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生活垃圾厭氧—好氧反應器循環操作填埋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與處理技術,具體涉及一種生活垃圾厭氧-好氧反應器循環操作填埋方法。
背景技術:
衛生填埋法是國內外最常用的生活垃圾處理處置方法。我國2005年衛生填埋處置量占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的90%以上。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尚存在諸多問題,技術方面的不足主要是沼氣產量少、垃圾滲濾液難處理、穩定期長等。
生物反應器填埋場是衛生填埋技術的新發展,通過有目的的控制生物降解過程來加速垃圾中易降解物的轉化和穩定。這些控制手段包括液體添加、pH調節、營養添加及平衡、溫度調節、備選覆蓋層設計等。與傳統衛生填埋場相比,生物反應器填埋技術具有加快垃圾生物降解速度、提高氣體產量和產率、加速填埋場穩定化、增加填埋場有效容積、降低填埋場處理和運行成本等優勢。生物反應器型填埋技術有如下幾種類型(1)厭氧滲濾液回灌型填埋技術。該技術的研究起始于20世紀70年代,20世紀90年代國內外學者對該技術的應用又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與傳統無控制的衛生填埋方法相比,厭氧回灌型生物反應器填埋具有較好的動力學特性,包括可獲得較高的填埋氣產量和甲烷含量,消納能力和使用壽命增加,對高濃度滲濾液COD(化學需氧量)有很好的降解效果等。
(2)好氧及準好氧衛生填埋技術。準好氧型填埋是在傳統厭氧衛生填埋的基礎上,不需鼓風設備,只需增大排氣、排水管徑,擴大排水和導氣空間,使排氣管與滲濾液收集管路相通,排氣、進氣形成循環,從而擴大填埋層的好氧區域。好氧型填埋是采用強制通風方式,擴大填埋層的好氧區域,衛生條件好,垃圾腐熟快,在干旱地區使用,可省去滲濾液處理系統。準好氧及好氧填埋場滲濾液有機物濃度低于傳統厭氧衛生填埋場,垃圾腐熟速度快,可加速填埋場的穩定。但由于其工藝要求較復雜,費用較高,故在我國尚未大量推廣使用。
(3)厭氧-準好氧或厭氧-好氧聯合運行型填埋技術。Pohland等人提出了通過填埋單元底層強制通風的方法將其分成缺氧帶、厭氧帶和好氧帶運行的新思路,實驗研究結果表明滲濾液氨氮去除率為95%,同時滲濾液中的硫化物也得到有效去除。李啟彬等人提出了厭氧-準好氧聯合運行的生物反應器模式。但他們進行的厭氧-準好氧聯合運行研究重點仍集中在垃圾滲濾液問題上,沒有全局考慮聯合運行模式下的填埋產氣、垃圾穩定及填埋場地循環利用等問題,也沒有深入研究厭氧-好氧轉換工藝參數,與本發明內容有本質的不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生活垃圾厭氧-好氧反應器循環操作填埋方法,該方法基于填埋場地循環操作,旨在顯著改善滲濾液水質、提高產氣速率和產氣量、降低垃圾處理成本、開發利用生物質能資源。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生活垃圾厭氧-好氧反應器循環操作填埋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生活垃圾厭氧反應器填埋,產生的滲濾液回灌至填埋層頂部布水裝置;(2)厭氧填埋達到下述技術指標后停止回灌,所述指標為①回灌滲濾液的化學需氧量濃度的降解率低于2%/周;②滲濾液的生化需氧量與化學需氧量的比值低于0.1;③CH4產量增長幅度持續低于1%/周;④垃圾體積沉降比為30%以上;(3)強制通風使填埋垃圾處于好氧環境,或自然通風使填埋垃圾處于準好氧環境,去除垃圾層的高水分和惡臭氣體;當采取強制通風方式時,通風尾氣導入滲濾液中,吹脫其中的氨氮;(4)好氧填埋達到下述技術指標后停止通風,所述技術指標為①垃圾產生的惡臭濃度<20,氨氣濃度<1.5mg/m3;②垃圾的水分含量低于35%;③垃圾浸出液pH值為8.0~8.5,垃圾浸出液生化需氧量為100~200mg/L,化學需氧量為600~800mg/L,NH3-N為30~40mg/L。
