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利用植物秸稈治理富營養化水體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環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植物秸稈治理富營養化水體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推進和工農業生產發展,大量富含氮磷等污染物的污水排入河流、湖泊,導致水體嚴重污染,藻類瘋長、水華覆蓋;水體變色變味,腥臭難聞、魚類死亡,嚴重影響人民的身體健康。
據調查,我國湖泊受污染比較重,處于富營養化狀態的水體已經達到50~60%以上;為治理湖泊藻類,滇池花費40多億元,太湖耗資100多億元,但效果并不太明顯。
目前治理因污染而引起嚴重富營養化的湖泊和河流,所用方法大體可歸納為三種①物理技術方法,即底泥疏浚;粘土噴灑覆蓋等;②化學技術方法,即投入各種化學藥劑;③生物技術方法,即投加生物菌方法。以上三種方法雖然都有應用,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同時也存在許多不足物理技術方法,如底泥疏浚是使用較多的方法,在城市景觀河流和小型湖面可以應用;在大的水體,例如滇池、太湖、巢湖等,則可能性不大,而且該方法有其明顯的時效性,時間一長,底泥又會長出;粘土噴灑覆蓋法治‘表’不治‘本’,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化學技術方法,其優點是實施起來較易操作,殺藻效果短期內明顯,見效也快,但該方法最大的問題是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對水生動物、水生植物或多或少會產生毒素和毒性,而且化學物質會在水中富集、殘留,形成長期危害;生物技術方法,即投加生物菌方法,會產生綜合的抑制藻類的效果,但該種方法費用昂貴,而且長期使用會抑制水體原有的水生生物,改變原有水體中的水生動、植物的生物相,形成“異國化”傾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利用植物秸稈治理富營養化水體的方法。
本發明提出的利用植物秸稈治理富營養化水體的方法,其具體步驟如下在治理城市小型湖泊和流域時,植物秸稈長度為25-50mm,按每立方米水體為23-28克重量的植物秸稈,置于有網眼的圓柱形網袋內,圓柱形網袋直徑為15-25cm,把該網袋置于充氧器上方10~15cm的位置上;在植物秸稈底部進行充氧曝氣;充氧量的大小控制以被治理水體的溶解氧4~5mg/l,在常溫下(一般在20℃以上),經過25~35天以后;植物秸稈中的化合物即可溶出,植物秸桿中的化合物即可抵制和殺滅水體中的毒藻。
本發明中,所述植物秸桿為大麥、水稻或小麥等中一至多種,它們放置水中的比例,應根據水體中所含各種藻類(銅綠微囊藻、小球藻、斜生柵藻、魚腥藻、爬行顫藻)的數量不同而配置不同的數量比。
本發明中,將切斷的植物秸桿置于水中浸泡,在常溫下,持續25-35天,經化學檢測分析,檢出大麥秸稈中有45種化合物在水中溶出,其中38種化合物有明顯的抑制和殺滅藻類的作用。例如[n-十六烷酸(C16H32O2)];[2-(1-甲基炳基)-苯酚(C10H14O)];[2-硝基苯酚(C6H5O3N)]等;檢出水稻秸稈中有19種化合物,例如[2-甲基-1-戊醇(C6H14O)];[十六烷酸(C16H32O2)];[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C18H24O4)]等;這些物質具有明顯的抑制和殺滅毒藻作用。分別見色譜圖1和色譜圖2。利用本發明方法治理水體,銅綠微囊藻可由治理前的每升五百萬個,降到治理后的10.8萬個,銅綠微囊藻殺滅效率達到98%左右。
本發明中,由于使用的原料是中國的植物秸稈,如大麥、水稻、小麥等,它遍及大江南北,全國各地,農民棄之不用,資源非常廣泛,以此進行富營養化水體的修復治理,投資省,成本低;不存在二次污染問題,完全符合生態環保,循環利用的科學發展觀的原則。
圖1為水稻秸桿浸出液樣品色譜圖。
圖中橫坐標代表化合物析出的時間,縱坐標代表各種化合物含量的百分數。例如2-甲基-1-戊醇(C6H14O)分析時,其析出的時間為第3.425分鐘;占化學物質含量的百分數為17.81%;a,c-二甲烯丙醇(C5H10O)分析時,其析出的時間為第3.792分鐘;占化學物質含量的百分數為8.80%;1-甲基-3-環戊已酯(C8H16)分析時,其析出的時間為第4.851分鐘;占化學物質含量的百分數為9.97%;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C24H38O4)分析時,其析出的時間為第14.903分鐘;占化學物質含量的百分數為8.48%;十六烷酸(C16H32O2)分析時,其析出的時間為第12.135分鐘;占化學物質含量的百分數為1.28%。
