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仿生水草及其水質強化凈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環境工程學科中的微污染水源水處理技術,是應用于富營養化湖泊、微污染河道等水源地水質強化凈化技術。
背景技術:
仿生水草凈化技術是利用懸浮微生物富集材料作為載體進行水質凈化的方法。該方法根據生物膜凈化原理和物理整流與截留作用,增加水流與微生物載體的接觸時間,使水中污染物與填料上的生物膜充分接觸,提高水質凈化效率。同時由于水體中的懸浮物質被仿生水草攔截沉降,水體的透明度得到極大的改善,為沉水植物的生長營造了適宜的生存條件,食物鏈和水生生態系統得到恢復。
仿生水草凈化技術在國外河道及湖泊治理工程中已得到了應用,在我國的太湖流域水環境治理工程中也對本技術進行了工程規模研究與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但傳統的仿生水草采取固定式安裝,柔性較差,不能適應水位變化,影響水體通航,且抗風浪能力較差,因此一般適用于不通航且風浪較小的水體。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仿生水草水質強化凈化方法,該方法利用對微生物有較好富集作用的仿生水草作為生物載體進行水質強化凈化的方法,提高仿生水草的柔性使其具備了隨水流360度擺動的功能,能防止纏繞,隨著水位高低能上下浮動,抗風浪能力強且不影響通航,并根據微生物在仿生水草上的分布特點,上下布置不同的密度,提高仿生水草對水質的凈化效果。
技術方案本發明的仿生水草由浮球、盤片、塑料管、尼龍繩、生態魚礁所組成,其中浮球與生態魚礁之間采用尼龍繩柔性連接,使其能隨水流360度擺動,尼龍繩外套有可防止仿生水草纏繞在一起的塑料管;盤片有多個,分別串接在浮球與生態魚礁之間的尼龍繩上。盤片的間距上部為65mm,中部為60mm,下部為65mm。仿生水草每個盤片由塑料框架和丙綸絲組成,塑料框架的外圈為大環狀塑料環片,中間為小環狀塑料環片,最內側為八邊型的塑料環片,在各塑料環片上均置有小孔,丙綸絲勻布在各塑料環片的四周。
仿生水草的水質強化凈化方法為仿生水草直接投放到富營養化或微污染水體中,投放密度根據湖泊和河道的污染程度而定,一般體積比為20%左右;仿生水草的頂部采用浮球浮于水面,底部固定于生態魚礁上,防止漂移,尼龍繩的長度略長于水位高度。
本發明采用有較大比表面積和容積利用率的仿生水草作為生物載體對微生物進行有效富集,利用微生物對有機污染物的分解作用,去除微污染水體中的有機污染物,同時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部分氮磷營養物,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此外該材料表面還帶有正負離子,對水中帶電懸浮物具有較強的吸引作用,可加速懸浮顆粒的沉淀,提高水體的透明度。該材料由丙綸絲制成,比重小于水,浮力大,能隨波浪起伏,材料來源豐富,價格低廉,環境安全性好。中心管采用塑料直管,能隨水流360度擺動,可防止纏繞,并隨著水位高低而上下浮動,具有抗風浪,防止底泥再懸浮作用。仿生水草頂部采用浮球浮于水面,底部固定于重物上,浮球與重物之間采用尼龍繩連接,提高了仿生水草的柔性。根據微生物在仿生水草上的分布特點,上部布置較密,下部布置較疏,達到節約投資,提高凈化效果的目的。
技術效果該方法利用對微生物有較好富集作用的仿生水草作為生物載體進行水質強化凈化的方法,提高仿生水草的柔性使其具備了隨水流360度擺動的功能,能防止纏繞,隨著水位高低能上下浮動,并根據微生物在仿生水草上的分布特點,上下布置不同的密度,提高仿生水草對水質的凈化效果。
本發明還具有下述特點1.具有較高的低濃度河湖水有機物及氮磷等營養物去除效果。
2.造價低廉,施工簡便,易于實施。
3.柔性構造可解決易折損和船只通航問題。
4.待水生生態系修復后易于拆卸和移裝,并能及時清淤。
5.無天然水草所造成的二次污染問題。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仿生水草結構圖,其中有1-浮球;2-盤片;3-塑料管;4-尼龍繩;5-生態魚礁。