上述步驟(1)中采用頂部噴灑式或井注式回灌方式,當采用頂部噴灑回灌滲濾液時,控制回灌流速為440L/h·t的流速回灌15~20min,控制回灌量為110~140L/t。步驟(3)中,當填埋高度≤2m時,選用風機進行強制通風,其通風量可選擇6~8×10-3m3/min,額定壓強為2kg(f)·cm-2,每日通風時間≥10h。
本發明突破了傳統的垃圾填埋的“選址建場-垃圾填埋-滲濾液處理-填埋氣防控-填埋場封場-重新選址建場”的線性、不可控、不可循環、非生態的系統模式,是一種以填埋場地循環利用為根本目的的生物反應器填埋技術,既可提高垃圾及填埋氣資源化利用水平,也可以大幅降低滲濾液處理難度。我國大多數城市面臨垃圾填埋場選址困難,運行成本高等問題。采用本發明,一方面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垃圾填埋場耗費土地資源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扭轉填埋垃圾、填埋氣防控負效益為正效益,大大節省滲濾液處理成本,全面降低填埋運行成本。所述的填埋方法還可以運用于現有填埋單元的改建。
圖1為本發明生活垃圾厭氧-好氧反應器循環操作填埋方法的流程圖;圖2為實例1的作業示意圖;圖3為實例2的作業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例對本發明方法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生活垃圾厭氧反應器填埋,產生的滲濾液回灌至填埋層頂部布水裝置,該過程通過回灌調節垃圾層的水分至60~75%。通過該過程削減滲濾液污染物濃度85%~95%,并回收相當于理論產氣量40~60%的填埋氣體。該過程回收的填埋氣體另行資源化利用。
所述厭氧填埋過程的回灌方式可采用頂部噴灑式或井注式,當采用頂部噴灑回灌滲濾液時,控制回灌流速為440L/h·t的流速回灌15~20min,控制回灌量為110~140L/t。
對于一般生活垃圾(揮發性有機物比例(干重)<40%)產生的滲濾液,一般通過回灌pH即可逐步向中性方向變化,不需進行外加石灰石調節;若pH不向中性方向變化或變化速度太慢,則需外加石灰石調節回灌滲濾液的pH值。
當填埋垃圾為一般生活垃圾,采用上述回灌量、回灌頻率進行回灌,且回灌過程中未進行pH值調節,滲濾液回灌110~120天后,垃圾滲濾液中的主要有機污染物的濃度COD、BOD5降解率均達到出水峰值的90%以上,滲濾液pH值達到7.0~8.0;同時回收厭氧填埋過程中產生的填埋氣。填埋氣回收率大于理論產氣率的50%,其中的甲烷比例可達到50%以上。
(2)厭氧填埋達到下述技術指標后停止回灌,所述指標為①回灌滲濾液的有機污染物濃度(以COD表征)的降解率低于2%/周;②滲濾液可生物降解性指標(BOD5/COD,即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低于0.1,滲濾液中的有機污染物不適宜繼續通過回灌降解;③垃圾產氣速度滯緩,即CH4產量增長幅度持續低于1%/周;④垃圾體積沉降比為30%以上。
(3)步驟(2)結束后,強制通風使填埋垃圾處于好氧環境,或自然通風使填埋垃圾處于準好氧環境,去除垃圾層的高水分和惡臭氣體。當采取強制通風方式時,通風尾氣導入滲濾液中,吹脫其中的氨氮。
