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利用浮游動物和濾食性魚類串聯除藻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控制富營養化水體中藻類去除方法,屬于生物、環境生態 和水處理領域。
背景技術:
水體富營養化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我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都面臨著巨大 的挑戰。水體富營養化對生態系統、經濟發展和人類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水 體富營養化破壞了水體自凈能力和食物鏈結構,同時破壞景觀,藍藻水華爆發 時,形成油漆狀藻漿,并產生惡臭。水體富營養化帶來的藻類急劇增殖,給飲 用水處理帶來了極大麻煩,增加了水處理費用,使出水水質難以保證。更為嚴 重的是,藻類能夠分泌出致病毒素,對人體健康存在潛在的威脅。
我國大部分湖泊和水庫都存在富營養化現象,藍藻水華經常爆發,現有的 富營養水體治理或者除藻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化學法、生物化學法等。這些方 法對除藻都有一定的效果,但也都存在不足,而且方法比較單一,尤其是利用 水生生物去除藻類,往往只能對天然水體中的一種或幾種藻類去除較好,不能 夠整體上將各種藻控制在較低水平。尤其在飲用水處理領域中,對原水水質要 求較高,藻類過高難以滿足其水質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浮游動物和濾食件魚類串聯除藻的方法,它 可解決采用水生生物去除藻類,不能完全去除天然水體中藻類的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完成的將至少兩個蓄水設施串聯起來,然后將含藻水依次 流過各個蓄水設施,每個蓄水設施內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3天,相鄰兩個蓄水 設施內交替放養浮游動物或濾食性魚類,放養浮游動物為以小型藻類為食的大 型潘,同時將放養浮游動物的蓄水設施內魚類完全清理出去或投放肉食性魚 類,放養濾食性魚類的蓄水設施放養魚類為鰱魚和鳙魚,或者只放養鰱魚;放
養鰱魚和鳙魚或者只放養鰱魚的鰱魚放養密度為40-200g/m3,鰱魚單尾魚重為 W畫500g,鳙魚與鰱魚放養密度比為1: 3~1: 5,鳙魚單尾魚重為60-500g。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以鰱魚和鳙魚為代表的濾食性魚類主要攝食大尺寸藻類,特別是水華藍藻,對于小尺寸的藻類攝食效果不佳;而大型搔這樣 的浮游動物則主要攝食小尺寸的綠藻和硅藻等,對于大尺寸群體藍藻攝食效果 卻不佳。本發明綜合了不同水生生物對浮游藻類均有控制和去除作用的機理。 濾食性鰱魚和鳙魚依靠其濾食器官的結構對群體水華藍藻有較為顯著的去除 效果,大型滏等浮游動物則對微小藻類有較好的去除效果。本發明還可以單獨 培養大型潘和單獨放養鰱魚,然后將培養大型潘和鰱魚的蓄水設施進行串聯組 合,利用其食性差異達到去除藻類的目的。因此,本發明綜合利用了浮游動物 和濾食性魚類的食性差異,從而克服了生物方法的單一性,可以將富營養化水 體中藻類從整體上去除。
具體實施例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一本實施方式的一種利用浮游動物和濾食性魚類串聯除藻 的方法是這樣完成的將至少兩個蓄水設施串聯起來,然后將含藻水依次流過 各個蓄水設施,每個蓄水設施內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3天,相鄰兩個蓄水設施 內交替放養浮游動物或濾食性魚類,放養浮游動物為以小型藻類為食的大型 潘,同時將放養浮游動物的蓄水設施內魚類完全清理出去或投放肉食性魚類, 以消除濾食性魚類對大型潘的濾食,放養濾食性魚類的蓄水設施放養魚類為鰱 魚和鳙魚或者只放養鰱魚;放養鰱魚和鳙魚或者只放養鰱魚的鰱魚放養密度為 40-200g/m3,鰱魚單尾魚重為60-500g,鳙魚與鰱魚放養密度比為1: 3~1: 5, 鳙魚單尾魚重為60-500g。
具體實施方式
二本實施方式的放養浮游動物的蓄水設施內浮游動物采用 人工投加或自然生長的放養方式,可根據實際需要擇一選擇。其它方法步驟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三本實施方式的蓄水設施為蓄水池、水庫或湖泊,可對上 述這些水域進行去除藻類處理。其它方法步驟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四:本實施方式的蓄水設施為水池、水庫或湖泊內部人為劃 分構成,采取這樣的方式設置蓄水設施,便于管理和去除藻類。其它方法步驟 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五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的不同點是本實施方式 的鰱魚放養密度為120g/m3,鰱魚單尾魚重為280g,鳙魚與鰱魚放養密度比為 1: 4,鳙魚單尾魚重為280g。對藻類的平均去除率可達到92%。
具體實施方式
六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的不同點是本實施方式
