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菌-草修復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資源環境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菌-草修復技術。
背景技術: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物質基礎。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土壤重金屬污染日益嚴重,其中鎘(Cd)、鉛(Pb)、鉻(Cr)、銅(Cu)、鋅(Zn)、汞(Hg)、砷(As)、鎳(Ni)等是較常見的重金屬污染。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Pb500萬噸,Cu340萬噸,Hg約1.5萬噸,Mn1500萬噸,Ni100萬噸,這嚴重污染了環境。在我國,受重金屬污染的農田土壤約2500萬公頃,每年受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高達1200萬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0億元。
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和恢復的難度大,并可經食物鏈層層富集傳播直到人,嚴重影響人類健康。一旦重金屬的消納容量達到飽和,就會成為農業生產中的“定時炸彈”。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現已成為世界性的難題。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改善人類生活,有效地去除土壤中重金屬就成為當前一個十分迫切的任務。
現在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主要有工程治理修復、物理化學修復、化學修復、農業修復及生物修復五種方法。前四種方法是比較傳統的治理方法,雖然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人力與財力耗費大,實施復雜、治理費用高、易引起土壤肥力降低等缺陷,不利于大規模的推廣應用。
近年來生物修復技術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成為主流,生物修復包括動物修復、植物修復和微生物修復。其中,植物修復是目前國際國內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國家給予了大量資助,取得了一定成效。植物修復優點易種植、富集量大、可以拔除土壤中的重金屬;植物修復缺點植物生長周期長(草本1年,木本3-5年,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后續處理麻煩(焚燒是主體技術,但污染空氣)、植物又不易腐爛,致使現有的植物修復技術實際上只起一個富集濃縮土壤重金屬離子的作用,重金屬離子從土壤中被吸收轉運到植物體內后,雖然土壤中少了,但重金屬離子還沒有根本從環境中去除,仍然存在于環境中的植物體內,不管是焚燒還是腐爛,植物中富集的重金屬離子又會回到環境或土壤中,最多起個將污染轉運到其他區域的作用。
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從選擇環境污染指示劑和食物安全角度出發,國內外對蕈菌與重金屬關系進行了大量研究,結果發現蕈菌對重金屬有較強的耐受和富集能力,蕈菌通過直接吸收空氣中漂浮的重金屬或通過菌絲體累積土壤基質中的重金屬(Cd、Pb、Cr、Cu、Zn等)。
蕈菌是指有顯著子實體的大型真菌,分為肉質,木質或革質,大多屬于擔子菌屬,部分屬于子囊菌屬。蕈菌具有以下特點種類多、資源豐富、生長周期短、繁殖期長、生物量大、生境多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單一種類生物修復未能從根本上拔除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的不足,為人們提供一種周期短,易于實施,適應多變的環境,并能更好地拔除污染土壤重金屬的復合生物修復技術——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菌-草修復技術。