圖2是盤片結構圖,其中有6-塑料框架;7-丙綸絲。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的仿生水草由浮球1、盤片2、塑料管3、尼龍繩4、生態魚礁5所組成,其中浮球1與生態魚礁5之間采用尼龍繩4柔性連接,使其能隨水流360℃擺動,尼龍繩4外套有可防止仿生水草纏繞在一起的塑料管3;盤片2有多個,分別串接在浮球1與生態魚礁5之間的尼龍繩4上。
本發明的仿生水草水質強化凈化技術可應用于富營養化湖泊中風浪大、透明度小、無底泥淤積等難于恢復水生植物的區域;浮葉植物與沉水植物的中間區域;魚類、蚌類控藻區域以及微污染河道水質強化凈化區域等。仿生水草采取多個盤片2組合方式安裝,盤片間距上部為65mm,中部為60mm,下部為65mm。頂部采用浮球1浮于水面,底部固定于生態魚礁5上,防止漂移。浮球1與生態魚礁5之間采用尼龍繩4柔性連接,使其能隨水流360℃擺動,繩的長度根據水位高低而定。尼龍繩4外套塑料管3,可防止仿生水草纏繞在一起。仿生水草每個盤片由塑料框架6和丙綸絲7組合而成。外圈為大環狀塑料環片,四周均置80個方孔,十六對丙綸絲勻布在四周。中間的小環狀塑料環片,四周均置40個方孔,十六束丙綸絲勻布在四周。最內側八邊型的塑料環片,四周均置16個方孔,八束丙綸絲勻布在四周。塑料框架6采用寬度為5mm、厚度為6mm的硬塑料制成,直徑在200mm~250mm。生態魚礁的直徑為Φ250。仿生水草可直接投放到富營養化和微污染水體,投放密度根據湖泊和河道的污染程度而定,一般體積比為20%左右,即可達到較好的水質凈化效果。
本發明結合“太湖梅梁灣水源地水質改善技術示范工程”中的研究成果,又對本技術進行了重大改進,提高了仿生水草的柔性使其具備了隨水流360度擺動的功能,并能防止纏繞,設置浮球解決了以往仿生水草易折損和無法使船只通航的問題,并且能隨著水位高低上下浮動,具有抗風浪、緩流及消波作用。
權利要求
1.一種仿生水草,其特征在于該仿生水草由浮球(1)、盤片(2)、塑料管(3)、尼龍繩(4)、生態魚礁(5)所組成,其中浮球(1)與生態魚礁(5)之間采用尼龍繩(4)柔性連接,使其能隨水流360℃擺動,尼龍繩(4)外套有可防止仿生水草纏繞在一起的塑料管(3);盤片(2)有多個,分別串接在浮球(1)與生態魚礁(5)之間的尼龍繩(4)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水草,其特征在于盤片(2)的間距上部為65mm,中部為60mm,下部為65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水草,其特征在于仿生水草每個盤片(2)由塑料框架(6)和丙綸絲(7)組成,塑料框架(6)的外圈為大環狀塑料環片,中間為小環狀塑料環片,最內側為八邊型的塑料環片,在各塑料環片上均置有小孔,丙綸絲(7)勻布在各塑料環片的四周。
4.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水草的水質強化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仿生水草直接投放到富營養化或微污染水體中,投放密度根據湖泊和河道的污染程度而定,一般體積比為20%左右;仿生水草的頂部采用浮球(1)浮于水面,底部固定于生態魚礁(5)上,防止漂移,尼龍繩(4)的長度略長于水位高度。
全文摘要
仿生水草及其水質強化凈化方法是環境工程學科中的微污染水源水處理技術,是應用于富營養化湖泊、微污染河道等水源地水質強化凈化技術。仿生水草中浮球(1)與生態魚礁(5)之間采用尼龍繩(4)柔性連接,使其能隨水流360°擺動,尼龍繩(4)外套有可防止仿生水草纏繞在一起的塑料管(3);盤片(2)有多個,分別串接在浮球(1)與生態魚礁(5)之間的尼龍繩(4)上。仿生水草的水質強化凈化方法為仿生水草直接投放到富營養化或微污染水體中,投放密度根據湖泊和河道的污染程度而定,一般體積比為20%左右;仿生水草的頂部采用浮球(1)浮于水面,底部固定于生態魚礁(5)上,防止漂移,尼龍繩(4)的長度略長于水位高度。
文檔編號C02F3/10GK1800049SQ20051012303
公開日2006年7月12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14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14日
發明者呂錫武, 李先寧, 紀榮平, 朱光燦, 詹旭 申請人:東南大學