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兩級uasb+a/o工藝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滲濾液裝置和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不需物化預處理生化徹底去除城市生活垃圾滲濾液可生化有機物和高氨氮的裝置和方法,屬于生化法污水生物處理技術領域,適用于城市生活垃圾滲濾液及其它諸如污泥厭氧消化液、養殖廢水等高氨氮和高有機物的有機工業廢水處理。
背景技術:
我國目前垃圾年總量達2.4億噸,近幾年城市生活垃圾的年增長率均在8%~10%以上。目前我國有90%左右的垃圾是用填埋法處理的,而填埋會產生大量的垃圾滲濾液。垃圾滲濾液是一種成分復雜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全國滲濾液的污染排放量約占年總排污量的1.6‰,以化學耗氧量核算卻占到5.27%。滲濾液處理是衛生填埋場的最后一道環節,處理不當對周圍環境帶來不可估量的污染和危害,而且對人體健康帶來威脅,同時也使衛生填埋喪失原有的意義。
由于對滲濾液水質及變化規律了解不足或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盲目的將城市污水的處理工藝和設計參數照搬到滲濾液處理工藝上,不僅處理費用昂貴,而且出水根本無法達標。同時,有關滲濾液處理的一些結論也有失偏頗,人云亦云,缺少試驗和實際工程的檢驗。例如,認為滲濾液中的重金屬離子濃度高,必須進行預處理后,才可以進行生化處理,但許多實際工程生化處理的成功證明這個論斷是片面的。有觀點認為高氨氮的滲濾液會抑制微生物的活性,所以在生化之前,必須采用吹脫等物化工藝進行預處理。我們的試驗證明這一觀點是不符合滲濾液的水質特點及其變化規律的,應用于實踐勢必造成設計的失誤和建設資金的浪費。放棄探索經濟高效的滲濾液處理技術,簡單盲目地使用費用極高的反滲透處理技術,使得滲濾液的處理由于費用昂貴而難以為繼。
現有的滲濾液裝置見附圖1,主要由水箱I、UASB II、A/O反應器IV、二沉池V及其它附屬設備和管路組成。水箱I通過進水泵9與UASB II底部的進水口17相連接;UASB II頂部設有出水管29與A/O反應器IV的厭氧反應區相連接,出水管29上部設有內循環出水閥18與內循環泵20相連接,內循環泵20通過管路與UASB II底部的進水口17相連接。A/O反應器IV分為厭氧反應區和好氧反應區共2個工作區。缺氧反應區與二沉池V的底部通過污泥回流泵63相連接,好氧反應區通過處理水回流泵92與管29相連接。二沉池V上部設有出水閥84。
它的工作過程是利用進水泵9和內循環泵20將原滲濾液和UASB II的循環水泵入UASB II底部的進水口17,在UASB II中自下而上的進行產甲烷反應,上清液經過UASB II頂部設置的出水管29進入與A/O反應器IV的厭氧反應區進行厭氧反應,厭氧反應完后進入好氧反應區進行好氧反應,好氧反應結束后,上清液通過泵92循環回厭氧區,混合液進入二沉池V進行泥水分離,分離后的上清液由出水閥排出系統,底部的污泥通過污泥回流泵63進入A/O反應器IV的好氧反應區進行循環利用。
現有的這種工藝為厭氧反應和好氧反應的組合,反硝化在厭氧反應后進行,這使得該工藝的有機物厭氧降解和生物脫氮構成不可協調的矛盾如果厭氧充分,那么后續的缺氧反硝化就會因為缺少有機碳源而效率低下,必須加入膜工藝等物化工藝進一步脫氮;而如果厭氧處理效果差,好氧反應器的有機負荷過高,導致大量異氧菌生長繁殖,而自養硝化菌的生長繁殖就會受到抑制,無法完成充分的反硝化,導致系統脫氮失敗。而高氨氮對微生物,特別是好氧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使現有工藝必須加入物化預處理,將氨氮降解到較低的水平后,再進行生物處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不經任何物化預處理,通過生物處理幾乎完全去除垃圾滲濾液可生化有機物和高氨氮。針對現有垃圾滲濾液處理的技術缺陷和認識上的偏頗,開發出滲濾液生化處理的裝置和方法,即兩級UASB+A/O工藝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滲濾液裝置和方法。