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發明的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菌-草修復技術是在污染土壤上采用間作或輪作方式種植對重金屬具強富集能力的蕈菌和對重金屬具強富集能力,易于和蕈菌共生,易于后續處理的草本植物來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當處理地中的蕈菌和草本植物成熟后,分別收割蕈菌和草本植物,蕈菌經腐爛或經粉碎、勻漿、過濾,得到富含重金屬離子的蕈菌漿液,采用化學電泳或螯合沉淀方法將蕈菌漿液中的重金屬離子去除。
上述方案中,草本植物成熟后,經收割、粉碎、勻漿、過濾,采用化學電泳或螯合沉淀方法將植物漿液中的重金屬離子去除,或者將草本植物加工成蕈菌培養料,經蕈菌二次拔除重金屬,無害化后歸田。
上述方案中所述蕈菌為雙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大孢蘑菇(Agaricus macrosporus)、大球蓋菇(Stropharlarugoso-annulata)、金福菇(Tricholoma gigan teum Massee)、長根菇(Oudenmansiella radicata)、草菇(Voluariella voluacea)、高大環柄菇(Macrolepiota procera)、美味牛肝菌(Bole tus edulis)、紫丁香蘑(Lepista nuda)、雞腿蘑(Coprinus comatus)、紅雞油菌(Cantharellus cinnabarinus)、棘托竹蓀(Dictyophoraechino-volvata)、網紋馬勃(Lycoperdon perlatum)、大禿馬勃(Calvatia gigantea)或尖頂地星(Geastrum triplex)等蕈菌。
上述方案中所述草本植物為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天藍遏藍菜(Thlaspi caerulenscens),愛遏藍菜(Thlaspi carulescens),圓葉遏藍菜(Thlaspirotundifolium)或短瓣遏藍菜(Thlaspi brachypetalum)。
上述方案中所述重金屬為環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屬,主要是指生物毒性顯著的鎘、鉛、鉻以及具有毒性的重金屬鋅、銅、鈷、鎳、錫或釩等污染物。
上述方案中,富含重金屬離子的蕈菌漿液或植物漿液經濃縮或不經濃縮或經稀釋后,再采用化學電泳或螯合沉淀方法將蕈菌漿液或植物漿液中的重金屬離子去除。
上述方案中,化學電泳方法是指用陽極和陰極二電系統電解處理蕈菌漿液或植物漿液,將蕈菌漿液或植物漿液中的重金屬離子還原為金屬。
上述方案中,螯合沉淀方法是指蕈菌漿液或植物漿液經酸化后,加螯合劑進行螯合反應,再加沉淀劑或絮凝劑得到重金屬離子化合物沉淀。
上述方案中,去除重金屬離子后的蕈菌培養料植物殘渣、蕈菌漿液和植物漿液加入到沼氣池中,用于沼氣發酵。
本發明的發明人通過大量研究,發現要從根本上去處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植物體內重金屬,必須結合生物富集和化學處理兩種方法先利用蕈菌和草本植物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屬,然后將富集了重金屬離子的蕈菌處理成漿液,依靠化學電泳等方法將重金屬離子回收,富集了重金屬離子的植物經處理后,依靠化學電泳等方法將重金屬離子回收或者加工成蕈菌培養料,經蕈菌二次拔除重金屬,無害化后歸田。
蕈菌種類繁多(土生、腐生、菌根等),根據實際情況應選用土生蕈菌為主力修復物種,主要為擔子菌門(Basidiomycetes)層菌綱(Hymenomycetes)同擔子菌亞綱(Homobasidiomycetes)的菌種。而其中98%屬于傘菌目(Agaricales),即人們一般俗稱的蘑菇,包括蘑菇屬(Agaricus)、球蓋菇屬(Stropharia)、口蘑屬(Tricholoma)、小奧德蘑屬(Oudemansiella)、包腳菇屬(Volvariella)、大環柄菇屬(Macrolepiota)、牛肝菌屬(Boletus)、香蘑屬(Lepista)、鬼傘屬(Coprinus)等,以及多孔菌目(Polyporales)下的雞油菌屬(cantharellus)等。還有腹菌綱(Gasteromycetes)鬼筆目(Phallales)的竹蓀屬(Dictyophora),馬勃目(Lycoperdales)的馬勃屬(Lycoperdon)、禿馬勃屬(Calvatia)、地星屬(Geastrum)等蕈菌。
