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石斑魚工廠化健康養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供一種水產養殖方法,尤其涉及一種石斑魚工廠化健康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石斑魚(Epinephelus sp.)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市場價格高,銷路好。近年來,日本、韓國、東南亞和大洋洲的許多國家都在積極開展石斑魚的人工養殖。廣東有養殖石斑魚的傳統,也是我國石斑魚養殖的主產地。邁向21世紀的海水養殖業的基本特征是優質、高效、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在有限的漁業資源情況下,漁業的可持續增長必然要在養殖漁業上尋求發展,增加養殖密度,提高單位水體產量,適當增加可養水域。應用已有的傳統養殖技術,已經不能適應中國對水產養殖發展的要求,問題是用傳統的養殖方式,已難以大幅度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養殖比較效益下降。
近年來,一種封閉性集約化的養殖模式悄然興起,此種養殖模式因不受外界自然環境制約、節地省水和可在人控條件下進行大規模工廠化生產的特點,正越來越得到重視和應用。然而隨著水產養殖業的高度發展,水生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污染日趨突出。因此導致水生動物養殖病害逐年加劇,據國家漁業部門統計,每年全國水產養殖生產因病害給漁業造成的損失愈70億元人民幣,水產養殖病害的發生不但制約了生產的進一步發展,而且由于濫用抗菌素等藥品導致水產品質量下降,養殖水產品的食用安全得不到保障,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發展傳統養殖與控制環境污染的矛盾也日趨突出,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已限制養殖廢水直接向自然水域排放。為確保水產食品的質量安全和加強對養殖水域的環境保護,大力實施健康養殖顯得日益迫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效、環保的石斑魚工廠化健康養殖方法,使用該方法所獲得的石斑魚質量好、產量高,而且養殖成活率高、餌料系數低。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實現的一種石斑魚工廠化健康養殖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1)養殖用水處理將養殖水經臭氧和紫外線消毒殺菌后,過濾,并檢測控制水質;(2)魚苗選擇選擇不帶有神經壞死病毒的12~15cm的石斑魚苗;(3)石斑魚的養殖將經檢測合格的養殖用水注入到養殖池中,將選好的魚苗放養到池中,此時控制池中的溶解氧、氨氮、亞硝酸鹽和細菌的濃度,以及控制養殖密度和養殖用水的PH值;每天投喂飼料;(4)在養殖的過程中對養殖用水進行循環處理利用,即對養殖用水進行蛋白質分離,臭氧和紫外線消毒殺菌后,進行生物硝化,再過濾使水質得以更新;(5)每天吸污并清洗池底和換水,保持池壁和池底干凈。
所述的步驟(2)的具體步驟為選擇健壯、體表無傷、無畸形的苗種,然后使用常規的PCR檢測技術對苗種進行神經壞死病毒(NNV)檢測,選擇不攜帶神經壞死病毒的苗種用于養殖。
所述的步驟(4)中養殖水循環處理的步驟為通過蛋白質分離器處理,通過蛋白質分離器制造出巨大的氣泡量和極細微的氣泡,然后利用細微的汽泡沫將水體中的有機物在未分解成NH3/NH4等有害物質從過濾系統中除掉,可將80%以上的有機物分離;在蛋白質分離的同時,向分離器中定量注入臭氧,所述的臭氧由臭氧發生裝置產生。臭氧在水中不斷發生著還原反應,產生氧化能力極強的單原子氧[O]和羥基[OH];單原子氧(O)、羥基[OH]均具有極強的破壞各種致病菌和霉菌類細胞膜的能力,并迅速滲透到細胞膜內殺死病原體;運用氧化還原電位儀(ORP)檢測及調控水質,氧化還原電位儀讀數與臭氧對許多微生物和細菌的殺滅效果高度相關,即與水質的細菌學指標相關,氧化還原電位儀可以檢測臭氧的有效氧化能力,通過氧化還原電位儀檢測易于借助電子儀器來顯示水質甚至啟動或關閉臭氧發生裝置,從而保持水質優良,在養殖過程中,設定氧化還原電位儀值為320,當氧化還原電位儀值低于320就自動啟動臭氧發生裝置,這樣處理既能有效控制養殖水體中的細菌指標又不會對養殖魚造成傷害。