該裝置和方法突破了以往滲濾液處理技術的局限,在不投加任何藥劑和碳源的前提下,不僅將可生化有機物和氨氮幾乎全部去除,而且通過厭氧前反硝化和分步反硝化實現了90%以上的總氮去除率。厭氧前反硝化將進水中的有機物首先作為反硝化的碳源被消耗,厭氧產甲烷反應可以徹底進行,從而為后續的硝化反應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由于出水回流稀釋了進水氨氮濃度,無需任何物化預處理工藝。該發明不僅解決現有工藝的矛盾,而且具有工藝流程簡單、適應滲濾液水質和水量的波動、運行靈活、操作簡單的特點。應用于實際可大幅度的降低建設和運行費用、無二次污染。
技術原理垃圾滲濾液的有機物含量可達30000mg/L,首先采用兩級UASB(升流式厭氧污泥床)通過反硝化和厭氧產甲烷反應大幅度降解有機物。避免了直接采用好氧生物處理造成的曝氣動力消耗大,剩余污泥產量高的弊端,而且可以回收甲烷。而厭氧出水殘余有機物在后續的A/O工藝中得到進一步的降解,使可生化有機物達到徹底的去除。
滲濾液高氨氮(可達3000mg/L)首先在好氧反應器進行徹底的硝化反應,氨氮NH4+-N全部被硝化菌氧化為硝態氮NO3--N,而后分別通過處理水回流和二沉池污泥回流完成反硝化,即反硝化菌利用有機碳源作為電子供體,NO3--N作為電子受體被還原為氮氣從滲濾液中逸出完成生物脫氮。滲濾液進入到好氧反應器后大部分有機物已經達到降解,這為自養型硝化菌對氨氮的氧化創造了適宜的條件,而好氧反應器中氨氮的徹底硝化,使得出水回流時大大稀釋了進水的氨氮濃度,對系統中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大為減弱,使氨氮的徹底氧化和高效率的脫氮成為可能。而在一級UASB中進行反硝化可充分利用原水碳源完成反硝化,同時回收堿度完成后續好氧池的硝化反應。
本發明提供的兩級UASB+A/O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裝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一體化水箱I、一級UASB II、二級UASB III、A/O反應器IV、二沉池V組成;一體化水箱I分為原滲濾液水箱1和處理水水箱6兩部分,原滲濾液水箱1通過進水泵9與一級UASB II底部的進水口17相連接;處理水水箱6的上部設有排水閥門11,處理水水箱6中部通過管90與二沉池V相連接,處理水水箱6底部通過處理水循環泵1與進水泵9的壓力管10相連接;一級UASB II內置三相分離器22和導氣管23,導氣管23與堿液瓶26相連接,堿液瓶26與氣體流量計28相連接,一級UASB II頂部設有出水管29與二級UASBIII底部的進水口38相連接,出水管29上部設有內循環出水閥18與內循環泵20相連接,內循環泵20通過管路與一級UASB II底部的進水口17相連接;二級UASBIII內置三相分離器35、導氣管36,導氣管36與堿液瓶39相連接,堿液瓶39與氣體流量計41相連接,二級UASB頂部設有出水管50與A/O反應器IV相連接,出水管50上部安裝內循環出水閥39與內循環泵41相連接,內循環泵41通過管路與與二級UASB底部的進水口38相連接;A/O反應器IV分成厭氧反應區和好氧反應區共2個工作區,厭氧反應區內安裝攪拌器62,好氧反應區與氣泵59相連接,好氧反應區通過污泥回流泵63與二沉池V的底部相連接;二沉池V上部設有出水閥門84,出水閥門84通過回流管90與處理水水箱6相連接。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利用上述裝置的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其步驟包括1)將反硝化污泥和厭氧顆粒污泥填加到一級UASB II,將厭氧顆粒污泥填加到二級UASBIII,同時將好氧活性污泥投加到A/O反應器IV,進行菌種的馴化和培養;2)將原滲濾液和系統回流處理水分別裝入原滲濾液水箱1和處理水水箱6,啟動進水泵9和處理水回流泵15,使原滲濾液的流量和系統處理水的流量按1∶2-1∶4的比例混合進入一級UASB II的進水口17,當液體充滿一級UASB II時,啟動內循環泵20,使液體經過內循環泵20進入到一級UASB II的進水口17,進行一級UASB