然而大池面浮渣堆積性差,氣浮池液 面難以形成較厚的浮渣層。而薄的浮渣層,又易受出水流擾動、刮渣過程 擾動、以及風和/或液面波動等因素影響,浮渣極易被打散破碎,不僅增加 了刮渣難度,而且打散浮渣更易向出水端擴散進入出水區,污染出水。其次,較薄的浮渣層,固含率較低, 一般只有3-5。/。DS,不僅很難將其徹底去 除,同樣剩余浮渣則會隨出水排出。再就是,刮除浮渣固含量低,也加大 了浮渣后續處理成本。上述缺陷,在氣浮裝置中長期客觀存在,由于沒有找到有效解決辦法,長期以來人們只能忽視此缺陷存在,從而影響氣浮實際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實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溶氣效率高, 能實現原水與溶氣水完全充分混合接觸,有利于提高浮選效果的氣浮分離 裝置。實用新型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僅能去除浮選性好懸浮物,而且還 能有效去除密度較大,以及浮選性能差懸浮物的氣浮分離裝置。實用新型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浮渣增稠裝置,浮渣堆積濃縮性好, 不易受外界影響破壞浮渣層的氣浮分離裝置,實用新型第一目的實現,主要改進是將通常溶氣釋放裝置,改為溶氣 對撞接觸裝置,使所有處理進水都能與溶氣水充分接觸,以及提高兩者接 觸碰撞機率,有利于絮體形成,克服現有技術處理水不能全部充分與溶氣 水接觸的不足,實現實用新型目的。具體說,實用新型氣浮分離裝置,包 括氣浮池和內置溶氣釋放裝置,液面上方刮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溶氣 釋放裝置為溶氣對撞接觸裝置。實用新型所說溶氣對撞接觸裝置,其作用是先使處理進水與溶氣釋放 水充分接觸,而后才進入氣浮池,根據此構思,所說溶氣對撞接觸裝置, 可以是將處理進水管與溶氣水釋放管都設置在帶孔筒內,使兩者出水在筒 內充分碰撞接觸, 一種為采用分別連接進水與溶氣水管、粗細不同管套合 組合,例如表面有多孔或條狀的進水外管,內置溶氣釋放管,實用新型優 選采用后者,具有結構簡單。套管式溶氣對撞接觸裝置, 一種較好是溶氣釋放管為與原水逆向單端出水,使溶氣水出水與原水進水呈180°對流碰 撞,提高溶氣水與原水的混合效果。實用新型第二目的實現,是在氣浮池溶氣釋放裝置上方設置有向上斜 置弧形板,利用其分選及導向作用, 一方面使密度大的懸浮物首先因降速 而得以沉淀分離, 一方面經與溶氣混合產生的絮體上升,在弧形板導向下 聚集增大成為上浮性好的絮體上浮,部分難以浮選懸浮物,在弧形板水力 導向作用下,進入后方沉淀區沉降分離。為充分發揮斜置弧形板的分選及 導向功能,使之有更好的分選和導向效率, 一種較好是使斜置弧形板面積 大于溶氣釋放裝置面積。實用新型為提高沉降分離效率,縮短停留時間及減小氣浮裝置容積, 一種較好是在弧形板后方沉淀區設置斜板(管)沉淀分離裝置,加速微粒沉 降。實用新型第三目的實現,是在氣浮池液面設置相間隔板或網格增稠裝 置,從而實現浮渣增稠堆積,并有效防止水流波動及風等外力打散浮渣。 一種更好為增稠相間隔板或網格設置,部分在液面下,部分在液面上,這 樣浮渣增稠效果更好,有利于浮渣的堆積及瀝水。若采用相間隔板增稠裝 置, 一種較好是使隔板與出水水流方向呈相交或垂直(非平行)設置,這 樣可以避免浮渣隨出水流動漂流。實用新型氣浮分離裝置,由于采用溶氣對撞接觸裝置替代通常溶氣釋 放裝置,溶氣水與處理原水對撞充分接觸,使處理進水能全部百分之百與溶氣水接觸混合,尤其是釋放管為單端出口與進水方向呈180。對撞,更是 顯著提高了溶氣水與原水的混合效果,從而有效提高了氣浮效率,使氣浮 浮選更徹底。溶氣釋放裝置上方設置向上斜置弧形板,斜置弧形板導流分 選功能,使不同性狀的懸浮物得以分離,顆粒密度大的懸浮物首先沉降分 離;與溶氣水混合形成的絮體,在弧形板導流下聚集增大,上浮性好的絮 體則上浮至液面成為浮渣,不能上浮的則引導至后方沉降分離。斜置弧形 板后方增設的斜板(管)沉淀裝置,有效縮短了沉降時間,及沉降分離效果, 減小了氣浮池容積,使一個設備實現二種組合功能。使氣浮裝置,不僅能 去除浮選性好的懸浮物,而且還能去除浮選性差的懸浮物,經一次氣浮處 理即可分離水中各類懸浮物,提高了氣浮分離效率及總體出水水質。液面 設置的浮渣增稠相間隔板或網格裝置,其分隔作用,使得浮渣只有上浮作 用力,而無橫向漂流移動, 一方面可使浮渣在此得到增稠、瀝水,提高浮 渣的固含量, 一方面又有效防止水流動及風打散浮渣,更有利于上浮浮渣 的徹底刮除,防止浮渣破碎進入出水區,從而保障了出水。實用新型不僅 可以用于平流式氣浮,而且可以用于幅流式氣浮(轉臂),尤其特別適用于高 濃度廢水的浮選處理。以下結合三個具體實施方式
,進一步說明實用新型。