所述的強制通風好氧填埋方式根據填埋深度所需的風壓可選擇鼓風機或空氣壓縮機。所述的自然通風準好氧填埋方式,可通過導氣管與滲濾液收集管相通、滲濾液排放管高于調節池液面、擴大排水和導氣空間等方式進行。
選用風機進行強制通風,當填埋高度≤3m時,其通風量可選擇6~8×10-3m3/min,額定壓強為2kg(f)·cm-2,每日通風時間≥10h。可選擇滲濾液收集管道或導氣管道進行強制通風。基于強制通風的好氧反應器填埋時間為20~30d。
所述通風量、額定壓強及通風時間(10h/d)的強制通風好氧填埋方式可遏制臭氣的產生、減少臭味并去除垃圾中的水分。
即通風14d(140h)和19d(190h),垃圾產生的氨氣的濃度可分別降至5mg/m3和1.5mg/m3以下,分別達到惡臭污染物廠界的排放三級和二級標準(GB14554-93);通風21d(210h)和23d(230h),垃圾產生的臭氣濃度可分別降至70和20以下,分別達到惡臭污染物廠界的排放三級和二級標準(GB14554-93)。
通風9d(90h)后含水率低于35%,達到好氧堆肥的產品含水率要求。14d(140h)后含水率進一步降低到26%,除水率高達63%。
將強制通風的尾氣回至滲濾液調節池中,形成簡易氨氮吹脫池,20h后氨氮濃度可降低到32mg/L,吹脫率可達80%。滲濾液經厭氧回灌原位處理-好氧氨氮吹脫兩階段反應后,COD、BOD、NH3-N濃度均大幅削減,pH值中性偏堿(表1)。
表1 滲濾液水質變化
*pH為酸性最大時的值步驟(1)~(3)過程中微生物相的變化特征為厭氧填埋開始時,微生物的種類相對較少;隨著厭氧發酵的進行,微生物的種類增多;到產甲烷最多時,微生物的種類最多。由厭氧轉變為好氧之后,厭氧環境遭到破壞,嚴格厭氧菌逐步失去活性。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兼性菌類群在環境氧含量強烈改變的時候在填埋體中起著重要的承前啟后的作用。
(4)好氧填埋達到下述技術指標后停止通風,所述技術指標為①垃圾產生的惡臭濃度<20(無量綱),氨氣濃度<1.5mg/m3,達到惡臭污染物排放二級標準;②垃圾的水分含量低于35%;③垃圾浸出液pH值為8.0~8.5,垃圾浸出液BOD5為100~200mg/L,COD為600~800mg/L,NH3-N為30~40mg/L。
通風后礦化垃圾明顯呈黑褐色,無惡臭氣味。垃圾浸出液水質(表2)表明垃圾中含有一定比例的水溶性有機質和氮元素,且pH值中性偏堿,符合植物生長條件。
表2 垃圾浸出液水質
上述步驟(1)(3)產生滲濾液另行后續處理或排入設置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城市管網或專管排入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
垃圾達到穩定化水平并具備資源化利用價值,腐熟垃圾開采,經過分選后可用作觀賞植物培育土、填埋覆土、礦坑填料、土壤改良劑等。垃圾經分選后資源化利用,填埋場地循環使用。
實例1工藝條件(1)填埋單元的日處理需求為100t;(2)填埋垃圾的水分為50~60%,揮發性有機固體含量為35~45%(干重),壓實密度為1t/m3(根據某市垃圾成分調查);(3)平均月降水量為150mm,最大月降水量為234mm(根據某市多年氣象資料);(4)填埋單元(生物反應器)高度為3m。
建立2個單元庫容為100m×50m×3m(15000m3)的填埋單元以滿足厭氧-好氧循環填埋操作。厭氧填埋階段采用滲濾液回灌,各填埋單元每日回灌1次,每次2000m3;好氧填埋階段每日強制通風8h。
每單元填滿時間為150d;厭氧階段完成時間為110d;好氧階段完成時間為30d;垃圾挖掘時間10d;單元工藝周期為300d。實例1的作業示意圖如圖2所示。