經過臭氧消處理的養殖水再經過紫外線處理,進一步對養殖水進行消毒。紫外線是一種很強的病毒、細菌殺滅劑,其消毒作用不受水體中水溫、鹽度及PH值的影響,且消毒接觸時間短(一般在0.5-1秒),高效、快速,又不增加水體中的任何固體物,特別適合大流量及循環用水。
最后通過生物硝化過濾處理,生物硝化池是硝化細菌的溫床,當處理水通過時,懸浮物被濾料截留,膠體物質被吸附在濾料的表面,在生物濾池中形成的生物膜上進行硝化和反硝化反應,能使水中的氨氮得以降解,去除氨氮,同時,經過強力過濾,水質得以更新。硝化池依次珊瑚砂層、陶環層和活性炭層構成,其中珊瑚砂層的厚度為50mm陶環層的厚度為30mm、活性炭層的厚度為20mm。
所述的養殖池可以是圓形或方形的,它的體積為10~40m3,并且采用中間排水方式,方便養殖期間養殖池的清洗排污、換水。而養殖密度控制在40~70尾/m3,pH值尾7.5~8.0,溶解氧5~8mg/L,氨氮0.5~2.0mg/L,亞硝酸鹽5~10μg/L,細菌總量800個/mL以下,是養殖池環境有足夠的養分、氧氣量滿足石斑魚生長需要,細菌總量的控制可以預防石斑魚發生細菌病和寄生蟲。此外還應將養殖用水的鹽度控制在20‰~25‰,一般海水鹽度在30‰左右,經研究發現,石斑魚在20‰~25‰的鹽度條件下生長最快。苗種放入養殖池后,慢慢向養殖系統內添加干凈淡水,以每天降低0.5‰~1‰的速度逐漸淡化養殖用水,降到20‰~25‰后就一直保持這個鹽度條件。
所述的飼料為軟顆粒飼料,其優選配方為鰻料∶下雜魚∶魷魚∶蝦∶維生素=49∶40∶5∶5∶1,飼料的投放量為魚體重的1~2%,每天投放2次。
為了避免抗生素等藥物的使用,本發明可作進一步的改進即在步驟(3)中所述的飼料中按飼料重量的0.5~2%的量添加海水多維,增強魚的免疫力。
本發明提供的方法還可以做進一步的改進,即步驟(4)中每1~2個星期進行一次淡水浴,定期用淡水洗浴,定期換池,并且對養殖池和養殖用具進行消毒,以預防寄生蟲及細菌病;在養殖期間定期分篩不同大小的魚苗,并且將養殖車間進行隔離。
用此方法養殖斜帶石斑魚,生長速度與網箱養殖相比持平,成活率達92%,遠高于網箱養殖的40~60%;餌料系數為1.1,遠低于網箱養殖的1.8~2.2;養殖斜帶石斑魚質量明顯提高,產品經送有關部門檢測,藥殘分析結果為磺胺類、孔雀石綠、土霉素、氯霉素、環丙沙星和呋喃唑酮等指標均未檢出,說明使用本方法養殖的斜帶石斑魚產品健康、安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實施例是在廣東省大亞灣水產試驗中心進行的工廠化養殖試驗,僅作為具體闡述本發明的內容,并不能理解成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以上技術內容均可以實現本發明的目的。
實施例一(1)養殖用水處理將養殖水經臭氧和紫外線消毒殺菌后,過濾,并檢測控制水質。
(2)魚苗選擇選擇健壯、體表無傷、無畸形的苗種,然后使用PCR法對苗種進行神經壞死病毒(NNV)檢測,選擇不帶有神經壞死病毒的12cm的石斑魚苗。
(3)石斑魚的養殖將經檢測合格的養殖用水排放到圓形養殖池中,所述的養殖池可以是圓形,它的體積為10m3,并且采用中間排水方式,方便養殖期間養殖池的清洗排污、換水。將養殖密度控制在40尾/m3,pH值為7.5,溶解氧5mg/L,氨氮2.0mg/L,亞硝酸鹽5μg/L,細菌總量800個/mL以下,是養殖池環境有足夠的養分、氧氣量滿足石斑魚生長需要,細菌總量的控制可以預防石斑魚發生細菌病和寄生蟲。此外還向養殖系統中添加干凈淡水,以每天降低0.5‰的速度逐漸淡化到23‰的鹽度。投放量為魚體重的1.5%的飼料,每天投放2次。且在飼料中按0.5%的量添加海水多維,增強魚的免疫力。所述的飼料的配方為鰻料∶下雜魚∶魷魚∶蝦∶維生素=49∶40∶5∶5∶1。