II的內循環,循環流量大于進水混合液的流量,循環過程維持至一級UASB II出水中NOx--N<10mg/L;一級UASB II的內循環過程中,反硝化污泥中的反硝化細菌利用原滲濾液中的可生化有機物將系統回流處理水中的NOx--N徹底反硝化,產生氮氣,并回收堿度,持系統的pH>8.0,反硝化結束后,發生產甲烷反應,產生的氮氣、甲烷和CO2自下而上的流動,經過三相分離器22的分離,通過導氣管23進入到堿液瓶26,在堿液瓶26中CO2被堿液吸收,氮氣和甲烷經過氣體流量計28計量后排放;3)當一級UASB II出水中NOx--N<10mg/L時,使一級UASB II中的液體經出水管20進入二級UASBIII的進水口38,當液體充滿二級UASBIII時,啟動內循環泵41,使液體經過內循環泵41進入到二級UASBIII的進水口38,進行二級UASBIII的內循環,循環流量大于進水混合液的流量,循環過程維持至二級UASBIII出水中COD濃度值為2500-3000mg/L;二級UASBIII的內循環過程中,進行產甲烷反應,產生的甲烷和CO2自下而上的流動,經過三相分離器43的分離,通過導氣管44進入到堿液瓶47,在堿液瓶47中,CO2被堿液吸收,甲烷經過氣體流量計49計量后排放;
4)當二級UASBIII出水中COD濃度值為2500-3000mg/L時,使二級UASBIII中的液體進入A/O反應器IV的厭氧反應區,啟動攪拌器62,進行反硝化反應,啟動攪拌器(62),進行反硝化反應,反硝化混合液進入到好氧反應區后,啟動氣泵(59)進行曝氣,進行硝化反應去除高氨氮,當PH值降低到最低點,即“氨谷”出現,且液體中的NOx--N<15mg/L時,硝化反應結束;5)硝化反應結束后,使A/O反應器(IV)好氧反應區液體進入二沉池(V)進行泥水分離,泥水分離結束后,開啟污泥回流泵(63),將活性污泥從二沉池(V)的底部回流到A/O反應器(IV),同時,開啟出水閥門(84),使二沉池(V)上部的液體回流進入到處理水水箱(6);6)當處理水水箱6中的回流水液面低于排水閥門11時,液體通過處理水循環泵1進入壓力管10,進行循環;當處理水水箱6中的回流水液面高于排水閥門11時,開啟排水閥門11將回流水溢流排出系統。
本發明涉及的兩級UASB+A/O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裝置和方法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1)回流處理水不僅可以完成反硝化,而且可以提高厭氧反應器的上升流速,避免了污泥板結和溝流現象的發生,可見處理水回流的作用是多方面的;2)原滲濾液和回流出水在一級UASB中發生反硝化反應,而反硝化細菌與產甲烷菌比較,反硝化細菌生長速率高、對環境條件的適應性強,同時,它對二級UASB的產甲烷反應起到保護作用;3)二級UASB將一級UASB出水大部分有機物通過產甲烷反應去除,同時由于pH較高,部分有機碳轉化為無機碳,厭氧反應后堿度較大幅度提高。有機物的大幅度降解和堿度的生成為后續好氧反應器高氨氮的硝化創造了適宜的基質和環境條件;4)厭氧出水剩余有機物首先作為回流污泥中NOx--N反硝化的碳源而缺氧降解。因而,本工藝中的大部分可生化的有機物是在厭氧和缺氧的條件下得到去除的,不僅節省了曝氣費用,而且部分作為反硝化碳源被利用,另一部分則轉化為甲烷或堿度;5)進入好氧區后即進行殘余有機物的徹底降解和高氨氮的硝化。通過硝化利用厭氧出水中的堿度,高氨氮得到徹底的去除;
6)在硝化過程中,以pH作為控制參數,以pH值的最低點作為控制點,可以準確有效的指示氨氧化結束點。因而,當pH值的最低點出現后即停止曝氣,不僅可以節省曝氣量,防止過曝氣,節省曝氣費用。
圖1現有的滲濾液處理系統示意圖;圖2本發明采用的“兩級UASB+A/O”處理系統示意圖;附圖標記I-一體化水箱、II-一級UASB、III-二級UASB、IV-A/O反應器、V-二沉池;I-一體化水箱1-原滲濾液水箱、6-處理水水箱、7-吸水管、8-進水閥門、9-進水泵、10-泵9的壓力管、11-出水閥門、12-處理水回流閥、13-處理水進水閥、14-處理水進水管、15-處理水進水泵、16-泵15的壓力管;II-一級UASB17-一級UASB進水口、18-一級UASB內循環閥門、19-一級UASB內循環進水管、20-一級UASB內循環泵、21-一級UASB內循環出水管、22-三相分離器、23