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填料模塊化人工濕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態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人工濕地基質具有過濾、沉淀、吸附等作用,將水體中的懸浮物有效去除的同時,為植物、微生物的生長及O2傳輸提供必備條件。傳統人工濕地各種填料均一層一層平鋪在濕地床內,這種傳統的人工濕地處理污水的缺點是由于人工濕地占地面積較大,需要填料相對較多,在建造人工濕地過程中,填料的鋪設慢、施工周期長,質量不能保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人工濕地的缺點,提供一種填料模塊化人工濕地,這種人工濕地的填料采用多個模塊設置,從而使濕地建造時間短,工程質量有保障,拆裝便捷。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濕地填料按多個模塊縱橫交錯設置,模塊外框呈盒狀、無蓋,在外框中裝有填料,各個模塊之間相互固定,模塊外框外圍的尺寸長、寬和高均為100mm~1000mm,模塊外框的壁厚2mm~4mm,在模塊外框上開有多個穿孔。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人工濕地的填料模塊可實現規模生產,質量穩定,便于現場安裝施工,所用模塊有多種尺寸,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改裝和拆卸,能夠節省人力、物力、降低成本。
圖1為本發明一種實施例的透視圖。
圖2為圖1的縱向剖面圖。
圖3為圖1中相鄰兩個模塊固定的示意圖。
圖4為圖1中單個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由圖1、圖2和圖3所示,本發明填料按多個模塊1縱橫交錯設置,各個模塊1之間相互固定,可采用U型卡3連接固定。
由圖4所示,模塊1外框材料的選擇要考慮剛度、強度,可選用非生物降解的硬塑料,模塊1外框呈盒狀、無蓋,模塊1外框外圍的尺寸長a為100mm~1000mm、寬b為100mm~1000mm、高c為100mm~1000mm,模塊1外框的四個側面及底面壁厚h為2mm~4mm,各個側面及底面壁厚h的尺寸可相同,也可各不相同,在模塊1外框的四個側面及底面上開有多個穿孔2。
由圖5所示,穿孔2的尺寸長d為10mm~30mm、寬e為5mm~15mm。穿孔2之間的間距L為5mm~10mm。穿孔2與側面及底面邊緣的間距f一般為5mm~10mm。
根據濕地的要求,可將塑料、爐渣、活性炭等輕質填料裝到模塊1的外框中,完成不同尺寸、不同配比填料的單個模塊生產。在濕地床中可采用不同尺寸的單體模塊的安裝,例如,模塊外框外圍的尺寸a×b×c=600mm×400mm×200mm和模塊外框外圍的尺寸a×b×c=600mm×500mm×300mm交叉布置填滿濕地床。沿水流不同的斷面上,采用不同模塊形成所需要的濕地,在模塊上覆土,種植濕地生態植物。
權利要求
1.一種填料模塊化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濕地填料按多個模塊縱橫交錯設置,模塊的外框呈盒狀、無蓋,在外框中裝有填料,各個模塊之間相互固定,模塊外框外圍的尺寸長、寬和高均為100mm~1000mm,模塊外框的壁厚2mm~4mm,在模塊外框上開有多個穿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填料模塊化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穿孔的尺寸長為10mm~30mm,寬為5mm~15m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填料模塊化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穿孔之間的間距為5mm~10mm。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填料模塊化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穿孔與側面及底面邊緣的間距為5mm~10mm。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填料模塊化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穿孔與側面及底面邊緣的間距為5mm~10mm。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填料模塊化人工濕地,所述濕地填料按多個模塊縱橫交錯設置,模塊的外框呈盒狀、無蓋,在外框中裝有填料,各個模塊之間相互固定,模塊外框外圍的尺寸長、寬和高均為100mm~1000mm,模塊外框的壁厚2mm~4mm,在模塊外框上開有多個穿孔。本發明的填料模塊可實現規模生產,質量穩定,便于現場安裝施工,所用模塊有多種尺寸,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改裝和拆卸,能夠節省人力、物力、降低成本。
文檔編號C02F1/28GK1994918SQ20061012537
公開日2007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06年12月8日
發明者章北平, 劉真, 任擁政, 姜世柱, 海本增, 曾祥英, 周紅燕, 張小剛, 劉斌, 徐偉偉, 王翠 申請人:華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