自然條件下,蕈菌的生長依存于一定的共存生物,而植物特別是某些草本植物,本身構成蕈菌生境的一部分,促進其生長,同時已有研究發現,蕈菌能分泌某些激素促進植物的生長。大部分蕈菌和草本植物具有高效富集重金屬的能力。相對于單一的植物修復或蕈菌修復,結合蕈菌和草本植物聯合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將取得更好的修復效果。
本發明的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菌-草修復技術,以蕈菌和十字花科(Brassicaceae)中蕓苔屬(Brassica)或遏藍菜屬(Thlaspi)的草本植物為主要生物富集器,充分利用蕈菌富集重金屬離子能力強、可以吸附多種重金屬、生長周期短(3-5月)、田間栽培蕈菌技術成熟的特點,結合共生草本植物,達到更高效的修復效果,后續處理采用化學電泳、螯合沉淀等簡單成熟的方法可從根本上拔除重金屬污染離子,其總體效果可達到清除土壤耕作層60~90%的重金屬污染。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本發明不僅限于所述實施例。
實施例一本例是以雙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和印度芥菜(Brassicajuncea)輪作來富集土壤中的鎘(Cd)、鉛(Pb)、鉻(Cr)、銅(Cu)、鋅(Zn)重金屬離子。
修復工藝過程栽種、刈割印度芥菜→培養料堆制、發酵、發菌→輪作→收菇→后續處理→菌液、草渣資源化。
(一)、栽種印度芥菜播撒印度芥菜種子于待修復土壤,適當澆水以促進出苗。印度芥菜成熟后進行刈割,攪碎、勻漿、過濾,調節得到的植物漿液的pH值,調節電解液,插入陽極和陰極的二電極系統,接通直流穩壓電源,調節電壓,電解;將植物漿液中的Cu、Zn還原為金屬。
印度芥菜平均產量達5,000千克/畝,對Cu、Zn富集可分別達到31和17倍。
(二)、培養料堆制、發酵、發菌配制培養料(糞草培養料/無糞合成料)→堆制發酵(培養料預濕→建堆→翻堆→后發酵)→播種與發菌。雙孢蘑菇屬中低溫菇,適合春季栽種。
(三)、輪作將發好的菌,播撒于刈割印度芥菜后的重金屬污染土壤中,覆土總厚度3-3.5cm,保持土壤含水量18-20%。并用石灰水調節pH至中性。
(四)、后續處理約2-3個月后,雙孢蘑菇成熟,平均畝產鮮菇6800kg。采收雙孢蘑菇,經攪碎、勻漿、過濾,每kg鮮菇稀釋成0.6L(升)漿液,漿液中各種金屬離子含量為Cd為21.6mg/L,Pb為55.0mg/L,Cr為10.8mg/L,Cu為51.7mg/L,Zn為59.7mg/L。
漿液放入塑料材質電泳槽中,調節漿液的pH值,調節電解液,電泳槽插入陽極和陰極的二電極系統,接通直流穩壓電源,調節電壓,電解,將雙孢蘑菇漿液中的Cd、Pb、Cr、Cu、Zn金屬離子還原為金屬并附著電泳槽陰極表面上,得到合金。
(五)、菌液、草渣資源化去除重金屬離子后的上述植物漿液和雙孢蘑菇漿液加入到沼氣池中,用于沼氣發酵。
本例中,雙孢蘑菇對Cd的平均富集量可達130.0mg/kg(干重,下同),Pb的平均富集量可達330.0mg/kg,對Cr的平均富集量可達65.0mg/kg,對Cu的平均富集量可達310.0mg/kg,對Zn的平均富集量可達358.0mg/kg。采用雙孢蘑菇對一畝污染土壤進行修復,可富集Cd 88.4g,Pb 224.4g,Cr 44.2g,Cu 210.8g,Zn 243.4g,可拔出土壤可耕作層70~80%的污染重金屬。
實施例二本例是以大孢蘑菇(Agaricus macrosporus)和天藍遏藍菜(Thlaspi caerulenscens)輪作來富集土壤中的鎘(Cd)、鉛(Pb)、鉻(Cr)、銅(Cu)、鋅(Zn)重金屬離子。
其他過程同實施例一。
本例中,大孢蘑菇對Cd的平均富集量可達117.0mg/kg,Pb的平均富集量可達297.0mg/kg,對Cr的平均富集量可達58.50mg/kg,對Cu的平均富集量可達279.0mg/kg,對Zn的平均富集量可達322.2mg/kg。采用大孢蘑菇對一畝污染土壤進行修復,可富集Cd 70.2g,Pb 178.2g,Cr 35.1g,Cu 167.4g,Zn 193.3g,可拔出土壤可耕作層70~80%的污染重金屬。
實施例三本例是以能高富集重金屬的大球蓋菇(Stropharlarugoso-annulata)和植物天藍遏藍菜(Thlaspi caerulenscens)間作來除去鎘(Cd)、銅(Cu)、鋅(Zn)重金屬污染。