(4)養殖期間對養殖水進行循環處理養殖水通過蛋白質分離器(BV-2型)處理,將水體中的有機物在未分解成NH3/NH4等有害物質,從過濾系統中除掉;在蛋白質分離的同時,向分離器中定量注入臭氧,臭氧含量為0.05-0.08ppm,臭氧在水中不斷發生著還原反應,破壞各種致病菌和霉菌類細胞膜的能力,并迅速滲透到細胞膜內殺死病原體;且運用氧化還原電位儀(TUNZE牌mV/03-Controller Set)檢測及調控水質,通過氧化還原電位儀檢測易于借助電子儀器來顯示水質、啟動或關閉臭氧發生裝置(威耐固VG03型),從而保持水質優良,在養殖過程中,設定氧化還原電位儀值為320,當氧化還原電位儀值低于320就自動啟動臭氧發生裝置,經過臭氧消毒處理的養殖水再經過紫外線處理,進一步對養殖水進行消毒。最后通過生物硝化過濾處理,硝化池依次為珊瑚砂層、陶環層和活性炭層構成,其中珊瑚砂層的厚度為50mm陶環層的厚度為30mm、活性炭層的厚度為20mm。在生物濾池中形成的生物膜上進行硝化和反硝化反應,能使水中的氨氮得以降解,去除氨氮,然后經過強力過濾,使的養殖水的水質得以更新。
(5)每天吸污并清洗池底和換水,保持池壁和池底干凈。
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步驟(2)魚苗選擇選擇不帶有神經壞死病毒的15cm的石斑魚苗。
步驟(3)石斑魚的養殖將經檢測合格的養殖用水排放到圓形養殖池中,所述的養殖池可以是方形的,它的體積為40m3,并且采用中間排水方式,方便養殖期間養殖池的清洗排污、換水。將養殖密度控制在70尾/m3,pH值為8.0,溶解氧8mg/L,氨氮2.0mg/L,亞硝酸鹽10μg/L,細菌總量800個/mL以下,是養殖池環境有足夠的養分、氧氣量滿足石斑魚生長需要,細菌總量的控制可以預防石斑魚發生細菌病和寄生蟲。此外還向養殖系統中添加干凈淡水,以每天降低1‰的速度逐漸淡化到20‰的鹽度。投放量為魚體重的2%的飼料,每天投放2次。且在飼料中按1%的量添加海水多維,增強魚的免疫力。所述的飼料的配方為鰻料∶下雜魚∶魷魚∶蝦∶維生素=49∶40∶5∶5∶1。
養殖期間,每2個星期進行一次淡水浴,換池,并且對養殖池和養殖用具進行消毒,以預防寄生蟲及細菌病。每天吸污并清洗池底和換水,保持池壁和池底干凈。在養殖期間定期分篩不同大小的魚苗,并且將養殖車間進行隔離。
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一、二不同的是步驟(2)魚苗選擇選擇不帶有神經壞死病毒的13cm的石斑魚苗。
步驟(3)石斑魚的養殖將經檢測合格的養殖用水排放到方形養殖池中,所述的養殖池可以是圓形的,它的體積為10m3,并且采用中間排水方式,方便養殖期間養殖池的清洗排污、換水。將養殖密度控制在50尾/m3,pH值為7.6,溶解氧7mg/L,氨氮1.5mg/L,亞硝酸鹽8μg/L,細菌總量800個/mL以下,是養殖池環境有足夠的養分、氧氣量滿足石斑魚生長需要,細菌總量的控制可以預防石斑魚發生細菌病和寄生蟲。此外還向養殖系統中添加干凈淡水,以每天降低0.8‰的速度逐漸淡化到25‰的鹽度。投放量為魚體重的1%的飼料,每天投放2次。且在飼料中按2%的量添加海水多維,增強魚的免疫力。
養殖期間,每1個星期進行一次淡水浴,換池,并且對養殖池和養殖用具進行消毒,以預防寄生蟲及細菌病。每天吸污并清洗池底和換水,保持池壁和池底干凈。在養殖期間定期分篩不同大小的魚苗,并且將養殖車間進行隔離。
權利要求
1.一種石斑魚工廠化健康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養殖用水處理將養殖水經臭氧和紫外線消毒殺菌后,過濾,并檢測控制水質;(2)魚苗選擇選擇不帶有神經壞死病毒的12~15cm的石斑魚苗;(3)石斑魚的養殖將經檢測合格的養殖用水注入到養殖池中,將選好的魚苗放養到池中,此時控制池中的溶解氧、氨氮、亞硝酸鹽和細菌的濃度,以及控制養殖密度和養殖用水的PH值;每天投喂飼料;(4)在養殖的過程中對養殖用水進行循環處理利用,循環時對養殖用水進行蛋白質分離,經臭氧和紫外線消毒殺菌后,進行生物硝化,再過濾使水質得以更新;(5)每天吸污并清洗池底和換水,保持池壁和池底干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魚工廠化健康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2)的具體步驟為選擇體表無傷、無畸形的苗種,然后使用常規的PCR檢測對苗種進行神經壞死病毒檢測,選擇不攜帶神經壞死病毒的苗種用于養殖。