-導氣管、24-氣路清通閥、25-生物氣排放管、26-堿液瓶、27-堿液瓶與流量計連接管、28-氣體流量計、29-一級UASB出水管、30~37-一級UASB取樣閥;III-二級UASB38-二級UASB進水口、39-二級UASB內循環閥門、40-內循環進水管、41-二級UASB內循環泵、42-內循環出水管、43-三相分離器、44-導氣管、45-氣路清通閥、46-生物氣排放管;47-堿液瓶、48-堿液瓶與流量計連接管、49-氣體流量計、50-二級UASB出水管、51~58-二級UASB取樣閥;IV-A/O反應器59-氣泵、60-曝氣管、61-氣體流量計、62-攪拌器、63-污泥回流泵、64-污泥回流管、65~73-空氣調節閥門、74~82-曝氣頭、83-曝氣池出水管、91-水回流管、92-水回流泵、93-水回流管;V-二沉池84-二沉池出水閥、85~87-取樣閥、88-中心管、89-污泥回流泵進泥管、90-出水回流管。
具體實施例方式
結合圖2,本發明工藝的運行操作工序實驗用水取自北京市某垃圾填埋場的調節池滲濾液,滲濾液呈深黑色,粘稠,有惡臭,該滲濾液水質COD 7000~25000mg/l;BOD5 3500~14000mg/l;NH4+-N 1250~2450mg/l;SS 2000~4000mg/l;堿度8000~11000mg/l;TP9~15mg/l;pH 7.2~7.9。每兩天取樣分析一次,試驗中采用的分析方法均是國家環保局發布的標準方法。該滲濾液為典型的城市生活垃圾滲濾液,有機物和氨氮濃度高,但重金屬含量相對較低。試驗系統如圖1所示,由兩級UASB II、III與A/O反應器IV組成。一級UASB II的內徑為5cm,高度為210cm,有效容積為4.25L。二級UASBIII的內徑為8cm,高度為200cm,有效容積為8.25L。A/O反應器IV的有效容積為15L,平均分成十個格室,第一格室為缺氧區。兩級UASB采用預熱加保溫的方式控制反應溫度,一級UASB II與二級UASBIII的溫度被分別控制在30℃、35℃,好氧反應器在15-32℃的室溫下運行。厭氧接種的顆粒污泥取自啤酒廠的UASB反應器,A/O反應器IV接種的活性污泥取自處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反應器。
具體過程如下首先將原水箱1注滿原滲濾液,處理水水箱6注滿系統處理水。打開閥門8和13,啟動進水泵9和處理水回流泵15,進水泵的流量為5.5L/d,處理水回流泵的流量為原水流量的3倍,即16.5L/d,則一級UASB II進水混合液的流量為22L/d.同時,打開閥門18,啟動內循環泵20進行一級UASB II的內循環,循環流量為24L/d。
一級UASB II的進水混合液自下而上的經過該反應器,與柱體中的微生物發生生化反應。進水混合液在反應器中首先發生反硝化,反硝化菌利用原滲濾液豐富的有機碳源將回流處理水NOx--N轉化為氮氣。反硝化結束后,一級UASB II中的產甲烷菌將部分剩余有機生物轉化為甲烷。產生的氮氣和甲烷自下而上的流動,經過三相分離器22的分離,通過導氣管23進入到堿液瓶26,在堿液瓶26中生物氣中的CO2被堿液吸收,而氮氣和甲烷經過氣體流量計28計量后排放。通過取樣閥30~37從反應器的高度取樣分析,污染物在其中的變化規律,同時研究微生物的變化規律。而后經過三相分離器的分離,上清液經過一級UASB II的出水管29進入到二級UASBIII。
經過一級UASB II處理后,其出水NOx--N幾乎全部轉化為氮氣。原滲濾液中的有機物通過反硝化和產甲烷反應得到部分降解。
打開閥門39,啟動內循環泵41,一級UASB II出水與內循環上清液的混合液一同進入二級UASBIII的底部進水口。內循環泵41的流量為100L/d.進水混合液自下而上的流動,同時,與反應器中的厭氧菌接觸,通過產甲烷反應將進水中的有機物大部分降解轉化為甲烷。產生的甲烷自下而上的流動,經過三相分離器43的分離,通過導氣管44進入到堿液瓶47,在堿液瓶47中生物氣中的CO2被堿液吸收,而甲烷經過氣體流量計49計量后排放。反應器中的變化規律可以通過取樣閥51~58取樣分析獲得。二級UASBIII出水通過出水管50重力流入到A/O反應器IV。