修復工藝過程栽種天藍遏藍菜→培養料堆制、發酵、發菌→混種→收菇、刈割遏藍菜→后續處理→菌液、草渣資源化。
(一)、栽種天藍遏藍菜播撒天藍遏藍菜種子于待修復土壤,適當澆水以促進出苗。
(二)、栽培大球蓋菇配制培養料(稻草生料)→浸草預堆→建堆播種與發菌。大球蓋菇屬中低溫菇,適合秋春季栽種。
(三)、混種將發好的菌,播撒于栽種有天藍遏藍菜的重金屬污染土壤中,覆土總厚度3-3.5cm,保持土壤含水量18-20%。并用石灰水調節pH至中性。
(四)、后續處理種植2-3個月后,大球蓋菇成熟,按一般條件栽培,畝產鮮菇4000kg。收割大球蓋菇,經腐爛,得到的大球蓋菇漿液中各種金屬離子含量為含Cd量為24.8mg/L,含Cu量為25.0mg/L,含Zn量為37.2mg/L。。
上述大球蓋菇漿液中加Na2S2O5/H2SO4酸化后(pH2~3),加螯合劑/NaOH(pH8~9)進行螯合反應,再加沉淀劑或絮凝劑得到重金屬離子化合物沉淀。
(五)、菌液資源化沉降分離去除重金屬離子化合物沉淀后的大球蓋菇漿液加入到沼氣池中,用于沼氣發酵。
本例中,天藍遏藍菜屬于十字花科遏藍菜屬,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高10~50cm。種子繁殖。幼苗或種子越冬。華中地區10~11月出苗,早春也有部分出苗,4~5月為花果期。西北和東北地區4~5月出苗,7~9月為花果期。
本例中,大球蓋菇對Cd的平均富集量可達149.0mg/kg,對Cu的平均富集量可達150.0mg/kg,對Zn的平均富集量可達223.0mg/kg。采用大球蓋菇對1畝污染土壤進行修復,可富集Cd 59.6g,Cu 60.0g,Zn 892.0g,可拔出土壤可耕作層60~70%的污染重金屬本例中,遏藍菜是一類被廣泛應用于植物修復的物種,能高度活化土壤中的各種重金屬,使菌株更好地吸附、富集重金屬。在本例中主要起到促進蕈菌修復的作用。
實施例四本例是以金福菇(Tricholoma giganteum Massee)和印度芥菜(Brassicajuncea)間作來富集土壤中的鎘(Cd)、鉛(Pb)、鉻(Cr)重金屬離子。
(一)、栽種印度芥菜播撒印度芥菜種子于待修復土壤,適當澆水以促進出苗。
(二)、栽培金福菇配制培養料(稻草生料)→浸草預堆→建堆發酵→裝袋滅菌→接種養菌→脫袋覆土。金福菇屬高溫菇,一般選擇在3-5月份播種,5-10月份出菇。
(三)、混作將發好的菌,播撒于栽種有印度芥菜的重金屬污染土壤中,覆土總厚度3-3.5cm,保持土壤含水量18-20%。并用石灰水調節pH至中性。
其他同實施例一。
本例中,金福菇對Cd的平均富集量可達180.0mg/kg,對Pb的平均富集量可達115.0mg/kg,對Cr的平均富集量可達12.0mg/kg。采用金福菇對1畝污染土壤進行修復,可富集Cd 162.0g,Pb 103.5g,Cr 10.8g,可拔出土壤可耕作層70~80%的污染重金屬。
實施例五本例采用長根菇(Oudenmansiella radicata)和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間作來富集土壤中的鎘(Cd)、銅(Cu)、鋅(Zn)金屬離子。
修復工藝過程栽種印度芥菜→培養料堆制、發酵、發菌→混種→收菇、刈割印度芥菜→后續處理→菌液、草渣資源化。
(一)、栽種印度芥菜播撒印度芥菜種子于待修復土壤,適當澆水以促進出苗。
(二)、培養料堆制、發酵、發菌配制培養料(木腐質基質)→裝袋、滅菌和接種→脫袋覆土。長根菇屬中高溫型菌類,一般選擇在6-9月播種,出菇。
印度芥菜成熟后進行刈割,攪碎、勻漿、過濾,得到的植物漿液中加Na2S2O5/H2SO4酸化后(pH2~3),加螯合劑/NaOH(pH8~9)進行螯合反應,再加沉淀劑或絮凝劑得到重金屬離子化合物沉淀。其他同實施例三。
本例中,長根菇對Cd的平均富集量可達180.0mg/kg,對Cu富集量可達285.0mg/kg,Zn富集量可達300.0mg/kg,。采用長根菇對1畝污染土壤進行修復,可富集Cd 180.0g,Cu 285.0g,Zn 300.0g。可拔出土壤可耕作層70~80%的污染重金屬。
實施例六本例是在污染土壤上種植草菇(Voluariella voluacea)和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混作來富集土壤中的鉛(Pb)、鉻(Cr)、銅(Cu)、鋅(Zn)金屬離子。按一般條件栽培,畝產鮮菇8000kg。采收草菇,經粉碎、勻漿、過濾,每kg鮮菇稀釋成0.6L(升)漿液,漿液中各種金屬離子含量為含Pb量為22.3mg/L,含Cr量為2.8mg/L,含Cu量為28.8mg/L,含Zn量為35.0mg/L。