實例2工藝條件與實例1相同。
建立3個單元庫容為50m×50m×3m(7500m3)的填埋單元以滿足厭氧-好氧循環填埋操作。厭氧填埋階段采用滲濾液回灌,各填埋單元每日回灌1次,每次850m3;好氧填埋階段每日強制通風12h。
每單元填滿時間為75d;厭氧階段完成時間為120d;好氧階段完成時間為20d;垃圾挖掘時間10d;單元工藝周期為225d。
實例2的作業圖如圖3所示填埋單元庫容小有利于減少填埋周期,提高填埋場循環速度,同時節省土地資源。如實例2填埋用地面積7500m3,比方案1節省土地資源25%。但是填埋單元若過小一方面用于修筑攔壩、管網的成本過高,另一方面也不方便車輛作業。
實例1及實例2所述的填埋單元可分別在300d及225d后完成垃圾開采。開采垃圾具備資源化利用價值,經過分選后可用作觀賞植物培育土、填埋覆土、礦坑填料、土壤改良劑等。垃圾經分選后資源化利用,填埋場地循環使用。
權利要求
1.一種生活垃圾厭氧-好氧反應器循環操作填埋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生活垃圾厭氧反應器填埋,產生的滲濾液回灌至填埋層頂部布水裝置;(2)厭氧填埋達到下述技術指標后停止回灌,所述指標為①回灌滲濾液的化學需氧量濃度的降解率低于2%/周;②滲濾液的生化需氧量與化學需氧量的比值低于0.1;③CH4產量增長幅度持續低于1%/周;④垃圾體積沉降比為30%以上;(3)強制通風使填埋垃圾處于好氧環境,或自然通風使填埋垃圾處于準好氧環境,去除垃圾層的高水分和惡臭氣體;當采取強制通風方式時,通風尾氣導入滲濾液中,吹脫其中的氨氮;(4)好氧填埋達到下述技術指標后停止通風,所述技術指標為①垃圾產生的惡臭濃度<20,氨氣濃度<1.5mg/m3;②垃圾的水分含量低于35%;③垃圾浸出液pH值為8.0~8.5,垃圾浸出液生化需氧量為100~200mg/L,化學需氧量為600~800mg/L,NH3-N為30~40mg/L。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采用頂部噴灑式或井注式回灌方式,當采用頂部噴灑回灌滲濾液時,控制回灌流速為440L/h·t的流速回灌15~20min,控制回灌量為110~140L/t。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選用風機進行強制通風,當填埋高度≤3m時,其通風量可選擇6~8×10-3m3/min,額定壓強為2kg(f)·cm-2,每日通風時間≥10h。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與處理技術,公開了一種生活垃圾厭氧—好氧反應器循環操作填埋方法。步驟為①生活垃圾厭氧填埋,產生的滲濾液回灌至填埋層頂部布水;回收產生的填埋氣;②通過回灌,厭氧填埋達到一定技術指標,停止滲濾液回灌,對填埋層強制通風或自然通風;③通風使填埋垃圾處于好氧或準好氧環境,去除垃圾層的高水分和惡臭氣體,通風尾氣導入滲濾液吹脫其中的氨氮;④停止好氧或準好氧階段。滲濾液另行處理,腐熟垃圾開采,經分選后資源化利用,填埋場地循環使用。本發明基于填埋場地循環操作,旨在顯著改善滲濾液水質、提高產氣速率和產氣量、降低垃圾處理成本、開發利用生物質能資源。
文檔編號B09B3/00GK1923382SQ20061001957
公開日2007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7日 優先權日2006年7月7日
發明者陳朱蕾, 周傳斌, 江娟, 劉婷, 李希堃, 呂志中, 黎小保, 張文靜 申請人:華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