啟動攪拌器62對混合液進行攪拌完成回流污泥的反硝化。啟動污泥回流泵63將二沉池V的污泥回流到A/O反應器IV的進水端。通過攪拌缺氧區(1格室)的反硝化,回流污泥的NOx--N轉化為氮氣。打開空氣調節閥65~73,將氣體流量計的流量調整為400L/h,啟動氣泵59,通過空氣管60,經過曝氣頭74~82對曝氣池中的混合液進行曝氣。在曝氣區(2-10格室)完成剩余有機物的氧化合高氨氮的徹底硝化。A/O反應器IV混合液通過出水管83進入二沉池V的中心管88,在二沉池V中均勻配水,而后進行泥水分離。泥水分離后開啟出水閥門84,上清液通過出水回流管90進入到處理水水箱6。開啟閥門11,最終出水溢流出系統。
連續試驗結果表明在一級UASB II與二級UASBIII中最大的COD去除速率分別為12.5、8.5Kg COD/m3·d,在一級UASB II中NOx--N的最大去除速率為3.0Kg NOx--N/m3·d。兩級UASB的出水COD為2000-3000mg/l,其中50%左右的COD是難于生化的,這為高氨氮在A/O反應器IV的硝化創造了有利條件。系統的COD去除率為80-92%,出水COD為800-1500mg/l。一級UASBII在30℃的氣體產率為0.28m3/Kg COD,氣體的組成相對穩定,CH4,N2,CO2所占的比例分別為63-73,25-35,2%。二級UASBIII在35℃的氣體產率為0.40m3/Kg COD,CH4,CO2所占的比例分別為98,2%。原滲濾液的NH4+-N濃度為1100-2000mg/l,A/O反應器IV的最大NH4+-N去除速率為0.68KgNH4+-N/m3·d,在17-30℃,NH4+-N的去除率在99%左右,出水NH4+-N濃度低于15mg/l。回流出水和二沉池V回流污泥中的NOx--N,分別在一級UASB II和A/O反應器IV的缺氧段實現幾乎完全的反硝化,使得系統無機氮TIN去除率在80-92%。
徹底的反硝化為硝化提供了充足的堿度,使得A/O反應器IVpH>8.5,為實現穩定的硝化創造必要條件。系統中每個反應器的污泥都是獨立的,形成了各自的優勢菌群,分別完成反硝化、產甲烷和硝化反應。與氨吹脫、反滲透等物化工藝去除NH4+-N相比,本系統經濟高效,沒有二次污染,同時為滲濾液中高氨氮的短程硝化去除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技術參數,在較大程度上降低滲濾液處理的建設和運行費用。
權利要求
1.一種兩級UASB+A/O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裝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一體化水箱(I)、一級UASB(II)、二級UASB(III)、A/O反應器(IV)、二沉池(V)組成;一體化水箱(I)分為原滲濾液水箱(1)和處理水水箱(6)兩部分,原滲濾液水箱(1)通過進水泵(9)與一級UASB(II)底部的進水口(17)相連接,處理水水箱(6)的上部設有排水閥門(11),處理水水箱(6)通過管(90)與二沉池(V)相連接,處理水水箱(6)通過處理水循環泵(15)與進水泵(9)的壓力管(10)相連接;一級UASB(II)內置三相分離器(22)和導氣管(23),導氣管(23)與外置的堿液瓶(26)相連接,堿液瓶(26)與氣體流量計(28)相連接,一級UASB(II)頂部設有出水管(29)與二級UASB(III)底部的進水口(38)相連接,出水管(29)上部設有內循環出水閥(18)與內循環泵(20)相連接,內循環泵(20)通過管路與一級UASB(II)底部的進水口(17)相連接;二級UASB(III)內置三相分離器(35)、導氣管(36),導氣管(36)與堿液瓶(39)相連接,堿液瓶(39)與氣體流量計(41)相連接,二級UASB(III)頂部設有出水管(50)與A/O反應器(IV)相連接,出水管(50)上部安裝內循環出水閥(39)與內循環泵(41)相連接,內循環泵(41)通過管路與與二級UASB(III)底部的進水口(38)相連接;A/O反應器(IV)分成缺氧反應區和好氧反應區共2個工作區,缺氧反應區內安裝攪拌器(62),好氧反應區與氣泵(59)相連接,好氧反應區通過污泥回流泵(63)與二沉池(V)的底部相連接;二沉池(V)上部設有出水閥門(84),出水閥門(84)通過回流管(90)與處理水水箱(6)相連接。