圖1為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溶氣對撞接觸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浮渣網格增稠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l:參見圖l、 2,實用新型氣浮分離裝置,包括氣浮池3,底部 有錐形集泥斗,液面上方有循環刮渣裝置2,氣浮池外側面有存渣斗l,對 側清液區有低于浮渣的出水口 4。氣浮池內近進水端有溶氣對撞接觸裝置6, 出水區有回流管5,另一端通過溶氣機、溶氣管9,與溶氣對撞接觸裝置6 連接,形成水循環。溶氣對撞接觸裝置6(圖2),有細的溶氣水釋放內管7 和粗的外進水管8套合組成,其中溶氣釋放管為與進水逆向單端出水,與 處理進水形成對撞混合,進水管表面有開孔或槽,將對撞混合水至氣浮池。實施例2:參見圖3,如實施例l,溶氣對撞接觸裝置6上方有面積大 于溶氣對撞接觸裝置的斜置弧形板11,溶氣對撞接觸裝置后方有斜板(管) 沉淀裝置12,池面有部分在水中、部分露出水面的網格浮渣增稠裝置IO(圖 4)。實施例3:如實施例2,還可以省略液面網格浮渣增稠裝置10。
權利要求1、氣浮分離裝置,包括氣浮池和內置溶氣釋放裝置,液面上方刮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溶氣釋放裝置為溶氣對撞接觸裝置。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氣浮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溶氣對撞接觸裝置由 粗細不同內管和外管套合組成。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氣浮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內管為與外管進水逆 向單端出水,使溶氣出水與原水進水呈180°對流碰撞。
4、 根據權利要求1、 2或3所述氣浮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溶氣釋放裝 置上方有向上斜置弧形板。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氣浮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向上斜置弧形板面積 大于溶氣釋放裝置面積。
6、 根據權利要求l、 2或3所述氣浮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斜置弧形板 后方有斜板或斜管沉淀裝置。
7、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氣浮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斜置弧形板后方有斜 板或斜管沉淀裝置。
8、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氣浮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刮渣裝置下方液面有 相間隔板或網格增稠裝置。
9、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氣浮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刮渣裝置下方液面有 相間隔板或網格增稠裝置。
10、 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氣浮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增稠裝置部分 在液面下,部分在液面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關于對氣浮分離裝置的改進,其特征是溶氣釋放裝置采用溶氣對撞接觸裝置。使處理進水能全部百分之百與溶氣水接觸混合,從而有效提高了氣浮效率,尤其是釋放管為單端出口與進水方向呈180°對撞,更是顯著提高了溶氣水與原水的混合效果。在溶氣釋放裝置上方設置向上斜置弧形板,以及在斜置弧形板后方增設斜板(管)沉淀裝置,使不同性狀的懸浮物分離。液面設置的浮渣增稠相間隔板或網格裝置,其分隔作用,浮渣只有上浮作用力,而無橫向漂流移動,一方面可使浮渣在此得到增稠,提高浮渣的固含量,一方面又有效防止水流動及風打散浮渣,更有利于上浮浮渣的徹底刮除,防止浮渣破碎進入出水區,從而保障了出水。本實用新型不僅可以用于平流式氣浮,而且可以用于幅流式氣浮(轉臂),尤其特別適用于高濃度廢水的浮選處理。
文檔編號C02F1/24GK201099629SQ20072004049
公開日2008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25日
發明者姜祝明, 冰 王, 蔣伯忠 申請人:歐亞華都(宜興)環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