的含藻水的藻類含量為3000萬個/L 7000萬個/L,鰱魚放養密度為120g/m3, 鰱魚單尾魚重為280g,對藻類的平均去除率可達到91.2%。
具體實施方式
七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的不同點是本實施方式
的含藻水的藻類含量為3000萬個/L 7000萬個/L,鰱魚放養密度為40g/m3, 鰱魚單尾魚重為280g,對藻類的平均去除率可達到84.7%。
具體實施方式
八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的不同點是本實施方式 的含藻水的藻類含量為3000萬個/L 7000萬個/L,鰱魚放養密度為200g/m3, 鰱魚單尾魚重為280g,對藻類的平均去除率可達到90.5%。
具體實施方式
九:本實施方式的方法是這樣完成的將3個長X寬X高-4m X2mX2.5m的水池串聯起來,第1個水池和第3個水池內未投放鰱魚,只放 養大型潘,第2個水池內投放密度為120g/m3的鰱魚,鰱魚單尾均重280g,每 個水池水力停留時間為1天。經過30天的觀測,進水藻類含量為1000萬個 /L-5000萬個/L,出水藻類含量始終在500萬個/L以下,藻類平均去除率為 90.5%,葉綠素a平均去除率為89.3%。
具體實施方式
十本實施方式的方法是這樣完成的將3個容積為20m3 水池串聯放置,第1個水池和第3個水池內放養大型潘,第2個水池投放密度 為120g/mS的鰱魚,鰱魚單尾均重280g,單池水力停留時間為1天,另外單獨 設置2個容積為20m3水池, 一個水池放養大型潘,另一個水池投放密度為 120g/r^的鰱魚,鰱魚單尾均重280g,單池水力停留時間均為1天,采用天津 市夏秋季藻類含量為3000萬個/L 7000萬個/L的原水為實驗進水。試驗結果 表明用大型潘和濾食性鰱魚串聯對藻類的平均去除率為91.2%,而單獨利用大 型潘和單獨采用濾食性鰱魚對藻類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42.3%和75.2%,說明 利用浮游動物和濾食性魚類串聯除藻的效果要顯著好于單獨利用浮游動物或 濾食性魚類。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浮游動物和濾食性魚類串聯除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這樣完成的將至少兩個蓄水設施串聯起來,然后將含藻水依次流過各個蓄水設施,每個蓄水設施內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3天,相鄰兩個蓄水設施內交替放養浮游動物或濾食性魚類,放養浮游動物為以小型藻類為食的大型溞,同時將放養浮游動物的蓄水設施內魚類完全清理出去或投放肉食性魚類,放養濾食性魚類的蓄水設施放養魚類為鰱魚和鳙魚或者只放養鰱魚;放養鰱魚和鳙魚或者只放養鰱魚的鰱魚放養密度為40-200g/m3,鰱魚單尾魚重為60-500g,鳙魚與鰱魚放養密度比為1∶3~1∶5,鳙魚單尾魚重為60-500g。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浮游動物和濾食性魚類串聯除藻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養浮游動物的蓄水設施內浮游動物采用人工投加或自然 生長的放養方式。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利用浮游動物和濾食性魚類串聯除藻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設施為蓄水池、水庫或湖泊。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利用浮游動物和濾食性魚類串聯除藻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設施為水池、水庫或湖泊內部人為劃分構成。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浮游動物和濾食性魚類串聯除藻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鰱魚放養密度為120g/m3,鰱魚單尾魚重為280g,鳙魚與 鰱魚放養密度比為l: 4,鳙魚單尾魚重為280g。
全文摘要
一種利用浮游動物和濾食性魚類串聯除藻的方法,它涉及一種控制富營養化水體中藻類去除方法。本發明可解決采用水生生物去除藻類,不能完全去除天然水體中藻類的問題。本發明的方法是將至少兩個蓄水設施串聯起來,然后將含藻水依次流過各個蓄水設施,每個蓄水設施內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3天,相鄰兩個蓄水設施內交替放養浮游動物或濾食性魚類,放養浮游動物為以小型藻類為食的大型溞,同時將放養浮游動物的蓄水設施內魚類完全清理出去或投放肉食性魚類,放養濾食性魚類的蓄水設施放養魚類為鰱魚、鳙魚或只放養鰱魚,鰱魚放養密度為40-200g/m<sup>3</sup>,鰱魚單尾魚重為60-500g,鳙魚與鰱魚放養密度比為1∶3~1∶5,鳙魚單尾魚重為60-500g。本發明能完全去除天然水體中的藻類。
文檔編號C02F3/32GK101293709SQ20071014484
公開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17日
發明者何文杰, 劉志泉, 崔福義, 王振江, 賈柏櫻, 陰沛軍, 華 馬 申請人:哈爾濱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