本例草菇栽培技術配制培養料(稻麥秸稈類基質)→堆料發酵→撒種→覆土→出菇,采收。草菇屬喜高溫菇,生長季節在6-9月,生長快、周期短,從播種到出菇2周左右。
其他處理同實施例三。
本例中,草菇對Pb的平均富集量可達134.0mg/kg,對Cr的平均富集量可達17.0mg/kg,對Cu的平均富集量可達173.0mg/kg,對Zn的平均富集量可達210.0mg/kg。采用草菇對1畝污染土壤進行修復,可富集Pb 107.2g,Cr 13.6g,Cu 138.4g,Zn 168.0g,可拔出土壤可耕作層70~80%的污染重金屬。
實施例七本例采用高大環柄菇(Macrolepiota procera)和天藍遏藍菜(Thlaspi caerulenscens)輪作來富集土壤中的鎘(Cd)、鉛(Pb)、銅(Cu)金屬離子。按一般條件栽培,畝產鮮菇5000kg。鮮菇漿液中含Cd量為39.9mg/L,含Pb量為16.7mg/L,含Cu量為46.8mg/L。
本例高大環柄菇栽培工藝配料建堆→發酵→播種發菌→覆土→調水出菇。發菌期在30天左右,從播種到出菇需35天左右。為中高溫菇類。
本例中,其他處理同實施例一。
本例中,高大環柄菇對Cd的平均富集量可達236.0mg/kg,對Pb富集量可達100.0mg/kg,Cu富集量可達281.0mg/kg。采用高大環柄菇對1畝污染土壤進行修復,可富集Cd 118.0g,Pb 50.0g,Cu140.5g。可拔出土壤可耕作層70~80%的污染重金屬。
實施例八本例采用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和圓葉遏藍菜(Thlaspirotundifolium)間作來富集土壤中的鎘(Cd)金屬離子,其它同實施例三。
美味牛肝菌對Cd富集量可達66.4mg/kg。
實施例九本例是采用紫丁香蘑(Lepista nuda)和天藍遏藍菜(Thlaspicaerulenscens)間作的覆土培養,來富集土壤中的鎘(Cd)、鉻(Cr)、銅(Cu)離子。其它同實施例三.
紫丁香蘑對Cd的平均富集量可達231.0mg/kg,對Cr的平均富集量可達15.8mg/kg,對Cu的平均富集量可達144.2mg/kg。
實施例十本例是在污染土壤上種植雞腿蘑(Coprinus comatus)和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混作來富集土壤中的鉛(Pb)、銅(Cu)、鋅(Zn)離子,種植2-3個月后,雞腿蘑成熟,按一般條件栽培,畝產鮮菇10000kg。采收雞腿蘑,經攪碎、勻漿、過濾,每kg鮮菇稀釋成0.6L漿液,漿液中Pb金屬離子含量為17.5mg/L,Cu金屬離子含量為22.83mg/L,Zn金屬離子含量為33.3mg/L。其它同實施例三。
本例中,雞腿蘑對Pb的平均富集量可達105.0mg/kg,Cu的平均富集量可達137.0mg/kg,Zn的平均富集量可達200.0mg/kg。采用雞腿蘑對1畝污染土壤進行修復,對Pb富集量105.0g,對Cu富集量137.0g,對Zn富集量200.0g,可拔出土壤可耕作層70~80%的污染重金屬。
實施例十一本例采用紅雞油菌(Cantharellus cinnabarinus)和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混作來富集土壤中的鋅(Zn)金屬離子,其它同實施例三。紅雞油菌對Zn富集量可達231.0mg/kg。
實施例十二本例采用棘托竹蓀(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和短瓣遏藍菜間作來富集土壤中的鉛(Pb)、鋅(Zn)金屬離子,其它同實施例三。棘托竹蓀對對Pb富集量可達48.7mg/kg,對Zn富集量可達539.0mg/kg。
實施例十三本例采用網紋馬勃(Lycoperdon perlatum)和短瓣遏藍菜(Thlaspi brachypetalum)間作來富集土壤中的鋅(Zn),其它同實施例三。網紋馬勃對Zn富集量可達265.8mg/kg。
實施例十四本例采用大禿馬勃(Calvatia gigantea)和愛遏藍菜(Thlaspicarulescens)間作來富集土壤中的銅(Cu),其它同實施例三。大禿馬勃對Cu富集量可達235.5mg/kg。
實施例十五本例采用尖頂地星(Geastrum triplex)和愛遏藍菜(Thlaspicarulescens)間作來富集土壤中的鋅(Zn)金屬離子,其它同實施例三。尖頂地星對Zn富集量可達202.0mg/kg。
權利要求