2.一種兩級UASB+A/O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驟組成1)將反硝化污泥和厭氧顆粒污泥填加到一級UASB(II),將厭氧顆粒污泥填加到二級UASB(III),同時將好氧活性污泥投加到A/O反應器(IV),進行菌種的馴化和培養;2)將原滲濾液和系統回流處理水分別裝入原滲濾液水箱(1)和處理水水箱(6),啟動進水泵(9)和處理水回流泵(15),使原滲濾液的流量和系統處理水的流量按1∶2-1∶4的比例混合進入一級UASB(II)的進水口(17),當液體充滿一級UASB(II)時,啟動內循環泵(20),使液體經過內循環泵(20)進入到一級UASB(II)的進水口(17),進行一級UASB(II)的內循環,內循環流量大于進水混合液的流量,循環過程維持至一級UASB(II)出水中NOx--N<10mg/L;在一級UASB(II)中,反硝化污泥中的反硝化細菌利用原滲濾液中的可生化有機物將系統回流處理水中的NOx--N反硝化,產生氮氣,并回收堿度,維持系統的pH>8.0,反硝化結束后,發生產甲烷反應,產生的氮氣、甲烷和CO2自下而上的流動,經過三相分離器(22)的分離,通過導氣管(23)進入到堿液瓶(26),在堿液瓶(26)中CO2被堿液吸收,氮氣和甲烷經過氣體流量計(28)計量后排放;3)當一級UASB(II)出水中NOx--N<10mg/L時,使一級UASB(II)中的液體經出水管(20)進入二級UASB(III)的進水口(38),當液體充滿二級UASB(III)時,啟動內循環泵(41),使液體經過內循環泵(41)進入到二級UASB(III)的進水口(38),進行二級UASB(III)的內循環,內循環流量大于進水混合液的流量,循環過程維持至二級UASB(III)出水中COD濃度值為2500-3000mg/L;在二級UASB(III)中,發生產甲烷反應,產生的甲烷和CO2自下而上的流動,經過三相分離器(43)的分離,通過導氣管(44)進入到堿液瓶(47),在堿液瓶(47)中,CO2被堿液吸收,甲烷經過氣體流量計(49)計量后排放;4)當二級UASB(III)出水中COD濃度值為2500-3000mg/L時,使二級UASB(III)中的液體進入A/O反應器(IV)的缺氧反應區,啟動攪拌器(62),進行反硝化反應,反硝化混合液進入到好氧反應區后,啟動氣泵(59)進行曝氣,進行硝化反應去除高氨氮,當PH值降低到最低點,即“氨谷”出現,且液體中的NOx--N<15mg/L時,硝化反應結束;5)硝化反應結束后,使A/O反應器(IV)好氧反應區液體進入二沉池(V)進行泥水分離,泥水分離結束后,開啟污泥回流泵(63),將活性污泥從二沉池(V)的底部回流到A/O反應器(IV),同時,開啟出水閥門(84),使二沉池(V)上部的液體回流進入到處理水水箱(6);6)當處理水水箱(6)中的回流水液面低于排水閥門(11)時,液體通過處理水循環泵(1)進入壓力管(10),進行循環;當處理水水箱(6)中的回流水液面高于排水閥門(11)時,進行溢流出水。
全文摘要
一種城市生活垃圾滲濾液生化處理裝置和方法,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現有工藝中存在有機物厭氧降解和生物脫氮的矛盾,且設備運行費用昂貴。本發明為一種兩級UASB+A/O工藝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滲濾液裝置和方法。缺氧反硝化和厭氧產甲烷同時在一級UASB(II)中進行,在二級UASB(III)進一步進行厭氧產甲烷反應,在A/O反應器(IV)中先進行缺氧反應去除部分殘余有機物,再進行好氧硝化反應,去除高氨氮。本發明能夠很好的適應滲濾液水質變化,不經任何物化處理,通過生物處理實現可生化有機物和高氨氮的幾乎全部去除,推廣應用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滲濾液處理的建設和運行費用,大大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效率。
文檔編號C02F103/06GK1907889SQ20061008974
公開日2007年2月7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14日 優先權日2006年7月14日
發明者彭永臻, 張樹軍, 王淑瑩 申請人: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