圖2為大麥秸桿浸出液樣品色譜圖。圖中橫坐標代表化合物析出的時間,縱坐標代表各種化合物含量的百分數。例如十一烷(C11H24)分析時,其析出的時間為第6.615分鐘;占化學物質含量的百分數為11.61%;n-十六烷酸(C16H32O2)分析時,其析出的時間為第13.952分鐘;占化學物質含量的百分數為23.65%;9-十八烯酸(C18H34O2)分析時,其析出的時間為第15.106分鐘;占化學物質含量的百分數為13.34%;雙(2-乙基己基)鄰苯二甲酸(C24H38O4)分析時,其析出的時間為第17.495分鐘;占化學物質含量的百分數為1.28%。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以某地高校景觀河流為例,在治理前,特別夏秋二季藍藻瘋長,水華覆蓋,臭氣熏天,即影響校園美觀,也影響師生身心健康;該水體水面面積7567m2,平均水深1.1m;該水體水質情況處理前PH 9.0,葉綠素123mg/l,水溫為25~27℃;在工程中,放置15臺充氧器;大麥秸稈以每立方米水體25g重量放置;經過2個月的處理,水體明顯改觀,透明度由處理前的30厘米上升到60厘米以上,水中溶解氧由處理前的0~2mg/l上升到處理后的6mg/l以上,PH 7.5左右,葉綠素最低達到10mg/l(最高小于36mg/l左右);而其中毒性最大的銅綠微囊藻由處理前每毫升五百萬個以上,下降到處理后每毫升10萬個以下,去除率達到98%。經處理后,能夠使水體水面和水體河床處的溶解氧、PH、溫度三者上下相同,避免藻類的生長。
實施例2以某居住區內造一景觀水域為例,該水域面積約100平方米左右,水深1.0米至1.1米;自小區居民入住后,水池內放滿自來水,放養各種顏色的觀賞魚約300條;每年到春末夏秋季節,水池隨著氣溫升高,藻類生長,當氣溫較高時,藍藻滿池,水華覆蓋,臭味難聞,金魚死亡,這時管理人員每隔七天至十天都要換一次水,費力費時,又浪費大量飲用水;治理該水體具體步驟為在水池內放置2臺充氧器,放置2.5公斤大麥秸稈;經過近二個月治理,池內水質一天比一天好起來,至9月底池水清澈見底,紅、黃、蘭金魚漫游水中。治理前后水質檢測如下①治理前水質PH8.4~9.0,CODCr43.3~62mg/L,BOD58.38mg/L;氨氮(NH3-N)11.6mg/L,混濁度12.7度,總磷1.36mg/L,總氮5.17mg/L,葉綠素12.77mg/L;②治理后水質PH6.0~7.5,CODCr8.98mg/L,BOD50.18mg/L;氨氮(NH3-N)0.015mg/L,混濁度2.57度,總磷0.02mg/L,總氮0.75mg/L,葉綠素0.012mg/L。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植物秸稈治理富營養化水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在治理城市小型湖泊和流域時,植物秸稈長度為25-50mm,按每立方米水體為23-28克重量的植物秸稈,置于有網眼的圓柱形網袋內,圓柱形網袋直徑為15-25cm,把該網袋置于充氧器上方10~15cm的位置上;在植物秸稈底部進行充氧曝氣;充氧量的大小控制以被治理水體的溶解氧4~5mg/l,在常溫下,經過25~35天以后;植物秸稈中的化合物即可溶出,植物秸桿中的化合物即可抵制和殺滅水體中的毒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植物秸稈治理富營養化水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秸桿為大麥、水稻或小麥中一至多種。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環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植物秸稈治理富營養化水體的方法。在治理城市小型湖泊和流域時,植物秸稈長度為25-50mm,按每立方米水體為23-28克重量的植物秸稈,置于有網眼的圓柱形網袋內,圓柱形網袋直徑為15-25cm,把該網袋置于充氧器上方10~15cm的位置上;在植物秸稈底部進行充氧曝氣;充氧量的大小控制以被治理水體的溶解氧4~5mg/l,在常溫下,經過25~35天以后;植物秸稈中的化合物即可溶出,植物秸稈中的化合物即可抵制和殺滅水體中的毒藻。本發明使用的原料易得,以此進行富營養化水體的修復治理,投資省,成本低;不存在二次污染問題,完全符合生態環保,循環利用的科學發展觀的原則。
文檔編號C02F7/00GK101050004SQ20071003864
公開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29日
發明者王茹靜, 曹瑞鈺, 劉濤, 趙旭 申請人:同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