1.一種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菌-草修復技術,其特征在于在污染土壤上采用間作或輪作方式種植對重金屬具強富集能力的蕈菌和對重金屬具強富集能力,易于和蕈菌共生,易于后續處理的草本植物來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當處理地中的蕈菌和草本植物成熟后,分別收割蕈菌和草本植物,蕈菌經腐爛或經粉碎、勻漿、過濾,得到富含重金屬離子的蕈菌漿液,采用化學電泳或螯合沉淀方法將蕈菌漿液中的重金屬離子去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菌-草修復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草本植物成熟后,經收割、粉碎、勻漿、過濾,采用化學電泳或螯合沉淀方法將植物漿液中的重金屬離子去除,或者將草本植物加工成蕈菌培養料,經蕈菌二次拔除重金屬,無害化后歸田。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菌-草修復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蕈菌為雙孢蘑菇、大孢蘑菇、大球蓋菇、金福菇、長根菇、草菇、高大環柄菇、美味牛肝菌、紫丁香蘑、雞腿蘑、紅雞油菌、棘托竹蓀、網紋馬勃、大禿馬勃或尖頂地星。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菌-草修復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本植物為印度芥菜,大白菜,天藍遏藍菜,愛遏藍菜,圓葉遏藍菜或短瓣遏藍菜。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菌-草修復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屬為環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屬,主要是指生物毒性顯著的鎘、鉛、鉻以及具有毒性的重金屬鋅、銅、鈷、鎳、錫或釩。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菌-草修復技術,其特征在于富含重金屬離子的蕈菌漿液或植物漿液經濃縮或不經濃縮或經稀釋后,再采用化學電泳或螯合沉淀方法將蕈菌漿液或植物漿液中的重金屬離子去除。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菌-草修復技術,其特征在于化學電泳方法是指用陽極和陰極二電系統電解處理蕈菌漿液或植物漿液,將蕈菌漿液或植物漿液中的重金屬離子還原為金屬。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菌-草修復技術,其特征在于螯合沉淀方法是指蕈菌漿液或植物漿液經酸化后,加螯合劑進行螯合反應,再加沉淀劑或絮凝劑得到重金屬離子化合物沉淀。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菌-草修復技術,其特征在于去除重金屬離子后的蕈菌培養料植物殘渣、蕈菌漿液和植物漿液加入到沼氣池中,用于沼氣發酵。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資源環境技術領域中的一種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菌-草修復技術,是在污染土壤上間作或輪作種植蕈菌和草本植物來富集重金屬離子,成熟后的蕈菌經腐爛或經粉碎、勻漿、過濾,采用化學電泳或螯合沉淀方法將蕈菌漿液中的重金屬離子去除。本發明以蕈菌為主要生物富集器,充分利用蕈菌富集重金屬離子能力強、生長周期短、培技術成熟的特點,結合共生草本植物,達到更高效的修復效果,后續處理采用化學電泳、螯合沉淀等方法可從根本上拔除重金屬污染離子,總體效果可達到清除土壤耕作層60~90%的重金屬污染。
文檔編號C02F1/62GK101088645SQ20071004953
公開日2007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17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17日
發明者徐恒, 佘紅英, 曹海軍, 宋鵬, 陳坤, 雷雨 申請人:四川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