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石斑魚工廠化健康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4)中養殖水循環處理的步驟為養殖用水通過蛋白質分離器處理;在蛋白質分離的同時,向分離器中定量注入由臭氧發生裝置來產生的臭氧,臭氧含量為0.05-0.08ppm;經過臭氧消毒處理的養殖水再通過生物硝化過濾處理,使的養殖水的水質得以更新。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石斑魚工廠化健康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經過臭氧消毒處理的養殖水再進行紫外線消毒處理。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石斑魚工廠化健康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發生裝置來中的設定的氧化還原電位儀值為320,當氧化還原電位儀值低于320就自動啟動臭氧發生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石斑魚工廠化健康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的養殖池可以是圓形或方形的,它的體積為10~40m3,并且采用中間排水方式,養殖密度控制在40~70尾/m3,pH值為7.5~8.0,溶解氧5~8mg/L,氨氮0.5~2.0mg/L,亞硝酸鹽5~10μg/L,細菌總量800個/mL以下;將養殖用水的鹽度控制在20‰~25‰。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石斑魚工廠化健康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水的鹽度是通過向養殖系統中添加干凈淡水,以每天降低0.5‰~1‰的速度逐漸淡化的。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魚工廠化健康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飼料為軟顆粒飼料,其配方為鰻料∶下雜魚∶魷魚∶蝦∶維生素=49∶40∶5∶5∶1;飼料的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2%,每天投喂2次。
9.根據權利要求1或8所述的石斑魚工廠化健康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中所述的飼料中按飼料重的0.5~2%的量添加海水多維。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魚工廠化健康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還包括每1~2個星期進行一次淡水浴和換池。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石斑魚工廠化養殖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1)養殖用水處理將養殖水經臭氧和紫外線消毒殺菌后,過濾,并檢測控制水質;(2)魚苗選擇選擇不帶有神經壞死病毒的12~15cm的石斑魚苗;(3)石斑魚的養殖將經檢測合格的養殖用水排放到養殖池中,將選好的魚苗放養到池中,此時控制池中的溶解氧、氨氮、亞硝酸鹽和細菌的濃度,以及控制養殖密度和養殖用水的pH值;每天投喂飼料;(4)在養殖的過程中對養殖用水進行循環處理利用,即對養殖用水進行蛋白質分離,經臭氧和紫外線消毒殺菌后,進行生物硝化,再過濾使水質得以更新;(5)每天吸污并清洗池底和換水,保持池壁和池底干凈。該方法具有高效、環保,使用該方法所獲得的石斑魚質量好、產量高、健康,而且養殖成活率高、餌料系數低。
文檔編號C02F9/00GK101053320SQ20071002793
公開日2007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9日
發明者張海發, 王云新, 黃國光, 劉付永忠, 張敏, 黃培衛 申請人:廣東省大亞灣水產試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